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824年

鎖定
824年,甲辰龍年),唐穆宗長慶四年;日本弘仁十五年天長元年;渤海國建興六年,在此期間發生了一些歷史大事,我們有很多的史料記載證明以及逝世的時間。
中文名
824年
長慶四年
南    詔
保和元年
吐    蕃
彝泰十年

824年中國紀年

824年,甲辰龍年);日本弘仁十五年天長元年;渤海國建興六年

824年歷史大事

長慶四年(八二四)正月廿二日夜,穆宗因服用方士金丹,病發而卒,年三十歲。太子湛立,年十六,是為敬宗。穆宗原名宥,憲宗第三子,貞元十一年(七九五)生。元和元年(八0六),封遂王。七年,冊為皇太子,改名恆。十五年正月繼位,次年正月改元長慶。穆宗即位時,唐王朝由於憲宗大刀闊斧削藩伐叛,國內初步統一,但藩鎮之政治、經濟和軍事基礎尚未根除,穆宗採納宰相崔植等“銷兵”之議,遂導致河朔三鎮再度叛亂。穆宗發兵討伐,歷年無功,以罷兵言和告終。從此,唐再失河朔,迄其亡而未能收復。長慶時期,牛、李兩黨已正式形成,相互傾軋前後歷四十年之久。穆宗本人好雜戲遊樂,政事荒廢,信方士,欲長生不老。自長慶始,唐朝進入晚期。
李程拜相
長慶四年(八二四)五月,敬宗命李逢吉薦舉宰相,逢吉列出當時大臣有資歷者,以吏部侍郎李程為首。七日,詔以李程户部侍郎、判度支竇易直並同平章事。
黃洞蠻攻陷陸州
長慶四年(八二四)十一月三日,安南(今越南河內)都護李元喜奏稱黃洞蠻與環王國(又名林邑,今越南南部)合兵攻陷陸州(今廣西犀牛腳),殺刺史葛維。
渤海大聰睿等入朝宿衞
長慶四年(八二四)二月二日,渤海國送大聰睿等五十人入朝,請為宿衞。
李紳貶端州司馬
宰相李逢吉忌户部侍郎李紳。紳族子李虞以文學知名,不願科舉入仕,致書於族父左拾遺李耆,請求推薦為官。其書誤送於紳,紳回信譏誚,且以此事言於眾人。虞大為惱怒,求見李逢吉,將紳平日議論逢吉之語悉以告之。逢吉益怒,使虞及左補闕張又新等伺察紳之短,揚之於士大夫間,由此士大夫亦多忌紳。及敬宗即位,逢吉及其黨羽恐敬宗複用紳,因令樞密使王守證言於敬宗,稱敬宗立為太子,皆逢吉之力;李紳等欲立深王,請加貶謫。時敬宗年幼,於長慶四年(八二四)二月三日,貶紳為端州(今廣東肇慶)司馬。張又新等上奏,言貶紳太輕,敬宗准許殺紳,朝臣皆莫敢言,惟翰林侍讀學士韋處厚上疏以為不可。會敬宗閲宮中文書,見裴度李紳等請立己為太子書,方嗟嘆誤信讒言。於是,焚張又新等上奏,雖未及召還,然此後有言其事者,皆不聽。
染工張韶作亂
占卜術士蘇玄明與染坊供人張韶交結,玄明為韶占卜,以為命當富貴。二人策劃,欲乘敬宗晝夜擊球畋獵之機,舉行兵變,遂密結染工百餘人。長慶四年(八二四)四月十七日,韶等藏兵器於紫草(用於染工)車中,載入大明宮銀台門,欲伺夜兵變。未至,有人疑其車重而問,韶恐謀泄,殺問者,易服揮兵衝入禁中。時敬宗正在清思殿擊球,諸宦官大驚閉門,韶等斬關而入。敬宗狼狽逃往左神策軍營。左軍中尉馬存亮出門奉迎,背敬宗入內,遂遣大將康藝全會同神策右軍兵馬使尚國忠出兵合擊,殺張韶、玄明及其黨羽,至夜始定。其餘眾仍有藏於禁苑中者,次日,皆擒獲。時宮門緊閉,中外不知敬宗去向,惶惶不安。十八日,敬宗回宮,宰相率百官至延英門朝賀,來者不過數十人。二十日,諸監門宦官守護不力,按法當死,因中尉之請,僅杖三十五人。廿三日,厚賞神策兩軍立功將士。
張弘靖,字元理,蒲州(今山西永濟西)人。以父蔭入仕,累遷兵部郎中、知制誥,歷陝虢、河中觀察、節度使。元和九年(八一四)拜同平章事。十年,憲宗欲討成德,弘靖建言集中兵力先平淮西,然後回師北討。不為所用,因請出鎮。次年,授河東(今山西太原南)節度使,奉詔出兵征討成德。十四年,移鎮宣武(今河南開封)。長慶元年(八二一)、幽州(今北京)劉總削髮為僧,詔弘靖代為幽州節度使,處置軍政失宜,遂致軍亂,貶撫州(今江西)刺史。遷太子賓客,官終太子太保。長慶四年(八二四)卒,年六十五歲。
靈州疏特進渠
長慶四年(八二四)七月十四日,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疏浚特進渠,置營田六百頃。
温造奏彈李佑違敕進奉
長慶四年(八二四)七月,夏綏(今內蒙白城子)節度使李佑入朝為左金吾大將軍。廿五日,佑進奉戰馬一百五十匹,敬宗拒納。廿七日,侍御史温造奏彈佑違敕(本年三月敕:諸道常貢之外,毋得進奉。)進奉,請如法論罪。詔釋其罪。佑頗感慨,言當年隨李晟夜襲蔡州城擒吳元濟,未嘗心怯;今被温侍御彈劾,始為喪膽。
龍州役民塞補牛心山
長慶四年(八二四)八月,龍州(今四川平武東南)刺史尉遲鋭奏稱境內牛心山上有仙人李龍遷祠堂,頗顯神靈。該祠系天寶末年玄宗幸蜀時所立。敬宗遣宦官張士謙赴龍州查看,回奏牛心山上有地方在則天時被掘斷。羣臣皆言應須修補,敬宗詔許,命龍州徵發數萬人修築塞補,百姓疲弊不堪。
波斯大商獻沉香亭子材
長慶四年(八二四)九月二日,波斯大商李蘇沙獻沉香亭子材。左拾遺李漢切諫,以為以沉香木為建造亭子的材料,何異建造瑤台、瓊樓。敬宗不聽。
鄭權,汴州開封人。登進士,初為涇原幕僚。貞元十九年(八0三),節度使劉昌病重入朝,權奉命主持軍政,平定該鎮軍亂,擢行軍司馬,遷河南尹。歷山南東節度使、潼關鎮國軍使。元和十三年(八一八),移德棣滄景節度使,參與平定淄青李師道之亂,奏於平原、安德二縣之間置歸化縣(今河北平原東北),安置淄青降民。遷邠寧(今陝西彬縣)節度使。十五年,出使回紇告憲宗喪期。長慶三年(八二三),與宦官王守澄交結,出鎮嶺南,以珍寶賄賂宦官,頗為時所譏。四年十月卒。
王智興置泗州戒壇
長慶四年(八二四)十二月廿一日,徐泗(今江蘇徐州)觀察使王智興以敬宗來年生日,請於泗州置戒壇,度僧尼以為皇上資福。自元和(八0六—八二0)以來,詔禁此弊,智興欲聚財貨,首請置之。敬宗准奏。於是四方百姓奔走雲集,江淮地區尤甚,智興收錢財累鉅萬。浙西(今江蘇鎮江)觀察使李德裕上奏,稱如不鈐制,至皇上生日時,兩浙、福建當失六十萬人丁。於是罷之。
楊巨源辭官歸裏
長慶四年(八二四),楊巨源辭官歸故里。楊巨源,字景山,後改為巨濟,河中(今山西永濟西)人。生於天寶十四年(七五五),卒年不詳。貞元五年(七八九)中進士,官至國子司業,與韓愈等為好友。工詩,代表作有《城東早春》等。
薛用弱任光州刺史
長慶年間,薛用弱出任光州(今河南潢川西)刺史(一説大和中自儀曹郎出任光州刺史)。薛用弱,唐傳奇作家,字中勝,河中(今山西永濟西)人,生卒年不詳。撰有傳奇集《集異記》。
李逢吉與八關十六子
長慶四年(八二四)四月十六日,以布衣姜洽為補闕,試大理評事陸洿、布衣李虞、劉堅為拾遺。時宰相李逢吉專制朝政,所親用者張又新、李仲言、李續之、李虞劉棲楚、姜洽及拾遺張權輿、程昔範八人,又有依附者八人,朝中惡李逢吉者,稱之為“八關十六子”。(關謂關要,喻掌權者)按:李逢吉系牛黨,故為李黨攻擊之最。所謂“八關十六子”乃出自當時人李讓夷所撰《敬宗實錄》,讓夷乃李黨,故有此編織之辭。憲、穆、敬、文、武、宣六朝《實錄》,撰人屢易,其溢美、溢惡,大都類此。
吐蕃求《五台山圖》
長慶四年(八二四)九月十九日,吐蕃遣使求《五台山圖》。十月,貢犛牛及銀犀牛、羊、鹿各一件。
韓愈卒
長慶四年(八二四)十二月廿三月,吏部侍郎韓愈卒。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南)人,郡望昌黎(今遼寧義縣),世稱韓昌黎。愈三歲喪親,依伯父扶養,刻苦讀書。貞元八年(七九二)中進士,署宣武(今河南開封)觀察推官。累遷監察御史,上書言宮市等朝廷弊政而被貶山陽。憲宗即位,召為國子博士,遷史官修撰、考功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等職。力主討伐淮西吳元濟叛亂裴度出任宣慰處置使,奏為行軍司馬。元和十四年(八一九),諫阻憲宗迎佛骨,貶潮州(今廣東)刺史。穆宗朝,召為國子祭酒,轉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職。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崇奉儒學,力排佛老,主張恢復孔孟道統,維護封建等級制度。他還倡導文學革新運動。反對駢文,提倡古文,認為文以載道,要求內容和形式的統一。他對各種文體,無不擅長,善於錘鍊語言、推陳出新。風格雄奇奔放,富於曲折變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歌於李杜之外獨成一家,但存在以文為詩和追求僻字險韻的傾向,成就不如其古文。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傳世。
李肇撰成《唐國史補》
長慶年間(八二一—八二四),李肇撰成《唐國史補》三卷。李肇,生卒年不詳,元和(八0六—八二0)時曾任監察御史,翰林學士,中書舍人等職。此書系其任尚書左司郎中時所撰。該書記載開元(七一三—七四一)至長慶一百餘年間史事,共三百0八條,是對劉餗《國朝傳記》的續補,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元稹編成《白氏長慶集》
長慶四年(八二四),元稹在浙東(今浙江紹興)觀察使任上,與杭州(今浙江)刺史白居易詩篇唱和,往來頻頻。二人還常常會面談論,數日而別。是年底,元稹為白居易詩文結集,題名《白氏長慶集》。

824年史料記載

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下長慶四年(甲辰,公元八二四年)
春,正月,辛亥朔,上始御含元殿朝會。
初,柳泌等既誅,方士稍復,因左右以進,上餌其金石之藥。有處士張皋者上疏,以為:“神慮淡則血氣和,嗜慾勝則疾疹作。藥以攻疾,無疾不可餌也。昔孫思邈有言:‘藥勢有所偏助,令人藏氣不平,借使有疾用藥,猶須重慎。’庶人尚爾,況於天子!先帝信方士妄言,餌藥致疾,此陛下所詳知也,豈得復循其覆轍乎!今朝野之人紛紜竊議,但畏忤旨,莫敢進言。臣生長蓬艾,麋鹿與遊,無所邀求,但粗知忠義,欲裨萬一耳!”上甚善其言,使求之,不獲。
丁卯,嶺南奏黃洞蠻寇欽州,殺將吏。
庚午,上疾復作。壬申,大漸,命太子監國宦官欲請郭太后臨朝稱制。太后曰:“昔武后稱制,幾傾社稷。我家世守忠義,非武氏之比也。太子雖少,但得賢宰相輔之,卿輩勿預朝政,何患國家不安!自古豈有女子為天下主,而能致唐、虞之理乎!”取制書手裂之。太后兄太常卿釗聞有是議,密上箋曰:“若果徇其請,臣請先帥諸子納官爵歸田裏。”太后泣曰:“祖考之慶,鍾於吾兄。”是夕,上崩於寢殿。癸酉,以李逢吉攝冢宰。丙子,敬宗即位於太極東序。初,穆宗之立,神策軍士人賜錢五十千,宰相議以太厚難繼,乃下詔稱:“宿衞之勒,誠宜厚賞,屬頻年旱歉,御府空虛,邊兵尚未給儀,沾恤期於均濟。神策軍士人賜絹十匹、錢十千,畿內諸鎮又減五千。仍出內庫綾二百萬匹付度支,充邊軍春衣。”時人善之。
自戊寅至庚辰,上賜宦官服色及錦彩金銀甚眾,或今日賜綠,明日賜緋。
初,穆宗既留李紳李逢吉愈忌之。紳族子虞頗以文學知名,自言不樂仕進,隱居華陽川,及從父耆為左拾遺,虞與耆書求薦,誤達於紳。紳以書誚之,且以語於眾人。虞深怨之,乃詣逢吉,悉以紳平日密論逢吉之語告之。逢吉益怒,使虞與補闕張又新及從子前河陽掌書記仲言等伺求紳短,揚之於士大夫間。且言“紳潛察士大夫有羣居議論者,輒指為朋黨,白之於上。”由是士大夫多忌之。及敬宗即位,逢吉與其黨快紳失勢,又恐上覆用之,日夜謀議,思所以害紳者。楚州刺史蘇遇謂逢吉之黨曰:“主上初聽政,必開延英,有次對官,惟此可防。”其黨以為然,亟白逢吉曰:“事迫矣,若俟聽政,悔不可追!”逢吉乃令王守澄言於上曰:“陛下所以為儲貳,臣備知之,皆逢吉之力也。如杜元穎李紳輩,皆欲立深王。”度支員外郎李續之等繼上章言之。上時年十六,疑未信。會逢吉亦有奏,言“紳謀不利於上,請加貶謫。”上猶再三覆問,然後從之。二月,癸未,貶紳為端州司馬。逢吉仍帥百官表賀,既退,百官復詣中書賀,逢吉方與張又新語,門者弗內。良久,又新揮汗而出,旅揖百官曰:“端溪之事,又新不敢多讓。”眾駭愕辟易,憚之。右拾遺內供奉吳思獨不賀,逢吉怒,以思為吐蕃告哀使。丙戌,貶翰林學士龐嚴信州刺史,蔣防為汀州刺史。嚴,壽州人。與防皆紳所引也。給事中於敖,素與嚴善,封還敕書。人為之懼。曰:“於給事為龐、蔣直冤,犯宰相怒,誠所難也!”及奏下,乃言貶之太輕,逢吉由是獎之。張又新等猶忌紳,日上書言貶紳太輕,上許為殺之。朝臣莫敢言,獨翰林侍讀學士韋處厚上疏,指述“紳為逢吉之黨所讒,人情嘆駭。紳蒙先朝獎用,借使有罪,猶宜容假,以成三年無改之孝,況無罪乎!”於是上稍開寤,會閲禁中文書,有穆宗所封一篋,發之,得裴度杜元穎、李紳疏請立上為太子,上乃嗟嘆,悉焚人所上譖紳書。雖未即召還,後有言者,不復聽矣。
己亥,尊郭太后為太皇太后。
乙已,尊上母王妃為皇太后太后,越州人也。
丁未,上幸中和殿擊球,自是數遊宴、擊球、奏樂,賞賜宦官、樂人,不可悉紀。
三月,壬子,赦天下。諸道常貢之外,毋得進奉。
甲寅,上始對宰相於延英殿。
初,牛元翼在襄陽,數賂王庭氵奏以清其家,庭湊不與。聞元翼薨,甲子,盡殺之。
上視朝每晏,戊辰,日絕高尚未坐,百官班於紫宸門外,老病者幾至僵踣。諫議大夫李渤白宰相曰:“昨日疏論坐晚,今晨愈甚,請出閣待罪於金吾仗。”既坐班退,左拾遺劉棲楚獨留,進言曰:“憲宗及先帝皆長君,四方猶多叛亂。陛下富於春秋,嗣位之初,當宵衣求理。而嗜寢樂色,日晏方起,梓宮在殯,鼓吹日喧,令聞未彰,惡聲遐布。臣恐福祚之不長,請碎首王階以謝諫職之曠。”遂以額叩龍墀,見血不已,響聞閤外。李逢吉宣曰:“劉棲楚休叩頭,俟進止!”棲楚捧首而起,更論宦官事,上連揮令出。棲楚曰:“不用臣言,請繼以死。”牛僧孺宣曰:“所奏知,門外俟進止!”棲楚乃出,待罪金吾仗,於是宰相贊成其言。上命中使就仗,並李渤宣慰令歸。尋擢棲楚為起居舍人,仍賜緋。棲楚辭疾不拜,歸東都。
庚午,賜內教坊錢萬緡,以備行幸。
夏,四月,甲午,淮南節度使王播罷鹽鐵轉運使。乙未,以布衣姜洽為補闕,試大理評事陸洿、布衣李虞、劉堅為拾遺。時李逢吉用事,所親厚者張又新、李仲言、李續之、李虞、劉棲楚、姜洽及拾遺張權輿、程昔範,又有從而附麗之者,時人惡逢吉者,目之為八關、十六子。
卜者蘇玄明與染坊供人張韶善,玄明謂韶曰:“我為子卜,當升殿坐,與我共食。今主上晝夜球、獵,多不在宮中,大事可圖也。”韶以為然,乃與玄明謀結染工無賴者百餘人,丙申,匿兵於紫草,車載以入銀台門,伺夜作亂。未達所詣,有疑其重載而詰之者,韶急,即殺詰者,與其徒易服揮兵,大呼趣禁庭。上時在清思殿擊球,諸宦者見之,驚駭,急入閉門,走白上。盜尋斬關而入。先是右神策中尉梁守謙有寵於上,每兩軍角伎藝,上常佑右軍。至是,上狼狽欲幸右軍,左右曰:“右軍遠,恐遇盜,不若幸左軍近。”上從之。左神策中尉河中馬存亮聞上至,走出迎,捧上足涕泣,自負上入軍中,遣大將康藝全將騎卒入宮討賊。上憂二太后隔絕,存亮復以五百騎迎二太后至軍。張韶升清思殿,坐御榻,與蘇玄明同食,曰:“果如子言!”玄明驚曰:“事止此邪!”韶懼而走。會康藝全與右軍兵馬使尚國忠引兵至,合擊之,殺韶、玄明及其黨,死者狼藉。逮夜始定,餘黨猶散匿禁苑中。明日,悉擒獲之。時宮門皆閉,上宿於左軍,中外不知上所在,人情恇駭。丁酉,上還宮,宰相帥百官詣延英門賀,來者不過數十人。盜所歷諸門,監門宦者三十五人法當死。己亥,詔並杖之,仍不改職任。壬寅,厚賞兩軍立功將士。
五月,乙卯,以使部侍郎李程户部侍郎、判度支竇易直並同平章事。上問相於李逢吉,逢吉列上當時大臣有資望者,程為之首,故用之。上好治宮室,欲營別殿,制度甚廣,李程諫,請以所具木石回奉山陵,上即從之。
六月,己卯朔,以左神策大將軍康藝全為鄜坊節度使
上聞王庭湊屠牛元翼家,嘆宰輔非才,使兇賊縱暴。翰林學士韋處厚因上疏言:“裴度勳高中夏,聲播外夷,若置之巖廊,委其參決,河北、山東必稟朝算。管仲曰:‘人離而聽之則愚,合而聽之則聖。’理亂之本,非有他術,順人則理,違人則亂。伏承陛下當食嘆息,恨無蕭、曹,今有一裴度尚不能留,此馮唐所以謂漢文得廉頗李牧不能用也。夫御宰相,當委之,信之,親之,禮之,於事不效,於國無勞,則置之散寮,黜之遠郡。如此,則在位者不敢不厲,將進者不敢苟求。臣與逢吉素無私嫌,嘗為裴度無辜貶官。今之所陳,上答聖明,下達羣議耳。”上見度奏狀無平章事,以問處厚。處厚具言李逢吉排沮之狀。上曰:“何至是邪!”李程亦勸上加禮於度。丙申,加度同平章事。張韶之亂,馬存亮功為多,存亮不自矜,委權求出。秋,七月,以存亮為淮南監軍使。
夏綏節度使李祐入為左金吾大將軍,壬申,進馬百五十匹,上卻之。甲戌,侍御史温造於閣內奏彈祐違敕進奉,請論如法,詔釋之。祐謂人曰:’吾夜半入蔡州城取吳元濟,未嘗心動,今日膽落於温御史矣!”
八月,丁卯朔,安南奏黃蠻入寇。
龍州刺史尉遲鋭上言:“牛心山素稱神異,有掘斷處,請加補塞。”從之。役數萬人於絕險之地,東川為之疲弊。
九月,丁未,波斯李蘇沙獻沉香亭子材。左拾遺李漢上言:“此何異瑤台、瓊室!”上雖怒,亦優容之。漢,道明之六世孫也。
冬,十月,戊戌,翰林學士韋處厚諫上宴遊曰:“先帝以酒色致疾損壽,臣是時不死諫者,以陛下年已十五故也。今皇子才一歲,臣安敢畏死而不諫乎!”上感其言,賜錦彩百匹、銀器四。
十一月,戊午,安南奏:黃蠻與環王合兵攻陷陸州,殺刺史葛維。
庚申,葬睿聖文惠孝皇帝於光陵,廟號穆宗。
王播以錢十萬緡賂王安澄,求復領利權,十二月,癸未,諫議大夫獨孤朗張仲方起居郎柳公權、起居舍人宋申錫、拾遺李景讓、薛廷老請開延英論其奸邪。上問:“前廷爭者不在中邪?”即日,除劉棲楚諫議大夫。景讓,憕之曾孫;廷老,河中人也。
十二月,庚寅,加天平節度使烏重胤同平章事。
乙未,徐泗觀察使王智興以上生日,請於泗州置戒壇,度僧尼以資福,許之。自元和以來,敕禁此弊,智興欲聚貨,首請置之,於是四方輻湊,江、淮尤甚,智興家貲由此累鉅萬。浙西觀察使李德裕上言:“若不鈐制,至降誕日方停,計兩浙、福建當失六十萬丁。”奏至,即日罷之。
是歲,回鶻崇德可汗卒,弟曷薩特勒立。

824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