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巨源

(唐代詩人)

鎖定
楊巨源,字景山, [1]  後改名巨濟, [2]  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濟市)人。唐代詩人。 [1] 
唐德宗貞元五年(789年),進士及第。憲宗元和六年(811年),出任監察御史、河中節度從事。元和九年(814年),隨着張弘靖入朝為相,授秘書郎。元和十三年(818年),拜太常博士、虞部員外郎,出任鳳翔少尹。長慶元年(821年),除國子司業。長慶四年(824年),年老退休,授河中少尹,食祿終身。文宗大和七年(833年),去世。 [2] 
楊巨源工詩,吟詠不輟,竟老而頭搖,人言吟詩多所致。常以能詩訓後進,與白居易、元稹、張籍、劉禹錫等均有唱和。有《崔娘詩》一絕詠元稹風流韻事,為元採入《鶯鶯傳》。巨源以律詩見長,尤善七言。司空圖將其與劉禹錫並稱,謂“各有勝會”。其“詩韻不為新語,體律務實,功夫頗深”,“七言平遠深細,是中唐第一高手”。《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其詩一卷。《全唐詩》存詩一卷,《全唐詩逸》捲上收斷句十一聯,《全唐詩續拾》卷二五補詩三首、斷句五。 [2] 
別    名
巨濟
所處時代
唐代
民族族羣
出生地
今山西永濟
出生日期
約 755年
主要作品
《城東早春》
本    名
楊巨源

楊巨源人物生平

楊巨源 楊巨源
貞元五年,擢進士第,為張弘靖從事,由秘書郎擢太常博士、禮部員外郎,出為鳳翔少尹。復召除國子司業,年七十致仕歸,時宰白以為河中少尹,食其祿終身。楊巨源與白居易、元稹、劉禹錫王建等人交好,甚受尊重。

楊巨源歷史評價

《唐詩紀事》説:“楊巨源以‘三刀夢益州,一箭取遼城’得名,故樂天詩云:‘早聞一箭取遼城,相識雖新有故情。清句三朝誰是敵?白鬚四海半為兄。……’”他耽於吟詠,作詩格律工緻,風調流美,頷頸二聯,時見佳句。趙□ 《因話錄》説他“詩韻不為新語,體律務實。”胡應麟詩藪》也説:“楊巨源‘爐煙添柳重,宮漏出花遲’,語極精工,而氣復濃厚,置初、盛間,當無可辨。又‘巖廊開鳳翼,水殿壓鰲身’,奇麗不減六朝。此君中唐格調最高,神情少減耳。”

楊巨源主要作品

集五卷。今編詩一卷。《全唐詩》輯錄其詩1卷。
城東早春、獨不見、相和歌辭·烏夜啼、相和歌辭·大堤曲、琴曲歌辭·別鶴、雜曲歌辭·獨不見、秋夜閒居即事寄廬山鄭員外、蜀郡符處士、題趙孟莊、辭魏博田尚書出境後、夏日、送李虞仲秀才、和盧諫議、奉酬竇郎中早入、野園獻果呈員外、楊花落、月宮詞贈從弟茂卿端午日伏蒙內侍賜晨服、胡姬詞、春日有贈、襄陽樂、關山月、長城聞笛春晚東歸留贈李功曹、送殷員外使北蕃、送許侍御充雲南哀冊使判官、秋日題陳、和鄭少師相公題慈恩寺禪院、同趙校書題普救寺、春日與劉評事過故證上人院、春雪題興善寺廣宣上人竹院、清明日后土祠送田徹、酬令狐員外直夜書懷見寄、題表丈三大夫書齋、春日送沈贊府潯陽覲叔父、與李文仲秀才同賦泛酒花詩、登寧州城樓、同薛侍御登黎陽縣樓眺黃河、和權相公南園閒涉寄廣宣上人、供奉定法師歸安南、池上竹、長安春遊、早朝、贈張將軍、和侯大夫秋原山觀徵人回、送人過衞州、寄中書同年舍人、酬於駙馬二首、將歸東都寄令狐舍人、寄江州白司馬、送章孝標校書歸杭州因寄白舍人、述舊紀勳寄太原李光顏侍中二首、酬盧員外、古意贈王常侍、送裴中丞出使、送絳州盧使君、贈李傅、上裴中丞、和人與人分惠賜冰、觀打球有作、早春即事呈劉員外、送司徒童子、寄昭應王丞、酬崔博士、酬裴舍人見寄、和劉員外陪韓僕射野亭公宴、酬崔駙馬惠箋百張兼貽四韻、贈史開封、奉寄通州元九侍御、贈渾鉅中允、重送胡大夫赴振武、送陳判官罷舉赴江外、奉和裴相公、和大夫邊春呈長安親故、張郎中段員外初直翰林報寄長句、奉酬端公春雪見寄、盧郎中拜陵遇雪蒙見召因寄、冬夜陪丘侍御先輩聽崔校書彈琴、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鳳樓門下宣赦相公稱賀二、元日觀朝、題賈巡官林亭、和元員外題昇平裏新齋、送澹公歸嵩山龍潭寺葬本師、邵州陪王郎中宴、和令狐舍人酬峯上人題山欄孤竹、寄贈田倉曹灣、上劉侍中、贈侯侍御、懷德抒情寄上信州座主、送杜郎中使君赴虔州、夏日裴尹員外西齋看花、贈鄰家老將、和呂舍人、春日奉獻聖壽無疆詞十首、和鄭相公尋宣上人不遇、題范陽金台驛、寄薛侍御、折楊柳、雪中聽箏、盧龍塞行送韋掌記二首、題五老峯下費君書院、僧院聽琴、和武相公春曉聞鶯、唐昌觀玉蕊花、山中主人、太原贈李屬侍御、崔娘詩、秋日登亭贈薛侍御、石水詞二首、答振武李逢吉判官、宮燕詞、贈崔駙馬、聽李憑彈箜篌二首、臨水看花、觀妓人入道二首、方城驛逢孟侍御、題清涼寺、酬令狐舍人、和令狐郎中、送太和公主和蕃、秋日韋少府廳池上詠石、失題、春日題龍門香山寺、寄申州盧拱使君、郊居秋日酬奚贊府見寄、聖恩洗雪鎮州寄獻裴相公、賀田僕射子弟榮拜金吾、和裴舍人觀田尚書出獵、送李舍人歸蘭陵裏、同太常尉遲博士闕下待漏、見薛侍御戴不損裹帽子因贈、胡二十拜户部兼判度支、元日呈李逢吉舍人、和杜中丞西禪院看花、句、和汴州令狐相公白菊、贈陳判官求子花詩(魏府出此物)。

楊巨源主要影響

和練秀才楊柳
水邊楊柳麴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惟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折柳贈別的風俗始於漢人而盛於唐人。 《三輔黃圖》載,漢人送客至灞橋,往往折柳贈別。傳為李白所作的《憶秦娥》“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即指此事。這首詩雖未指明地點,細味詩意,可能也是寫灞陵折柳贈別的事。
詩的開頭兩句在讀者面前展現了這樣的場景:初春,水邊(可能指長安灞水之畔)的楊柳,低垂着象酒麴那樣微黃的長條。一對離人將要在這裏分手,行者駐馬,伸手接過送者剛折下的柳條,説一聲:“煩君折一枝!”煩者,勞也,是行者向送者表示謝意。這一情景,儼然是一幅“灞陵送別圖”。
末兩句“惟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從語氣看,似乎是行者代手中的柳枝立言。在柳枝看來,此時此地,萬物之中只有春風最相愛惜,雖是被折下,握在行人手中,春風還是殷勤地吹拂着,真是多情啊!詩句以物比人,藴含深情。柳枝被折下來,離開了根本,猶如行人將別。所以行者借折柳自喻,而將送行者比作春風。意謂,只有您如春風殷勤吹拂折柳那樣,帶着深沉真摯的感情來為我送行。只有您對我這個遠行人“最相惜”呀!這層意思正是“煩君折一枝”所表現的感激之情的深化和發展。詩人巧妙地以春風和柳枝的關係來比喻送者和行者的關係,生動而貼切,堪稱巧比妙喻。
唐代詩人楊巨源 唐代詩人楊巨源
這首詩是從行者的角度來寫,在行者眼裏看來,春風吹柳似有“相惜”之意與“殷勤”之態,彷彿就是前來送行的友人。這是一種十分動情的聯想和幻覺,行者把自己的感情滲透到物象之中,本來是無情的東西,看去也變得有情了。正如宋謝枋得評此詩時所説:“楊柳已折,生意何在,春風披拂如有殷勤愛惜之心焉,此無情似有情也。”這種化無情之物為有情之物的手法,是我國古典詩歌所常用的,如唐元稹《第三歲日詠春風憑楊員外寄長安柳》雲:“三日春風已有情,拂人頭面稍憐輕。”宋劉攽《新晴》詩曰:“惟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户又翻書。”都是移情於物,我國古代文學評論稱為“物色帶情”( 《文鏡秘府論·南·論文意》 )。這不是一般的擬人化,不是使物的自然形態服從人的主觀精神,成了人的象徵,而是讓人的主觀感情移入物的自然形態,保持物的客觀形象。末兩句耐人尋味,主要是採用了巧比妙喻和物色帶情的藝術手法,這正是此詩成功之處。
城東早春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這首詩寫詩人對早春景色的熱愛。據詩的第三句,題中的“城”當指唐代京城長安。作者曾任太常博士禮部員外郎國子司業等職,此詩約為在京任職期間所作。
上聯可結合詩題來理解。首句是詩人在城東遊賞時對所見早春景色的讚美。意思是説,為詩家所喜愛的清新景色,正在這早春之中;也就是説,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發詩家的詩情。“新春”就是早春。“詩家”是詩人的統稱,並不僅指作者自己。一個“清”字很值得玩味。這裏不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這種景色剛剛開始顯露出來,還沒引起人們的注意,所以環境也很清幽。
第二句緊接首句,是對早春景色的具體描寫。早春時,柳葉新萌,其色嫩黃,稱為“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籠統地寫柳葉初生,雖也是寫“早春”,但總覺淡而無味。詩人抓住了“半未勻”這種境界,使人彷彿見到綠枝上剛剛露出的幾顆嫩黃的柳眼,那麼清新悦人。這不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風姿寫得十分逼真。生動的筆觸藴含着作者多少歡悦和讚美之情。早春時節,天氣寒冷,百花尚未綻開,唯柳枝新葉,衝寒而出,最富有生機,最早為人們帶來春天的消息。寫新柳,正是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徵。
唐代詩人楊巨源 唐代詩人楊巨源
上面已將早春之神寫出,如再作具體描繪,必成贅疣。下聯用“若待”兩字一轉,改從對面着筆,用芳春的穠麗景色,來反襯早春的“清景”。“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陝西西安市西,建於秦代,漢武帝時加以擴充,為漢宮苑。詩中用來代指京城長安。繁花似錦,寫景色的穠豔已極;遊人如雲,寫環境之喧嚷若市。然而這種景色人人盡知,已無新鮮之感。此與上聯,正好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反襯出作者對早春清新之景的喜愛。此詩納清極、穠極之景於一篇,格調極輕快。詩篇特從“詩家”的眼光來寫,又寓有理趣,也可以把它看作一種創作見解:即詩人必須感覺鋭敏,努力發現新的東西,寫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複那些已經熟濫的舊套。

楊巨源史料索引

事蹟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參考資料
  • 1.    楊巨源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15]
  • 2.    傅璇琮,許逸民,王學泰等主編.中國詩學大辭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第352-3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