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播

鎖定
王播(759年-830年),字明揚,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徙居揚州(今江蘇揚州)。唐代詩人、宰相。
王播於貞元十年(794年)登進士第,同年舉賢良方正、能言極諫科。解褐盩厔縣尉,以善治遷監察御史,歷侍御史。後因得罪京兆尹李實被貶三原縣令。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順宗即位,除駕部員外郎,遷工部郎中,知御史雜事。元和五年(810年),遷為京兆尹。元和六年(811年),轉刑部侍郎,充諸道鹽鐵轉運使。不久改任禮部尚書,為宰相皇甫鎛所忌,以户部尚書出為劍南西川節度使。皇甫鎛被貶後,王播於長慶元年(821年),召還拜相,復領鹽鐵轉運使。長慶二年(822年),又以本職出任淮南節度使,仍掌鹽鐵。聚斂無度,歲進“羨餘”百萬緡。大和元年(827年)五月,王播自淮南入朝,進奉甚巨。六月,拜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仍領鹽鐵轉運使。大和四年(830年),卒。 [8-9]  [11] 
王播早年有吏治,政理修明,為人所稱道。後期對上奉承迎合,對下搜刮暴斂,被時人視為奸邪。 [22]  在淮南節度使任上,他比較注意水利工程的維修和興建,使漕運暢通無阻。 [23]  王播有文名。《全唐詩》卷四六六存其詩3首,以《題木蘭院》二首最為知名。這兩首詩,第一首重在寫舊地重遊時所見,言外有對世事變遷的無限感慨;後一首則將昔日之窘迫與今日之得意相對比,對於僧人前倨後恭、世態炎涼的諷刺溢於言表。 [22] 
(概述內圖片來源:《唐丞相尚書左僕射贈太尉太原王公存像》 [2] 
明揚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揚州
出生日期
759年
逝世日期
830年2月15日
主要成就
漕運改革,管理鹽鐵
本    名
王播
官    職
左僕射、同平章事等
爵    位
太原郡公
追    贈
太尉
諡    號
祖    籍
太原

王播人物生平

王播剛直不阿

王播原籍太原,其父王恕,曾任揚州(今江蘇揚州)倉曹參軍,遂以揚州為家。
王播生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於唐德宗貞元十年(794年)考中進士,同年又應制舉賢良方正科,成績優異,補盩厔(今陝西周至)縣尉。
在任期間,王播剖斷獄訟,明察秋毫,深得御史中丞李汶的賞識,被推薦任監察御史。當時,政治腐敗、賄賂公行。王播身為監察御史,剛正不阿,不畏權貴,曾冒着丟官的危險彈劾並罷免了把貪污的雲陽(今陝西境內)縣丞源鹹季,被擢升為侍御史

王播地方幹吏

貞元未年,王播因得罪驕橫的京兆尹李實,被貶為三原(今陝西富平西南)縣令。他在任職期間,縣中豪強犯法,也以法繩之,不予寬宥,年終考課,政績為“畿邑之最”。
唐順宗即位,任命王播為駕部員外郎。他執法嚴明,嚴厲打擊不逞之徒,政績突出。擢任工部郎中、知御史雜事。後來,王播出任長安縣令。當時,正值關中饑荒,諸鎮禁止糧食出境。王播奏明朝廷,下詔令各地賑援畿輔,關中地區的百姓賴以渡過饑荒。
此後,王播屢遷刑部侍郎禮部尚書等職。 [3] 

王播主管漕運

唐憲宗元和六年(811年)起,王播一直兼任諸道鹽鐵轉運使,負責運送朝廷徵收的財賦收入,因其政績突出,為同僚所稱讚,並多次得到皇帝的表彰。
元和九年(814年),憲宗下令討伐淮西(治今河南汝南)強藩吳元濟,各路官軍緊急出動,軍需供應異常緊張。兼任鹽鐵轉運使的王播推薦深通“泉貨盈虛”的程異為副使,馳赴江淮督促財賦,朝廷對淮西用兵三、四年而“兵得無乏”。王播對淮西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王播晚節一變

元和十三年(818年),王播受宰相皇甫鎛的排擠,調離中央,去任偏遠的劍南西川(治所在今四川成都節度使。他所兼任的鹽鐵轉運使一職由程異繼任。同年十一月,率軍反擊吐蕃的侵略,並奪取吐蕃峨和、棲雞等城。 [4-5]  但是這次貶謫,對他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他竟一改過去幾十年的為人作風,專以奉迎權貴為務。
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三朝,王播居官十年,並曾兩次出任宰相,就是憑苛剝人民,賄賂權貴而取得的。唐穆宗一即位,立刻貶逐了奸相皇甫鎛。王播在西川聞訊,“大修貢奉,且以結賂宦官,求為宰相”,很快被召回朝廷,擔任宰相。當時,河朔三鎮(盧龍、成德魏博)相繼復叛朝廷,在此事關國家安危的重大問題上,身為宰相的王播竟“不措一言”,因此被罷相,調任淮南節度使 (治所在今江蘇揚州)。王播就任伊始,正值淮南遭受特大旱災,老百姓窮困潦倒,卻加劇盤剝敲詐,“民皆怨之”。
唐敬宗時期,權宦王守澄專權用事,王播“廣求珍異”賄賂之。為了得到敬宗的擢拔,還在鹽銅税內,巧為苛斂,以“羨餘”名目每月向敬宗進奉,每年多達上百萬緡。
唐文宗繼位以後,加王播為檢校司徒。大和元年(827年)五月,王播自淮南入朝,向文宗“獻玉帶十有三”,“進大小銀盌三千四百枚,綾絹二十萬匹”。 [6]  六月,任命為尚書左僕射、同平章事,成為宰相,仍領鹽鐵轉運使。 [7] 
大和二年(828年),加太清宮使,進封太原郡公 [8] 

王播病逝

大和四年(830年)正月十九日(2月15日),王播因喉腫發作而病逝,享年七十二歲。 [1]  唐文宗輟朝三日,追贈太尉諡號為“敬”。 [9-10] 

王播主要影響

王播晚年雖隨勢沉浮,為士大夫所唾棄,認為他以“奸邪進取”,“不存士行”;但是他畢竟出身寒門,從小孤貧,憑着刻苦勤奮,以文辭自立,所以他“居官強濟”,“勤於吏治”,往往人所不堪勝任之事,他卻反以為樂。 [11] 淮南節度使任上,他比較注意水利工程的維修和興建,使漕運暢通無阻。 [12] 

王播歷史評價

李德裕:麟之為瑞也,仁而不觸,玉之為寶也,廉而不劌,恕以及物,善不近名,高朗令終,天下無怨,似丙博陽者,王丞相、(王播)鄭丞相(鄭覃)有之矣。 [13]  (《近世良相論》)
李宗閔:①公入官三十二政,逮事六帝。出統楚蜀之師,入極台宰之尊,前後三總鹽鐵,既出又復,幾二十年。 [14] 《故丞相尚書左僕射贈太尉太原王公神道碑銘》)②在歲太和,惟帝聖神,圖任舊臣,乃相太原。惟是太原,福祥其奔。再持化權,樞揆聯聯。兩統劇藩,楚淮蜀坤。始自元和,公秉貨泉。憲穆敬文,洎茲聖君。四帝財徵,去公孰親。惟煮惟鑄,惟範惟聚。東掃北殄,上之所怒。帶甲百萬,餱食惟巨。俾公屍之,不勞而具。變通以時,物無滯遺。綱條一施,莫越其規。御眾以仁,中控其機。信行恩馳,罔有詐欺。公之惟揚,漕務其將。公之留庭,職與公並。首尾貫聯,幾二十年。相府使符,隨其興殂。公之敏智,顯爵自至。不紛其外,姑直其裏。始承其風,畏公之邃。及與之同,泳公之義。仁人之跡,歿而乃熾。揭於茲碑,不僕不倚。 [14] 《故丞相尚書左僕射贈太尉太原王公神道碑銘》
劉禹錫:含光不曜,煦物如春。發自貢士,驟為廷臣。鴻雁聯行,其凌青雲。既操利權,兼秉國鈞。食祿甚厚,奉身如貧。井絡之隅,益部為大。鬥牛之下,揚州繁會。受社臨戎,油幢曲蓋。印綬重疊,恩華滂霈。簿領如山,處之若間。榷(闕一字)之權,往而復還。炎炎煒煒,出入二紀。未曾傷神,屢有薦士。急難友弟,謹厚訓子。顏間熙熙,不形愠喜。處已無咎,得君如此。 [15] 《代諸郎中祭太尉王相國文》
劉昫:①王氏二英,播、起位崇將相,善始令終。 [16] 《舊唐書》)②王氏儒宗,一門三相。 [16] 舊唐書

王播軼事典故

王播賄賂近臣

王播任淮南節度使時,用十萬貫錢賄賂近臣,企圖入朝拜相,據稱這些人中,包括諫議大夫獨孤郎、張仲方起居郎孔敏行柳公權起居舍人宋中錫,補闕韋仁實、劉敦儒,拾遺李景讓薛廷老等人。前一天,他們已在延英殿爭論過這件事,而後才送錢授官,這樣的情況很多。從外官遷轉為內官如學士、三司使等,都有定價。因此得到這些官位的人不在少數。 [17] 

王播後事前定

王播少年時十分貧苦,住在揚州,默默無聞。只有一個軍官常來接濟他,每次都吃得乾乾淨淨。一次端午節,揚州舉行盛大的賽龍舟表演,各州均徵招參賽人員,兩個縣爭勝負。各種顏色的棚子鮮豔奪目,照耀着江水,幾十年都沒這麼熱鬧過。凡旅居揚州的外地人,無論是有才還是無德無能之輩都盡得其樂,只有王播無人理睬。他不由得一陣悵然,自責不已。那位軍官説:“我有棚子,家裏人都在,你進去坐着看吧,這不勝過酒宴嗎?”王播便進了棚子。時值夏日,太陽剛剛升起,軍官讓人送來一榼酒,王播心中煩悶,自斟自飲,把那一榼酒都快喝光了。太陽漸漸升高,酒勁也顯得濃起來,使王播疲憊欲睡,當即就躺在枕頭上。剛睡,他便夢見自己身在筵席上,坐在時任淮南節度使杜亞的座位上,判官坐在下面,數目比杜亞的多一半。過了很久,王播驚醒了,也不敢告訴別人。後來他作了宰相,將兼任淮南鹽鐵使。可詔書好長時間也沒有下來。他更加沉悶,便召集老部下對他們説:“我的淮南鹽鐵使是當定了。當時我夢見的判官,數目就多出一半。這就是説我要做鹽鐵從事。”幾天之後,果然送來了詔書。後來,他在臨江大擺筵席,客人們都在。王播忽然覺得這地方好像來過似的,略一思索,才發現就是當年的夢。當時正是五月上旬。 [18] 

王播碧紗籠

王播自少孤貧,只得到揚州惠昭寺木蘭院的僧寮裏借讀。方丈和一些僧眾開始還以禮相待,認為這個讀書人將來發跡,對寺院也有好處。但時間久了之後,寺院厭倦他吃閒飯的行為,即使開飯也不通知王播。王播在寺院牆上憤然題寫了一首詩,然後離開。二十多年後,王播出任淮南節度使,鎮守揚州。一天,他忽然想到惠昭寺看看,寺僧知道後,把他當年居住的地方修葺一新,還叫人用拂塵撣去他當年題詩的那堵牆的浮塵,然後用上好的碧紗覆蓋。王播來到寺院後,發現自己那首諷刺詩受到如此優待,不由得感慨萬千,當即作詩道:
三十年前此院遊,木蘭花發院新修。
而今再到經行處,樹老無花僧白頭。
寫完此詩,覺得意猶未盡,王播便又題詩一首:
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闍黎飯後鐘。
三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
然後,他便長嘆一聲, 悵然離去。而後人拿它來作為素材入文學作品的便極其多了。蘇軾《石塔寺》就説:
齋廚養若人,無益只貽患。乃知飯後鐘,闍黎蓋具眼
在同題詩裏,蘇軾還一再感嘆:
飢眼眩東西,詩腸忘早晏。雖知燈是火,不悟鍾非飯
至於孫覿就徑直以王播其人其事入詩道:
懸知不是唐王播,慚愧高僧護碧紗。 [19-20] 

王播人際關係

高祖:王滿,贈汾州長史。
曾祖:王璡,官至嘉州司馬,贈給事中。
祖父:王升,官至咸陽縣令,贈太子少師。
父親:王恕,官至揚州倉曹參軍,贈尚書左僕射。
妻子:崔氏,出身清河崔氏,給事中崔鋭之女。
兒子:王式,曾任秘書丞;王冰,曾任京兆府參軍事。
弟弟:王炎,官至太常博士;王起,官至户部尚書。

王播史料索引

《大唐故丞相尚書左僕射贈太尉太原王公神道碑銘》 [14]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四·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16] 
新唐書·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九十二》 [21]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卷十七下·本紀第十七下》:大和四年春正月……甲午,守左僕射、同平章事,諸道鹽鐵轉運使王播卒。
  • 2.    王播畫像取自宋人繪《唐丞相尚書左僕射贈太尉太原王公存像》,大都會博物館藏
  • 3.    《唐會要·卷八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10-02]
  • 4.    《舊唐書·吐蕃傳》:十一月,鹽州上言:吐蕃入河曲,夏州破五萬餘人。靈武破長樂州羅城,焚其屋宇器械。西川節度使王播攻拔峨和、棲雞等城。
  • 5.    《新唐書·吐蕃傳》:詔留矩立藏等不遣。劍南兵拔峨和、棲雞城。
  • 6.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四十三·唐紀五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10-02]
  • 7.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四·列傳第一百一十四》:文宗即位,就加檢校司徒。太和元年五月,自淮南入覲,進大小銀碗三千四百枚、綾絹二十萬匹。六月,拜尚書左僕射、同平章事,領使如故。
  • 8.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四·列傳第一百一十四》:二年,進封太原公、太清宮使。
  • 9.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四·列傳第一百一十四》:四年正月,患喉腫暴卒,時年七十二。廢朝三日,贈太尉。
  • 10.    《新唐書·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九十二》:居位四年,卒,年七十二,贈太尉,諡曰敬。
  • 11.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四·列傳第一百一十四》:播出自單門,以文辭自立;踐昇華顯,鬱有能名。而隨勢沉浮,不存士行;奸邪進取,君子恥之。然天性勤於吏事,使務填委,胥吏盈廷取決,簿書堆案盈几,他人若不堪勝,而播用此為適。
  • 12.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四·列傳第一百一十四》:時揚州城內官河水淺,遇旱即滯漕船。乃奏自城南閶門西七里港開河向東,屈曲取禪智寺橋通舊官河,開鑿稍深,舟航易濟;所開長一十九里,其工役料度,不破省錢,當使方圓自備,而漕運不阻。後政賴之。
  • 13.    《全唐文》:客謂餘曰:“楊子《法言》有《重黎》《顏騫》二篇(顏子名犯廟諱,不書),品藻漢之將相。敢問近代良相,可得聞乎?”餘曰唯唯。夫股肱與君同體,四海之所瞻也,恩義至重,實先於愛敬,非社稷大計,不可以強諫,亦猶父有諍子,不獲已而諍,豈可以為常也?唯宜將明獻替,致其主於三代之隆。《孝經》曰: “天子有諍臣七人。”非宰相之職也。必求端士正人以當言責,導其謇諤,救其患難而已。唯聖人言,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焉用彼相?此亦將明獻替之謂也。使其君昭明令德,不至於顛危也。漢之良相十數人矣,公孫宏開陳其端,而不肯廷辨,固未可也,蕭望之剛不護闕,王嘉𬣙而犯上,致元、哀二後有信讒邪之惡,戮忠直之名,此其失者也。魏相、薛廣德持重守正,弼諧盡忠,可謂得宰相體矣。近世貞以制動,思在無邪,松柏所以後凋,藜藿由是不採,貴不患失,言必匪躬,似薛廣德者,鄭丞相、陳丞相有之矣(原注:此謂故右僕射鄭司徒,故左僕射陳司徒)。麟之為瑞也,仁而不觸,玉之為寶也,廉而不劌,恕以及物,善不近名,高朗令終,天下無怨,似丙博陽者,王丞相、鄭丞相有之矣(原注:此謂故中書王丞相,故鄭丞相)。好古洽聞,應變膚敏,幾可以成務,知足以取捨,仁愛樂善,勤瘁奏公,逢時得君,不失其正,似倪寬者,韋丞相、李丞相有之矣(原注:此謂故中書韋司空,故侍中李司空)。困於臲卼,以盡天涯,雖劍光不沉,而鸞翮長鎩,靈均之九死無悔,柳下之三黜非辜,既沒不瞑,號於上帝,似蕭望之者,所謂李丞相矣(原注:此謂故臨淮李司空也)。餘亦同病,莫保其生,知我者以為忠,亦已鮮矣。庶乎數世之後,朋黨稍息,以俟知者耳。
  • 14.    《全唐文·卷七百十四》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7-10-15]
  • 15.    《全唐文·卷六百十》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8-01-17]
  • 16.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四·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10-15]
  • 17.    《太平廣記·卷第二百六十一》引《盧氏雜説》:唐淮南節度王(王原作使,據許本、黃本改)播,以錢十萬貫。賂遺恩幸,以圖內(以圖內三字原空缺,據黃本補)授。諫議大夫獨孤朗、張仲方,起居郎孔敏行、柳公權,起居舍人宋申錫。補闕韋仁實、劉敦儒,拾遺李景讓、薛延口(黃本延口作廷老)等數(數字原空缺,據黃本補)人。前一日,詣延英抗論其事,後之賄遷。其徒實繁。自外官至內(自下原空缺五字,據黃本補外官至內四字)學士三司使,皆有定價。因此致位者不少。近有縣令錄(錄字原空缺,據黃本補)事參軍。亦列肆鬻之。至有白身便為宰守者。然所至多為四方諸侯不放上,有以知其來也。俾不遵王命,抑有由(由字原空缺,據黃本補)焉。豈時之重利耶?而諫省任非其人耶?未嘗以一字整頓頹綱。深所未諭。
  • 18.    《太平廣記·卷第二百七十八》引《逸史》:王播少貧賤,居揚州,無人知識。惟一軍將常接引供給,無不罄盡。杜僕射亞在淮南。端午日,盛為竟渡之戲,諸州徵伎樂,兩縣爭勝負。採樓看棚,照耀江水,數十年未之有也。凡揚州之客,無賢不肖盡得預焉。唯王公不招,惆悵自責。宗人軍將曰:“某有棚,子弟悉在,八郎但於棚內看,卻勝居盤筵間也。”王公曰:"唯。"遂往棚。時夏,初日方照,宗人令送法酒一榼。曰:“此甚好,適令求得。”王公方憤懣,自酌將盡。棚中日色轉熱,酒濃昏憊,遂就枕。才睡,夢身在宴處,居杜之坐。判官在下,多於杜公近半。良久驚覺,亦不敢言於人。後為宰相,將除淮南,兼鹽鐵使。敕久未下,王公甚悶,因召舊從事在城者語之曰:“某淮南鹽鐵,此必定矣。當時夢中判官,數多一半,此即並鹽鐵從事也。”數日果除到。後偶臨江宴會,賓介皆在。公忽覺如已至者,思之,乃昔年夢。風景氣候,無不皆同。時五月上旬也。
  • 19.    王播詩詞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1-08]
  • 20.    《歷代名流詩文公案直判·碧紗籠豈止籠王播》
  • 21.    《新唐書·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九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10-15]
  • 22.    王播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15]
  • 23.    卷一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6-1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