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后

(封建時代帝王母親的尊稱)

鎖定
太后,封建社會帝王母親(包括嫡母、生母、養母)的尊稱。始於秦昭襄王,漢承秦制,以後歷代皆然。
中文名
太后
主要成就
其子為帝王
著名太后
宣太后呂太后、孝莊太后、慈禧太后

太后一詞多解

根據封國、非封國的情況,可分為王太后和皇太后。王太后指的是諸侯國藩王的母親。例如涼王太后馬氏(張駿的側室夫人)、代王太后薄氏(漢太祖姬妾,後成為皇太后)。皇太后指的是皇帝的母親(包括嫡母、生母、養母、庶母)。例如孝莊睿皇后錢氏(明英宗皇后、明憲宗嫡母)、孝肅太后周氏(明英宗貴妃、明憲宗生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清宣宗靜皇貴妃、清文宗養母)、武昭皇后孫氏(秦太祖姬妾、秦高祖庶母)。

太后歷史溯源

太后皇帝之母

①《史記·呂太后本紀》:使者三反,趙相建平侯周昌謂使者曰:高帝屬臣趙王,趙王年少。竊聞太后(即呂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趙王並誅之,臣不敢遣王。’”
②《新唐書·后妃傳上·高宗則天順聖皇后武氏》:“帝崩,中宗即位,天后(即武太后)稱皇太后,遺詔宮國大務聽參決。”
③明·沈德符《野獲編.宮闈.聖母並尊》:“唐宋人主為妃嬪所出者,御極以後,尊後為太后,而進所生母為皇太妃。雖恩禮無異,而嫡庶尚分也。至後唐莊宗,以嫡母為太妃,而以生母為太后,冠履倒置。我朝列帝非後出者,比臨御時,多不併尊。唯景帝初登極,尊皇太后孫氏為上聖皇太后,生母賢妃吳氏為皇太后。”
④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中《第三回 犬戎主大鬧鎬京 周平王東遷洛邑》:“秦君原是附庸,加封秦伯,列於諸侯。小周公晅拜太宰之職。申後號為太后。褒姒與伯服,俱廢為庶人。虢石父、尹球、祭公,姑念其先世有功,兼死於王事,止削其本身爵位,仍許子孫襲位。”
注:皇帝的生母不一定成為太后,例如清德宗的生母醇賢親王大福晉葉赫那拉氏,僅尊為皇帝本生妣。

太后諸王之母

①《戰國策·趙策四》:“趙太后(即趙孝成王母親)新用事,秦急攻之。”
②《史記·外戚世家》:“高祖崩,諸御幸姬戚夫人之屬,呂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宮。而薄姬以希見故,得出,從子之代,為代王太后(即薄太后)。代王立十七年,高後崩。大臣議立後,疾外家呂氏強,皆稱薄氏仁善,故迎代王,立為孝文皇帝,而太后改號曰皇太后。”

太后歷代制度

太后太后制度

皇帝以嫡子身份繼位的,生母在則以嫡母為皇太后。無生母,則以先帝皇后為皇太后。生母、先帝皇后皆無,則以撫育皇帝的先帝嬪妃為皇太妃,有時也加封為皇太后。
皇帝以庶子繼位的,則以生母為皇太后。如果嫡母也在,則併為皇太后。且嫡母皇太后通常位在生母皇太后之上。但是生母身份過於低微的,不能稱太后,最多隻能被尊為皇太妃。
皇帝以旁支入繼的,以繼母為皇太后,且須認繼母為嫡母。
繼位皇帝與先帝同輩、甚至較先帝為尊輩的,則以皇帝本人的法定母親為皇太后,至於前朝皇后則由繼任皇帝恭上徽號,稱某某皇后。
北魏時期,為了防止外戚干政,效仿漢武帝處死鈎弋夫人,實施“母死子貴”制度,後宮女性只要生下皇子,一律被賜死,不論是宮女、嬪妃,甚至是皇后。但幼齡皇子仍然需要旁人的呵護,因而出現所謂的保太后。即在新帝登基之後,以新帝之保姆為皇太后。不過母死子貴的制度太過殘忍,造成後宮嬪妃人人自危,沒有嬪妃願意生下皇子,因此在北魏中晚期以後不再被嚴格實施。
北魏宮廷中有三種皇太后:皇帝生母;皇帝之保姆——保太后;未生下皇子的先帝之皇后。

太后太后職權

武則天 武則天
自宋開始,幼帝成年後順利親政、女後按時撤簾歸政的比例很大。因為沒有戚黨的支持,女後一人也很難長久把持朝政。但垂簾聽政的女後與輔政的顧命大臣不同,古代社會稱掌權的太后為“女主”,她“垂簾”期間可以名正言順地行使幾乎全部皇帝職權,是名符其實的“君主”,就是皇帝也要規規矩矩地向其行禮;而顧命大臣權力再大,也不過是“臣”、“奴才”而已。在兩宋,以宰相為首的文官勢力是皇帝依靠的主要統治力量,相權的膨脹抑制了“後權”。但到了清朝已沒有任何勢力可以對君權形成制約,女後用權可以隨心所欲,而顧命大臣一不小心就會引起各方猜忌。因此,如果碰巧出現權慾薰心又有才幹的女後,即使沒有戚黨的支持也可以穩坐江山,幼帝成年後親政極難。
一旦帝、後圍繞權力繼承的鬥爭激化,不僅統治階級內部的自相殘殺難以避免,往往也會把國家和民族拖入深淵。
不僅漢族政權,與宋同期的“夏、遼、金、元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太后長期臨朝執政和皇后預政。太后臨朝幾乎成為不成文的慣例。這除了有一些偶然的原因(如皇帝年幼、有病等)之外,還有政治和社會習俗等方面的原因。由於不能對外戚參政進行限制,這四國不同程度地經受了“外戚之禍”,而以西夏受害最深。
立儲之困局、封藩撤藩的輪迴、再加上女後外戚之禍,彷彿印證了一句古老的格言:最親近的人,往往是最致命的人。可惜君主制下有太多這樣剪不斷、理還亂的恩恩怨怨,伴隨着王朝的一生。

太后太后文化

太后戰國

趙孝成王生母趙太后

太后秦朝

秦莊襄王嫡母華陽太后
秦莊襄王生母夏太后
秦始皇生母趙太后

太后漢朝

漢前少帝、漢後少帝嫡母張太后
漢文帝生母薄太后
漢武帝生母王太后
漢昭帝生母趙太后
漢宣帝妻子王太后
漢元帝妻子王太后
漢成帝妻子趙太后
漢哀帝祖母傅太后
漢平帝妻子王太后
漢光武帝妻子陰太后
漢明帝妻子馬太后
漢章帝妻子竇太后
漢和帝妻子鄧太后
漢順帝妻子梁太后
漢桓帝妻子竇太后
漢少帝母親何太后

太后三國

漢昭烈帝妻子吳太后
魏武帝妻子卞太后
魏文帝妻子郭太后
魏明帝妻子郭太后
吳末帝母親何太后

太后晉朝

晉武帝母親王太后
晉武帝妻子楊太后
晉懷帝母親王太后
晉明帝妻子庾太后
晉康帝妻子褚太后
晉簡文帝母親鄭太后
晉孝武帝母親李太后
晉安帝母親陳太后

太后唐朝

唐高宗妻子武太后
唐玄宗母親竇太后
唐代宗母親吳太后
唐德宗母親沈太后
唐憲宗妻子郭太后
唐敬宗母親王太后
唐文宗母親蕭太后
唐武宗母親韋太后
唐宣宗母親鄭太后
唐懿宗母親晁太后
唐僖宗母親王太后
唐昭宗母親王太后

太后宋朝

宋宣祖妻子杜太后
宋太宗妻子李太后
宋真宗妻子劉太后
宋仁宗母親李太后
宋仁宗妻子曹太后
宋英宗妻子高太后
宋神宗妻子向太后
宋徽宗母親陳太后
宋哲宗妻子孟太后
宋高宗妻子吳太后
宋孝宗妻子謝太后
宋寧宗妻子楊太后
宋理宗妻子謝太后
宋度宗妻子全太后
宋端宗母親楊太后

太后元朝

元太祖母親月倫太后斡勒忽訥氏
元太祖妻子孛兒帖太后弘吉剌氏
元定宗母親脱列哥那太后乃馬真氏
元睿宗妻子唆魯禾帖尼太后克烈氏
合贊汗妻子闊闊真太后卜魯罕氏
元順宗妻子答己太后弘吉剌氏
元仁宗妻子阿納失失裏太后弘吉剌氏
元文宗妻子卜答失裏太后弘吉剌氏

太后明朝

建文帝嫡母常太后
建文帝生母呂太后
明仁宗妻子張太后
明宣宗妻子孫太后
明景帝母親吳太后
明英宗妻子錢太后
明憲宗母親周太后
明憲宗妻子王太后
明孝宗母親紀太后
明孝宗妻子張太后
明世宗祖母邵太后
明世宗母親蔣太后
明穆宗母親杜太后
明穆宗妻子陳太后
明神宗母親李太后
明光宗母親王太后
明熹宗母親王太后
明思宗母親劉太后

太后清朝

清太宗妻子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孝莊太后 孝莊太后
清世祖母親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清世祖妻子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清聖祖母親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清世宗母親孝恭仁皇后烏雅氏
清高宗母親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
清仁宗妻子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
清文宗養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清文宗妻子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
清穆宗母親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
隆裕 太后 隆裕 太后
清德宗妻子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