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紳

(唐朝宰相、詩人)

鎖定
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亳州),後徙家潤州無錫(今江蘇無錫),烏程令李晤之子。唐朝時期宰相、詩人。 [1] 
元和元年(806年),考中進士。後南歸潤州,被浙西觀察使李錡闢為掌書記。次年,李錡謀逆,李紳勸阻,遂遭其囚禁,後被釋放。歷官校書郎、國子助教。唐穆宗時為翰林學士承旨,與李德裕元稹號為“三俊”。唐敬宗即位後,遭李逢吉陷害,貶端州司馬。量移江州長史。大和元年(827年),歷任滁州、改壽州刺史。其後任浙東觀察使、河南尹、宣武節度使等職。會昌二年(842年),入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兩年後,罷為淮南節度使。後逝世,終年七十五歲,朝廷追贈太尉,諡文肅。 [20] 
李紳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和參與者。有《樂府新題》二十首,已佚。其著有《憫農二首》,寫農民生計之艱難,鑄為格言,傳誦不衰。也著有詩集《追昔遊詩》3卷,《全唐詩》收其為四卷。 [21] 
別    名
短李
公垂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湖州烏程(今浙江湖州)
出生日期
772年
逝世日期
846年
主要成就
詩歌創作,參與新樂府運動
主要作品
憫農二首
本    名
李紳
祖    籍
亳州譙縣(今安徽亳州譙城)

李紳人物生平

李紳幼年失怙

大曆七年(772年),李紳生於湖州烏程縣(今浙江省湖州市)。當時其父在烏程縣任職,李紳即生於烏程縣署。
大曆八年(773年),李紳乳病暴作,七日之後痊癒。
大曆十二年(777年),父親去世,由母盧氏教以經義。
貞元二年(786年)前後,十五六歲時在無錫惠山寺讀書。 [2-4] 

李紳青年交遊

李紳像 李紳像
貞元七年(791年),李紳再遊烏程縣
貞元十年(794年),此年或稍後以詩受知於蘇州刺史韋夏卿
貞元十四年(798年),此年或稍前,赴長安應進士試,逢呂温,其詩《憫農二首》受到呂温賞識。
貞元十六年(800年),東遊天台,識僧人修真。有詩《華頂》《題北峯黃道士草堂》《題龍宮寺淨院四上人》。
貞元十七年(801年),秋,赴長安應試,遇韓愈
貞元十八年(802年),韓愈舉薦李紳於陸傪。李紳落第,返回江南,遊江浙。與元稹、白居易因同年考試而相識。
貞元十九年(803年),李紳客居蘇州,作《蘇州畫龍記》。
貞元二十年(804年),九月在長安,與元稹宿靖安裏第,語及崔鶯鶯事,作《鶯鶯歌》,元稹作《鶯鶯傳》。 [2-4]  [5] 

李紳壯年入仕

元和元年(806年),李紳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後離京至金陵,入節度使李錡幕府。因不滿李錡謀叛而下獄。李錡被殺後獲釋,回無錫惠山寺讀書。 [2] 
元和四年(809年),赴長安任校書郎,與元稹、白居易共倡新樂府詩體(史稱新樂府運動),作有《樂府新題》二十首。
元和十四年(819年),升為右拾遺。
元和十五年(820年),任翰林學士,捲入牛李黨爭,為李(德裕)黨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職。與李德裕元稹被譽為“三俊”。 [2] 
長慶四年(824年),李黨失勢,李紳被貶為端州(今廣東肇慶)司馬。放逐期間,李紳寫了不少描繪路途艱險、發泄心中怨氣的詩文。
自寶曆元年(825年)至太和四年(830年),歷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壽州刺史。
太和七年(833年),李德裕為相,起用李紳任浙東觀察使。
開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東都洛陽的長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宋亳汴穎觀察使。
開成三年(838年)八月,編《追昔遊詩》三卷,並作序。詩序歷述從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經歷。 [2-4] 

李紳晚年拜相

開成五年(840年),李紳任淮南節度使,後入京拜相,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晉升為尚書右僕射、門下侍郎,封趙國公。居相位四年。
會昌四年(844年),因中風辭位。後又出任淮南節度使。
會昌五年(844年),李紳在淮南節度使任上,以貪贓和強娶登臨百姓顏女為妻之罪將揚州江都縣尉吳湘處死。因李紳與吳湘之間有隔閡,判斷此案有藉機嚴懲的嫌疑,故引起諫官柳仲郢等人的抗議。 [17-18] 
會昌六年(846年),病逝於揚州,終年七十五歲。贈太尉,諡文肅。 [2-4] 

李紳主要影響

李紳歷經宦海沉浮,中唐時期的“牛李黨爭”幾乎伴隨他一生的政治生活。雖最後得居宰相之尊,但李紳的主要成就在於文學創作,他是在中國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之一。
李紳的詩歌創作,以貶謫端州為分界線,大致可分為兩個時期。前期在儒家“濟世”“利物”思想影響下,抱着強烈的政治熱情,在繼承《詩經》現實主義精神的同時,積極向民間學習,詩歌關注社會,反映現實,規諷時事,政治功利性很強,因而形式相對簡單,語言亦通俗易懂,表現出通俗淺切的風格特徵;後期隨着社會政治形勢的改變,以及個人宦海沉浮的不定關注的對象由外向轉為內斂,重在抒發一己之私,表現個人情感,與之相適應,詩歌形式也多樣,且講究藝術手法的運用,意境深晦,重視煉字鍛句,表現出典雅繁豔的風格特徵。
李紳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之一。他是唐代第一個有意識地以“新題樂府”為標榜和傳統的古題樂府區別開來的詩人。他曾一氣寫出《新題樂府》二十首。元稹和了十二首,即《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序中説:“予友李公垂,貺予樂府新題二十首,雅有所謂,不虛為文,予取其病時之尤急者,列而和之。”白居易本着這個精神,寫詩五十首,改名《新樂府》。元稹李紳的二十首新題樂府已失傳。他的《憫農二首》,鑄為格言,傳誦不衰,雖未被郭茂倩收入《樂府詩集》的“新樂府辭”中,其實是地道的新樂府,是新樂府運動中的傑作。
《憫農》詩配畫
李紳“是新樂府運動的先鋒,對唐代長篇敍事詩的發展也有貢獻”(吳庚舜等主編《唐代文學史》)。中唐是文學史上敍事詩較為發達的時期,李紳是當時重要的詩人,與元稹白居易等為敍事詩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李紳長篇敍事詩的成就與影響僅次於元白。李紳《鶯鶯歌》《悲善才》等敍事詩,與元稹的《會真詩》《夢遊春》《連昌宮詞》、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一樣,是中唐時期長篇敍事詩中的代表作品。《鶯鶯歌》與元稹的傳奇小説《鶯鶯傳》相關聯。作品以長詩鋪排故事,不僅有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人物描寫也十分細緻傳神,是後來《西廂記》的創作依據之一。
李紳六十七歲時自編其詩集為《追昔遊詩》,用各種體裁追敍平生的遭遇和遊歷,抒發懷舊之情與盛衰之感,其中有很多是回憶當年漫遊各地的寫景之作。這些作品具有一定的藝術性。 [1]  [6-8] 
李紳散文比較著名的有《寒松賦》。這是一篇詠物抒情的小賦。作者身處逆境,一方面發泄怨憤,決心“驅雷擊電除奸邪”,另方面也表明要砥礪志節,像寒松那樣披風雨,傲霜雪,抗嚴寒,亭亭聳立,不改變其忠貞本性。作者對生於幽澗的松樹“負棟樑兮時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的遭遇深感憤懣,看似句句寫松,實則處處喻人。全賦篇幅短小,但也摹仿漢賦形式,文末有總括全篇要旨的“亂曰”。賦文中,多用駢儷句,但不都是四六句式,而富於變化。語言通俗平淡,極少使用典故。可謂一代絕賦。 [9] 

李紳歷史評價

新唐書·李紳傳》:李紳,字公垂……為人短小精悍,於詩最有名,時號“短李”。 [3] 
計有功唐詩紀事》:開成間,紳集其詩為《追昔遊》,蓋嘆逝感時,發於悽恨而作也。或長句、或五言、或雜言、或歌、或吟、或樂府齊梁,不一其辭,乃由牽思所屬爾。起梁漢,歸諫垣,升翰苑,感恩遇,歌帝京風物;遭讒邪播越,歷荊楚,涉湘沅,逾嶺嶠,抵荒陬,止高安;移九江,泛五湖,過鍾陵,溯荊江,守滁陽,轉壽春;改賓客,留洛陽,歷會稽,過梅里;遭讒者再為賓客分務,歸東周;擢川守,鎮人一梁。詞有所懷,興生於怨。故或隱或顯,不常其言,冀知音於異時時已。 [10] 
毛晉汲古閣書跋〈追昔遊集〉》:(紳)與李文饒、元微之齊名,人號“元和三俊”……憶遊述懷,俯仰感慨,一洗唐人小賦柔摩風氣雲。 [10] 
胡震亨唐音癸籤》:李公垂《追昔遊詩》,大是宦夢難醒;然其攬筆寫興,曲備一生窮泰之感,亦令披卷者代為憮然。 [10] 
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短李以歌行自負,樂天亦稱之。又少以《憫農》詩見賞於呂温,今二絕盛傳,呂之鑑賞真是不謬。歌行遂不可復見,惟有《追昔遊集》耳,頗有體格。 [10] 
四庫全書總目》:紳與李德裕、元稹號“三俊”。白居易亦有“笑勸迂辛酒,閒吟短李詩”句。今觀此集,音節暉緩,似不能與同時諸人角爭強弱。然舂容恬雅,無雕琢細碎之習,其格究在晚唐諸人刻劃纖巧之上也。 [10] 
宋育仁三唐詩品》:五言其源出於謝惠連,惟煉蓄未深,時多氾濫;七言託體初唐,加以縱橫,格律已疏,頗嫌墨障。長歌則《蘇台》一篇,短歌則《鶯鶯》一曲,容姿朗秀,顧盼生情。裏謠七字,古風五言,不減張、王,淵然足諷。 [10] 

李紳軼事典故

李紳生活豪奢

李紳步入仕途飛黃騰達後,卻喪失了詩歌裏的憫農之心,逐漸蜕變成一個花天酒地、濫施淫威的腐官酷吏。隨着官職的升高,李紳“漸次豪奢”。據傳,李紳一餐的耗費經常多達幾百貫甚至上千貫。李紳當淮南節度使時,對百姓疾苦極為漠視。在李紳治下的百姓,終日惶惶不安,紛紛渡江淮而逃難。與李紳同時代的韓愈賈島劉禹錫李賀等人無不對其嗤之以鼻。劉禹錫任蘇州刺史時,曾應邀參加時任揚州節度使李紳安排的宴會,他看到李紳家中歌妓成羣,其中一名歌妓色藝雙絕,感慨頗多,於是寫下了《贈李司空妓》一詩:“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詩歌的大意是:佳餚美酒,歌姬美色,輕歌曼舞,李司空早已習以為常,養尊處優過着奢侈糜爛的生活,可我劉禹錫卻肝腸寸斷,於心不忍。
李紳由於生活豪奢、為官酷暴、濫施淫威,被定性為酷吏。按照唐朝的規定,即使死後也要被剝奪爵位,子孫不得做官。因此死去的李紳受到了“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的懲罰。 [11]  [12] 

李紳濫施淫威

李紳發跡後不僅生活奢侈,而且愛耍權威,無情無義。《云溪友議》中記載,李紳發跡之前,經常到一個叫李元將的人家中做客,每次見到李元將都稱呼“叔叔”。李紳發跡之後,李元將因為要巴結他,主動降低輩分,稱自己為“弟”,為“侄”,李紳都不高興,直到李元將稱自己為孫子,李紳才勉強接受。還有一個姓崔的巡官,與李紳有同科進士之誼,有一次特地來拜訪他,剛在旅館住下,家僕與一個市民發生爭鬥。李紳問那個家僕是幹什麼的,家僕説:“是宣州館驛崔巡官的僕人。”李紳竟將那僕人和市民都處以極刑,並下令把崔巡官抓來,説:“過去我曾認識你,既然來到這裏,為何不來相見?”崔巡官連忙叩頭謝罪,可李紳還是把他綁起來,打了二十杖。崔巡官被送到秣陵時,嚇得面如死灰,甚至不敢大哭一聲。當時人們議論紛紛:“李紳的族叔反過來做了他的孫子,李紳的友人成了被他流放的囚犯。”
由於李紳為官酷暴,當地百姓常常擔驚受怕,很多人甚至渡過長江、淮河外出逃難,下屬向他報告:“本地百姓逃走了不少。”李紳道:“你見過用手捧麥子嗎?飽滿的顆粒總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隨風而去不必報來。” [11]  [12] 

李紳助敵圓夢

李紳做淮南節度使,張又新在江南郡守的任上罷官。一直以來和李紳有間隙,做什麼事都對着來。其人罷官後還鄉,遇風翻船,淹死了兩個兒子。身遭不幸,非常悲痛,又擔心李紳會報復他。便給李紳寫了很長的一封信,表示自己的歉疚。李紳很同情他,便在回信中説:“過去爭論的話,我怎麼能記恨?互相之間不對的地方,我早忘光了。”張郎中非常感激,親自面謝,兩人釋嫌和好,同舊時是朋友一樣。兩人經常一起高高興興地痛飲。
張郎中曾經做過廣陵從事,和一位侍酒的歌妓很要好,但相愛而不成眷屬。二十年後,在李紳家喝酒,恰好相逢。四目相對,淚將欲下。李紳去換衣服,張郎中用手指蘸着酒,寫詞在木盤上,歌妓 [19]  記住了詞。李紳回來,張郎中端着酒杯發愁。李紳感覺到了什麼,就叫歌妓唱歌佐酒。女子便唱了張郎中剛寫的詞:“雲雨分飛二十年,當時求夢不曾眠。今來頭白重相見,還上襄王玳瑁筵。”張郎中喝得大醉,李紳讓歌妓和他一起歸去。 [13]  [19] 

李紳主要作品

李紳著有《樂府新題》二十首,已佚。作品流傳至今的有《追昔遊詩》三卷、《雜詩》一卷,合為四卷,收錄於《全唐詩》。散文現存十多篇,存於《全唐文》中。另有《鶯鶯歌》,保存在《西廂記諸宮調》中。 [1] 

李紳人際關係

趙郡李氏南祖李紳家族世系表
關係
姓名
備註
曾祖
李敬玄
唐朝宰相,官至中書令,聯宗趙郡李氏南祖
祖父
李守一
成都郫令
父親
李晤
歷任金壇、烏程、晉陵(今常州)等地縣令
母親
盧氏

李乾祐
建州刺史
李開
水部員外郎
李濬
職直史館
李羔容
管經略判官
李無逸
算曹博士
曾孫
李昊

李復圭
[2-4]  [16] 

李紳後世紀念

李丞相讀書枱,是唐朝李紳十五歲時在惠山讀書的地方。李紳為無錫歷史上第一位宰相。元代學者王仁輔在《無錫縣誌》中説:“李相書堂在惠山,小徑縈紆,有堂三楹,中繪唐李紳像。紳未遇時,常讀書惠山。”清光緒七年(1881年)《無錫金匱縣誌》載:“李公垂讀書惠山,後徙剡川精舍……公既貴,改精舍為龍宮,因築讀書枱於宮內,歲久湮沒。萬曆間談修立石重鐫李丞相讀書枱六字”。 [15] 

李紳史料索引

《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三·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2] 
《新唐書·卷一百八十一·列傳第一百六》 [3] 
唐才子傳·卷六》 [14] 
參考資料
  • 1.    周揚 等.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第Ⅰ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399
  • 2.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5-24]
  • 3.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5-24]
  • 4.    蔡曉英.李紳年譜[D].湖北大學,2006:8-68
  • 5.    盧燕平.李紳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9:308-329
  • 6.    遊國恩 等.中國文學史(二).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156-157
  • 7.    嚴正道.李紳及其詩歌研究[D].南京師範大學,2011:75-158
  • 8.    祝子笑.李紳交友及其酬唱贈詩歌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5):149-153
  • 9.    李 燕.李紳散文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11-26
  • 10.    陳伯海.唐詩匯評(中).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2230-2231
  • 11.    謝志東.“鋤禾日當午”詩作者品行低劣生活奢華[J].芳草:經典閲讀,2011(3):80-81
  • 12.    王建軍.從憫農到豪奢:李紳的蜕變[J].當代社科視野,2014(1):57
  • 13.    《本事詩》情感第一:李相紳鎮淮南。張郎中又新罷江南郡,素與李隙,事具別錄。時於荊溪遇風,漂沒二子,悲慼之中,復懼李之仇己,投長箋自首謝。李深憫之,復書曰:“端溪不讓之詞,愚罔懷怨。荊浦沈滄之禍,鄙實憫然。”既厚遇之,殊不屑意。張感涕致謝,釋然如舊交,與張宴飲,必極歡醉。張嘗為廣陵從事,有酒妓嘗好致情,而終不果納。至是二十年,猶在席。目張悒然,如將涕下。李起更衣,張以指染酒,題詞盤上,妓深曉之。李既至,張持杯不樂。李覺之,即命妓歌以送酒。遂唱是詞曰:“雲雨分飛二十年,當時求夢不曾眠。今來頭白重相見,還上襄王玳瑁筵。”張醉歸,李令妓隨去。
  • 14.    唐才子傳:卷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5-24]
  • 15.    詩興文采流芳九州河山:不期而遇江南讀書枱(組圖)  .國際在線.2006-03-14[引用日期2020-03-03]
  • 16.    《新唐書·卷七十二·表第十二·宰相世系二 (李氏)》:趙郡李氏定著六房:其一曰南祖,二曰東祖,三曰西祖,四曰遼東,五曰江夏,六曰漢中。宰相十七人。南祖有遊道、藩、固言、日知、敬玄、紳、元素;東祖有絳、嶠、玨;西祖有懷遠、吉甫、德裕;遼東有泌;江夏有鄘、磎;漢中有安期。
  • 17.    黃會奇.試析吳湘之案[J].東南文化,2004(5):50-53
  • 18.    王振輝.淺議“吳湘案”[J].淄博師專論叢,2020(3):46-50
  • 19.    《古今情海》·情中俠  .漢程網[引用日期2022-08-23]
  • 20.    李紳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10-02]
  • 21.    大唐宰相李紳  .江南晚報[引用日期2023-10-0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