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鳥蟲書

鎖定
蟲書(Bird-and-Insect Script)亦稱“蟲書”、“鳥蟲篆”。屬於金文裏的一種特殊美術字體,它是春秋中後期至戰國時代盛行於吳、越、楚、蔡、徐、宋等南方諸國的一種特殊文字。
東漢許慎《説文解字·敍》:“鳥蟲書,所以書幡信(符節之類)也。”清代段玉裁《注》:“鳥蟲書,謂其或象鳥,或象蟲,鳥亦稱羽蟲也。”春秋戰國時已有此種文字,多用於兵器。漢代瓦當、印章中亦有發現。 [1]  東周時多刻於兵器上。秦書八體中有“蟲書”,新莽六書中有“鳥蟲書”,用於旗幟、符信,也作印章文字。頗似後來的圖案字、美術字 [2] 
中文名
鳥蟲書
外文名
Bird-and-Insect Script
類    別
美術字體
盛行時間
春秋中後期至戰國時代
使用範圍
青銅器,尤其是兵器

鳥蟲書特點介紹

這種書體常以錯金形式出現,高貴而華麗,富有裝飾效果,變化莫測、辨識頗難。鳥書亦稱鳥篆,筆畫作鳥形,即文字與鳥形融為一體,或在字旁與字的上下附加鳥形作裝飾,如越王勾踐劍銘、越王州勾劍銘。多見於兵器,少數見於容器、璽印,至漢代禮器、漢印,乃至唐代碑額上仍可見。蟲書筆畫故作蜿蜒盤曲之狀,中部鼓起,首尾出尖,長腳下垂,猶如蟲類身體之彎曲,故名。春秋晚期楚王子午鼎銘,除少數幾個字近鳥書外,餘多當屬於蟲書。吳王子於戈銘亦是鳥書與蟲書。蟲書不僅見於容器,兵器,亦見於戰國古璽及兩漢銅器、印章、瓦當,其名在許慎説文解字敍》中還被列為“秦書八體”之一,可見亦行於秦代。鳥書與蟲書都是以篆書為基礎演變而成的一種美術字體。郭沫若認為鳥蟲書是“於審美意識之下所施之文飾也,其效用與花紋同。中國以文字為藝術品之習尚,當自此始”(《周代彝銘進化觀》)。關於鳥蟲書的發展變化情況,可參見容庚《鳥書考》(《中山大學學報》1964年1期)與馬國權《鳥蟲書論稿》(《古文字研究》第10輯)、曹錦炎鳥蟲書通考》(上海書畫出版社1999年版)。鳥蟲書主要見於一些青銅器之銘文,尤以兵器為多。這是一種變形的裝飾用文字,不應將其看成是另一種文字系統,且使用範圍很有侷限,簡書中就沒有此種文字。相比較而言,在文字方面,鳥蟲書應是最能體現文字的南方文化特色的。當然,它並不為吳、越、楚所獨有,使用範圍包括了南半個中國。

鳥蟲書起源

在春秋戰國和秦漢時代,一些青銅器(尤其是兵器、樂器和酒器)上的銘文往往在篆書的基礎上回環盤曲,添加寫畫,並以各種圖案花紋作為修飾。有許多還在刻文的凹線內用金錯嵌,顯得非常工整華麗。在這種銘文裏,製作的、工藝的審美原則代替了表現的、即興的書寫,因此從本質上説屬於金文美術字。它們有的以鳥裝飾,有的以蟲裝飾,有的以魚裝飾,也有的三者兼而飾之。人們習慣根據自行的裝飾圖案來給它們取名,但由於圖案不一,名稱也各不相同。秦始皇時代叫做“蟲書”,如許慎的《説文解字·敍》雲:“自爾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我們知道:蟲字篆書、甲骨文,像蛇盤曲之形。朱駿的《説文通訓定聲》中道:“蟲者,蛇之總名。”蟲原來是蛇的本字。在周秦時代,蟲字的含義一度擴大得很寬,它從“蛇之總名”擴大為昆蟲的總名,進而又把鳥類魚類統攝進去,如《空子家語·執轡》:“羽蟲三百六十,而鳳為之長。”所謂羽蟲就是有翅膀的鳥類。
鳥蟲書;曾字形圖徽 鳥蟲書;曾字形圖徽
可以這樣認為:把以鳥、蟲、魚為修飾圖案的美學字體統稱為“蟲書”,這是符合當時語言的實際情況的。後來,可能是蟲字的含義開始恢復到原來蛇的本義,或者用作昆蟲的總稱,也可能在這類美術字中裝飾得最多、最優美,而且最富有代表性的是鳥圖案。因此,從新莽時代起,人們又把它叫做鳥蟲書。《説文解字·敍》雲:“及亡新居攝,時有六書,其六曰鳥蟲書。”除此之外,也有人把它們叫做鳥書。我們認為:在這些不同的叫法中,鳥蟲書的名稱比較恰當,理由是所有這類美術字的圖案紋飾絕大多數都是鳥與蛇蟲的結合,即具體的鳥形圖案與迴環盤曲的蛇蟲形紋飾的結合。1972年,滿城漢墓出土了兩個銅壺,上面銘文的基本筆畫在起筆與轉折處附加了許多像是鳥頭的圖案,所有線條都寫成迴環曲折的雙線,略作舒捲,像是夔(似蛇而有一足)的體形,整個特點也是鳥與夔蛇圖案紋飾的結合。

鳥蟲書產生背景

鳥蟲書是春秋中後期至戰國時代盛行於吳、越、楚、蔡、徐、宋等南方諸國的一種特殊文字。這種書體常以錯金形式出現,高貴而華麗,富有裝飾效果,變化莫測,頗難辨識。鳥書的筆畫作鳥形,即文字與鳥形融為一體,或在字旁與字的上下附加鳥形作裝飾,如越王勾踐劍銘越王州勾劍銘。其多見於兵器,少數見於容器、璽印,至漢代禮器、漢印,乃至唐代碑額上仍可見。
蟲書筆畫作蜿蜒盤曲狀,中部鼓起,首尾出尖,長腳下垂,猶如蟲類身體之彎曲,故名。春秋晚期楚王子午鼎銘,除少數幾個字近鳥書外,其餘多屬蟲書。吳王子於戈銘亦是鳥書與蟲書。蟲書不僅見於容器、兵器,還見於戰國古璽及兩漢銅器、印章、瓦當,其名在許慎的《説文解字敍》中還被列為“秦書八體”之一,可見其也流行於秦代。可以説,鳥書與蟲書都是以篆書為基礎演變而成的一種美術字體。郭沫若認為:鳥蟲書是“於審美意識之下所施之文飾也,其效用與花紋同”。
鳥蟲書體 鳥蟲書體
總的來説,鳥蟲書主要見於一些青銅器之銘文,尤以兵器為多。這是一種變形的裝飾用文字,不應將其看成是另一種文字系統,且使用範圍很侷限,簡書中就沒有此種文字。相比較而言,在文字方面,鳥蟲書應是最能體現文字南方文化特色的。鳥蟲書流行於長江中下游,影響波及中原地區。

鳥蟲書發展

鳥蟲書的誕生與發展,以楚國為例。楚文字在其立國的八百年間,曾經歷了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大抵在春秋中期以前,各諸侯國文字都是和周王朝保持一致的,連器物造型也如出一轍。這一點,楚國也不能例外。從考古所發現楚國西周及春秋早期的器物銘文上看,其文字風格全與周朝相同。但是,春秋中期之後,隨着周天子權利的日益削弱、列國的逐漸強大和地域徵文化特的形成,楚器銘文也已發生相應的變化。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青銅器“銘文字體多數為篆書。早期字體渾厚遒勁,晚期則趨於纖細俏麗。而王子午鼎和王孫誥戈的銘文為鳥書。”(趙世綱《淅川下寺春秋楚墓青銅器銘文考索》)這裏的所謂早期當指鎛鍾一類青銅器,而王子午鼎則已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字體“多作波磔而有意求工”,且出現了鳥書。這應當也是所見時間最早刻有鳥書的楚器銘文。
綜上所述,可見鳥蟲書大致肇端於春秋中後期,而至戰國大盛。在出土兵器數量上,以越國兵器為最。根據現有的資料分析和學者研究,鳥蟲書主要流行於長江中下游地區,影響波及中原一帶。以先秦國別而言,見於越、吳、蔡、楚、曾、宋、齊、徐等國;就年代可考者,最早的應屬楚王子午鼎(公元前558年),最晚的為越王不光劍(越王不光即越王翳,公元前411—376年在位),流行時間已接近二百年;促數量上統針,僅屬於越國器者,就多達70餘件。無論在時間上、空間上,還是數量上,都有較大突破。促材料看,對於江中下游鳥蟲書的起源,楚國和吳越地區都是處於重要地位的。
“雕蟲小技”的“蟲”指的就是鳥蟲書
嘗謂魏收曰:“雕蟲小技,我不如卿。國典朝章,卿不如我。”——《北史·李渾傳》

鳥蟲書種類

鳥蟲書銘文中,“用”字的出現率很高。筆畫的繁簡和鳥形的搭配,往往有很大的不同。鳥蟲的圖形繁簡不同、詳略有別、千姿百態、莫可名狀,但從組合形式上考察,不外乎下列十三種:
1?寫鳥形於筆畫者
2?寫雙鳥形於筆畫者
3?附鳥形於字上者
4?附鳥形於字下者
5?附鳥形於字左者
6?附鳥形於字右者
7?附雙鳥形於字上者
8?附雙鳥形於字下者
9?附雙鳥形於字之上下者
鳥蟲書
鳥蟲書(3張)
10?附雙鳥形於字之左右者
11?寫雙鈎鳥形於筆畫者
12、附雙鈎鳥形於字旁者
13、附鳥形於二字之間者。
以上為容庚先生《鳥書考》中對鳥蟲書構形的分類。曹錦炎先生則在《鳥蟲書通考》中,以容庚先生的分類為基礎作了更加簡潔的分類:
1、增一鳥形:
a、增於上方
b、增於下方
c、增於左方
d、增於右方
2、增雙鳥形:
a、增於上方
b、增於下方
c、增於左右方
3、寓鳥形於筆畫中
4、增簡化之鳥蟲形
5、增蟲、爪形
6、增其他紋飾
參考資料
  • 1.    林序達,段啓明.中國古代文化知識辭典.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323-323
  • 2.    薛鋒,王學林 .簡明美術詞典.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2:218-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