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許慎

(漢朝歷史人物)

鎖定
許慎(生卒年不詳),字叔重,汝南郡召陵縣(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人,中國東漢經學家、文字學家。
許慎少博學經籍。曾為郡功曹,後被舉為孝廉,又為太尉府南閣祭酒,當即丞相府屬下之令史。安帝永初四年(110年),其與劉珍、馬融等於東觀校書。許慎屬於古文經學派,師從名儒賈逵問學,通籀篆古文。因鑑於當時俗儒説字解經多與文字古義不合,所以許慎“博問通人,考之於(賈)逵”,作《説文解字》15篇,成於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安帝建光元年(121年),遣子許衝上之於朝廷。
許慎所著《説文解字》以小篆為主,並採錄見於秦國所使用的籀文和六國古文,是中國最早最權威的分析字形、考究字原的字典,對後代研究中國古代文字的形音義和文字發展的歷史貢獻極大。人們把對許慎和《説文解字》的研究稱之為“許學”或“《説文》學”。許慎在中國文字學史上佔有十分崇高的地位,被譽為“字學宗師”“字聖”。許慎還“以五經傳説臧否不同”著有《五經異義》(《後漢書·儒林傳》),另有《淮南子注》,已散佚不存。 [10] 
別    名
許祭酒
許洨長
叔重
所處時代
漢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汝南召陵
出生日期
約漢明帝永平元年(58年),一説約漢光武帝建武五年(30年)
逝世日期
約漢桓帝建和元年(147年),一説約漢安帝建光元年(121年)
主要成就
文化
主要作品
説文解字
五經異義
淮南鴻烈解詁
孝經古文説
本    名
許慎
言    語
漢語
家世歸屬
汝南許氏

許慎人物生平

許慎早年經歷

許慎,字叔重,東漢汝南召陵人(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姬石鎮許莊村),生性質樸厚重。
經學大師馬融時常推崇敬重他,當時的人都説:“在五經(《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的研究上沒有人能超過許慎。”

許慎步入仕途

許慎步入仕途,擔任郡功曹,後來舉為孝廉。之後,他又成為洨地的長官。 [1]  曾為太尉南閣祭酒,後任五經博士校書東觀。許慎認為各家對《五經》的解説混亂而褒貶不一,於是作《五經異義》。
漢明帝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許慎被汝南的郡守選拔為郡功曹,協助郡守辦理全郡的公務。由於他勤於政事,廉潔奉公,公元79年便被推舉為孝廉之士。
漢章帝建初八年(公元83年),許慎被召入京城,升遷為太尉南閣祭酒。(一説漢和帝永元年間,公元90年或96年) [3] 

許慎著書立説

漢和帝詔賈逵修理舊文,於是永元八年(公元96年),許慎從賈逵受學, [3]  廣泛詢問學識淵博通人,然後向賈逵考證,從而編寫《説文解字》。 [4] 
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許慎完成《説文解字》草稿。 [5] 
永初四年(110年),鄧太后劉珍馬融與五經博士等到東觀校書 [7]  許慎也參與到了此事,結識了馬融,受到馬融的推崇。 [6]  在校書期間,許慎的知識涉獵更廣,而且研究更加精深,當時,《説文解字》已經創作完成,為了令其更加完善,許慎一直都沒有定稿,而是不斷地將新的發現和收穫補充進去。
鄧太后還讓中官近臣到東觀受讀經傳,從而教授宮女。 [8]  而許慎則擔負起了教授小黃門孟生、李喜等人的職責。 [9] 
建光元年(121年),許慎最後定稿,遣子將《説文解字》獻於朝廷。
許慎 許慎
建和元年(147年),許慎因病去世。

許慎主要成就

許慎經學思想

許慎石刻像 許慎石刻像
在對待經學的問題上,許慎從始至終都堅持古文經學的立場,為古文經學的發展和最終戰勝今文經學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五經異義》為其通經之作,刊正了五經混亂,充分體現了其正經的時代感,並廣為後世治經學者、註疏家們引以為據,對後世經學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2] 
許慎推崇古文經書和古文經學,他在《説文解字》中提到和引用的文獻主要以古文經學的著作為主。他多次提到跟從著名的古文經學家賈逵學習古文經學的經歷,也多次提到他的鉅著《説文解字》曾經得到老師賈逵的審閲和指導。許慎創作《説文解字》,從方方面面都對今文經學家説解儒家經典的弊端作了不遺餘力的反駁,標舉了自己古文經學家的身份和古文經學研究的立場。

許慎小學成就

許慎堅持文字發展的觀念,他認為文字從起源到漢代通行的隸書,經過了很長的一個發展時期,在此期間,文字經歷了從戰國古文到秦代小篆,再到漢代隸書的形體演化,這樣就反駁了今文經學家認為漢代的隸書就是古人造字時的字形的僵化觀念。
《説文解字》是中國語文學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辯識聲讀和解説字義的字典,收字9353個,重文1163個,共10516字,均按540個部首排列,開創了部首檢字的先河,以六書進行字形分析,比較系統地建立了分析文字的理論,同時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體和漢代的文字訓詁,反映了上古漢語詞彙的面貌。
許慎細緻地分析了上萬個漢字形體,創立了以“六書”來分析小篆構形的理論,從根本上反駁了今文經學家隨意根據隸書字體解析漢字形體、説解字義的弊端。許慎認為聖人創作經書都不是憑空產生的,是有依據可循的。因此,他堅持從實際材料出發,以歷代傳承下來的文獻和通人之説來證明文字的形、音、義,以此來解釋經義,從根本上反駁了今文經學家隨意解釋經義,闡發微言大義,標新立異的做法。

許慎人物評價

顏之推:許慎檢以六文,貫以部分,使不得誤,誤則覺之。吾服其為書,隱栝有條理,剖析窮根源。鄭玄注書,往往引其為證。若不信其説,則冥冥不知一點一畫,有何意焉。
曾國藩:許書略存二百字,古鏡一掃千年塵。篆文已與流俗殊,解説尤令耳目新。乾嘉老儒耽蒼雅,東南嚴段並絕倫。
段玉裁:令所有之字,分別其部為五百四十。每部各建一首,而同首者則曰“凡某之屬皆從某”,於是形立而音義易明。凡字必有所屬之首,五百四十字可以統攝天下古今之字。此前古未有之書,許君之所獨創。
黃侃:許君説字,皆有徵信,經、典之有徵者,則徵之經典,經典之無徵者,更訪之通人;其有心知其意,無可取徵者,則寧從蓋闕,以避不敏。

許慎史書記載

范曄《後漢書·許慎傳》 [1] 

許慎家族成員

兒子:許衝

許慎後世紀念

許慎墓葬

許慎塑像 許慎塑像
許慎墓,位於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姬石鄉許莊村東土崗上,墓高5米,周長33米,村內多為許慎後裔。至清,歲以仲月後丁之日,縣令、學官到許夫子墓前致祭,行一跪三叩禮。順治十三年(1656年),郾城縣知縣荊其惇重修墓碑;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郾城縣知縣温德裕立“孝廉許公之墓”碑;光緒二年(1876年),郾城知縣王鳳森立“許夫子從祀文廟碑”。1985年,許慎研究會第一次會議時,立“重修許慎墓碑記”。
1986年11月21日,許慎墓被河南省政府公佈為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05月25日, 許慎墓作為漢代古墓葬,被國務院批准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許慎祠堂

許慎故祠位於許莊村北,已廢。縣城內有清代山東東阿周世臣建的“許南閣祠”,內設“太尉南閣祭酒諱許慎字叔重之位”,庭院兩邊各立一塊石碑,分別記述當年建造及修繕的情形。大廳正中,“文化宗師”的匾額下,許慎的畫像前擺着先生的牌位,兩邊陳列的是對許慎著作《説文解字》的研究資料
許慎祠堂位於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海河路西段,漯河四高(原郾城一高,省立郾中)西側。

許慎文化園

許慎文化園位於召陵區姬石鎮許莊村東,始建於2008年9月,以許慎墓為核心,佔地150餘畝。全園佔地按照中國傳統建築規制,採用中軸對稱佈局,三區一軸,十二個節點,由南向北分佈在三級台地之上。廣場服務區有六書石柱、文字大門、翰林閣、許慎文化研究中心等建築,中心展示區有漢字大道、字聖殿、叔重堂、説文館、文化長廊、魁星亭、字形牌坊等。墓冢保護區主要為文物本體以及部首方陣、字形解義、字源石、蟾桂山等景觀小品
2014年04月,許慎文化園通過4A級審核,正式成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參考資料
  • 1.    范曄《後漢書·許慎傳》:許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篤,少博學經籍,馬融常推敬之,時人為之語曰:“五經無雙許叔重。”為郡功曹,舉孝廉,再遷除洨長。卒於家。初,慎以五經傳説臧否不同,於是撰為五經異義,又作説文解字十四篇,皆傳於世。
  • 2.    蔣澤楓、王英.許慎《五經異義》的經學貢獻[J], 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07期
  • 3.    羅丹、朱曉雪《許慎生平研究綜述》:“朱竹君考證《説文解字·敍》,認為許慎任祭酒的時間為章帝建初八年(公元83年);頓嵩元認可朱竹君的説法,認為從賈逵受詔講書以及章帝下詔選高才生受學都在章帝建初八年,因為許慎博學,當選毫無異議,所以許慎應是章帝建初八年任太尉南閣祭酒一職,並且師從賈逵學習古文經學。陶方琦據“漢初舉孝廉不限年齒”認為許慎於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舉孝廉即闢公府為太尉南閣祭酒。”嚴可均則根據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許慎從賈逵受學,在其《許君事蹟考》中提到“安帝永元初年(公元107年)許慎任太尉南閣祭酒已十餘年矣”,往前推許慎任職的時間為公元96年。”
  • 4.    許衝《上書進説文》:“先帝(漢和帝)詔侍中騎都尉賈逵,修理舊文,殊藝異術,王教一端,苟有可以加於國者,靡不悉集……臣父故太尉南閣祭酒慎,本從逵受古學……慎博問通人,考之於逵,作《説文解字》。”
  • 5.    羅丹、朱曉雪《許慎生平研究綜述》:許慎任祭酒後,因少博學經籍,且從賈逵學習古文經,此時又有同道者切磋,許慎從此時開始著書,據《説文解字·敍》:“粵在永元困頓……演贊其志,次列微詞。”得知許慎於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草成《説文解字》。
  • 6.    羅丹、朱曉雪《許慎生平研究綜述》:“耿鵬坤因為許衝《上〈説文解字〉表》中的“慎以前受詔校書東觀”認定許慎曾有校書東觀的經歷,並且也有史料證明。《後漢書·安帝紀》:“四年……詔謁者劉珍及五經博士校定東觀五經……”《後漢書·鄧太后紀》:“乃博選諸儒劉珍等,及博士議部,四府椽史五千人,詣東觀仇校傳記……”朱紹侯還提出許慎正是參與此事,故結識馬融,受到馬融的推崇,因而校書東觀,教小黃門合情合理。除此之外,頓嵩元、洪篤仁、肖丹等都贊同此説法。”
  • 7.    《後漢書·文苑列傳》:“鄧太后詔,使(劉珍)與校書劉騊駼、馬融及五經博士,校定東觀五觀、諸子傳記、百家藝術,整齊脱誤,是正文字。”
  • 8.    《後漢書·本紀·皇后紀上》:“(鄧太后)又詔中官近臣於東觀受讀經傳,以教授宮人,左右習誦,朝夕濟濟。”
  • 9.    許衝《上説文解字表》雲:“慎前以詔書校書東觀,教小黃門孟生、李喜等,以文字未定,未奏上。”
  • 10.    許慎 -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