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世綱

(知名考古學家)

鎖定
趙世綱(1932年1月30日-2021年1月19日),男,生於河南省焦作,河南省著名的考古學家、研究員、1951年參加工作。
2021年1月19日凌晨5時,趙世綱在鄭州逝世,享年90歲 [1] 
中文名
趙世綱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河南省焦作
出生日期
1932年1月30日
逝世日期
2021年1月19日

趙世綱人物生平

趙世綱,1932年1月30日生於焦作,1952年調焦作礦區文化館,1953年調新鄉專署文教科任文物專幹,1954年調河南省文物工作隊。1969年下放至西華、密縣等地勞動鍛鍊,1974年調密縣文化館。1980年調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任第一研究室副主任等職務,研究館員。
1983年赴吉林大學進修古文字學一年。1985年攜編鐘參加在日本筑波舉辦的世界博覽會。1992年退休,1993年受聘為河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1999年和2001年兩次受邀赴美參加在波士頓和芝加哥召開的東亞考古研究會年會,並在哈佛大學等地演講,介紹河南考古現狀。
趙世綱從事文物考古事業50多年來,曾主持和參加許多重要的遺址、墓葬的調查、發掘工作。如1977年在主持新鄭縣裴李崗遺址試掘工作中,發現了裴李崗文化。這個發現被譽為是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的重大突破,填補了中國新石器早期的空白。2001年被評為中國和河南20世紀考古大發現。
2021年1月19日凌晨5時,趙世綱在鄭州逝世,享年90歲。

趙世綱獲獎記錄

50多年來發表考古報告、簡報、論文80餘篇計100餘萬字,完成專著三部。其中《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先後榮獲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中國社會科學院夏鼐考古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暨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三等獎。《中國音樂文物大系·河南卷》榮獲文化部藝術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趙世綱人物評價

趙先生非常平易近人,他是新中國第一代考古人,他把畢生的精力都貢獻給了我國的考古事業,雖然他訥於言辭,但筆耕不斷,成績卓然。1985年他隨同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王孫誥編鐘遠赴日本參加筑波國際博覽會,宣傳中國古代在鑄造和音樂方面的偉大成就。1999年和2001年曾兩次應邀參加在美國波士頓和芝加哥舉行的全美東亞文化研究會年會,趙世綱先生在會議上宣讀了《河南音樂考古新發現》、《温縣盟書歷朔研究》的論文,得到與會者的一致好評。他所撰寫的《曾侯乙編鐘與楚鍾》一文被美國華盛頓大學程貞一先生翻譯為英文。他還撰寫了《淅川楚王族墓地的發現與研究》、《鄬子受鍾與鄂國史蹟》等論文發表在台灣《故宮文物月刊》上,在促進了兩岸文化的交流方面,有一定的影響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