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魏杞

鎖定
魏杞(1120—1183),字南夫,壽州壽春(今安徽壽縣)人,移居明州鄞縣小溪鎮之碧溪(今海曙區洞橋鎮石臼廟村), [11]  南宋官員。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出生, [10]  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壬戌科進士。 [11]  受經於明州趙敦臨。以宗正少卿為金通問使,不辱使命,連擢參知政事右僕射樞密使,後出知平江府,以端明殿學士奉祠告老。
南宋孝宗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十一月癸未日,魏杞裏第,享年六十四歲。 [10] 
別    名
魏南夫,碧溪先生
南夫 [1] 
諡    號
文節
所處時代
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壽州壽春(今安徽壽縣
出生日期
1120年(宣和二年) [10] 
逝世日期
1183年(淳熙十年) [10] 
安葬地
奉化禽孝鄉常樂山(今奉化溪口翠屏山西端萬松林中) [12] 
主要作品
《山房集》
《魏文節遺書》等
本    名
魏杞
爵    位
魯國公(追封)

魏杞人物經歷

魏杞早年經歷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魏杞出生於一户官宦世家。 [10]  [12]  幼年遭遇著名的“靖康之難”和建炎戰亂,祖父魏鉌、父親魏汝能協助韓世忠部隊防禦金軍, [10]  同時舉家渡江南遷。 [14]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四月十日,父親魏汝能病逝於鎮江,此前魏杞祖父、祖母均已去世,在韓世忠的幫助下,魏杞得以將父祖三位親人葬於焦山 [10]  安葬父祖以後,魏杞奉母攜弟適越依外家,在戰亂之際徙四明,廬僧居,趨操確苦,夜坐暎佛燈。 [10] 
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魏杞獲得了奏補恩蔭官資。 [10] 
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魏杞通過吏部銓試考試合格,授右迪功郎,監西京中嶽廟。 [12] 
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魏杞進士及第,授左迪功郎、紹興府餘姚尉。 [10]  [12]  魏杞任紹興府餘姚縣尉時,掌治一縣治安捕盜之事。當時,餘姚有一位大盜,危害全縣百姓,魏杞想方設法將他捕之歸案。當時下屬和百姓都建議魏杞為自己請功,魏杞卻不以為然地説:“大盜乃民之大害,不得不除,吾不願以別人之罪為自己獲利也。”這樣,請功之事便不了了之。後來,浙東提刑官秦昌時聽聞此事十分重視,直接向上級為魏杞報功,事成後才轉告魏杞。 [11]  皇帝特別詔令封賞,魏杞被任命為知常州晉陵縣宣州涇縣 [12] 
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大臣錢端禮以“方孝廉表”向皇帝推薦魏杞,魏杞擢太府寺主簿 [12]  次年五月,魏杞晉升太府寺丞。 [13] 
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魏杞被授為工部員外郎,兼尚左,改考功郎。第二年,户部尚書錢端禮宣諭淮右,魏杞以考功員外郎為參議官,再遷宗正少卿 [12] 

魏杞不辱使命

隆興二年(公元1164年),金朝違背紹興和議出兵南侵, [13]  丞相湯思退宋孝宗推薦富有雄辯才能的魏杞為“金通問使”。 [12-13]  但是魏杞初意拒絕使命,歸家後魏杞之母向氏勸道,“人臣事君,盡命而已。況天子親擢,正汝報效時也”,魏杞遵從母親之言,於是假左朝議大夫、試禮部尚書、充國信使,接受了使金任務。 [13]  出發前,宋孝宗召見魏杞,當面指示:“此次使金的目的,一是正名,二是要金朝退師,三是削減給金朝的歲幣,四是不同意遣返歸附南宋之人。”魏杞接受任務後,深感此行責任重大,為慎重起見,他歸納了十七件事請示宋孝宗,得到確切的答覆後,魏杞面辭宋孝宗,他説:“臣此次出使,一定努力完成任務,萬一不行,請儘快發兵,以收復中原。” [2]  [12] 
隆興二年(公元1164年)八月壬午,魏杞出使金國。 [13]  同年十月,魏杞至盱眙,金方所派遣的大將僕散忠義紇石烈志寧正擁兵攻淮,派遣權泗州趙房長問明宋使魏杞來意,欲求觀國書,魏杞不許,説:“信是皇帝所封,應當見到金主當面交予。”趙房長派人將這件事説給了僕散忠義,懷疑國書不能令他們滿意,又請求割商秦地及增輸歲幣20萬等事,他一概不許。 [3]  高郵時,金復索信使面議,又抗辭不撓。 [3]  魏杞北上受阻,便帶着金帥的要求,回朝稟報。宋孝宗命再換一份國書,並儘可能按原先的條件製作。然而,金人的野心絕不止於此,待魏杞再次前往時,僕散忠義又一次悔約,並以南宋未能達到他的要求為由,與紇石烈志寧再度分兵進犯山陽(今江蘇淮安),但南宋初戰不利,驍將魏勝死於陣前。 [12] 
此次議和,朝廷不少官員從開始便提出反對,加之金人的反覆及進兵,使宋孝宗大怒,準備與金人再戰。這時的魏杞雖痛恨金人的無禮,但感到和議仍有一線希望,他不想因一時激憤而使和議前功盡棄。因此,他向皇上提出自己的見解。宋孝宗逐漸冷靜下來,於是再命魏杞使金。 [12]  至燕山,金主以國書不稱臣而稱侄大怒,絕其飲食。 [4]  魏杞慷慨陳詞戰和之利害,他説:“我朝當今天子神聖,才傑奮起,人人同仇敵愾,在這種情況下,你們北朝用兵,能保證一定會取勝嗎?依我之見,和則兩國都享其福,戰則只會讓將士們蒙受其害。 [12]  金主終以禮待。 [4]  進見完後,魏杞開始與金人具體交涉和議內容, [12]  金國館伴張恭愈等人,指責南宋國書的格式不符。因為以往南宋遣使,國書稱“大宋”,金國官員往往逼迫宋使除去那個“大”字。如今,金國仍用老規矩逼迫魏杞除去“大”字,又稱魏杞為“陪臣”。魏杞大義凜然,抗論不撓:“國書由我聖上御封,為一國信物,你我怎能輕易更改?我也非你們的陪臣,我乃大宋的金通問使!”末了,魏杞還動中事機,曉諭禍福,開布誠信,張恭愈頗為信服,最終保住了這個“大”字。最後,經過一番艱苦的談判,宋金重新訂立和議:金宋兩國皇帝以叔侄相稱,銀、絹各減5萬,“歲貢”則改稱“歲幣” [12] 
魏杞和談歸來 魏杞和談歸來 [16]
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年初,隆興和議成, [5]  [13]  魏杞歸國,歸國時卻已鬚髮盡白, [11]  宋孝宗大悦當天就接見了魏杞, [11]  獎勞再四,但是魏杞反覆推辭,宋孝宗曰:“卿亦太廉矣”, [12]  即詔論全國軍民雲:“魏杞越疆北上,得其要領而歸。淮南侵騎,已空壁而退。”德壽宮內的太上皇宋高宗,也下旨接見魏杞,高興地説:“朕向來亦曾多次奉使,備知金國奸詐百出。卿能一一力爭,事理倶當!事成而歸,想必太夫人(魏杞之母)亦甚喜矣。” [11] 

魏杞位極人臣

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正月,魏杞除給事中;同年三月,魏杞除左中大夫、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同年五月,魏杞除參知政事同知樞密院事,除知樞密院事,同年十二月,魏杞擢升左正議大夫、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樞密使制國用使 [13] 
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十一月,魏杞隨宋孝宗郊祀時突遇冬雷。古人很迷信天象,魏杞為了國家的安寧,就按照漢代制度中災異的條文,自罷宰相, [12-13]  擔任左諫議大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 [6]  [12-13] 

魏杞晚年生活

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魏杞母親燕國夫人向氏去世,魏杞藉此奏請將父祖從焦山遷葬至奉化縣 [13] 
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燕國夫人喪服除,魏杞除觀文殿學士,奉洞霄祠;同年九月,魏杞承詔知平江府,然而在平江府任上,魏杞卻遭到諫官王希呂的彈劾而“奪職”。 [6]  [13]  此後,魏杞以端明殿學士奉祠,歸居鄞縣小溪,人稱碧溪先生,後又復資政殿大學士 [6]  [13] 
魏杞畫像 魏杞畫像 [11]
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十一月癸未日,魏杞裏第,享年六十四歲, [10]  朝廷累贈太師,追封魯國公。嘉泰年間賜諡“文節”。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九月丁酉,葬於奉化禽孝鄉常樂山(今奉化溪口翠屏山西端萬松林中), [12]  [15]  鄭清之神道碑,今存。 [7] 

魏杞人物軼事

魏杞潔身自好

南宋初期的秦檜,在第二次拜相期間,極力貶斥抗金將士,阻止恢復疆土;同時結納私黨,斥逐異己,屢興大獄,引起朝野共憤,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壬戌科,全國取進士397名,秦檜之子秦熺與魏杞為同榜進士。當時秦熺主動與魏杞接近,欲定為知交,魏杞卻不為所動,果斷婉言相拒。 [11] 

魏杞教化民眾

魏杞在宣州涇縣當知縣之前,當地有一個心術不正的奸民,經常到縣衙無理取鬧。自魏杞到任後,這個人便銷聲匿跡,不敢再到縣衙來鬧事。後來,有一位縣衙官吏過其家門時,遭到了這個奸民的無故毆打。魏杞知道後説:“這人真是奸民,以為我即將離職涇縣,因此才會這樣。我不治他何以懲惡!”於是,魏杞耐住怒火,心平氣和地把這位奸民請到了縣衙,推心置腹地與他擺事實、講道理。魏杞離職時,有一位悔過自省的人,泣拜於途中,原來就是此人。因魏杞的循循善誘,他最終成為一位守法的良民。 [11] 

魏杞民求官府必受之

魏杞在常州晉陵做知縣時,一天有個披頭散髮的漢子,在官庭內呼號哭求。一問,是一位李姓人氏。原來,他的父親因職務調動,下了湖中的航船,可是行之不久,音訊全無,去向不明,因此兒子近期在附近的郡縣苦苦尋訪。魏杞聽罷,頓生惻隱之心,很快受理了此案。可是下屬們都説:“周邊有多個郡縣,怎知就在我們晉陵?況且鄰縣對此案不予受理,我們也可不管。”魏杞卻不以為然。他對下屬們正色而道:“民求官府,必當受之,若推諉,乃失民心!”於是,魏杞徵召了五百健兒,並懸以厚賞,眾人到處奔走尋訪。不久果然查獲了盜殺者,為李氏父子伸張了冤屈。 [11] 

魏杞家族成員

天祖魏羽,三司使,贈太尉;(魏羽子三:魏玠,魏瓘,魏琰。魏瓘知開封府,贈太尉)
高祖魏琰,衞尉卿;
曾祖魏續,朝請郎,贈太保;
祖父魏鉌,知海州,贈少師。
父魏汝能(公元1100年—公元1130年), [14]  黃州司户,贈太師。娶向氏,承議郎洸之女,封福國太夫人,後公三十九年而薨。 [14] 
弟魏梠
五子:魏熊夢,魏驥稱,魏羔如,魏鹿賓,魏鵠壽。

魏杞個人作品

著有《山房集》、《魏文節遺書》等。

魏杞後世紀念

魏杞紀念祠堂

蜃蛟村裏的丞相祠 蜃蛟村裏的丞相祠
奉化溪口魏杞墓前建有“崇福顯親祠”,俗稱“魏家莊”。崇福顯親祠,前名常樂院,其後得旨改院,賜額曰《崇福顯親祠》,賜魏杞以奉祖父、父親。祠內立宋右丞相鄭清之撰寫的《神道碑》一方,長29 5釐米,寬162釐米,“崇福祠”到墳墓有一條墓道,兩旁立翁仲、石馬。順墓道到終點,是墳墓。元明後,祠裏香火旺盛,文人學士到此頌詩作賦不絕
魏杞的紀念祠堂位於鄞州區古林鎮西邊的蜃蛟村,一間破舊不堪的老屋前掛着一塊牌匾,上書:“太廉堂”三個字。雖然這匾已經是滿目瘡痍,但依稀還能夠看出它的金光閃爍,顯示它昔日的輝煌。
這裏曾經是南宋著名丞相魏杞的紀念祠堂。老屋已經破舊不堪,但這塊由皇帝親賜並御書的三個金字“太廉堂”牌匾依然懸掛在門口。木柱兩邊還能依稀可辨一副對聯:“兩代公卿傳世澤,協理朝綱扶宋室”。
“戰戰兢兢事一人,匡扶社稷演絲綸。潔如寒澗冰千尺,淨若秋空月一輪。待漏金門伺五夜,中書決政坐重茵。太廉二字君王賜,清白芳傅奕葉孫。”這是宋朝名相史浩贈與魏杞的“太廉堂”詩。

魏杞魏杞墓

溪口西郊魏杞墓園之“太廉堂” 溪口西郊魏杞墓園之“太廉堂” [11]
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魏杞64歲時,因舊傷復發而卒。嘉泰年間,宋寧宗根據魏杞功績賜諡文節,次年擇葬於奉化飛鳳山上,魏杞的後裔遂遷居上虞、嵊縣、諸暨等縣市。每年清明,寧波紹興的歷代子孫,還按例去奉化飛鳳山莊祭掃祖墓,緬懷魏氏先賢。 [8] 

魏杞史書記載

魏杞畫像 魏杞畫像 [12]
《宋史·卷三百八十五·列傳第一百四十四》 [9] 
參考資料
  • 1.    《宋史·卷三百八十五·列傳第一百四十四》:魏杞,字南夫,壽春人。祖蔭入官。紹興十二年,登進士第。知宣州涇縣。從臣錢端禮薦其才,召對,擢太府寺主簿,進丞。端禮宣諭淮東,杞以考功員外郎為參議官,遷宗正少卿。
  • 2.    《宋史·卷三百八十五·列傳第一百四十四》:湯思退建和議,命杞為金通問使,孝宗面諭:“今遣使,一正名,二退師,三減歲幣,四不發歸附人。”杞條上十七事擬問對,上隨事畫可。陛辭,奏曰:“臣若將指出疆,其敢不勉。萬一無厭,願速加兵。”上善之。
  • 3.    《宋史·卷三百八十五·列傳第一百四十四》:行次盱眙,金所遣大將僕散忠義、紇石烈志寧等方擁兵闖淮,遣權泗州趙房長問所以來意,求觀國書,杞曰:“書御封也,見主當廷授。”房長馳白僕散忠義,疑國書不如式,又求割商、秦地及歸正人,且欲歲幣二十萬。杞以聞,上命盡依初式,再易國書,歲幣亦如其數。忠義以未如所欲,遂與志寧分兵犯山陽。戰不利,驍將魏勝死。
  • 4.    《宋史·卷三百八十五·列傳第一百四十四》:上怒金反覆,詔以禮物犒督府師,杞奏:“金若從約,而金繒不具,豈不瘠國體、格事機乎?”乃以禮物行。至燕,見金主褒,具言:“天子神聖,才傑奮起,人人有敵愾意,北朝用兵能保必勝乎?和則兩國享其福,戰則將士蒙其利,昔人論之甚悉。”金君臣環聽拱竦。館伴張恭愈以國書稱“大宋”,脅去“大”字,杞拒之,卒正敵國體,損歲幣五萬,不發歸正人北還。上慰藉甚渥。
  • 5.    《宋史·卷三百八十五·列傳第一百四十四》:守起居舍人,遷給事中、同知樞密院事,進參知政事、右僕射兼樞密使。時方借職田助邊,降人蕭鷓巴賜淮南田,意不愜,以職田請,杞言:“圭租食功養廉,借之尚可,奪之不可。”上是其言。杞以使金不辱命,繇庶官一歲至相位。上鋭意恢復,杞左右其論。會郊祀冬雷,用漢制災異策免,守左諫議大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
  • 6.    《宋史·卷三百八十五·列傳第一百四十四》:六年,授觀文殿學士、知平江府。諫官王希呂論杞貪墨,奪職。後以端明殿學士奉祠,告老,復資政殿大學士。
  • 7.    《宋史·卷三百八十五·列傳第一百四十四》:淳熙十一年十一月薨,贈特進。嘉泰中,諡文節。
  • 8.    古村人文  .寧波晚報網[引用日期2015-10-13]
  • 9.    宋史·卷三百八十五·列傳第一百四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2-23]
  • 10.    肖紅兵.南宋“乾道賢相”魏杞世系與生平事蹟考述[J].保定學院學報,2023,36(06),第64頁  .中國知網.2023-11-25[引用日期2023-12-23]
  • 11.    潔如寒冰,淨若秋月——長眠溪口的南宋右丞相魏杞廉政故事選編  .夢應武嶺.2022-05-05[引用日期2023-12-23]
  • 12.    魏杞: 不辱使命的南宋名臣  .鄞州日報數字報刊平台.2022-11-18[引用日期2023-12-23]
  • 13.    肖紅兵.南宋“乾道賢相”魏杞世系與生平事蹟考述[J].保定學院學報,2023,36(06),第65頁  .中國知網.2023-11-25[引用日期2023-12-23]
  • 14.    肖紅兵.南宋“乾道賢相”魏杞世系與生平事蹟考述[J].保定學院學報,2023,36(06),第63頁  .中國知網.2023-11-25[引用日期2023-12-23]
  • 15.    肖紅兵.南宋“乾道賢相”魏杞世系與生平事蹟考述[J].保定學院學報,2023,36(06),第62頁.  .中國知網.2023-11-25[引用日期2023-12-23]
  • 16.    宋韻探博 | 韻味宋代 潮及奉化  .奉化博物館.2022-08-02[引用日期2024-01-0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