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顧溥

鎖定
顧溥(1461年—1503年),字宗泰。南直隸揚州府江都縣(今江蘇省揚州市)人 [1]  [2]  明朝中期將領、勳臣,夏國公顧成玄孫。
顧溥於成化九年(1473年)襲鎮遠侯爵,年僅十三。成化十六年(1480年),掌五軍右掖弘治二年(1489年)以平蠻將軍總兵官鎮湖廣。弘治五年(1492年),貴州都勻苗人起兵,顧溥以行軍總兵官率軍八萬討伐,至弘治七年(1494年)平亂,斬俘萬餘人,以功加太子太保。弘治十三年(1500年),入朝總督十二團營三千營,並掌前軍都督府事。顧溥“內行飭謹”,通曉文學,為人清慎守法,號稱勳臣之賢。
弘治十六年(1503年),顧溥逝世,年四十三。諡號“襄恪”。 [3] 
本    名
顧溥
別    名
顧宗泰
宗泰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南直隸揚州府江都縣
出生日期
1461年
逝世日期
1503年
主要成就
都勻苗亂,總督京營
官    職
提督三千營團營,掌前軍都督府
爵    位
鎮遠侯
諡    號
襄恪

顧溥人物生平

顧溥少年襲爵

顧溥的家族原為長沙湘潭人,後在元朝時遷居揚州路江都縣(明朝時改屬南直隸揚州府,今江蘇省揚州市)。 [4]  顧溥生於明英宗天順五年(1461年)三月十七日 [5]  ,為第一代鎮遠侯、後軍都督府右都督顧成的玄孫,第二代鎮遠侯顧興祖的孫子,第三代鎮遠侯顧淳的從弟。他的父親顧玘,未能仕官及襲爵,於四十二歲時逝世。 [6-7] 
明憲宗成化九年(1473年)三月,膝下無子的顧淳去世。七月,時年十三歲的顧溥襲封鎮遠侯爵。因他出身以支庶,故在襲封后被削減爵祿至八百石(顧淳時食祿一千石)。 [7]  憲宗因顧溥年少,故允許他“朔望朝”(每月初一、十五上朝)即可。不久後,顧溥進入國子監學習,得以涉獵經史,通曉兵法,“習楷法”。 [8] 

顧溥參預朝禮

成化十三年(1477年)九月,顧溥與諸勳戚任正使,持節冊封諸宗室子弟。 [9]  次年四月,顧溥再次奉詔持節冊封宗室子弟。 [10] 
成化十六年(1480年)十一月,顧溥奉命掌五軍營右掖軍。 [11-12]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閏四月,憲宗賜贈顧溥的父母及妻子誥命 [13]  八月,顧溥又與諸勳臣持節冊封宗室子弟。 [14]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六月,顧溥在成化一朝最後一次持節冊封諸宗室子弟。 [15] 
弘治元年(1488年)二月,孝宗行耤田禮,顧溥陪行。 [16]  同月,受命與羣臣分祀諸陵、王、神等,並奉詔將孝宗登基的消息告訴岷王朱膺鉟 [17-18]  此年中,孝宗任命顧溥為果勇營坐營管操。 [19] 

顧溥總鎮湖廣

弘治二年(1489年),顧溥掛平蠻將軍印,充任總兵官,奉命鎮守湖廣。 [20-21] 
顧溥到任後,下令簡汰府中官屬,薦拔才俊數百人,罷黜了數百名不稱職的官員。諸衞所每年按例贈給湖廣總兵府柴薪及“軍從錢”,顧溥一律拒收。 [22] 
桑植安撫司土官為人殘虐,被苗人羣起推翻。顧溥領兵鎮壓,擒獲其首領。有人婉言勸顧溥全殲亂黨,他説:“苗人是為貪官所激,並非叛亂。”於是僅將其首領按法處置,全活五百餘人。 [21]  [23] 
弘治五年(1492年)十月,貴州都勻(今貴州都勻長官司苗人乜富架、長腳等起兵叛亂(都勻苗族起義平都勻苗民起事),乜富架自稱都順王,阻塞雲南、四川之間的交通。孝宗命顧溥充任行軍總兵官,率軍八萬討伐。 [24-25] 
自弘治五年(1492年)至弘治七年(1494年)三月,顧溥分兵五路進發,而兵備副使吳倬等遣人詐降乜富架,誘其中伏被擒。明軍趁勝深入敵營,擒獲長腳父子,平都勻苗亂。此役,明軍共破一百一十餘苗寨,斬俘一萬餘人。 [26]  [25] 
戰後,顧溥招還流民五千餘户,並修復爛土長官司,創設都勻府,下轄二州、一縣。 [27]  事後,顧溥仍回鎮湖廣。因功被加授為太子太保,增爵祿二百石。孝宗特賜誥命,加贈顧溥祖上三代考妣及妻子。 [28-29] 
據《明孝宗實錄》記載,顧溥在平苗之役中雖有功勞,但軍紀不嚴,多有官軍將良民當作叛賊殺害的冤案。 [30] 
弘治七年(1494年)六月,顧溥因病請求辭官,孝宗不允。 [31] 
弘治十年(1497年)五月,顧溥再次請求辭官,孝宗優詔撫慰,仍不允。 [32]  七月,兵科給事中楊瑛等彈劾京營提督、遂安伯陳韶及成山伯王鏞不稱職,因而舉薦顧溥在內的四人接替其職。孝宗從兵部覆奏,先“查缺起用”羽林衞指揮同知許寧 [33]  九月,顧溥借天變,請求朝廷重新勘定諸王府的田地、湖地,防止其侵佔官民湖田,又反映了吉王等府大興土木,耗資巨大,歷時數年而仍未成的情況,請求停緩諸王府中一些不急的工程,並使其自行出資解決,以稍緩民力,減輕官府財政負擔。 [34] 

顧溥入督京營

弘治十三年(1500年)二月,顧溥第三次上疏,請求辭官養病,孝宗仍不允。 [35]  四月,蒙古騎兵南下,京師戒嚴,兵部奏請甄選京營諸將。五月,孝宗召見閣臣商議此事,並以顧溥為廷薦人選,閣臣李東陽贊同此議。 [36]  孝宗遂選用顧溥提督十二團營三千營,掌前軍都督府事,以整頓京營軍務。 [37-39]  顧溥離鎮湖廣之日,文武官員及軍士、百姓都留戀不捨。 [40] 
顧溥上任後,愈加持重守法,曾檢視京營內外,挑選軍士、督工修繕禁門城牆及社稷壇 [41]  後因母親韓太夫人逝世而請求告假歸葬,孝宗優詔撫慰,不允告假,命其弟錦衣衞千户顧淵代行。 [42] 

顧溥英年病逝

弘治十六年(1503年),顧溥背部生,孝宗命御醫診視、宦官探望。六月十四日,顧溥病逝,享年四十三歲 [5]  。孝宗聞訊震悼,輟朝一日,按例賜祭葬諡號“襄恪”(明《諡法》稱:甲冑有勞曰襄,敬共官次曰恪 [43]  )。 [44-45]  顧溥的部曲聽聞他逝世的消息,無不哀慟。 [46]  次年,歸葬於揚州城南菰蘺灣的顧成墓畔。 [47] 

顧溥主要影響

顧溥政治

顧溥在湖廣時,簡汰冗員,拔擢賢才,並拒收非法之財。 [22]  弘治十年(1497年),他借天變,奏請重勘諸王府的田、湖地,遏制其侵佔官民湖田的做法;又請諸王自行出資修宅,以減緩民力。 [34] 
顧溥平貴州都勻(今貴州都勻長官司苗亂後,招撫流民五千户,以恢復當地生產;奏請恢復爛土長官司;又改置都勻為府,轄下二州一縣,使朝廷得以直接管轄此地。這些舉措,在短時間內穩定了貴州的局勢。 [27] 

顧溥軍事

顧溥鎮守湖廣期間,先平桑植苗亂,全活五百餘人; [23]  又於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年)至弘治七年(1494年)間率軍八萬,討平乜富架、長腳等苗民起事,斬俘一萬餘人,使滇蜀之間的道路重新暢通。 [26]  [48] 
顧溥總督十二團營三千營期間,持重守法,使軍政一新。 [41] 

顧溥歷史評價

朱祐樘:卿老成練達,正茲委任。 [49] 《明憲宗實錄》引
李東陽:①溥在湖廣誠佳,又新有貴州功,無以易此。 [50] 《鎮遠侯諡襄恪顧溥神道碑》引)②侯純雅,簡言笑,厚倫重義。居官蒞下,寬嚴相濟……囊無餘貲。 [50] 《鎮遠侯諡襄恪顧溥神道碑》引)③予以成國朱公輔之故,與有姻連,知侯清慎有猷略,足稱賢將。 [51] 《贈太子太保鎮遠侯顧公合塟墓誌銘》引
張廷玉:①溥清慎守法,卒之日,囊無餘資……。 [52] 明史)②自溥至寰三世,皆寬和廉靖,內行飭謹,曉文藝。 [52] 《明史》
謝廷諒:襄恪公初遊太學,韜精翰墨。 [50] 《鎮遠侯榮靖公顧仕隆

顧溥軼事典故

顧溥顧氏家風

顧溥以支庶襲爵,任官三十年,言行無玷,盡忠職守。在京營時,與同僚、保國公朱暉不和,遂奏疏請辭。 [53]  他為人清慎守法,家境困窘,以至於死後竟要由英國公張懋等人贈給布帛,才能使他入殮。 [54] 
顧溥家風良好,自他至顧仕隆顧寰,顧氏三世都寬和謙遜,內行飭謹,且通曉文學經術。 [52]  三世之間,“世篤忠貞,弼諧六聖,無失德、無間言,皆有功烈知名當世,庶幾哉列於方叔召虎仲山甫之林矣”。 [50] 
顧溥的清廉也影響到了後世子孫,明人謝廷諒據此稱“顧氏之子孫賢者,多厲布衣之節,有繇然矣”,後又感嘆説“自襄恪(顧溥)之嗣侯,而侯(顧仕隆)家世世不乏令人矣”、“鎮遠侯之門德家聲,何其敦樸也”。 [50]  [55] 

顧溥勇於從善

顧溥喜愛牡丹花。鎮守湖廣時,每天都讓軍士取水澆灌。一天,有一位僧人偶見此事,遂問顧溥:“這水是從哪得到的,那地方離這有多遠。”顧溥聞言,明白僧人是在婉言諷諫,當下便致謝説:“如果不是您的話,我如何知曉這個過失。”他就是如此的勇於從善。當時的勳臣之中,無人不稱讚顧溥的賢德。 [56] 

顧溥人際關係

顧溥親屬成員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家世
高祖父
明初名將,官至後軍都督府右都督等,封鎮遠侯。死後追封夏國公,諡號“武毅”。
曾祖父
顧統
官至普定衞指揮使靖難之役中為建文帝所殺。追贈太子太保、鎮遠侯。
祖父
襲封鎮遠侯,官至南京守備。死後追贈太子太保。
祖母
王氏
顧興祖嫡妻,封太夫人
魯氏
顧玘生母,封太夫人。
父親
顧玘
未仕官及襲爵,於四十二歲時去世。追贈太子太保、鎮遠侯。
母親
韓氏
濬陽衞指揮使韓勇之女,封太夫人。
——
妻子
徐氏
平輩
弟弟
顧淵
一作顧洲,曾任錦衣衞千户
子輩
兒子
襲封鎮遠侯,官至太子太傅、掌中軍都督府,兼督三千營。死後諡號“榮靖”。
表格參考資料: [7]  [51]  [57] 

顧溥侯爵世系

顧溥的鎮遠侯爵位,自其高祖父顧成受封以來,共歷八世九代,至明亡而絕。
  • 鎮遠侯世系
第一代顧成建文四年(1402年)封鎮遠侯,子孫世襲 [58] 永樂十二年(1414年)去世,追封夏國公,諡號“武毅”。
第二代顧興祖,顧成之孫,永樂十三年(1415年)襲爵。正統十四年(1449年)削爵。景泰三年(1452年)復伯爵。天順元年(1457年)復侯爵。天順七年(1463年)去世。
第三代:顧淳,顧興祖之孫,天順八年(1464年)襲爵。成化九年(1473年)去世。
第四代:顧溥,顧淳從弟,成化九年(1473年)襲爵。弘治十六年(1503年)去世,諡號“襄恪”。
第五代顧仕隆,顧溥之子,弘治十七年(1504年)襲爵。嘉靖七年(1528年)去世,諡號“榮靖”。
第六代顧寰,顧仕隆之子,嘉靖七年(1528年)襲爵。萬曆九年(1581年)去世,諡號“榮僖”。
第七代顧承光,顧寰從子,萬曆十年(1582年)襲爵。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去世。
第八代顧大禮(一作顧大理),顧承光之子,萬曆二十六年至萬曆二十八年(1598年—1600年)間襲爵 [59] 天啓年間(1621年—1627年)去世。
第九代:顧肇跡,顧大禮之子,天啓年間(1621年—1627年)襲爵,崇禎十七年(1644年)遇害。
鎮遠侯世系參考資料: [7] 

顧溥史料索引

國朝獻徵錄·卷七·鎮遠侯諡襄恪顧溥神道碑》 [50] 
明史·卷一百六·表第七》 [7]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 [52] 
參考資料
  • 1.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二百》:溥字崇泰,直隸江都縣人。
  • 2.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二百》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19-04-16]
  • 3.    張撝之、沈起煒.中國曆代人名大辭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 4.    《贈太子太保鎮遠侯顧公合葬墓誌銘》:(顧玘)其先出長沙湘潭,元季遷揚之江都。
  • 5.    《鎮遠侯諡襄恪顧溥神道碑》:侯生天順辛巳三月十七日,年止四十有三。
  • 6.    《贈太子太保鎮遠侯顧公合葬墓誌銘》:(顧)翰當嗣而卒,其子(顧淳)嗣侯又卒,公(顧玘)以次宗當嗣,又輒卒,年四十有二而已。
  • 7.    《明史·功臣世表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4-16]
  • 8.    《鎮遠侯諡襄恪顧溥神道碑》:侯以成化癸巳嗣爵,時年方十有三,憲宗特命朔望朝謁。尋以例,與公侯伯幼少者入國學肄業。因涉獵經史,尤精韜略,習楷法。
  • 9.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成化十三年九月……庚午,遣保定侯梁傅、鎮遠侯顧溥、西寧候宋愷、武安侯鄭英、駙馬都尉石璟、馬誠、富陽伯李輿、武進伯朱霖、豐潤伯曹振、崇信伯費淮為正使……持節冊封遼王第二子、鎮國將軍恩鑙為遼世子……。
  • 10.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七》:成化十四年夏四月……庚子,命恭順侯吳鑑、寧陽侯陳瑛、鎮遠侯顧溥、西寧侯宋愷、成安伯郭鐄、武進伯朱霖、懷柔伯施鑑、崇信伯費淮、豐潤伯曹振、寧晉伯劉福為正使……持節冊封楚府江夏康靖王庶長子、鎮國將軍季號□土為江夏王……。
  • 11.    《明史·顧溥傳》:(顧淳)從弟溥嗣,掌五軍右掖。
  • 12.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二百九》:成化十六年十一月……命泰寧侯陳桓、鎮遠侯顧溥、武安侯鄭英、恭順侯吳鑑、崇信伯費淮、懷柔伯施鑑坐五軍等營,桓左掖,溥右掖,英左哨,鑑右哨,淮大營,施鑑圍子手營。
  • 13.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二百六十五》:成化二十一年閏四月……癸卯,賜鎮遠侯顧溥父母妻誥命。
  • 14.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二百六十九》成化二十一年八月……丙午命恭順侯吳鑑、保定侯梁任、鎮遠侯顧溥、永康侯徐錡、陽武侯薛倫、豊城侯李璽、武安侯鄭瑛、應城伯孫繼先、懷柔伯施鑑、遂安伯陳韶、修武伯沈祺為正使……持節冊封唐王庶長子、潁昌王彌鍗為唐世子……。
  • 15.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二百九十一》:成化二十三年六月……己卯,命恭順侯吳鑑、鎮遠侯顧溥、武安侯鄭英、保定侯梁任、永康侯徐錡、廣平侯袁輅、遂安伯陳韶、懷柔伯施鑑充正使……。
  • 16.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二百十一》:弘治元年二月……上祭先農之神遂躬耕耤田,命太保、慶雲侯周壽、泰寧侯陳桓、鎮遠侯顧溥……等行五推九推禮悉如儀。
  • 17.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十一》:弘治元年二月……命恭順侯吳鑑、保定侯梁任、鎮遠侯顧溥……等齎香帛,分祀祖陵等陵,徐楊等王,嶽鎮、海瀆、歷代帝王、先師孔子、大嶽太和山、真武等神,及各府先王。
  • 18.    《鎮遠侯諡襄恪顧溥神道碑》:弘治戊申,孝宗親耕籍田,充三公,行五推禮,又以登極事往告岷王。
  • 19.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二百》:弘治元年,果勇營坐營管操。
  • 20.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三十二》:弘治二年十一月……掛平蠻將軍印,充總兵官,鎮守湖廣。
  • 21.    《明史·顧溥傳》:弘治二年,拜平蠻將軍,鎮湖廣。始至,捕斬苗中首惡。
  • 22.    《鎮遠侯諡襄恪顧溥神道碑》:以行政令簡肅官屬,才俊薦拔幾百人,黜不職者稱是。諸衞歲給柴薪及軍從錢,悉拒弗納。
  • 23.    《鎮遠侯諡襄恪顧溥神道碑》:桑植安撫司土官殘虐,苗人夥之,奪其印以迎。侯督兵捕得首惡,或諷令盡殲其黨,侯曰:苗(闕字)貪官所激,非叛也。具首從法上,活五百餘人。
  • 24.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六十八》:弘治五年十月……貴州苗作亂,命鎮守湖廣、鎮遠侯顧溥充行軍總兵官,巡撫、都御史鄧廷瓚提督軍務兼理糧餉,鎮守太監江德監督軍務,都督王通協同統軍,巡按御史黃玹隨軍紀功,率官軍並土兵八萬人討之。
  • 25.    《明史·顧溥傳》:五年十月,貴州都勻苗乜富架作亂,自稱都順王,梗滇、蜀道。詔溥充總兵官,帥兵八萬討之。分五路刻期並進,誅富架父子,斬首萬計。
  • 26.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八十六》:弘治七年三月……貴州苗賊平。鎮守貴州太監江德、總兵官顧溥、都御史鄧廷瓚、都督僉事王通等會調官軍、土兵,征剿都勻長官司寨苗乜富架、長腳等,分路並進,兵備副使吳倬等遣熟苗,詐降乜富架,誘令入寇,因伏兵擒之,並執其二子,諸路乘勝深入,抵其巢穴,擒長腳並其子阿網,凡破一百一十餘寨,斬首、俘獲萬餘。
  • 27.    《鎮遠侯諡襄恪顧溥神道碑》:招還流徒五千餘户,修復爛土長官司,奏創都勻府二州一縣。
  • 28.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二百》:事平,加太子太保,歲增祿米二百石,仍鎮湖廣。
  • 29.    《鎮遠侯諡襄恪顧溥神道碑》:上降敕獎勵,詔班師還鎮,論功加太子太保,增歲祿二百石,特賜誥命,加贈三代考妣及其配。
  • 30.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一百二》:弘治八年七月……初,(顧)溥師無紀律、(鄧)廷瓚雖有才略而性疏闊,御下不嚴,官軍多殺良民以為賊。避難山谷及道路負販之人,遇則見殺,雖隨行輿皂稍後者,亦不能免,民甚冤之。
  • 31.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八十九》:弘治七年六月……鎮守湖廣總兵官、鎮遠侯顧溥以疾乞休, 上曰:卿征剿貴州苗賊既有功,班師還鎮,朝廷方切委任,有疾宜善調攝,不允所辭。
  • 32.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一百二十五》:弘治十年五月……鎮守湖廣、鎮遠侯顧溥乞觧戎務,上曰:“卿老成練達,正茲委任,宜盡心鎮守地方,所辭不允。”
  • 33.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一百二十七》:弘治十年七月……辛亥,兵科給事中楊瑛等劾京營提督、遂安伯陳韶、成山伯王鏞不職,請罷之,因薦保國公朱暉、鎮遠侯顧溥、東寧伯焦俊、羽林衞指揮同知許寧可代其任。兵部覆奏,謂:韶、鏞近因人言,各具疏辭免,已得旨不允,朱暉等四人,其才誠可用,許寧累經戰陣,名望尤著,見今閒住,俱俟缺奏,請簡用。上是其議,許寧即查缺起用。
  • 34.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一百二十九》:弘治十年九月……鎮守湖廣總兵官、鎮遠侯顧溥等言:本年六月內,安陸州大雨,迅雷擊碎城上旗竿,四散委地,闔城駭懼。七月初旬以來,霪雨不止,城垣垛口並公私廬舍多塌,大洪山等處山水泛漲,渰死男婦四十三人,沖流房屋六十餘間,牛馬等畜一百三十餘隻,損壞田地二十餘頃。至十六日,迅雷擊碎吉王府端禮門吻獸並後金柱頭。臣會同撫按及都、布、按三司等官議謂:天變之感召也,必由人事。長沙往年既有草木之妖,今安陸又有迅雷之變。雖所以致之者,莫知其由然。不擊他處,而獨擊王門,豈偶然哉?意者土木太過,役重賦繁,人心嗟怨,以是上乾和氣故耳。蓋吉府房屋,造自成化初年,今僅二十餘年,初議修補價銀,不過七八千兩,王少之,奏遣內外官員一依崇府式樣修蓋。於是前後宮殿兩廊,各門房屋牆垣展大鼎,新計用過物料百數十萬,銀米亦餘數萬,歲撥夫匠三萬餘。興工四年,止成急修房屋七百餘間,其餘工程漫無紀極。況雍王府第方欲興工,岐府營造未畢,及各邊城垣墩堡俱欲修築,此皆不可己者。若吉府房屋未建者可緩,亦宜減省少節民財,再照舊賜興府郢、梁二府遺田三千八百三十九頃畝,蘆洑長河湖課三百七十餘兩,俱有原額。定數近者,奏各王府並軍民侵佔,委三司等官踏勘撥還。比之原額,已過數倍。而本府官屬,又將鄰近小户開墾納糧,並多餘田地,一概謂其侵佔,欲行撥還。及各王府先年奏賜地畝,亦欲丈量分撥,以此文移,紛紜告訐不止,將來必致爭競殺人,貽患非小。伏望陛下仰畏天變,俯念小民,敕該部議處通行各王府,將府第原議急修者並工修完。可緩者暫行停止,或量給料價,如郡王將軍事例,聽其自修。其原賜田地湖地,勘給數目已足者,即令造冊奏繳。其餘各王府,先年奏討,並小民自行開墾起科納糧者,聽從執業,不得分外踏勘擾人,以少蘇民困命。下其言於所司。
  • 35.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一百五十九》:弘治十三年二月……鎮守湖廣、鎮遠侯顧溥再疏,請餋疾辭任,上曰:卿膺重任,累旨勉留。有疾宜善自調理,不允所辭。
  • 36.    《鎮遠侯諡襄恪顧溥神道碑》:上御平台,宣內閣臣,造膝諮問,面賜簡擇,尤□團營之選,因出廷薦姓名,指鎮遠侯顧溥曰:何如。皆應曰:聖諭甚當。再問,臣東陽對曰:溥在湖廣誠佳,又新有貴州功,無以易此。
  • 37.    《明史·劉健傳》:十三年四月,大同告警,京師戒嚴。兵部請甄別京營諸將,帝召健及東陽、遷至平台面議去留。乃去遂安伯陳韶等三人,而召鎮遠侯顧溥督團營。
  • 38.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二百》:尋召回提督三千營及團營,掌前軍都督府事。
  • 39.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一百六十二》:弘治十三年五月……命保國公朱暉、太子太保、鎮遠侯顧溥提督三千營,惠安伯張偉提督神機營,溥仍提督團營,太傅兼太子太傅、新寧伯譚祐罷提督團營,專督神機營。是日,上覆召內閣大學士劉健、李東陽、謝遷至平台,出兵部推舉各官疏,逐名訪問,面賜裁決。仍命司禮監具紙筆,親書手敕,付兵部行之。
  • 40.    《鎮遠侯諡襄恪顧溥神道碑》:去鎮之日,文臣武士,下及兵民,皆悉戀不忍釋。
  • 41.    《鎮遠侯諡襄恪顧溥神道碑》:及督團營兼三千營,掌前軍都督府事,益持重守法。與中貴臣閲視諸營內外官,簡選軍士及督工修繕禁門城垣及社稷壇事皆集。
  • 42.    《鎮遠侯諡襄恪顧溥神道碑》:以母喪乞假歸葬,上命其弟錦衣衞千户淵代之行。
  • 43.    《明臣諡考·卷下》“襄恪”條:顧溥……弘治年諡。甲冑有勞,敬共官次。南直隸江都縣人。
  • 44.    《明史·顧溥傳》:十六年,卒。諡襄恪。
  • 45.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二百》:至是卒,賜祭葬如例,諡襄恪。
  • 46.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二百》:比卒,家無私藏,至不能殮。英國公張懋等殮賭贈,為之喪事。部曲以下,皆衰慟不置。
  • 47.    《鎮遠侯諡襄恪顧溥神道碑》:癸亥,有疽發於背,上命御醫診視,遣中官備物臨問。六月十四日,訃聞,上震悼,輟視朝一日,遣官論祭者十有五,給賻米百石、布百疋令,有司具棺槨治葬事,賜諡襄恪,給驛歸其喪。歲未盡三日,葬楊城南菰蘺灣夏國公墓次。
  • 48.    擒貴州苗之僣稱王者,滇蜀往來道始通。
  • 49.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一百二十五》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19-04-17]
  • 50.    《國朝獻徵錄·卷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4-18]
  • 51.    《懷麓堂集·卷八十五》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2-02]
  • 52.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4-16]
  • 53.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二百》:溥居官餘三十年,守身盡職。在京營,與國公朱暉不合,具疏辭任。
  • 54.    《明史·顧溥傳》:溥清慎守法,卒之日,囊無餘資,英國公張懋出布帛以斂。
  • 55.    《鎮遠侯榮靖公顧仕隆》:然(闕字)人潔白自守,家無餘財,英國公張懋(闕字)給布帛供斂事,顧氏之子孫賢者,多厲布衣之節,有繇然矣。
  • 56.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二百》:在湖廣,嘗愛牡丹花,日令軍人負水灌之。有一僧偶問:此水汲自何處,路遠近幾何。溥知其諷己也,即謝之曰:微生言,溥何以知過。其勇於從善如此。一時勳臣中人,以溥為賢雲。
  • 57.    李翔 邵磊.明代第六任魏國公徐俌夫婦墓誌淺析(A):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4-09
  • 58.    《大明太宗文皇帝實錄·卷十二上》:(洪武三十五年九月)升賞奉天靖難諸將……右都督顧成為奉天翊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後軍都督府右都督、鎮遠侯,食祿千五百石,子孫世世承襲。
  • 59.    《明史·功臣世表》稱顧承光卒於萬曆二十六年,至《明神宗實錄·卷三百四十九》已言“萬曆二十八年七月……丙辰,以中元節祭,諸陵遣隆平侯張炳、寧陽侯陳應詔、撫寧侯來繼勳、武安侯鄭惟孝、鎮遠侯顧大禮、豊順伯曹允成、清平伯吳國乾、武平伯陳如松、武進伯朱天爵各行禮祭。”之語。故而顧大禮應於這兩年間襲爵。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