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暉

(明朝將領、勳臣)

鎖定
朱暉(1448年2月15日-1511年9月11日),字東陽(一作東暘)。河南夏邑人。明朝中期將領、勳臣,撫寧伯朱謙之孫、保國公朱永之子。
朱暉早年隨父征戰。弘治五年(1492年)授勳衞。弘治九年(1496年)嗣保國公,督神機營。弘治十三年(1500年),更換京營大帥,命其督三千營兼領右軍都督府事。朱暉官至太保
正德六年(1511年)去世。享年六十四歲,追贈太傅
本    名
朱暉
東陽,一作東暘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日期
1448年2月15日
逝世日期
1511年9月11日
籍    貫
河南夏邑
官    職
太保
爵    位
保國公
追    贈
太傅

朱暉人物經歷

朱暉生於正統十三年正月十一日(1448年2月15日 [1]  ),是撫寧伯朱謙之孫,保國公朱永之子。他外貌偉岸,頗有威嚴,早年隨父四處征戰,在當時是個人才。 [2] 
弘治五年(1492年),擔任錦衣衞勳衞 [3] 
弘治九年(1496年)六月,年近五旬的朱暉襲封保國公,掌管神機營 [4]  。七月,定歲祿二千五百石 [5] 
弘治十三年(1500年),更換京營大帥,命其督三千營兼領右軍都督府 [6]  。當時火篩進攻大同,平江伯陳鋭等不能抵擋,於是命朱暉佩大將軍印代之。大軍剛至,邊寇已退,於是班師 [7] 
弘治十四年(1501年),火篩連小王子再次進攻延綏寧夏右都御史史琳求援。於是明孝宗再次命朱暉佩大將軍印,統都督李俊、李澄、楊玉、馬儀、劉寧五將前往,以中官苗逵監軍,大軍抵達寧夏時,蒙古軍已經掠奪而去。於是,朱暉率領五路大軍,在河套地區進攻,但當時蒙古已經撤軍,只獲馬駝牛羊千五百以歸。不久,蒙古軍進入固原,轉而掠奪平涼慶陽關中地區大震。兩鎮將嬰城不敢戰,朱暉亦畏怯不急赴。大軍趕至時,只斬十二人,追回所掠生口四千 [7]  。此役非勝,而大軍迂迴無紀律,擾民傷財甚多,斬獲甚微。廷臣御史交相彈劾三人罪,明孝宗不予追問。當時上報有搗巢有功將士萬餘人,兵部尚書馬文升、大學士劉健持書不予。而孝宗仍然給予此前李俊請賞的二百餘人,並遣中官齎羊酒迎勞。言官紛紛彈劾,但孝宗終不聽,仍然命其總督團營,領三千營右軍都督府 [8] 
明武宗即位,蒙古再次大舉進犯宣府,命其與李俊、史琳率軍前往,當時參將陳雄擊斬八十餘級,還所掠人口二千七百人。而朱暉卻奏報有功將士為兩萬餘人。此時工部侍郎閻仲宇大理寺丞鄧璋前往核實,認為所報多為不實。然而終因苗逵緣故,仍然給予賜賞。當時劉瑾用事,朱暉仍然上奏所給錄功太薄。兵部力爭,不被允許,明武宗竟然聽從朱暉,升遷者有一千五百六十三人,朱暉也被加封為太保 [9] 
正德六年八月二十日(1511年9月11日),朱暉病逝 [10]  ,享年六十四歲,追贈太傅 [11]  。明武宗依例為其輟朝、賜祭葬 [12-13] 

朱暉人際關係

朱暉親屬成員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家世
高祖父
朱明
以戍卒身份隸屬於北平。死後累贈保國公。
曾祖父
朱真
參與“靖難之變”,官至中都留守司指揮僉事。死後累贈保國公。
祖父
官至左都督、鎮朔將軍、宣府總兵官,封撫寧伯。死後累贈保國公,諡號“武襄”。
父親
襲封撫寧伯,累進保國公,死後追贈宣平王,諡號“武毅”。
母親
孫氏
都督孫宏之女,早逝,累贈宣平王夫人。
繼母
張氏
定興王張輔之女,封保國夫人,死後追贈宣平王夫人。
平輩
次弟
朱暟
累官錦衣衞指揮使,管鎮撫司事。
三弟
朱暕
一作朱暌,曾任錦衣衞冠帶總旗。
四弟
朱昉
曾任錦衣衞冠帶總旗
五弟
朱旼
曾任錦衣衞冠帶總旗。
六弟
朱曙
一作朱旽,義官。
七弟
朱曦
義官。
姐妹
朱氏
嫁錦衣衞指揮使羅珍。
朱氏
嫁平江伯陳熊
朱氏
嫁錦衣衞指揮僉事賈傑。
子輩
兒子
朱麒
一作朱騏,曾任錦衣衞勳衞,襲封撫寧侯,官至南京守備太子太保。死後追贈太傅,諡號“武莊”。
今僅有朱暉六弟、三姐妹、一子其姓名事蹟可查。
親屬參考資料: [11]  [14-21] 

朱暉爵位世系

朱暉祖父朱謙明代宗時受封撫寧伯,至其父朱永時累進保國公,子孫獲准世襲公爵。但他死後,僅有朱暉獲准襲封保國公,子孫仍世襲撫寧侯。自朱永受封起(含保國公、撫寧侯),保國公爵位共歷二世二代,撫寧侯爵位共歷四世五代(不包括朱永)。
  • 保國公
第一代朱永景泰二年(1451年)襲封撫寧伯,予伯爵世券。成化三年(1467年)進封撫寧侯,予侯爵世券。成化十五年(1479年)進封保國公,予公爵世券。弘治八年(1495年)去世。追封宣平王,諡號“武毅”。
第二代:朱暉,朱永之子,弘治九年(1496年)襲封保國公,正德六年(1511年)去世,追贈太傅。
  • 撫寧侯
第一代:朱麒(一作朱騏),朱暉之子,正德七年(1512年)襲封撫寧侯。嘉靖十六年(1537年)去世,追贈太傅,諡號“武莊”。 [21] 
第二代:朱嶽,朱麒之子,嘉靖十七年(1538年)襲爵。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至隆慶二年(1568年)間去世。 [22] 
第三代:朱崗(一作朱岡),朱嶽之弟,隆慶二年(1568年)襲爵。萬曆十八年(1590年)去世。
第四代:朱繼勳,朱崗之子,萬曆十九年(1591年)襲爵。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去世。
第五代朱國弼,朱繼勳之孫,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襲爵。崇禎時曾被削爵,其後復爵。南明時又進封保國公。 [23] 
爵位世襲參考資料: [16]  [24] 

朱暉史料索引

明史·卷一百七十三·列傳第六十一》 [16] 
《弇州續稿·卷八十三·定興宣平二王世家》 [15] 
《懷麓堂集·卷九十·明故太保保國公墓誌銘》 [14] 
參考資料
  • 1.    《明故太保保國公墓誌銘》稱:“距其(朱暉)生正統戊辰正月十一日”按台灣大學“中西對照查詢查詢系統(明代以降)”換算,正統戊辰(十三年)正月十一日即公元1448年2月15日。
  • 2.    《明史·朱暉傳》:長身美髯,人稱其威重類父。又屢從父塞下,歷行陣,時以為才。
  • 3.    《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六十二》:(弘治五年四月)壬戌……授保國公朱永子暉為錦衣衞勳衞從其請也
  • 4.    《明史·朱暉傳》:年垂五十,始嗣爵,分典神機營。
  • 5.    《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一百十六》:(弘治九年八月)乙酉……給保國公朱暉祿米歲二千五百石本色折色中半兼支
  • 6.    《明史·朱暉傳》:十三年更置京營大帥,命暉督三千營兼領右府事。
  • 7.    《明史·朱暉傳》:火篩入大同,平江伯陳鋭等不能御,命暉佩大將軍印代之。比至,寇已退,乃還。明年春,火篩連小王子,大入延綏、寧夏。右都御史史琳請濟師。覆命暉佩大將軍印,統都督李俊、李澄、楊玉、馬儀、劉寧五將往,而以中官苗逵監其軍。至寧夏,寇已飽掠去,乃與琳、逵率五路師搗其巢於河套。寇已徙帳,僅斬首三級,獲馬駝牛羊千五百以歸。未幾,寇入固原,轉掠平涼、慶陽,關中大震。兩鎮將嬰城不敢戰,而暉等畏怯不急赴。比至,斬首十二人,還所掠生口四千,遂以捷聞。
  • 8.    《明史·朱暉傳》:是役也,大帥非制勝才,師行紆迴無紀律,邊民死者遍野。諸郡困轉輸餉軍,費八十餘萬。他徵發稱是,先後僅獲首功十五級。廷臣連章劾三人罪,帝不問。已而上搗巢有功將士萬餘人,尚書馬文升、大學士劉健持之,帝先入逵等言,竟錄二百十人,署職一級,餘皆被賚。及班師,帝猶遣中官齎羊酒迎勞。言官極論暉罪,終不聽,以暉總督團營,領三千營右府如故。
  • 9.    《明史·朱暉傳》:宗武宗即位,寇大入宣府,覆命暉偕逵、琳帥師往。寇轉掠大同,參將陳雄擊斬八十餘級,還所掠人口二千七百有奇。暉等奏捷,列有功將士二萬餘人,兵部侍郎閻仲宇、大理丞鄧璋往勘,所報多不實。終以逵故,眾鹹給賜。劉瑾用事,暉等更奏錄功太薄,請依成化間白狐莊例。兵部力爭,不納,竟從暉言,得擢者千五百六十三人,暉加太保。
  • 10.    《明武宗毅皇帝實錄·卷七十八》:“正德六年八月……丁酉……太保保國公朱暉卒……輟朝、祭葬如例”按台灣大學“中西對照查詢查詢系統(明代以降)”換算,正德六年八月丁酉(二十)日即公元1511年9月11日
  • 11.    《弇州續稿·卷八十三》:卒年六十四,贈太傅。
  • 12.    《明史·朱暉傳》:正德六年卒。
  • 13.    《明故太保保國公墓誌銘》:太保保國公(朱暉)卒,上聞而悼之,特贈太傅。
  • 14.    懷麓堂集·卷九十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11-16]
  • 15.    弇州續稿·卷八十三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08-26]
  • 16.    明史·卷一百七十三·列傳第六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8-26]
  • 17.    謙齋文錄·卷四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2-08-25]
  • 18.    寇振宏.明《宣平王夫人張氏墓誌》考釋——兼論吳寬楷書書法特點[J].河北省石家莊市:文物春秋雜誌社,2014.05:65-70
  • 19.    謙齋文錄·卷三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2-08-25]
  • 20.    據《宣平王夫人張氏墓誌》可知朱永次女嫁於勳衞陳熊,而《平江伯夫人沐氏墓誌銘》稱“翌日,側室袁氏果生一男,因名之,曰熊……今為錦衣勳衞,為擇良娶朱氏,太師保國公追封宣平武毅王之女”。另《明孝宗實錄·卷二百四》稱弘治十六年十月“己未,故平江伯陳鋭之子熊襲平江伯。”
  • 21.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二百二》:嘉靖十六年七月……賜故南京守備、太子太保、撫寧侯朱麒祭葬如例,贈太傅,諡“武莊”。
  • 22.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五百五十五》記嘉靖四十五年二月仍有“令錦衣衞南鎮撫司指揮僉事陳翱、致仕掌左軍都督府撫寧侯朱嶽、錦衣衞北鎮撫司指揮同知閻庭用、掌南京前軍都督府事懷寧侯常文濟、錦衣衞置指揮同知徐繼勳閒住,俱以考選拾遺,被論故也。” 之語,至《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二十二》已言隆慶二年七月“壬子,命撫寧伯朱嶽弟岡襲爵”由此可知朱嶽逝世於這兩年間。
  • 23.    《清史稿·卷二百四十八·列傳三十五》:豫親王師至,與魏國公徐允爵,保國公張國弼,隆平侯張拱日,臨淮侯李祖述,懷寧侯孫維城,靈壁侯湯國祚,安遠侯柳祚昌,永昌侯徐宏爵,定遠侯鄧文囿,項城伯常應俊,大興伯鄒存義,寧晉伯劉允極,南和伯方一元,東寧伯焦夢熊,安城伯張國才,洛中伯黃九鼎,成安伯郭祚永,駙馬齊贊元,大學士王鐸,尚書錢謙益,侍郎朱之臣、梁雲構、李綽等迎降。
  • 24.    明史·卷一百七·表第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8-2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