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軍營

鎖定
五軍營,為明軍三大王牌軍之最,由大明各行省選調出來的精鋭騎兵、步兵組成的野戰軍。
作為明軍王牌軍,五軍營自1399年創立來,歷經明軍無數戰役。如靖難之役、平定安南、明成祖五次北征、麓川之役北京保衞戰成化犁庭等等。
中文名
五軍營
類    型
明軍中央軍
時    代
明代
組    成
混合兵種
總兵官
丘福、張輔、石亨、孫繼宗、張懋……
主要戰役
靖難之役、平定安南、明成祖五次北征、麓川之役、北京保衞戰……

目錄

五軍營成立

明成祖於1399年10月19日(即“奉天靖難”元年),收復北平行都司 [1]  (北平行都司衙門設置於大寧),北平行都司是北直隸、奴兒干、遼東、大寧組成大區都司。北平行都司前身為魏國公徐達(明成祖岳父),所領的北伐元朝十萬明軍,後有北元不斷來降的將士。後在會州(河北省承德市平泉縣)建制。
五軍營首任中軍主將張玉(前北元樞密院知院,即北元軍方第二號人物;明榮國公),首任左軍主將朱能(成國公);首任右軍主將李彬豐城侯);首任前軍主將徐忠(永康侯);首任後軍主將房寬(思恩伯)。鑑於張玉戰死後,朱棣才封丘福為五軍總兵官,有理由相信五軍營實際上的首任總兵官,就是明成祖朱棣本人。 [2] 
永樂年間,五軍由朱棣臨時調集大明各行省精鋭,操練後再組建。如成祖第一次北征,就是用成型的南征軍(當時的中軍主將清遠侯王友 [3]  ,就是隨英國公張輔一起南征,再一起面聖。)他之前調集的精鋭就是由英國公張輔操練,待成軍後再與大部會和。 [4]  [5] 
相對於首任總兵官丘福,第二任五軍總兵官張輔,才開始真正具有總兵官之權。 [6-7] 

五軍營作戰

1399年11月5日,朱棣率軍至白河(今北京順義區),建文軍主帥李景隆令都督陳暉領萬騎來偵察朱棣動靜。陳暉知燕軍已渡河,便隨後跟蹤,以便擇機而動。得知此情況後,朱棣領精騎回首大破陳暉,僅陳暉一人得以逃脱。
又得知建文軍冬衣不全,士卒多有凍死。朱棣遂率五軍列陣而進,當遙看到建文軍部分軍陣有在改變原來的位置。朱棣遂先令騎兵先去衝擊軍陣,待騎兵連破七營,五軍則列陣並進而繼續猛攻。期間,朱棣更是令奇兵去左右衝擊敵軍陣營。
鄭村壩會戰從中午戰至傍晚,以五軍營獲得大勝而結束。 [8] 

五軍營改制

由於總兵官丘福兵敗漠北,明成祖朱棣在英國公張輔於永樂八年(1410年)二月二十六日率南征軍趕至興和(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下轄縣) [4]  後,於永樂八年(1410年)三月初一正式改制京營,他敕諭:清遠侯王友督中軍,安遠柳升副之;寧遠侯何福督左哨;武安侯鄭亨督右哨;寧陽陳懋督左掖,都督曹得、都指揮胡原副之;廣恩伯劉才督右掖,都督馬榮、朱榮副之。 [9] 
參考資料
  • 1.    《明太宗實錄》 卷七十九,丙寅詞條:永樂元年改北平行都司為大寧都司。
  • 2.    《明太宗實錄》卷四 乙卯詞條:我軍至會州。命張玉將中軍,鄭亨、何壽充中軍左右副將;朱能將左軍,朱榮、李浚充左軍左右副將;李彬將右軍,徐理、孟善充右軍左右副將;徐忠將前軍,陳文、吳達充前軍左右副將;房寬將後軍,和允中、毛整充後軍左右副將。以大寧歸附之眾,分隸各軍。
  • 3.    《明史》卷一百四十六·列傳第三十四 王友,荊州人。襲父職為燕山護衞百户。從起兵,定京師。論功當侯,以驕縱,授都指揮僉事。及邱福等議上,乃封清遠伯。明年充總兵官,帥舟師沿海捕倭。倭數掠海上,友無功,帝切責之。已,大破倭。帝喜,降敕褒勞,尋召還。四年從徵交阯,與指揮柳琮合兵破籌江柵,困枚、普賴諸山,斬首三萬七千餘級。六年七月進侯,加祿五百石,與世券。明年,再徵交阯,為副總兵。八年還,從北征,督中軍。別與劉才築城飲馬河上。會知院失乃幹欲降,帝令友將士卒先行,諭以遇敵相機剿滅。友等至,與敵相距一程,迂道避之應昌。軍中乏食,多死者。帝震怒,屢旨切責,奪其軍屬張輔。還令羣臣議罪。已而赦之。十二年,坐妾告友夫婦誹謗。有驗,奪爵。未幾卒。仁宗即位,官其子順為指揮僉事。
  • 4.    《明太宗實錄》卷一百一,甲子詞條:英國公張輔等,至自交阯入見。命輔提督、操練宣府、萬全、興和等處軍馬、整治城池、屯堡煙墩,仍聽趙王調遣。
  • 5.    《明太宗實錄》 卷一百五,庚戌詞條:皇太子敕英國公張輔、成安侯郭亮督運饋赴軍前。
  • 6.    《明仁宗實錄》卷一,丙午詞條:遣書諭,隨徵大營五軍總兵官。先委寧陽侯陳懋、陽武侯薛祿率領原隨駕精壯馬隊,三千里馳回京。若三千馬隊,不可撒動。即於各營選精壯馬隊,一萬還京。是時,京衞軍士悉出從徵,京師留守不及數千故也。
  • 7.    《明仁宗實錄》卷二,戊午詞條:永樂二十二年八月,戊午朔 。賜扈從北征、五軍總兵官、公侯伯都督、英國公張輔,忠勇王金忠等二十六人,白金、鈔幣、表裏、蘇木、胡椒有差。
  • 8.    《明太宗實錄》卷五 庚午詞條:師至孤山,訊知李景隆,軍鄭村壩。我邏騎至白河,還,言河水流澌,兵不可度。又聞:“景隆列陣,於白河西”。是日,大雪初霽 ,上默禱曰:“天若助予,則河冰合”。是夜,起營達曙白河冰已合,於是會師畢度。諸將進賀曰:“同符光武滹沱之瑞,上天祐助之徵也” 。 上曰:“成敗,亦惟聽於天耳”。時,景隆遣都督陳暉領騎萬餘來哨,而行道相左暉,探知我軍度河,從後追躡其眾方度 。上率精騎還擊之,斬首無算。暉餘眾奔度河,冰忽解,溺死甚眾。獲馬二十餘匹,暉僅以身免。諜報:“景隆馭軍嚴刻,士卒多躡履執戟,盡夜立雪中不得息,凍死及墮指者甚眾,臨戰率不能執兵 。上曰:”違天時以自敝,可不勞而勝之。”乃率諸軍列陣而進。遙望敵軍讙動 ,上曰:“彼亂而囂,可擊也”。以精騎先進連破其七營,諸軍繼之……交戰,自午至酉。 上益張奇兵,左右衝擊,大敗景隆兵。斬首數萬級;降者數萬,悉縱遣之。
  • 9.    《明太宗實錄》卷一百二,丁卯詞條:命清遠侯王友督中軍,安遠伯柳升副之;寧遠侯何福督左哨;武安侯鄭亨督右哨;寧陽侯陳懋督左掖,都督曹得、都指揮胡原副之;廣恩伯劉才督右掖,都督馬榮、朱榮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