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佛頂骨舍利

鎖定
佛頂骨舍利(佛頂真骨)是佛祖釋迦牟尼的頭頂骨舍利,全世界僅存一塊,是佛教界至高無上的聖物,為一塊周長35釐米、直徑10釐米、顏色黃黑、有清晰發孔的完整頭骨。
佛頂骨舍利出土於南京市秦淮區宋長幹寺(明大報恩寺)地宮的阿育王塔中,是世界現存唯一一枚佛祖真身頂骨舍利,供奉於南京牛首山佛頂宮中。 [1] 
中文名
佛頂骨舍利
館藏地點
佛頂宮
出土地點
南京市秦淮區大報恩寺
別    名
佛頂真骨

佛頂骨舍利概念解釋

大報恩寺出土的佛頂骨舍利 大報恩寺出土的佛頂骨舍利
傳説釋迦牟尼佛荼毗後,阿難等弟子從骨灰中得到舍利八斛四鬥(《釋門正統》),另説一石六鬥(《毗奈耶 雜事》)。從佛教典籍記載及流傳至今尚可瞻仰的舍利可知,佛陀荼毗後所得的舍利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未燒盡的遺骨殘片,如牙齒、指骨和頂骨等;另一種是 《釋氏要覽》中記述的五色光瑩堅固子和白色珠狀物。牙齒、頂骨和指骨較稀有,其中以佛頂骨最為珍貴,而後者,即所謂“舍利子”居多。
佛頂骨,梵文usnisa,音譯“烏率膩沙”。本指佛頂肉髻,“頂骨湧起,自然成髻是也” (《無上依經》)。佛涅盤後,特指頂骨舍利,世尊頂骨堅實圓滿,是“八十隨形好”之七十八好(《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據悉,世界各地留存的釋迦牟尼佛舍利主要有以下幾種:結晶狀的舍利子;牙齒;指骨;頂骨;鎖骨;頭髮。佛頂骨傳到中國的明確記載始於唐代。
佛典描述佛頂骨的形質:《洛陽伽藍記》卷五記“方圓四寸,黃白色,下有孔”,世界上僅存一塊的佛頂真骨便是出土於南京大報恩寺的佛頂骨。

佛頂骨舍利形狀特點

大報恩寺出土的佛頂骨舍利 大報恩寺出土的佛頂骨舍利
據典籍記載,釋迦牟尼佛涅盤後,留下了佛牙、佛指、佛頂骨等不同類型的遺骨,世稱佛真身舍利,其中佛頂骨舍利最為珍貴。
舍利原指佛教祖師釋迦牟尼佛,圓寂火化後留下的遺骨和珠狀寶石樣生成物。舍利子印度語叫做馱都,也叫設利羅,譯成中文叫靈骨、身骨、遺身。是一個人往生,經過火葬後所留下的結晶體。不過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頭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狀千變萬化,有圓形、橢圓形,有成蓮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薩狀;它的顏色有白、黑、綠、紅的,也有各種顏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瑪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鑽石一般。

佛頂骨舍利史料記載

佛頂骨是指釋迦牟尼佛頭頂湧起自然成髻部分的舍利。佛經記載其特點是堅實不壞。
描述佛頂骨舍利形質的資料有很多。
第一,《洛陽伽藍記》卷五:方圓四寸,黃白色,下有孔,受人手指,閃然似仰蜂窠;
第二,《續高僧傳》卷三:周尺二寸,其相仰平,形如天蓋;
第三,《神州三寶感通錄》捲上:高五寸、闊四寸許,黃紫色;
第四,《法苑珠林》卷二九:廣二寸餘,色黃白,發孔分明;
第五,《法顯傳》:骨黃白色,方圓四寸,其上隆起;
第六,《大唐西域記》卷一:面廣寸餘,其色黃白,發孔分明;《大唐西域記》卷二:骨週一尺二寸,發孔分明,其色黃白;《大慈恩寺玄奘法師傳》同上;
第七,《酉陽雜俎》卷二:週二尺。
綜合上述相近的資料,可以得到如下參考信息:
第一,周長約一尺二寸,直徑約四寸,高五寸。摺合公制(唐制一寸約三釐米)周長36釐米,直徑12釐米,高15釐米,形如蜂窠;
第二,顏色黃白,有清晰的發孔;
第三,是一塊較完整的骨骼。
以上都是唐代及其以前的數據信息,唐之後似乎沒有了記載。

佛頂骨舍利舍利由來

佛頂骨舍利解釋

佛學專有名詞,很超常,不可思議。一般指有修有證的佛教徒死後留下的屍身(真身舍利,如現存六祖惠能大師的真身舍利),或屍身火化後的遺留物。

佛頂骨舍利來源

第一,修證佛法成就者火化後出現的舍利;
第二,從極樂世界、清淨剎土或其他剎土飛來的舍利;
第三,十方諸佛或各剎土持明者加持幻化出來的舍利。

佛頂骨舍利經過

2500年前釋迦牟尼佛涅槃,弟子們在火化他的遺體時從灰燼中得到了一塊頭頂骨、兩塊肩胛骨、四顆牙齒、一節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顆珠狀真身舍利子。佛祖的這些遺留物被信眾視為聖物,爭相供奉。
經上説,舍利子是一個人透過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願力所得來的,它十分稀有、寶貴。像佛陀涅盤後,所燒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鬥之多,在當時有八個國王爭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份舍利,他們將佛的舍利帶回自己的國家,且興建寶塔,以讓百姓瞻仰、禮拜。另外,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往生後也都能得到舍利。如中國的六祖惠能,近代的弘一大師、本煥長老、虛雲老和尚等,都留下相當數量的舍利。
佛頂骨舍利 佛頂骨舍利
釋迦牟尼佛金色血舍利據有關佛教文獻記載。佛祖釋迦牟尼涅盤火化後,弟子們在他的骨灰中發現了許許多多晶亮透明、五光十色、堅硬如鋼的圓形硬物,這就是舍利,俗稱舍利子,歷來被視為佛門珍寶。
舍利,據觀察,是一種骨質結晶物,其物質組成結構不詳。據説,只有得道高僧圓寂火化後才能出現。舍利現象本十分罕見。但近年來,舍利現象屢有出現,成為當代佛教界的一個奇聞。
1990年12月。新加坡華人高僧宏船法師圓寂,火化後,人們在他的骨灰中撿到480顆彩色的、類似水晶體的硬物,有些還閃爍着鑽石般的光亮。據辨認。與佛門珍寶舍利子毫無二致。
高僧們火化後形成的舍利子大小不一,色澤各異,1993年5月7日晚,我國東北瀋陽唯一藏傳佛教喇嘛教實勝寺的79歲大經師召烏力吉高僧(蒙族),感覺身體不適,想回原籍遼寧阜新一趟,不料,寺裏派人剛送他到瀋陽火車站,他便悄然圓寂。高僧的遺體是送到瀋陽文官屯殯儀館火化的。火化後,在他的骨灰中發現紅、綠、黃、黑、白等多色珍貴結晶體數十枚,大的如黃豆,小的似米粒,經佛教專家鑑別.認為是高僧圓寂留下的珍貴舍利。  據説,有些高僧留下的舍利子多達萬顆。1991年3月,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山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五台山佛教協會副會長通顯法師圓寂火化後,得五色舍利子一萬一千顆,堪稱古今之冠,世界之最。
一些高僧留下的舍利子竟大如雞卵。1989年9月2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西洗石庵住持、93歲高齡的寬能法師圓寂,火化後得到了3顆碧綠色、晶瑩透明的舍利子,每顆直徑3-4釐米,好像綠寶石一般。
尤令人稱奇的是高僧圓寂後心髒火焚不化,最後竟也化成堅固的舍利子。1994年93歲的圓照法師在陝西省長安縣喂子坪鄉觀音山法華寺修行。進入6月份以來,就水米不進。6月12日,神色突然異常興奮、激動,晚上9點多時,他對前來探望的寺內眾弟子演講了一通佛法後,説了一句“我將心留給眾生”,便再無聲息;眾人看時,已閤眼閉目,盤腿打坐,悄然圓寂。四天之後,弟子們按照佛教教規,在寺內一大青石板上架起木柴,將法師焚化,大火燒了整整一天,法師法體形成百多顆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舍利子和舍利花。舍利花顏色雪白,鑲嵌着米粒大小的呈紅、黃、藍、褐色的結晶體。尤為神奇的是,法師心臟久焚不化,成為一個呈黑褐色的巨大舍利子。火化結束時,心臟尚軟,之後逐漸變硬,當時在場的百餘名弟子們均親眼目睹。據稱,圓照法師性情靜、平和,心地善良,但飯量極小.每餐只吃一二兩。法師的俗家弟子、長安縣氣功協會會長王緒文介紹,法華寺曾派人攜舍利子到省佛教協會,經餘元大師鑑別,確認是罕見的舍利子。後來,當地人為了永久存放,又籌措資金專修了一座舍利塔。

佛頂骨舍利形成

關於舍利子的形成,歷來眾説紛紜,莫衷一是。有些學者提出,由於佛門僧人長期都是素食,攝入了大量的纖維素和礦物質,經過人體的新陳代謝,極易形成大量的磷酸鹽、碳酸鹽等,最終以結晶體的形式沉積於體內而形成。然而這種解釋並不完全令人信服。世界上素食主義者成千上萬,為何並無舍利子出現?佛門弟子不計其數,為什麼不是每個人都有舍利子呢?舍利子一般超不出以下幾種來源:結石骨頭牙齒死者攜帶的隨葬品或人為放入骨灰中的東西。一些學者認為,舍利子可能是一種病理現象,類似膽結石、腎結石之類。這種解釋也難自圓其説,不少患結石症的病人,死後火化,無一例有舍利子存在,況且出舍利子的高僧生前幾乎都是身體健康、安詳自在的長壽老人。  還有,如:舍利為何有大有小?有多有少?舍利為何色澤不一,五光十色?更讓人百思不解的是心臟久焚不化,由軟變硬,成為一個巨大的舍利子。這在佛教史上有多次記載。
1994年3月15日,山東汶上寶相寺太子靈蹤塔宮內出土141件佛教聖物,轟動一時。聖物中有稀世罕見的佛舍利;有千年難得一觀的石刻彌勒佛造像、銀佛像和水晶寶珠;還有放置舍利的石匣、金棺、銀槨以及淨瓶、瑪瑙、玉石墜、七寶瓶等無價珍品。1994年6月3日,新華社以“汶上將成為第二個法門寺”為題,用六種文字向海內外播發了消息,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新聞媒體進行了報道。自此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前後,有“佛光”奇觀顯現,為太子靈蹤塔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參拜僧俗絡繹不絕,每年吸引20多萬國內外遊客前來禮佛觀光,並呈逐年增多之勢。

佛頂骨舍利歷史淵源

佛頂骨舍利佛頂介紹

佛頂,也稱髻、頂髻、肉髻相、無見頂相,為釋迦牟尼佛的三十二相之一。佛教文獻記載,佛的頂骨自然隆起,呈一髻形,這種形象是在常人中所無法見到的殊勝之相,表示此種功德的佛像即稱佛頂尊。釋迦牟尼佛涅盤之後,遺體火化留下各種不同類型的遺骨,被稱為舍利,其中佛頂火化後的遺骨即是佛頂舍利。

佛頂骨舍利崇拜起源

佛教的舍利崇拜起源很早,據説釋迦牟尼在世時就開始對過去佛的舍利開始了崇拜,但這很可能只是後來的傳説。比較可靠的舍利崇拜應該開始於釋迦牟尼涅盤之後。據記載,釋迦牟尼於拘屍城雙樹間涅盤後,摩竭陀王阿闍世及波婆國末羅族、迦維羅衞國釋迦族等皆欲獲得舍利,但都遭到拘屍城人的拒絕。各國便商議以兵力強行分取,戰事一觸即發。這時,香姓婆羅門挺身而出,曉諭眾生,不要因爭佛舍利而自相殘殺。八國便請其負責均分舍利,並各自起塔供養,於是佛的舍利便被分成8份,由8個國家各自起塔供養,佛教的舍利崇拜就此開始。佛頂舍利肯定被供奉在8個塔中的一塔,但具體在哪一個塔裏,則無從查考了。

佛頂骨舍利千年流轉

南京阿育王塔及塔身浮雕1 南京阿育王塔及塔身浮雕1
佛滅度百年後,第一次統一印度的孔雀帝國的第三代國君阿育王信仰佛教,為了推廣佛法,他把原來的8個佛舍利塔(有的資料説是其中的7個塔)中的舍利取出重新再分配,在世界各地建造了8.4萬個寶塔供養。由此開始,佛舍利崇拜突破南亞的範圍,在整個世界佛教界流傳開來,世界各地都相繼出現佛舍利的供奉情形。總體上看,世界各地流傳的釋迦牟尼佛舍利主要有以下幾種:舍利子(粒狀)、牙齒、指骨、頂骨、鎖骨、頭髮。
阿育王的這次佛舍利再分配肯定包括了佛頂骨舍利的再次轉移供奉。但佛頂舍利在這次空前規模的舍利再分配過程中到底分配供奉到哪裏,現在也很難説清楚。但根據後世的記載,我們知道在南亞的西北地區以及中國的南京都有被認為是阿育王時代供奉起來的佛頂舍利。
經過阿育王的再次轉移供奉,佛頂舍利離開第一次供奉之地,即最初供奉佛舍利的八塔之一,開始在其他地方供奉。後世佛舍利的轉移供奉一般是對原來舍利的再次分割,所以,同一舍利一般會經過多次分割,而且在舍利的體積上一般是越來越小。最典型的事例就是玄奘頂骨的轉移供奉和不斷的分供。玄奘頂骨先是在唐代末年的時候從西安興教寺轉移供奉到户縣紫閣寺,北宋時候再由紫閣寺轉供於南京的長幹寺(南京大報恩寺)。抗日戰爭時期在南京發現後,先後分供於南京、北京、天津和日本等地。上世紀50年代以後,又再次經歷多次分割轉移供奉,如日本的那份頂骨曾再分給台灣日月潭玄奘寺,南京的那份頂骨曾經相繼分給西安的大慈恩寺和台灣的玄奘大學,至今在世界範圍內已經有中國、日本、印度等多個國家和地區供奉玄奘頂骨。佛的頂骨舍利也經歷了這樣的多次轉移供奉。
作為佛舍利的重要組成部分,佛頂舍利首先流傳在南亞地區,並被視為聖物,受到隆重的供養和廣泛的敬信。據《法顯傳》載,早在5世紀初期的時候,西北印度那竭國內的酰羅城中有就佛頂骨精舍,佛頂骨被保存在一個叫解脱塔的塔裏面,每天請出來放在寺院外面的一個非常漂亮的高台上供大家瞻禮供養。法顯本人親自瞻禮了這個佛頂舍利,據他記載,這個頂骨舍利“黃白色,方圓四寸,其上隆起”。關於當時佛頂舍利的供奉盛況,法顯也做了詳細的描述,當時無論是國王還是一般的民眾,每天第一件事就是瞻禮供奉佛頂骨舍利,然後才各自做自己的事情。不但這個國家的人供奉佛頂舍利,法顯還記載,“諸國王亦恆遣使供養”,可見這個佛頂舍利是得到周圍其他國家一致認可的。
北魏僧人慧生去印度時,也見到了這個佛頂舍利,並作了記載:“渡一大水,至那迦邏國,有佛頂骨及佛手書梵字石塔銘。”《洛陽伽藍記》在記述慧生巡禮時,對佛頂骨的形態和顏色也做了説明:“方圓四寸,黃白色。下有孔,受人手指。閃然似仰蜂窠。”
到了唐代,玄奘在印度巡禮期間,也曾瞻禮這個佛頂舍利。根據玄奘在《大唐西域記》卷2的記載:佛頂舍利放置在一個寶函之中,寶函放置在一個七寶舍利塔內,而這個七寶舍利塔則放置在一個多層的樓閣的第二層之中。玄奘看到的舍利顏色同法顯看的基本相同,即黃白色,但大小同法顯的記載略有不同,變成了“週一尺二寸”,而且“發孔分明”。
不知從何時開始,供奉在這裏的佛頂舍利又分出一部分供奉在了迦畢試國。玄奘曾經對此有明確記載:“王城西北大河南岸舊王伽藍……其伽藍東南有一伽藍,亦名舊王,有如來頂骨一片,面廣寸餘,其色黃白,發孔分明……每至六齋,王及大臣散花供養。”“面廣寸餘”,可見迦畢試國的佛頂舍利明顯比西北印度那竭國的佛頂舍利小。

佛頂骨舍利流落世間

南京阿育王塔及塔浮雕2 南京阿育王塔及塔浮雕2
佛頂舍利從印度到中國既是佛教向東方傳播的一個必然結果,也符合《雜阿含經》中所説的佛滅度後佛牙佛頂和佛缽安置東方的預言。根據唐代《法苑珠林》的記載,“又此東南往古王寺,有佛頂骨一片,廣二寸餘,色黃白,發孔分明。至大唐龍朔元年(公元661年)春初,使人王玄策從西國將來,今現宮內供養。”可見,供奉在迦畢試國的佛頂舍利在唐代的龍朔元年初春王玄策從印度帶回了國內,並供奉在皇宮之中。而在此之前的顯慶五年(公元660年)初春,“西域又獻佛束頂骨至京師。人或見者,高五寸,闊四寸許,黃紫色。又追京師僧七人往東都入內行道,敕以舍利及頂骨出示行僧道曰:此佛真身,僧等可頂戴供養。經一宿還收入內。皇后舍所寢衣帳,準價千匹絹。”該書還記載,這個頂骨舍利為螺髻束髮的小頂骨,並非大頂骨。這麼説,佛頂舍利在唐代至少兩次從印度傳到中國,一個兩寸,一個4寸,大小不一。至於顯慶五年這個比較大的舍利到底來自哪裏,則不得而知了。

佛頂骨舍利南京發現

這次在南京發現的佛頂舍利珍藏在阿育王塔之中,可見其與印度歷史上阿育王的那次大規模的舍利分供活動有內在的聯繫,可能的情況有兩種:一是阿育王轉供於印度西北那竭國的佛頂舍利或由那竭國轉移供奉於迦畢試國的佛頂舍利,後來由唐朝宮廷再次轉移供奉到了南京長幹寺(甚至還有其他地方);一種可能就是屬於阿育王那次大規模的舍利轉移供奉中的一部分。當然,後一種可能性比較小。不管是哪種可能,南京的這次佛寺考古都可以被視為中國歷史上來自印度的佛頂舍利的再現,由於這具佛頂舍利在歷史上曾經是印度最著名的舍利,也是世界範圍內三大著名舍利(還有佛牙、佛指)之一,堪稱佛舍利的主要代表,所以它的發現具有重大的宗教意義和文化意義。

佛頂骨舍利重現時間

大報恩寺出土的佛頂骨舍利 大報恩寺出土的佛頂骨舍利
2007年初南京對大報恩寺遺址持續進行考古發掘。
2008年7月考古人員在遺址發現一處地宮並出土一隻鐵函。根據其上碑文記載,這座地宮為北宋長幹寺地宮,距今已有997年,函內珍藏有阿育王塔、佛頂骨舍利等。
2008年8月鐵函開啓,阿育王塔現身,並清理出大量文物。
2008年11月通過專門研製的吊裝工具,千年阿育王塔從鐵函內被成功取出。
2009年5月阿育王塔開啓塔身。最為罕見的是,塔內分上下雙層安放有兩組金棺銀槨,佛頂骨舍利供奉其內。
2010年6月佛頂骨舍利盛世重光。

佛頂骨舍利重光大典

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盛世重光大典於2010年6月12日上午在南京棲霞寺舉行。世界現存唯一的佛頂真骨舍利千年後重現人間。
南京大報恩寺佛頂舍利 南京大報恩寺佛頂舍利
2010年6月12日上午9時15分,阿育王塔中密藏千年的“佛頂真骨”和“感應舍利”真容展現在世人面前。
自兩岸三地的108位大德高僧和四眾弟子數千人在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崇聖殿舉行佛頂骨舍利盛世重光迎請法會。法會結束後,4名法師隨車護送由飾有龍形圖案的南京雲錦包裹的金棺銀槨至棲霞寺。
8時50分左右,金棺銀槨運抵棲霞寺9點01分,文物工作人員首先打開有可能藏有感應舍利的方形銀函,裏面還有一個小的正方體的銀匣,紋飾精美,鎏金龍圖案鮮活,泛有銀色的光澤,保存得十分完好。拍照、測量位置、繪製考古圖等一系列考古過程順利進行。
9點04分鎏金小銀匣被啓請出並開啓,裏面有一個斜對角方向放置的玻璃瓶,其形狀就像觀音菩薩手中的淨瓶,目測有12釐米左右。
9點07分啓請琉璃瓶出匣,被放到事先準備好的微距攝影機下。在可以放大80倍的微距攝影機下,琉璃瓶緩緩轉動,隱約可見其中的舍利。槨中還有其他東西,在瓶子的兩側,分別擺放了一顆透明的佛珠和一尊精緻的佛像。
9點09分,長方形的金棺銀槨被啓請出錦盒。長方形的銀槨供奉在一個鏤空的須彌座上,顯得莊嚴而隆重,槨身還有佛像人物圖案,其中一面有3座佛坐像。
9點10分專家將為防止槨蓋滑落而纏繞其外的銀絲取掉,並打開槨蓋,隨即呈現出一個由金絲纏繞、遍佈精美的花草紋的金棺,目測約16釐米。
9點13分,專家將金棺從銀槨中請出。
9點14分把金絲褪去,將金棺放置在寶台上,輕輕開啓棺蓋,只見金棺裏面呈現出了一塊佈滿細孔的物體。據專家説,這很可能就是密藏千年的“佛頂真骨”,因為正如佛經上所記載,上面佈滿頭髮孔,黃白顏色。此外,金棺還有三個白色透明的琉璃瓶,裏面藏有十顆感應舍利。
9時35分,裝有感應舍利的淨瓶和佛頂真骨舍利被分別安放在楠木刻金的蓮花寶座上,寶座外隨即套上充氮氣的玻璃櫃,由隆相法師恭送回毗盧寶殿。
南京即將建成的大報恩寺琉璃塔被確定為“聖物”的最終安放地。 佛教界人士表示,佛頂骨舍利作為佛教的重要“聖物”,理應在佛教禮儀和程序下,在佛家聖地進行供奉,方為正統。
但作為重要的“歷史文物”,文物界對佛頂骨舍利能夠在寺廟中妥善安置一直表示質疑,佛頂骨舍利的安置問題,不僅涉及到龐大的安保設備;對於佛頂骨舍利脆弱質地,更需要考慮到“聖物”需要的恆温恆濕的精密保護環境。 此次新聞發佈會上也對這一眾人關注的問題所做的詳細安排進行了介紹:供奉法會和慶典儀式後,佛頂骨舍利將在棲霞寺法堂舉行為期1個月的供奉瞻禮活動,供信眾瞻拜。位於考古遺址區的金陵大報恩寺文化園區項目也將於年內正式開工,其中大報恩寺琉璃塔重建工程將率先啓動。工程完工後,佛頂骨舍利將被迎請至琉璃塔內供奉。這次在南京發現的佛頂舍利珍藏在阿育王塔之中,可見其與印度歷史上阿育王的那次大規模的舍利分供活動有內在的聯繫,可能的情況有兩種:一是阿育王轉供於印度西北那竭國的佛頂舍利或由那竭國轉移供奉於迦畢試國的佛頂舍利,後來由唐朝宮廷再次轉移供奉到了南京長幹寺(甚至還有其他地方);一種可能就是屬於阿育王那次大規模的舍利轉移供奉中的一部分。當然,後一種可能性比較小。不管是哪種可能,南京的這次佛寺考古都可以被視為中國歷史上來自印度的佛頂舍利的再現,由於這具佛頂舍利在歷史上曾經是印度最著名的舍利,也是世界範圍內三大著名舍利(還有佛牙、佛指)之一,堪稱佛舍利的主要代表,所以它的發現具有重大的宗教意義和文化意義。
自2010年6月13日起,佛頂骨舍利將在棲霞寺法堂舉行為期1個月的供奉瞻禮活動,供信眾瞻拜。“一個月後,佛頂骨舍利的去向,暫時還未確定,但今後肯定將永久供奉在琉璃塔中。”南京市博物館副館長華國榮介紹説。

佛頂骨舍利港澳供奉

供奉啓程
供奉啓程(5張)
2012年4月25日,“恭送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赴香港澳門供奉起程法會”開始,當天中午12時許,在140餘的香港迎請團和百人護法護法團的護送下,佛門至寶將從南京被迎上飛往香港的航班,開始首次出巡。
7時35分,法會在毗盧寶殿內正式開始,整個場面堪比2010年6月佛頂骨舍利重光時的隆重莊嚴。來自佛教協會、護法護送團、港澳迎請團以及棲霞寺內的僧眾、從各地趕來的信徒千餘人齊聲稱念南無釋迦牟尼佛聖號迎送佛門至寶出巡。
半個小時左右的隆重法會結束之後,8時許,在四名武僧以及數位武警護衞下,阿育王金塔以八人抬的方式由八位專業人員將其上肩抬出寶殿,恭送入寺內天王殿門口等候的花車,由警車開道,在護送團和護法團所乘車輛左右護送下,前往南京祿口國際機場

佛頂骨舍利舍利作用

若持有舍利者(僅供參考,僅為書載):
①可逢凶化吉,避災解難
②受天人護法和其他眾生的護持、尊敬,避免非人、魔障干擾;
③重業輕報;
④持一句咒之功德,可增獲百千萬倍之功德,若造一句口業,也得百千萬倍惡業之過;
⑤身體有病者,喝經水泡之舍利的加持水可治病,業力重者變輕;
⑥人臨命終時若含服一顆舍利,此人可往生極樂世界,此屬業力較輕者或上等根基者,業力較重者不墮三惡道,來生得聞佛法,並即生解脱。相反若發心不清淨或不尊重佛舍利,舍利則會自己飛走,若具大信心者、具功德者或精進修佛法者,舍利會增生、增大。

佛頂骨舍利舍利種類

佛陀真身血舍利舍利是梵文,意為骨身,或靈骨,或謂堅固子。在佛教中,舍利通常指佛陀,高僧圓寂後遺留下來的身骨,頭髮或遺體,火化時結成的結晶體,它作為佛教的聖物而受到尊崇。舍利有身骨舍利和法身舍利之兩種。出於對宗教信仰的尊重,對人權、信徒的保護,秉着科學與宗教共存而不是完全對立的態度,科學界並未對舍利子成份做過權威測定。佛的遺骨叫作身骨舍利,法門寺佛指舍利,是迄今世界唯一僅存的佛指舍利。佛經叫作法身舍利,表示佛的教法不滅。舍利有全身舍利、碎身舍利之分。舍利為釋迦圓寂荼毗後,當時印度境內有八國國王分得了佛陀的舍利,並建塔供養。一百六十年之後,統一印度的阿育王,又將舍利分藏於眾多的佛塔內分佈各地。廣東南華寺保存完好的六祖慧能禪師的真身,稱為全身舍利。

佛頂骨舍利經文描述

假使世間若有愚童有情愚夫有情。愚惑有情老耄婦女愚痴僧尼。如是有情得佛舍利乃至一粒分散一分。及與舍利所置之物。帶於身上不論晝夜。若淨若不淨。若觸若不觸。不離其身常可帶之。所獲功德無有所計比量。若頂上若頸上。若心前若背後。若兩脅若腰閒帶設利者。譬如世間犀牛之角。若人帶之離水六尺。帶舍利者亦復如是。離一切罪業惡業惡趣不能染着。善根漸生惡障漸離。善人自遇惡人自去。所作事業皆同佛行。同釋迦牟尼如來故。其身即是世間應化故。即是清淨法身大毘盧遮那佛。其人必入大涅盤位。於現身中證得無相法身大精進峯。是故當知十二大天金剛天等。一切靈祇常當守護。壽命延長見百秋已。命終決定上生都史多天宮聞法愛樂。更隨志願亦得往生十方淨土。見佛聞法證不退地。(《寶悉地成佛陀羅尼經》)
據佛經記載,舍利與佛法身之加持能力無二無別,大福氣者方能見聞,需百劫千劫中積累善法,修佛法者才能有此善緣。

佛頂骨舍利舍利會

大報恩寺藏有佛頂骨舍利的金棺銀槨 大報恩寺藏有佛頂骨舍利的金棺銀槨
舍利會全稱“舍利供養會”,即供養佛舍利、讚歎其功德的法會。又稱“舍利懺法”。印度自古以來就盛行崇敬供養舍利的法事。據《長阿含經》卷四《遊行經》記載,佛陀涅盤後,大眾以香花,伎樂等供養其全身舍利。《大品般若經》卷十《法稱品》、《大悲經》卷二《舍利晶》等記載供養佛舍利的各種功德。舍利傳入中國後,供養舍利的法事也隨之興起。《廣弘明集》卷十七、《法苑珠林》卷四十就述及我國唐代以前,建造舍利塔進行供養的法事。其中最著名的呀襖算法門寺的佛指舍利供養法會。在日本,最初有司馬達等感得舍利的故事,繼而有鑑真、空海、圓行、圓仁等請來佛舍利,並於唐招提寺、東寺、延歷寺、法隆寺、藥師寺、中尊寺等依例進行舍利供養,稱為舍利會、舍利講,或舍利報恩會,真言宗則稱之為涅盤講、羅漢講、遺蹟講、舍利講等四座講式之一。舍利會上一般有《舍利禮文》,即禮讚佛陀舍利及佛願眾生獲得解脱的平等大智的贊文。如《諸迴向清規式》卷五所舉的舍利禮文:“一心頂禮,萬德圓滿,釋迦如來,身心舍利,本地發心,法界塔婆,我等禮敬,以我現身,入我我入,佛加持故,我證菩提,以佛神力,利益眾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同入圓寂,平等大智,今將頂禮。”

佛頂骨舍利其他舍利

佛教誕生在古印度,創始人釋迦牟尼曾是古印度的一位王子,29歲時捨棄奢華生活出家修行,最後在菩提樹下悟出了人生真諦,創立了佛教,被尊為佛祖。公元前486年,80歲的釋迦牟尼在北部印度一個樹林中去世,弟子們哭泣着將他的屍體焚化,焚化後的屍骨結晶體和未燒盡的遺骨,被稱作舍利,由他的親屬和弟子們作為聖物收藏起來。釋迦牟尼死後250多年後,古印度一位偉大的國王——阿育王統一了部族紛爭的印度。這位晚年皈依佛門的國王,為了傳播佛教,將佛祖留下的舍利收集起來重新分成若干份,送往世界各地,建塔供奉。據説,這些舍利的一部分傳到了中國,中國各地便有了佛教舍利塔,而法門寺塔就是其中的一個。
世尊佛陀將涅般前的事蹟都記載在《大涅般經》,經中敍述了佛陀涅般的經過,其它相關經文包括了《大善見王經》等經書。
佛陀是在公元前544年在庫系那拉(Kusinara)涅般。當時佛陀的聖骸供十方眾生瞻仰了六天後,在第七日被火化。火化的火焰被清香的淨水熄滅,火化處被受守護七日。這七內佛陀十方眾生都前來火化處朝拜。
火化之後的佛陀舍利子經由香性之婆羅門分給以下的八個國王:1. 拘屍那城、2. 摩羯陀國、3. 毗舍離國、4. 迦毗羅衞國、5. 遮羅頗國、6. 羅摩伽國、7. 毗留提國、8. 婆羅國。
香姓婆羅則保留下來用於平分佛陀舍利的容器。獲得佛陀舍利子的國王后來各自建立舍利塔安置供養這些佛陀舍利子。神聖的釋迦牟尼佛舍利子及有關宗教聖物,可分三大種類:
1: 真身舍利。這是由佛陀的肉身火化之後遺留下來的舍利,它包括了佛牙舍利,發舍利,骨舍利等。
2:法身舍利。這佛陀遺留下來的聖物,他包括了佛陀的缽,菩提樹等。
3:影骨舍利。這是由其它材料仿製或代用而成的舍利,它也受到佛徒的尊崇。‘影骨舍利’包括了佛像。
根據 Maying Relics and Ven.Kondana 記載更詳盡的信息:佛陀真身舍利子又可分為兩大類,一種是Sambhinna 舍利子較易破碎的舍利子;而另一種是不易破碎的Asambhinna 舍利子,其中不易破碎的舍利子又可分為七種不同的舍利子。如下:
1、佛陀神聖之頭部舍利子。體積尺寸:1mm ~ 4mm 左右,色彩:祖母綠、鑽石、紅寶石、菊色、琥珀等(即所謂的七彩舍利子)。
2、四種 佛陀佛牙舍利子。
3、兩種 佛陀鎖骨骨舍利子。
這七種舍利子皆不容易燒燬及破碎,它們被熱心虔誠佛陀弟子供奉於全世界各地寺院、皇宮、信徒的舍利佛塔精緻舍利盒(塔)之中。
光明舍利子
1. 佛陀頭部舍利子:根據宗教上佛陀之頭部舍利子最初是在巴利的Unhisa,但現在供奉於斯裏蘭卡的Sinhalese島上。
2. 佛陀左鎖骨舍利子:供奉在婆羅賀摩(婆羅門)。
3. 佛陀右鎖骨舍利子:供置在斯里蘭卡(新哈里斯島)。
4. 佛陀上右部佛牙舍利:供置在Tavtimsa提婆(印度教)世界裏。
5. 佛陀上左部佛牙舍利:供置在Bhogavati 的旋動的Drag-snakes(舍利塔)中。
6. 佛陀下右部佛牙舍利:原本供置在甘地哈拉政府中心,但現在供置在中國。
7.佛陀下左部佛牙舍利:供置在(Kalinga Division)卡林加政府即後來之新哈里斯島。
佛陀舍利子除了以上的種類之外尚有肉身舍利子、血舍利子、骨舍利子,經過仔細確認後證實共有18Pyis(Pyi的單位為:以手抓拿起來一把為1 Pyis)之多,但據 Ven/Ledi Sayadaw 證實,佛陀舍利子共有32 Pyis之多。
大型佛陀舍利子有10 Pyis(尺寸有如豆類般大小)其來自神聖佛陀的肌肉部份,黃金顏色。中型佛陀骨舍利子有10 Pyis(尺寸有如去了殼的米粒一般)來自佛陀神聖的骨骸部份,顏色是銀白珍珠色彩。小型佛陀血舍利子有12 Pyis(尺寸有如芥末種子一般)來自佛聖佛陀之血的部份,紅茉莉花顏色帶有點淡紅。小型佛陀頭部七彩舍利子,來自佛陀的神聖頭部部份,其顏色有透明晶體像鑽石、祖母綠色、琥珀色、紅寶石色、藍寶石色等,有些顏色則淡一點。
佛陀血舍利 佛陀血舍利
(1)全身舍利與碎身舍利,前者指埋葬的全身遺體,後者指火葬的遺骨。此説出自《菩薩處胎經》卷三〈常無常品〉。或謂將遺骨全部納於一塔者,稱為全身舍利;反之將遺骨分置多處者,稱為碎身舍利(一稱分身舍利)。
(2)身骨(生身)舍利與法頌(法身)舍利二種。《浴佛功德經》以佛之遺骨為身骨舍利,稱佛所遺之教法為法頌舍利。此種舍利顯示佛滅度後,佛所説教法與戒律之永住於世,可為眾生之依止,故相對於身骨舍利而稱之為法頌舍利,或略稱為法舍利。
(3)骨舍利、發舍利、肉舍利三種。《法苑珠林》卷四十謂骨舍利為白色,發舍利為黑色,肉舍利是赤色。
後世所謂的舍利,為小豆大之粒狀,其質堅實,稍有光澤,多被安置於小塔而受供養。一般相信佛之遺體火化之後,悉成小粒狀,而且質堅,錐打不碎。然如系佛弟子的舍利,則錐擊便破。不過,近世在印度發現的八分佛舍利之一,則如通常人骨被火燒後之狀,既非粒狀,亦不堅實。古來亦流傳佛之頂骨、牙骨、指骨等物普受信徒禮拜。由此可知,除粒狀舍利外,亦有其他佛遺骨流傳。又,安置佛舍利的寶塔,稱為舍利塔,亦稱舍利浮圖。安置佛舍利之瓶,稱為舍利瓶。供養佛舍利的法會,則稱舍利會。
依《長阿含經》卷四〈遊行經〉所述,釋尊於拘屍城雙樹間般涅盤後,佛舍利八分。由八個國家各自起塔供養。另據《阿育王傳》卷一載,佛滅度百年後,阿育王蒐集佛遺存的舍利,建造八萬四千寶塔供養之。
佛教徒對於佛之舍利,存有難逢難遇之想,故願意恭敬供養。且往往信仰舍利所在,即如法身所在。因此供養舍利,即如同禮拜佛成道的菩提樹、金剛寶座、佛經行之足跡等事之意趣,欲結下值佛聞法之因緣而速成菩提。《金光明經》卷四〈捨身品〉雲(大正16·354a)︰‘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燻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大智度論》卷五十九謂(大正25·480a)︰‘供養佛舍利,乃至如芥子許,其福報無邊。’
除上文所載之阿育王集佛舍利盛於八萬四千寶篋,建立八萬四千塔之外,其他各地亦有供養舍利的情形。如《高僧法顯傳》師子國(錫蘭)條載,該國王城中有佛齒精舍。《大唐西域記》卷十一僧伽婆羅國(錫蘭)條説,王宮之側有佛牙精舍。《高僧法顯傳》載,那竭國界醯羅城中有佛頂骨精舍。《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捲上玄照條載,玄照曾至迦畢試國禮拜如來之頂骨。《大唐西域記》卷十二載,玄奘回國時請得如來之肉舍利一百五十粒攜回。《宋高僧傳》卷一載,義淨歸朝時攜回舍利三百粒。
關於佛舍利之靈驗事蹟,古來即有流傳,而且由於至誠心而感得佛舍利的記載亦屢有所見。依《高僧傳》卷一〈康僧會傳〉所述,吳主孫權原不信佛教,嘗召康僧會問佛教靈驗之事,僧會乃請期三七日,感得舍利,五色光炎照耀,孫權令力士以砧擊之,砧俱陷而舍利無損,孫權乃大為歎服。關於此等事例,《三寶感通錄》、《廣弘明集》與《法苑珠林》等書皆有記載。
唐朝,長安城外法門寺(原稱阿育王寺)所供奉的佛舍利,頗得朝野之尊信。憲宗元和十四年(819),韓愈上‘諫迎佛骨表’,謂不可將夷狄之人(佛)之枯骨奉入宮禁,宜付諸水火而根絕之云云。帝見表大怒而貶之為潮州刺史,且命張仲素撰佛骨碑。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令陳留再建八關寺靈感塔,安奉佛指舍利,帝自制發願文奉迎之。其後,對舍利之崇敬依舊盛行。
此外,記述荼毗高僧而獲舍利者亦為數不少。《宋高僧傳》卷七〈希圓傳〉載,希圓寂後,荼毗其遺體,得舍利七百餘粒;同傳卷七〈玄約傳〉述及收得玄約之舍利數百粒。
涅盤荼毗雲:"佛化即盡,而現滅度,在拘屍那城,力士生地,跋提河邊,雙林樹下,北首面西,枕眩疊足"。(北首以北勝故,北方法久久不滅;面西卧,為欲滅除驕慢恃力念故)菩薩處胎經雲:"佛滅度後,有舍利八槲四鬥。"八國王各嚴四兵來爭,乃至天龍八部皆與奪心。時有智臣告曰:"諸王若爭,須有勝負。如來舍利不成利益。我當分為三分:一分奉諸天,一分與龍神,一分分八國"。由是眾心悦隨;各將金壇盛貯,迎歸本國建塔供養。經一百年,有鐵輪王名阿恕迦,華言無憂,堪稱阿育,是阿奢世王之孫也。發五天諸塔,並取龍宮會利,使鬼王碎七寶末,一夜造成八萬四千所。塔既成就,有羅漢名耶會,舒五指輪,放光八萬四千道,令羽飛鬼備隨一光盡處,安置一塔。南瞻部洲界內,今華夏天下,分得一十九所。法門寺為五也。又舍利者,具足雲:設利羅,此雲身界或雲大都,此雲體為佛身體,無量功德所燻修故,捨身受身,非一非二,今當為汝説一形法。非安穩故,為諸人天樂着色身,示無常力不可轉故,十方諸佛不入涅盤。除為調伏眾生,示觀滅度。息用名滅,非斷滅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