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玄奘

(唐代著名高僧)

鎖定
玄奘(602-664),唐代高僧,我國漢傳佛教四大佛經翻譯家之一,中國漢傳佛教唯識宗創始人。
中文名
玄奘
別    名
唐僧、唐三藏、陳禕
出生地
洛陽緱氏(今河南偃師緱氏鎮)
出生日期
602年
逝世日期
664年
信    仰
佛教
所處朝代
隋末唐初

玄奘生平事蹟

玄奘本姓陳,名禕、洛陽緱氏(今河南偃師緱氏鎮)人。13歲出家,21歲受具足戒。曾遊歷各地,參訪名師,學習《涅槃經》《攝大乘論》《雜阿毗曇心論》《俱舍論》等經論。因為感到各師所説不一,各種經典也不盡相同,於是決定西行求法,以解迷惑。曾陳表朝廷奏請去西方求法,未被允准。貞觀三年(629)朝廷因饑荒允許百姓自行求生,他即從長安出發,經姑臧出敦煌,經今新疆及中亞等地,輾轉到達中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進入當時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師從戒賢學習《瑜伽師地論》《顯揚聖教論》《對法論》《集量論》《中論》《百論》《俱舍論》《大毗婆沙論》《順正理論》《因明論》《聲明論》等論典,着重鑽研《瑜伽師地論》,兼學梵書《聲明記論》。不久,聲名大起。五年後,遊歷印度東部、南部、西部、北部數十國。回到那爛陀寺後,戒賢讓他主講《攝大乘論》《唯識決擇論》。著《會宗論》三千頌,融會了空有二宗,批駁了師子光反對《瑜伽師地論》的觀點,因而受到戒賢的讚賞。曾和“順世論”者辯論獲勝;還奉戒賢之命獨自同小乘論師辯論並獲勝。戒日王在曲女城為玄奘設無遮大會,玄奘宣講大乘教義,獲得更大聲譽。於貞觀十九年返回長安。史書記載,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萬裏,所歷“百有三十八國”,帶回大小乘佛教經律論共五百二十夾,六百五十七部。歸國後受唐太宗召見,住長安弘福寺,後又住大慈恩寺。

玄奘譯經事業

從貞觀十九年開始,約二十年間,主要從事譯經事業,先後譯出大小乘經論共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其中主要有《大般若經》《解深密經》《大菩薩藏經》《瑜伽師地論》《大毗婆沙論》《成唯識論》《俱舍論》等。他還曾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論》譯為梵文,傳入印度;將入印路途見聞撰寫《大唐西域記》十二卷。

玄奘弟子

玄奘弟子有幾千人,著名的有窺基圓測、普光、法寶、神泰靖邁慧立、玄悰、神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