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朝天宮

(江蘇省南京市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朝天宮(Chaotian Palace),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朝天宮4號,始建於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是江南地區現存建築等級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明清官式古建築羣落,現為南京市博物館 [1]  [4] 
朝天宮坐北朝南,佔地面積約70000平方米,南、東、西三面有宮牆圍繞,共分五進。中軸線上由南至北依次為泮池、牌坊、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殿、敬一亭等 [9-11]  。 朝天宮是典型的明清殿宇式建築,其建築格局、樣式、營造技術等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尤其是明清建築的重要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9] 
1956年10月,朝天宮被江蘇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為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5]  。2013年3月5日,朝天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27] 
中文名
朝天宮
外文名
Chaotian Palace
地理位置
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朝天宮4號
所處時代
清朝
佔地面積
約 7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09:00—18:00(週一閉館)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967-3-265

朝天宮歷史沿革

東晉太元十五年(390年),冶城寺始建。
東晉元興三年(404年),桓玄廢冶城寺,改建為別苑。
南朝宋泰始六年(470年),總明觀始建。
唐朝時期,總明觀改建為太清宮。
楊吳武義二年(920年),太清宮改建為紫極宮 [26]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紫極宮改建為天慶觀 [7] 
元元貞元年(1295年),天慶觀改建為玄妙觀。
元至順二年(1331),玄妙觀改建為永壽宮 [26] 
明洪武十七年(1385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詔改建永壽宮,並賜名朝天宮 [2]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劉淵然主持重修朝天宮,並在朝天宮旁重建“西山道院”作為劉淵然的安居之所。
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朝天宮因失火被焚燬,後進行重修。
清順治二年(1645年),朝天宮部分建築毀於清軍滅亡弘光政權的戰爭中 [6] 
清康熙至乾隆年間,朝天宮重修。
清道光年間,因朝天宮屢遭火災,朝天宮大山門由朝正東,改建為偏向東南。
清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江寧(今南京),朝天宮被改為製造和儲存火藥的“紅粉衙”。
清同治五年(1866年),兩江總督曾國藩重修朝天宮,改為孔廟,並將江寧府學遷至朝天宮 [2] 
抗日戰爭期間,朝天宮泮池被填平 [15]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朝天宮被闢為北平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 [26]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國民政府在朝天宮設首都高等法院 [8] 
1966年,朝天宮大成殿東配殿南側《重修江寧府學碑記》遭到破壞,斷為三截 [10] 
1970年,朝天宮泮池重新挖開,但不與運瀆相通 [15] 
1978年,朝天宮被闢為南京市博物館 [9] 
1986至1992年,朝天宮修繕 [10] 
1999至2000年,朝天宮大面積維修 [10] 
2010至2012年,朝天宮整體升級改造,並修復《重修江寧府學碑記》移至大成殿西廂房 [3]  [10] 

朝天宮建築格局

朝天宮坐北朝南,佔地面積約70000平方米,南、東、西三面有宮牆圍繞,共分五進。中軸線上由南至北依次建有泮池、牌坊、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殿、敬一亭。欞星門內兩廂東為文吏齋、司神庫,西為武官齋、司牲亭等,大成殿東西兩廡和走廊各十二間,敬一亭東有飛雲閣、飛霞閣、御碑亭等 [9-11] 

朝天宮建築特色

朝天宮的建築特色明顯,遵循中國古代禮制建築以三大殿為中軸線,其他建築左右對稱分佈的基本格局。三大殿即以三座主體建築縱向和橫向排列作為建築羣核心的建築形制。朝天宮以南北縱向三大殿為軸心,附屬建築左右對稱,呈多進式展開,體現了莊嚴肅穆、堂堂正正的恢宏氣勢。朝天宮依山而建,因山制宜,各進院落的高度、各建築之間的距離都不相同,從空間感覺上,既滿足了禮制建築要求的宏大,又力求變化 [10] 

朝天宮主要建築

萬仞宮牆
萬仞宮牆面臨運瀆,為朝天宮照壁,是南端宮牆的一部分,也是文廟的標誌性建築,東西橫向,全長近百米。“萬仞宮牆”四個磚刻大字刻於紅牆之外,每個字約1米見方 [10]  [12] 
泮池 泮池
泮池
泮池位於萬仞宮牆內側牆下,為半圓形水池,周圍有白石欄杆,俗稱月牙池,是文廟標誌性建築之一。泮池下部原有兩組涵洞與宮牆外的運瀆相通,池水終年不竭 [10]  [15] 
牌坊
牌坊位於萬仞宮牆兩端,東西各一座,為文廟的入口,磚石砌築,三間三拱門,中門較高大,下施須彌座,上有磚刻橫額,東為“德配天地”,西為“道貫古今”,均為曾國藩所書 [10]  [16]  [26] 
欞星門
欞星門位於泮池北,是文廟大門,為四柱三間牌坊,面闊15.5米,木質結構,黃琉璃瓦覆頂,以斗拱層層出挑,明間13踩,次間9踩。4柱南北各有石獅1只,雄雌成對,共8只 [10]  [17]  [26] 
大成門
大成門位於欞星門北,又稱戟門,面闊五間29米,進深12.29米,重檐歇山頂,上檐用斗拱,中間3間為門庭。分設左、中、右三門,中門專供皇帝祭祀時出入,親王、郡王走左右兩門,一般官員只能走外側的“金聲”和“玉振”兩小門 [10]  [18]  [26] 
大成殿
大成殿位於大成門北,為文廟的主體建築,面闊五間43.30米,進深七間18.76米,重檐歇山頂,上下檐均施斗拱,四面斜坡,有一條正脊、四條斜脊,屋面略有弧度,狀如飛翼,上覆黃色琉璃瓦。建築前後兩廊,均有木柱,上部均為斗拱,用以支撐樑架,兼具裝飾之用。殿前露台四周有石質雕欄,四角刻有螭首。殿前後台階中央,均有浮雕龍陛,現龍角已經磨損無存,殿內外走廊,均鋪水磨方磚 [10]  [14]  [26] 
崇聖殿
崇聖殿位於大成殿北,又稱先賢祠,面闊五間36.53米,進深三間16.15米,重檐歇山頂,頂覆黃色琉璃瓦,建築風格與大成殿略同。殿內原有神龕,供奉歷代先賢牌位 [21]  [26] 
御碑亭
御碑亭位於崇聖殿東,飛雲閣前,為八角攢尖頂,亭內有石碑一通,通高3.28米,寬0.64米,厚0.23米。由碑座、碑身、碑頂三部分組成,碑上刻有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至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帝五次遊朝天宮時所題的五首詩文 [19] 

朝天宮文物遺存

下馬碑
下馬碑位於朝天宮東西牌坊外,原各有一塊,現僅存西邊一塊,上刻“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系雙鈎楷書,碑高2.8米,寬0.62米,厚0.31米 [13]  [26] 
奉敕重建朝天宮碑
奉敕重建朝天宮碑現存於朝天宮大成殿東南,碑高近6米,分碑座、碑身、碑首三部分。碑座為龜趺,碑身兩邊飾有蜿蜓龍紋,碑首為浮雕雲龍。碑文1000餘字,記載了明朝初年朝天宮的用途、規模以及明成化年間重修的始末,是研究明朝時期朝天宮沿革、規制、佈局等的重要依據 [20] 

朝天宮歷史文化

朝天宮藝文

玉局風流似紫薇,遊吳望蜀遠思歸。登樓未覺山川美,送雁因懷音信稀。高觀當年知宋否,西園今日姓王非。冶城不少題留者,獨和坡吟倚素暉 [25] 
眉山當日憶茹薇,建業登歸興早歸。七字詎唯舒思作,千秋何獨和吟稀。吾方復諺懷遊豫,那向陳編辯是非。紙牒金刀卻鄰誕,略傷往事立斜暉 [25] 

朝天宮石滑梯

朝天宮欞星門前石梯兩側,靠內的青石坡道上都有兩條被磨得光亮的溝痕凹槽,這是小朋友們坐上面玩“滑梯”滑出來的臀印,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成為歷代南京小朋友們的童年記憶 [22-23] 
朝天宮石滑梯

朝天宮傳説軼事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看到自己手下的文武百官,很多都是行伍出身,是在戰爭中打殺出來的,沒有很好地受過教育,特別是中國古代禮制的教育。所以下詔對元朝的永壽宮加以改建成為皇室和王公貴族朝拜上天的專用道場,同時也作為朝廷重大節日之前,文武百官演習朝拜禮儀的地方 [24] 

朝天宮文物價值

朝天宮是典型的明清殿宇式建築,其建築格局、樣式、營造技術等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尤其是明清建築的重要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9] 

朝天宮文物保護

1956年10月,朝天宮被江蘇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為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5] 
2013年3月5日,朝天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27] 

朝天宮旅遊信息

朝天宮地理位置

朝天宮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朝天宮4號 [1] 

朝天宮開放時間

09:00—18:00(週一閉館) [1] 

朝天宮門票價格

25元/人(特別展需另購票) [1] 
1、未成年人蔘觀免費(十八週歲以下)。(特別展除外)
2、中小學生及未成年人團隊需提前預約方可免費參觀。(特別展除外)
3、1.2米(含)以下未成年人需在監護人陪同下免費參觀,監護人票價為全票。(特別展除外)
4、持全日制大學生有效證件者,票價減半。(特別展除外)
5、七十歲(含)以上老人者憑有效證件免費參觀。六十歲(含)至七十歲老人憑有效證件,票價減半。(特別展除外)
6、持老幹部優待證、殘疾人證、軍人有效證件者,可免費參觀。(特別展除外)

朝天宮交通路線

  • 公交
江蘇省南京市內乘坐43、302、306路公交車,在王府大街·朝天宮站下車前往。
  • 地鐵
江蘇省南京市內乘坐地鐵1號線,在張府園站下車前往。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