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詞條缺少概述图,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
- 中文名
- 陳青雲
- 別 名
- 陳昆隆(本名)
- 國 籍
- 中國
- 出生日期
- 1928年
- 逝世日期
- 1999年
陳青雲人物經歷
編輯1947年 去昆明學習度量衡檢驗,後來又進了獸醫訓練班。
1948年 考入昆明北校場26軍通訊幹部訓練班受訓。
1949年 調職前往蒙自。
1960年 因健康原因,退役。
1961年 和夫人陳素霞結婚,次年長子若之出生。
1975年 任台中科教中心主任。
1983年 辭職,專心於小説創作。
1989年 攜次子若華返鄉探親。次年母親去世,聞訊後健康情況進一步惡化,創作了最後一部小説《怪俠古二爺》。
陳青雲寫作經歷
編輯1961年的一天,在台灣雲陽的北港一間出租屋內,陳青雲問妻子:你存摺上還有多少錢?妻子拿出存摺,陳青雲拿過來,取出最後一點錢,去了高雄,半個月後回來時多了一部書稿,這就是《殘人傳》。書稿寄去了台灣的清華出版社,一家人就開始了漫長的等待。等了多長時間無從考證,只知道他們那天已經沒米下鍋,夫妻二人正陷入絕境之時,門外來了一個人,站在院子裏問道:“陳青雲先生的家在這裏嗎?”陳青雲便將來人請入屋內,來人進屋之後表明是清華出版社的編輯,説出了那句讓陳青雲終身難忘的話:“你的書稿我們社決定出版!”。
之前陳青雲寫作過一些散文和詩歌,但是一直都沒能打響,用內地的話來説,是個典型的文學青年。當時在台灣,武俠小説是禁書,説它是“腹誹文學”,當時台灣的社會非常黑暗,人民物質和精神非常貧乏、壓抑,或許這也和台灣後來武俠小説盛極一時有關,它給人們提供一種暫時的安慰,一個逃避現實的空間。而60年之後,氣氛開始寬鬆,也正是這個時候,卧龍生和諸葛青雲等人開始寫作武俠小説。陳青雲寫的第一部是《殘人傳》,但實際上出版的第一部 書是《鐵笛震武林》,以其鮮明的風格引起極大的反響,到寫作《鬼堡》的時候,他已經奠定了“鬼派第一人”的江湖地位。60年解禁以後,光台灣便先後有348人寫武俠小説,發行2000餘部,40000餘集。可以説陳青雲在這樣的環境中最終能成為一代名家,極為不易。他最暢銷的作品是《死城》,在內地前後印了5版,每一版都不會少於5萬冊,這還只是正版。香港評論界最推崇他的《醉書生》、《黑儒傳》,陳昆俊先生比較欣賞《羅剎門》,但他認為,陳青雲最好的作品是他的中篇武俠小説和他後期的推理小説。海內外評論界對陳青雲作品的評價,主要認為他的作品語言古樸,較好地保留了中國傳統文字之美,早期作品情節怪異,但後期作品偏重於更為深刻的內容,思想更為精闢。
陳青雲最後一部作品是他回大理探親之後寫就的《怪俠古二少爺》,從此封筆,把書稿寄到弟弟手中,由內地的花城出版社出版。陳青雲筆耕數十年,具體到底有多少作品,實際上連他自己也不完全清楚,大概有百餘部,近三百集,三千六百萬字之多,現在很多國外圖書館都收藏有陳青雲的書,特別是華人多的地方,象多倫多的圖書館就藏有他的作品集。陳青雲的電影和電視實際上也拍過不少,但是在內地放映的不多。言談中,陳昆俊老先生一再為陳青雲在內地的影響不大而感到自責。他接下來的工作,就是把陳青雲的作品儘量蒐集齊全,然後為他出一套全集。
陳昆俊老先生認為幫他的大哥出一套全集,是他應盡到的義務,他覺得他 這個大哥靠寫作吃飯非常不容易。他特別提到陳青雲晚年在家信中説過,寫作是一條寂寞而漫長的道路。
上世紀60年代的台灣第一代新派武俠作家,大多是由內地遷去,又多半以軍人居多,如當過通信兵的陳青雲、裝甲兵的柳殘陽及卧龍生等。戰爭的陰影往往會在他們的作品中體現,如陳青雲在越南集中營的非人經歷,不僅對他的健康造成了摧殘(一直有肺結核和痛風的疾病),還對他的創作造成了重大影響,使得他的早期作品多有影射集中營的意象(如《鬼堡》和《死城》)。從這些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風光的武俠小説家背後隱藏的不幸經歷。寫作是一條寂寞而漫長的道路
在晚年的時候,陳青雲把自己畢生的積蓄,都投入了一家投資公司,打算就此封筆養老,誰料那家公司後來卻捲款外逃,血本無歸。該事件可算得上是台灣當年的一件轟動社會的大事,受牽連的投資者達到一萬多人。具體損失情況不得而知,陳昆俊老先生只是嘆息着説,那一次把陳青雲的棺材本都賠進去了。
雲龍有千年的諾鄧古村,有八大鹽井的繁華往事,有“中國橋樑博物館”的美譽,出過王九齡、董澤這樣創辦了東陸大學的名人,如今,環抱它的羣山上,又多了一座衣冠墓,一位落葉歸根的老人結束了歷經磨難的一生,回到了他的故鄉,不再離去。
[1]
陳青雲人物軼事
編輯陳青雲為什麼會走上寫作武俠小説的路,陳昆俊先生道出了真相。陳家祖上幾代人都是貢生,他的姑父則畢業於雲南陸軍講武堂,父親是滇緬公路鹽務轉運站的主任,自幼家庭富足,家教良好,後來情況突變,父親被下屬的虧空所累,又不肯妥協,便被投入保山的監獄,後來遭到日本人的轟炸,監獄被夷為平地,父親才死裏逃生。從此家道中落,之後陳青雲在昆明學習度量衡檢驗,畢業的時候,他的旅費被科長裝進了自己的腰包。那時候他還在東陸大學中文系旁聽,正值當時的《正義報》招編輯,他去考試取得了第一名,卻被總編的內弟把他頂替了……再加上後來他被迫參軍,一路從開遠徒步走到越南的金蘭灣,路上所受非人的折磨實在非筆墨所能形容。而陳青雲年幼時的性格是非常浪漫的,據陳昆俊先生所説,每到月明風清的夜晚,陳青雲就邀約一幫同學到雲龍的虎山上,帶上酒和樂器,飲酒唱歌,通宵達旦。 他還演話劇,寫詩歌。可以説後來所有的遭遇,和他之前的生活形成了太過巨大的反差,逐步地改變了他對世界的看法。陳青雲書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容貌俊美,心中卻有太多仇恨,可以説這在某種程度上正是陳青雲的真實寫照。他之所以被誤解成“鬼派”,主要是因為他以《鬼堡》和《死城》系列而成名,書中雖然沒有鬼神,但是他最擅長營造陰森恐怖、有如地獄一般的氛圍,台灣評論家葉洪生因此為他定義為“鬼派”,雖然陳青雲為人低調,不願介入門户之爭,但據陳昆俊先生介紹,他實際上是不同意這種分類的。類似的風格,只是出現在他早期作品中,而從1970年開始,陳青雲便開始轉型,作品更加註重整體結構以及推理,因此對他簡單地歸以“鬼派”,實在值得商榷。坊間傳説陳青雲模仿諸葛青雲的説法也值得商榷,一則是陳青雲的筆名是從初中開始就使用了,它實際上來自於雲龍當地的一座橋,該橋名字就叫青雲橋。青雲橋是由陝西巡撫楊名颺所建,距今已有180年的歷史。二則陳青雲作為所謂的“鬼派武俠第一人”,其源頭是大理白族民間傳説,以及一本叫《大理古遺文摘抄》的書,陳昆俊先生説他們小的時候都看過那個書,書的內容很怪異,可以説是大理這塊神奇的土地給予了他最初的靈感。據説在闊別家鄉幾十年後回家探親的時候,陳青雲依然能講一口流利的白族話。
[1]
40年生死兩茫茫
陳青雲的家坐落在雲龍縣的老街上,我和朋友,以及雲龍縣委宣傳部的陳部長一同前往。陳青雲老家的這所宅子不大,但很精緻,一進院子,迎面就是他親手題寫的匾額“青雲居”,下面是六扇對開的鏤空雕花木門。兩邊是二層樓的書房,上樓到書房裏面去,是漆過的書架,裏面碼放着版本紛雜的作品。據陳青雲的胞弟陳昆瑜先生介紹,這些書基本上都是盜版,陳青雲上次回家所做的主要事情,就是蒐集各地的盜版,維護版權。據説當時他在各地收集的盜版書的種類多達兩百多種。
在客廳裏,我看到了陳青雲先生的遺像,照片上的他地閣方圓,劍眉星目,雙眼有神。當地縣委宣傳部的陳部長告訴我,這座宅子是1989年陳青雲闊別家鄉40年後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回家省親時所修,當時他修此屋的目的,是為了回鄉養老。之後因為身體原因,一直到1999年去世,他再也沒有踏上過這塊生養他的土地。
陳青雲先生的表弟楊德昭説,陳青雲的父親在他失去音訊之後沒幾年便去世了,陳青雲排行老大,其餘兄弟幾人,全由母親一手帶大,他們的母親20歲的時候產下陳青雲,一直等到83歲,才終於盼到長子歸來。家中人幾十年一直在尋找這個長子的下落,開始以為他在越南,不知道1953年他就到了台灣的高雄,從此在台灣定居,娶妻生子,成為無數兩岸分居的悲劇之一。當年陳青雲是通過美國的一個朋友才和家中取得聯繫,之後費盡周折,花甲之年的陳青雲先生才能從台灣趕過來,轉了幾次車之後才回到家中,一進門便跪在地上大哭,當時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
在和陳青雲失去聯繫的幾十年裏,陳青雲的母親一直焚香禱告,祈求能保佑她兒子平安歸來。而就在陳青雲先生回家後的第二年,他的母親便去世了。
陳青雲的名字在雲龍縣家喻户曉,都因那次他衣錦還鄉。雲龍縣的人都知道他們這裏出了一個揚名海外的武俠作家。最有意思的是,陳德瑞女士告訴我,他們其實很早就看過陳青雲的小説,只是不知道這個鼎鼎大名的作家就是他們生死未卜的大哥,後來恢復了聯繫之後,陳青雲也從未提起自己的寫作,直到後來將要返鄉之時,他才不經意地提到,那個寫武俠的陳青雲就是自己,眾人聞之都感嘆世事奇妙。
陳青雲名作選敍
編輯陳青雲《鬼堡》
內容概述:
“鬼堡!鬼堡!在武林人的心目中,他無異是死亡之神的宮殿。”(引於原文楔子)“沒有星星!沒有月亮!夜空,一錠墨黑,伸手不見五指。一直隱隱的雷 聲過後,接着是一大片耀目難睜的閃電,給這漆黑的大地,帶來了剎那的光明!風,呼嘯着掠過原野,帶起一片沙沙之聲。就當閃電乍明的剎那—— 照見了一條荒蕪的鄉村道上,一個臃腫的黑影,健步如飛。閃電再亮——原來那臃腫的黑影,是兩個身影的重疊,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背上揹着一箇中年男子,那 少年丰神似玉,而那中年似乎帶着重病,奄奄一息,骨瘦形消。”(引於原文第一章《白骨堆中話血劫》)
且説那主人公韓尚志,得知血劫後,又得知生母“賽嫦娥王翠英”血仇不報而下嫁天齊教主後,又於奔走官道之時為天齊首席堂主“彩蝶李芸香”所擒,遂自 言恨天下所有女人。行至江邊,小叫花趁李芸香之際解其穴位,帶走他。但見江中鬼堡,堡上繪有血骷髏圖案,與家中廳壁上別無二致,是以認定堡主為仇。兩人義 結金蘭,後為李芸香所追,奔入林中而二人分離。隨後,迷路於林中,雖內功深厚(但師叔“毒龍手張霖”並未傳他武藝),然不足以在這等黑暗之處洞悉事物,伸 手不見五指中,陰差陽錯,得“地脈靈泉”脱胎換骨,又得“靈龜上人”的靈龜輸功,且得到武林至寶“佛手寶笈”的一隻,學會“浮光掠影”身法,“靈龜三式” 掌法,及武林失傳絕學“龜息大法”。急於赴鬼堡復仇,卻被擊落江心,幸臨泉護身,有為原在李芸香轎中聽到的為之所滅的八義幫幫主吳由道之女吳小眉所救於 “聽濤小築”中的閨閣中三日,醒後便走。後來在擅闖天齊教總壇所在連環套時為教主夫人,即其生母所擒於死牢,得“失魂人”、“有心人”母女暗示以“龜息大 法”裝死逃脱,易容“病神”,依“失魂人”直言赴鬼堡,偶遇“天南‘幻魔宮’帝君魔魔尊者(魔中之魔)唐爭”傳以衣缽。奉師命赴堡與“鬼堡之主”“昊天一 怪歐陽亮”挑戰途中,巧遇並毀了叛逆“暫攝‘幻魔宮帝君’韋逸民”派來中原採取少女元陰的“鬼堡_6天南帝君駕下禁宮侍衞‘青衣侍衞畢黎’”,就下的女子 正是其救命恩人吳小眉。後赴鬼堡因激怒堡主被囚於石室,為結拜兄弟“小叫化東方慧”所救。回覆師命後,出洞隨人跟至其墓前,方知東方慧女扮男裝,因其曾言 恨天下女人,故不道出。韓尚志現身,吳小眉悄然離去。“失魂人”母女曾勸東方慧,否則會發生悲劇。此時卻忘卻一切,卻殊不知悲劇正悄然上演……沉浸在此片刻後,東方慧因難言之隱而離去。韓尚志則在“失魂人”的警告下,二入連環套,解救吳小眉,並殺了李芸香,搏“天齊教主”(為什麼打引號,這裏就不多説了)不過,歷險終出連環套,然吳小眉身中劇毒。索性遇其祖父“不老先生”,交付之。又偶遇“魔幻宮”長老院十長 老中的五位,五長老險被韋逸民手下暗算,幸為所救。赴天南途中與“陰煞莫秀英”相遇,以其夫“陽煞高士奇”消息換全部“佛手寶笈”。又再遇坎坷,毀卧虎山莊,救險被莊主郝通天以獒犬與人相交的吳小眉。後來終於練就“須彌神功”於人稱“死亡谷”,且為五十年前巨魔“黑白雙煞”拜為主人。又於大荒山“大荒神 尼”(後來得知是他的師太上祖母)處中計於吳小眉訂婚。赴天南途中遭“天齊使者程威遠以天南”惡鬼珠牌暗算而身負重傷,又為一個紅衣少婦慕容黛所救,以姊 弟相稱。後迴天南平叛逆,帶“黑白雙妖”至大諒山黑谷“毒池”求“萬毒祖師”解其“易形毒果”之毒。
赴鬼堡,幸為東方慧所制止,險誤殺鬼堡主人,方知父門鬼堡,堡主“昊天一怪東方亮”是其師祖,愛人東方慧竟是其師姑。後 於八義幫總舵“捨身崖”救吳小眉,並使其手刃仇人“天齊使者程威遠”。為救小眉,赴滇西洱海之濱蒼山雪洞尋“神州一醜”求“續命金丹”,而慕容黛(人稱 “蜂后”,其實不然)以“紫元丹”維持其七天性命,因其數量有限,故只有七天時間。途中遇為天齊教追殺的師弟張少坤(即“天齊教少教主餘少坤”),被託以 一物於其母,並重創隨後而至的“天齊教主餘丙南”。歸途遇“失魂人”抱其喪女“有心人”於餘少坤墓前,上前詢問之下方知“有心人”為自己之妹“韓尚香”。 二人合葬後,回鬼堡得知東方慧已自碎天靈而死。又逢天齊教圍攻鬼堡,堡中石室所囚諸魔皆已被人暗闖鬼堡而釋,因“天齊教主餘丙南”正是其大師伯邢世傑,故 對鬼堡佈置瞭若指掌。慘烈搏鬥中,老哥哥“南丐”率眾解圍。
後,從慕容黛得知吳小眉失蹤,字條請赴九曲巖尋“通寶羅剎”處。去後方知有人易字條,非其所劫,轉折之後拜認師母、師姊 (與“靈龜上人”相關)。與其師姐下山共尋之,途經連環套,單騎而入,血洗連環套。救吳小眉,斷餘丙南右臂,“南丐”摔為天齊教所並諸派遺部前來助戰。事 了後,特許“黑白雙妖”退出“天南派”復“天一門”,之前攜“翠紅仙子丁紅”至蒼山雪洞。在之前於丁紅對話之際,吳小眉已留箋而去。之後,蹤跡餘丙南之徒 至“天絕谷”。殺餘丙南,卸其首,拎至鬼堡前面其母,歸韓莊祭亡靈。母遺言,務尋到吳小眉,韓家不可絕後。服制百日後,她遵從母命,去尋覓吳小眉,然而, 人海茫茫,何處覓芳蹤。
陳青雲《殘肢令》
甘露幫掌門人因《烏木寶錄》全家被殺,20年來喬裝殘肢令主報仇雪恨。臨終囑咐徒弟楊志宗找回秘籍。楊志宗巧服牛龍蛟內丹和天鵬彩卵,又得海鷗令主暗助,以殘肢令主身份殺了五大首敵,找回秘籍,練成烏木神功。最後找到母親,海鷗令主則是他的生父。
陳青雲《黑儒傳》
丁浩被望月堡惡奴打得半死拋屍荒野,為沈剛所救,又被黑儒收為弟子,兩年後學成出山,為黑儒調查當年的九龍令一案,利用黑儒身份引起天下局勢變化,漸漸引出真相。此過程中丁浩作為第一代儒俠,以其執着、果決、痴情、勇敢、正直而又偏執酸腐的氣質,令讀者為之神動,是陳青雲筆下最成功的主角之一。
江湖歷險過程中,丁浩與梅映雪(余文蘭)互生情愫,又與血影夫人、古秋菱兩位美人發生感情糾葛,而梅映雪卻疑似只是利用他。但丁浩專情執着,終於發現梅映雪只是被金龍幫所控制,並將她救回,最後趁金龍幫與望月堡火併之機,解決趙元生、鄭三江兩大仇敵,與梅映雪終成眷屬,花好月圓。
陳青雲《羅剎門》
大風鏢局,坐落在許州城南門外的正街,緊鄰着祥雲大客棧。
鏢局佔地極廣,幾乎是正街半邊的一半,進大門是一廣場,停放鏢車之用,兩側靠牆是兩列大馬廄,百來匹馬進去還有餘裕。中間一段是連棟大屋,後面隔着院子是。在的內屋,後院隔着牆是一座廢棄了的宅第,宅第佔地與鏢局相等,大門開在後街,三進兩跨,外加庭園,相傳這是一位致仕知府的宅第,與鏢局同屬一位主人,不幸遭了回祿,一半全毀,由於子孫不爭氣,沒有修復,十年前被毀的這一半賣給了一個叫李大風的興建了這一間大風鏢局。
陳青雲作品
編輯書名 | 出版社 | 出版年代 | 備註 |
音容劫 | 新台書店 | 1963-10-01 | 又名《鬼琴三疊》 |
清華 | 1964-03-01 | 初版 | |
清華 | 1965-08-01 | ||
新台書店 | 1965-10-01 | ||
殘人傳 | 新星 | 1968-07-01 | 左近出版 |
清華 | 1968-11-01 | 初版 | |
血榜 | 清華 | 1969-11-01 | 又名《青衣修羅》 |
武俠春秋 | 1970-02-25 | 8-10期(共3期) | |
血劍留痕 | 四維 | 1970-06-01 | |
索血令 | 四維 | 1971-02-01 | 初版,武俠春秋於1970-12-28連載於30-46期 又名《武林生死狀》 |
劍幻珠沉 | 武俠春秋 | 1971-02-24 | 47-62期(共16期) |
體膽雄風 | 武俠春秋 | 1971-06-16 | 63-73期(共11期) |
殘虹零蜨記 | 四維 | 1971-11-01 | 初版,武俠春秋於1971-09-01連載於74-82期 |
牡丹令 | 武俠春秋 | 1971-11-03 | 83-90期(共8期) |
謎劍 | 武俠春秋 | 1971-12-29 | 91-100期(共10期) |
再生緣 | 武俠春秋 | 1972-03-08 | 101-110期(共10期) |
追魂使者 | 武俠春秋 | 1972-05-19 | 111-120期(共12期) |
復仇者 | 四維 | 1972-06-01 | 初版 又名《血情》 |
黑名單 | 武俠春秋 | 1972-07-28 | 121-?(123未完)期 |
四維 | 1973-02-01 | 初版 | |
還珠記 | 武俠春秋 | 1973-06-06 | ?-166期 |
魔鏡 | 武俠春秋 | 1973-06-20 | 168-175期(共8期) |
神燈劫 | 武俠春秋 | 1973-08-22 | 177-186期(共10期) |
情天劫 | 武俠春秋 | 1973-09-05 | 179-189期(共11期) |
冷麪修羅 | 武俠春秋 | 1973-10-31 | 187-197期(共11期)又名《孤星零雁記》,《旋風絕情劍》 |
飄花夢 | 武俠春秋 | 1973-12-01 | 190-199期(共10期) |
鐵劍風雲 | 武俠春秋 | 1974-02-21 | 198-208期(共11期) |
劍底情仇 | 武俠春秋 | 1974-06-11 | 209-222期(共14期) |
孤劍吟 | 四維 | 1974-09-01 | 初版 |
四維 | 1974-12-01 | 初版 | |
玉劍干戈 | 武俠春秋 | 1975-01-01 | ?-229期 |
王者之劍 | 武俠春秋 | 1975-01-11 | 230-236期(共7期)與易容同名作無關 |
鳴鳳飛龍 | 武俠春秋 | 1975-03-21 | 237-243期(共7期) |
殘中之懺情記 | 四維 | 1975-04-01 | |
雙姝劫 | 武俠春秋 | 1975-06-01 | 244-251期(共8期) |
孤劍紅緞 | 武俠春秋 | 1975-08-21 | 252-?期 |
新星 | 1975-10-01 | 又名《地獄書生》 | |
梟中梟 | 武俠春秋 | 1975-11-01 | 259-265期(共7期) |
英雄路 | 武俠春秋 | 1976-01-11 | 266-272期(共7期) |
情孽 | 武俠春秋 | 1976-03-21 | 273-278期(共6期) |
情仇 | 武俠春秋 | 1976-03-21 | 第273期(全一期) |
新星 | 1976-04-01 | ||
血魔劫 | 新星 | 1976-04-01 | 又名《寒星冷月仇》 |
新星 | 1976-04-01 | ||
魔鬼與俠客 | 武俠春秋 | 1976-04-11 | 第275期(全一期) |
霜刃 | 武俠春秋 | 1976-05-21 | 279-284期(共6期) |
禁臠 | 武俠春秋 | 1976-06-11 | 281-?期 |
心魔 | 武俠春秋 | 1976-07-21 | 285-290期(共6期) |
新星 | 1976-09-01 | ||
無情劍客 | 武俠春秋 | 1976-09-21 | 291-296期(共6期) |
江湖浪子 | 武俠春秋 | 1976-10-01 | 292-293期(共2期) |
魔戀 | 武俠春秋 | 1976-11-21 | 297-?(302未完)期 |
鬼劍 | 武俠春秋 | 1976-11-21 | 297-?(302未完)期 |
瘋女與俠客 | 武俠春秋 | 1976-12-11 | 第299期(全一期) |
新星 | 1977-03-01 | ||
四維 | 1977-10-01 | ||
醉書生 | 不詳 | 1977 | 又名《三才流雲刀》 |
孤劍泣殘紅 | 新星 | 1978-02-01 | |
江湖小卒 | 武俠春秋 | 1978-02-01 | 第339期(全一期) |
神偷怪乞化身魔 | 武俠春秋 | 1978-03-11 | 第343期(全一期) |
怪姻緣 | 武俠春秋 | 1978-04-01 | 第345期(全一期) |
鬥士谷 | 武俠春秋 | 1978-04-21 | 第347期(全一期) |
盜與道 | 武俠春秋 | 1979-03-21 | 第380期(全一期) |
鐵血奇妞 | 武俠春秋 | 1979-04-01 | 第381期(全一期) |
狂龍孤鳳 | 武俠春秋 | 1979-06-01 | 387-392期(共6期) |
劍冢痴魂 | 吉明 | 1979-08-01 | 又名《三皇聖君》、《風雨江湖路》、《金月密盟》 |
吊亡之珠 | 武俠春秋 | 1979-08-01 | 393-396期(共4期) |
毒血浣劍 | 武俠春秋 | 1979-09-11 | 397-406期(共10期) |
翠玉銀宮 | 漢牛 | 1979-12-01 | |
水月情 | 武俠春秋 | 1979-12-21 | 407-414期(共8期) |
刀劍合璧 | 武俠春秋 | 1980-04-01 | 417-421期(共11期) |
武盟奇案 | 武俠春秋 | 1980-07-21 | 428-437期(共10期) |
蟬蜕 | 武俠春秋 | 1980-11-01 | 438-446期(共9期) |
血書 | 武俠春秋 | 1981-02-01 | 447-457期(共11期) |
羅剎門 | 武俠春秋 | 1981-05-21 | 458-470期(共13期) |
蝴蝶姑娘 | 武俠春秋 | 1981-10-01 | 471-?期 |
快手 | 武俠春秋 | 1983-04-21 | ?-527期 |
隱形記 | 武俠春秋 | 1983-07-21 | 536-544期(共9期) |
彩虹劍影 | 武俠春秋 | 1983-10-21 | 545-552期(共8期) |
叛徒 | 武俠春秋 | 1984-02-01 | 555-565期(共11期) |
乾坤令 | 武俠春秋 | 1984-05-21 | 566-574期(共9期) |
劍神之劍 | 武俠春秋 | 1984-08-21 | 575-592期(共18期) |
冷血殺手 | 武俠春秋 | 1984-11-21 | 584-592期(共9期) |
仙女劫 | 武俠春秋 | 1985-02-21 | 593-602期(共10期) |
百靈會 | 武俠春秋 | 1985-06-01 | 603-612期(共10期) |
飛刀神劍 | 初版不詳 | ||
血魔神 | 初版不詳 | ||
霸劍春秋 | 初版不詳 | ||
劍過水無痕 | 初版不詳 | ||
子母金梭 | 初版不詳 | ||
金菊四絕 | 初版不詳 | ||
勾魂貼 | 初版不詳 | ||
雪劍冰心 | 初版不詳 | ||
初版不詳 | |||
劍傲霜寒 | 初版不詳 | ||
十劍表雄風 | 初版不詳 | ||
亡命天涯 | 初版不詳 | ||
血劍狂人 | 初版不詳 | ||
金劍曲 | 武俠春秋 | 不詳 | |
仙女與殺手 | 初版不詳 | 又名《豔女殺手》 | |
初版不詳 | |||
化血金刀 | 初版不詳 | ||
異鄉客 | 初版不詳 | ||
初版不詳 | |||
青山劍客多情女 | 初版不詳 | ||
怪俠古二少爺 | 初版不詳 |
偽作:
《一劍三鷹》為幻龍《蒼穹血影》
《金蛇梭》為幻龍所作
《玉棺劫》為司馬長虹所作
《鐵枴喪江湖》,作者不詳
《玉劍香車千里花》,作者不詳
《揮劍問情》,作者不詳
《女血神》《天下第二人》為田歌所作
陳青雲評價
編輯陳青雲簡化了武功的概念,用“功力”一詞代之,書中的武學修為綜合為一個量的比較,以“金剛不壞之身”、“全身不畏指掌兵刃”等等來描述,雖然常常被詬病為戰鬥場面乏力。不過換一角度而言,這種做法間接加快了讀者的閲讀速度,到也有助於突出鬼派的特點。
武功的簡化對應的是功力的直接間接比拼,在沒有玄幻的時代,陳青雲對於武林控制得雜而不亂,主角武功蓋世劇情卻仍能奇峯橫生,自有過人之處。後來的港漫無疑也受到了陳先生的啓發。
陳青雲作品的人物智商亦往往受到詬病,但必須要指出,書中很多人物忍受了二十年的潛伏,另一個角度看並非缺乏智商。陳先生早期為了營造主角舉世皆敵氣氛的寫法,並不成熟。到了中期,陳先生已經拋棄這種寫法,轉為以密集的鬥智鬥勇來展開劇情,雖然由於劇情需要,仍有着部分低智商角色,但對於大局影響並不大。
陳書以“復仇”為宗旨,當年確能獨樹一幟,但“仇恨”只是控制小説氣氛的一方面,陳青雲的作品更多體現的還是正義、憐憫、寬恕、公正、仁愛、信諾,不以復仇而濫殺無辜,亦並非以復仇為解決問題的唯一手段,偶有偏激濫殺橋段,亦非作者本意。譬如《黑儒傳》一書主角丁浩作為第一代儒俠類角色,即陳先生真實的自我寫照,對於第四次武俠革命的發起者孫曉寫作盧雲這個角色,都有着不小的影響。輿論對鬼派評價較低,並不在開創鬼派的陳青雲,而在於模仿者捨本逐末,大量使用魔尊天下、血洗武林之類粗暴殘忍的劇情,且許多跟風作被冠以陳青雲之名,影響極壞。
陳書的情節大抵有相似之處,主角出場時大都身負血海深仇,而牽引人物常喜隱了身份,以“XX人”自稱,他()她)們也成為推動情節的隱藏線索。陳書的層次結構並不好,在人物的安排上往往不注意鋪襯,讀來常有生硬的感覺,不過陳倒是善用氣氛渲染和煽情來掩蓋,往往使讀者忽略了銜接。陳駁架長篇的能力有限,故其作品篇幅都不長,注重於短篇的格局利用和伏筆的聯結,效率極高,雖然並不精緻,卻富於流暢度,又台詞的寫作能力十分強大,善於利用台詞營造氣氛。
陳先生不喜修飾,這點極似其友司馬翎,所以他的開頭和結局大多顯得俗套,甚少有迴環點睛,生輝之筆,但他不善結尾卻善於收尾,解決懸念的能力乃是一絕,能夠利用弱的框架寫出很強的故事,這是當代絕大部分武俠玄幻作者所不擅長的。
一言蔽之,陳的武俠不斷進步別具風格,想象力奇崛,貢獻不可低估,當年銷路實是情理之中。
- 參考資料
-
- 1. 陳青雲 .陳青雲[引用日期2012-11-10]
- 詞條統計
-
- 瀏覽次數:次
- 編輯次數:59次歷史版本
- 最近更新: 豪雨豪庭好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