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陝甘支隊

鎖定
1935年9月10日率紅一、紅三軍和軍委縱隊先行北上。12日,黨中央在川甘邊界的俄界召開政治局會議,為了縮小目標便於行動,會議決定,將軍委縱隊和紅一方面軍主力共七八千人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成立由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林彪王稼祥組成的五人團,領導紅軍工作。
中文名
陝甘支隊
主要成員
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林彪等
成立時間
1935年9月12日
縱    隊
2支

陝甘支隊歷史背景

1935年9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俄界召開的擴大會議,在會上作關於與紅四方面軍領導人張國燾的爭論及行動方針的報告,譴責了張國燾反對黨中央北上方針的錯誤。會議根據這一報告通過了《關於張國燾同志的錯誤的決定》,決定揭露了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的嚴重錯誤,號召紅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同張國燾的錯誤作堅決鬥爭。
由於張國燾企圖危害黨中央,中共中央決定迅速轉移,脱離險境,於1935年9月10日率紅一、紅三軍和軍委縱隊先行北上。12日,黨中央在川甘邊界的俄界召開政治局會議,為了縮小目標便於行動,會議決定,將軍委縱隊和紅一方面軍主力共七八千人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成立由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林彪、王稼祥組成的五人團,領導紅軍工作。繼續北上,越過岷山,於17日奪取天險臘子口
9月18日,聶榮臻林彪一起隨二師進駐哈達鋪。根據俄界會議的決定,一、三軍和中央直屬隊在這裏正式改編為陝甘支隊,彭德懷為支隊司令員,毛澤東為政治委員。下轄3個縱隊,林彪為陝甘支隊副司令員兼第一縱隊司令員,聶榮臻為第一縱隊政治委員,下轄一、二、四、五、十三共5個大隊。
隨後進入甘南,突破敵人渭河封鎖線,翻越六盤山, 10月19日到達陝北吳起鎮(今吳旗縣城),勝利結束長征,並於11月初同徐海東程子華領導的紅十五軍團會師。
11月3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毛澤東任主席。同時紅一方面軍總部再次成立。陝甘支隊完成使命。

陝甘支隊序列

司令員 彭德懷(元帥)
政治委員 毛澤東
副司令員 林 彪(元帥)
參謀長 葉劍英(元帥)
政治部主任 王稼祥
政治保衞局局長 羅瑞卿(大將)
第一縱隊
(由原第一軍,即紅一軍團改稱)
司令員 林 彪(兼,元帥)
政治委員 聶榮臻(元帥)
參謀長 左 權
政治部主任 朱 瑞
政治保衞分局局長 袁國平
宣傳部部長 鄧小平
組織部部長 譚政(大將)
第一大隊(由紅一團改稱)
大隊長 楊得志(上將)
政委 肖華(任職9月,上將)
總支書記 周冠南
第二連連長 孫繼先(中將)
第二大隊(由紅二團改稱)
大隊長 龍振文(9月犧牲) 李英華(10月犧牲) 梁興初(10—11月,中將)
政委 黃 蘇(任期9月) 鄧 華(9—11月,上將)
第四大隊(由紅四團改稱)
大隊長 黃開湘
政委 楊成武(上將)
政治處主任 譚冠三(中將)
第五大隊(由紅五團改稱)
大隊長 張振山
政委 賴傳珠(代,9月,上將)
參謀長 王秉璋(中將)
第二縱隊
(由第三軍,即紅三軍團改稱)
司令員 彭雪楓
政治委員 李富春
副司令員 劉亞樓(上將)
參謀長 肖勁光(大將)
政治部主任 羅瑞卿(兼,大將)
供給部部長 周玉成(9—10月,中將)
衞生部部長 饒正錫(中將)
政治委員 李志民(上將)
第十大隊(由紅十團改稱)
大隊長 黃 珍(10月犧牲) 李天佑(10—11月,上將)
政委 楊 勇(上將)
第十一大隊(由紅十一團改稱)
大隊長 鄧國清
政委 王 明(即王平,上將)
第十二大隊(由紅十二團改稱)
大隊長 姚喆(任期9月,中將)
政委 蘇振華(上將)
參謀長 何德全(中將)
第十三大隊(由紅十三團改稱)
大隊長 彭雪楓(兼,任期9月) 陳賡(9—11月,大將)
政委 張愛萍(上將)
第三縱隊
(由中共中央機關、軍委第二、四局、國家保衞局、總政治部、幹部團、紅軍總部直屬隊編成)
司令員 葉劍英(兼,元帥)
政治委員 鄧發
政治部主任 蔡樹藩(兼)
參謀長 張勁武(中將)
政治保衞局局長 許建國
隨營學校
(由原幹部團改稱)
校長 周昆
政委 宋任窮(上將)
政治處主任 莫文驊(中將)

陝甘支隊補記

陝甘支隊慰問信

紅二十五、二十六軍全體英勇的指戰員
親愛的弟兄們:
我們經過了兩萬餘里的長途遠征,經歷了十一省的地區,粉碎了一切國民黨軍閥的堵擊、追擊、截擊,越過了無數的天險要隘、高山大河,為的是要與親愛的紅二十五、二十六軍弟兄們會合,開展西北蘇維埃運動的大局面,替中國蘇維埃運動定下鞏固的基礎,迅速赤化全中國。
現在我們已經勝利的完成了黨所給我們的這一光榮任務,到達了陝北蘇區,與親愛的弟兄們會面了,帝國主義國民黨任何阻止我們的企圖完全失敗了。我們久日聽到了二十六軍同志們在陝甘邊長期鬥爭的歷史,二十五軍同志們在鄂豫皖的英勇鬥爭和在河南、山西、陝西、甘肅的遠征,聽到羣眾對於你們優良紀律和英勇戰鬥的稱讚,最近更聽到你們在合水會合的消息和奪取清澗、瓦窯堡消滅白軍和地主武裝的勝利,這些使我們非常喜歡。今天我們能親自和你們會面,和你們握手,□使我們更加興奮。親愛的同志們!記着!我們的會合是中國蘇維埃運動的一個偉大勝利,是西北革命運動大開展的導炮!
正因為陝甘革命運動的巨大發展,因此我們的會合震撼了地主資本家的反動統治(帝國主義),國民黨正在準備用新的圍剿來對付我們,但是我們有着會合了的力量和豐富的戰鬥經驗,有着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有着廣大羣眾的擁護,我們必定能夠取得勝利。
親愛的同志們!我們親密地團結起來,為保衞和擴大陝北蘇區,粉碎敵人新的圍剿,開展西北蘇維埃運動的大局面,開展神聖的民族革命戰爭,武裝保衞蘇維埃而鬥爭。
同志們!我們手牽手勇敢前進!偉大的勝利(就在)前面!
蘇維埃新中國萬歲!
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全體指戰員

陝甘支隊榜羅會議

1935年9月,黨中央毛澤東率領改編為“陝甘支隊”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進入甘肅境內,於17日突破天險臘子口,然後穿越岷縣、漳縣,在武山鴛鴦鎮突破國民黨第一一三師、第一一四師、第一一八師設防的渭水封鎖線,於26日經隴西縣四十里鋪,到達通渭縣榜羅鎮
榜羅鎮是通渭縣的四大鎮之一,經濟文化比較發達。毛澤東和中央其他領導人在榜羅小學內詳細閲讀了許多報紙雜誌,進一步瞭解了當時全國形勢和陝甘蘇區的情況。9月27日,召開了由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王稼祥、秦邦憲五名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最高領導人蔘加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1935年9月27日晚,毛澤東在原榜羅小學校長室主持召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史稱“榜羅鎮會議”。
會議按照毛澤東在哈達鋪提出的到陝去的行動計劃,在分析了國內國際形勢,進一步研究紅軍落腳點問題之後,正式決定並宣佈改變俄界會議關於到鄰近蘇聯邊界的地方建立根據地的戰略方針,把紅軍長征的落腳點放到陝北,到陝北去會合紅二十五軍、二十六軍,鞏固和發展陝北革命根據地,把陝北作為領導中國革命的大本營。榜羅鎮會議徹底結束了紅軍長征長期沒有落腳點而四處轉戰的局面,從而為紅軍長征勝利完成和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找到了理想的落腳點。
榜羅鎮會議是紅軍長征和中國革命繼遵義會議以來的第二次具有轉折意義的重要會議,因而彪炳史冊,功垂千秋。

陝甘支隊聯歡晚會

一九三五年九月二十九日,中共中央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進駐通渭縣城。三十日傍晚,紅軍文藝聯歡晚會和大會餐在南門外的河灘上舉行。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文藝聯歡晚會由第三縱隊參謀長張經武主持。全體將士高歌《國際歌》後,葉劍英、楊尚昆、鄧發等領導人相繼作了繼續北上抗日的動員報告。聯歡晚會熱烈歡快,李克農、黃興等指戰員和戰士們表演了精彩的歌舞、戲劇、魔術等節目。10時晚會結束。十月二日,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離開通渭城,踏上奔赴陝北的征程。
新中國成立後,縣人民政府在此修建了果樹園,後改建為田徑運動場,並於一九八六年九月修建了紅軍文藝聯歡晚會紀念碑,以緬懷先烈業績,弘揚長征精神,激勵後人奮發進取。
一九八四年五月,通渭縣人民政府將該遺址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一九九六年六月,中共通渭縣委、通渭縣人民政府命名該遺址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陝甘支隊吳起鎮會議

中央派人去聯繫當地的蘇區和紅軍領導人,於10月22日在吳起鎮召開政治局會議。張聞天主持了會議,毛澤東在會上做報告,正式宣告長征結束。他詳細説明了俄界會議以來的形勢與陝甘支隊的任務,提出應在陝北蘇區領導全國革命,並以陝甘晉三省為發展主要區域。他還提出,應重視同西北同志的團結。
會上的其他同志發言,表示了希望“打通國際路線,取得蘇聯援助”。不過一些領導人感到,一時還難以做到這點。
會議結束後,10月29日,陝甘支隊發表《告紅二十五、二十六軍全體指戰員書》,號召陝甘支隊指戰員要迅速與紅二十五、二十六軍會合。吳起鎮會議為11月上旬中央紅軍同西北紅軍順利會師做好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