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天佑

(開國上將)

鎖定
李天佑(1914年1月8日—1970年9月27日),男,漢族,廣西臨桂人。1914年出生在臨桂六塘鎮一個貧農家庭。1928年,李天佑到桂系名將李明瑞部下當兵。1929年10月。李天佑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李天佑參加百色起義,先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第7軍排長、連長。 [3] 
1932年5月,任紅一方面軍第7軍58團副團長,不久到瑞金中央紅軍學校上級幹部隊學習。1933年起任58團團長、紅3軍團第5師13團團長 [1] 1934年1月,李天佑升任紅5師師長 [3] 1935年初任紅3軍團作戰科科長,後調任紅四方面軍第30軍參謀長。到陝北後,任紅1軍團第10團團長、第2師副師長。1936年5月任第4師師長。 [1]  全國抗戰爆發後,李天佑任八路軍第115師343旅686團團長。後任第343旅副旅長、代理旅長。解放戰爭時期,李天佑歷任北滿軍區參謀長、松江軍區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38軍軍長、第四野戰軍13兵團第一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天佑歷任廣西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廣州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代理司令員,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軍委委員。曾參與領導廣西剿滅國民黨殘餘武裝和土匪的戰鬥,援越抗美鬥爭和人民解放軍正規化、現代化建設。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70年9月27日,李天佑在北京病逝。 [2-3] 
中文名
李天佑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廣西臨桂縣六塘圩高陂寨
出生日期
1914年1月8日
逝世日期
1970年9月27日
畢業院校
伏龍芝軍事學院 [1]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主要成就
1934年榮獲三等紅星獎章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李天佑人物生平

百色起義紀念碑 百色起義紀念碑 [11]
李天佑,1914年1月8日生於廣西臨桂縣六塘圩高皮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曾讀過兩年私塾,8歲時開始務農。1926年舉家逃荒到龍勝縣,靠砍柴燒炭度日。
1928年夏入桂軍當兵。1929年被選送到南寧教導總隊學習,受到隊內共產黨人的影響。同年10月在張雲逸的率領下開赴百色地區,途中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參加百色起義,任中國工農紅軍第7軍排長、特務連連長。
1930年4月在攻打榕江城戰鬥中,率突擊隊破城時腿部中彈,但仍堅持戰鬥。
1931年隨部轉戰桂黔湘粵贛邊地區,多次在危急關頭帶領全連衝鋒在前、退卻在後,掩護軍部首長和領導機關安全撤離,被稱為“年輕的小老虎連長”。同年7月進入中央蘇區,參加第三次反“圍剿”作戰。贛州戰役中,在攀登城牆時身中3彈,險些送命。
1932年5月傷愈後任紅一方面軍第7軍58團副團長,不久到瑞金中央紅軍學校上級幹部隊學習。
李天佑與鍾赤兵(右)留學期間的合影 李天佑與鍾赤兵(右)留學期間的合影 [12]
1933年起任58團團長、紅3軍團第5師13團團長,參加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在東征福建回師江西作戰中,指揮部隊在運動戰中全殲國民黨軍1個主力團。同年獲三等紅星獎章,所部獲“英雄模範團”錦旗。
1934年1月任紅3軍團第5師師長,率部參加第五次反“圍剿”和第二次入閩作戰。10月隨紅一方面軍長征,率部擔任軍團前衞,在廣西灌陽新圩以兩個團的兵力阻擊國民黨軍桂系2個師又1個團,激戰三晝夜,掩護中央及軍委縱隊全部渡過湘江。
1935年初任紅3軍團作戰科科長。紅一、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今小金)會合後,調任紅四方面軍第30軍參謀長,隨右路軍行動。到陝北後,任紅1軍團第10團團長、第2師副師長,率部參加直羅鎮戰役和東征戰役。
1936年5月任第4師師長,率部參加西征戰役和山城堡戰役。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15師343旅686團團長。
1937年9月在平型關戰役中,率部擔任主攻,並相機奪取制高點老爺廟,對戰役勝利起了關鍵作用。10月參加廣陽伏擊戰,再殲日軍千餘人。
1938年3月任第343旅副旅長、代理旅長,轉戰於呂梁山地區,參與開闢晉西南抗日根據地,指揮午城井溝戰鬥。同年5月因病回延安,後到西安治療。
李天佑與在莫斯科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的紅軍高級指揮員合影 李天佑與在莫斯科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的紅軍高級指揮員合影 [11]
1939年赴蘇聯就醫,併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與劉亞樓盧冬生等同班。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擬經蒙古回國,但因邊境地區日軍佈防嚴密而未果。1943年8月化裝成蒙古商人,穿越荒蕪人煙的戈壁灘,經寧夏、甘肅到達西安。1944年3月回到延安。
日本投降後,李天佑赴東北。1946年1月起任北滿軍區參謀長,4月指揮軍區部隊一部進佔哈爾濱,任松江軍區司令員兼哈爾濱市代理衞戌司令員。
李天佑1947年在東北前線 李天佑1947年在東北前線 [11]
1947年5月任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司令員,指揮部隊參加三下江南、攻打四平和東北1947年夏、秋、冬季攻勢作戰。
1948年1月任東北野戰軍第1縱隊司令員。3月在四平攻堅戰中,與政治委員萬毅統一指揮3個縱隊擔任主攻任務,全殲國民黨守軍1.9萬餘人。遼瀋戰役中,率部參加黑山、大虎山阻擊戰和遼西會戰。
1948年11月任東北野戰軍第38軍軍長,與政治委員梁必業率軍入關。在解放天津的作戰中,指揮西線部隊率先攻佔金湯橋,全殲守敵13萬人,活捉國民黨軍天津警備司令官陳長捷
1949年5月任第四野戰軍第13兵團第一副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天佑任廣西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參與領導改編國民黨軍起義部隊、剿滅國民黨殘餘武裝和土匪的鬥爭,共殲匪特38萬人。
1954年入南京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1957年南京軍事學院戰役系畢業後,任廣州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代理司令員,大力加強邊海防建設。
1962年9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曾參與領導援越抗美鬥爭,多次率團訪問越南。
李天佑於1970年在廣州留影 李天佑於1970年在廣州留影 [11]
1969年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參與領導人民解放軍正規化、現代化建設。是第二、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第九屆中央委員,第一至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1970年9月27日,李天佑在北京病逝。 [1] 

李天佑人物事蹟

李天佑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9年,李天佑到廣西南寧教導總隊學習。南寧教導總隊主任徐光英、副主任張雲逸及各隊負責人絕大多數是中國共產黨黨員。學員是從廣西各部隊中調來的班排長和優秀士兵。訓練內容除軍事技術、戰術外,還進行政治教育,用革命道理啓發學員。李天佑覺得這裏的氣氛與原在部隊大不相同。他認真聽課,不明白就問。在張雲逸、政訓教官袁任遠和指導員李樸等人的教育、幫助下,李天佑的覺悟不斷提高,認識到工人、農民要擺脱貧窮和壓迫,必須向蘇聯學習,走十月革命道路;只有跟着共產黨走,才有出路。
1929年10月17日,張雲逸率領教導總隊和警備第四大隊步行從南寧沿左江向百色疾進。10月22日到達百色後,教導總隊改編為教導營,李天佑被任命為該營機槍連排長。當時全營正加緊進行武裝起義的準備工作,在部隊和羣眾中公開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號召人民羣眾起來推翻帝國主義扶植的國民黨反動派,建立工農民主政權。李天佑率全排隨教導營深入城鎮和農村,宣傳共產黨的政策、主張,和羣眾一起打土豪分田地,沒收地主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把收繳的武器、彈藥用來武裝羣眾。右江兩岸農村,迅速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農民革命運動。李天佑親眼看到日益高漲的革命形勢,良好的軍民關係,進一步認識到這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結果。
一天,機槍連指導員找李天佑談話,問他:“你覺着共產黨怎麼樣?”李天佑一反過去沉默寡言的態度,滔滔不絕地説:“共產黨領導工人農民鬧革命,為工農大眾謀利益,反對軍閥,反對地主,反對帝國主義。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就不會取得勝利,沒有黨的教育,我們就不會懂得幹革命的道理,就會永遠做牛做馬做奴隸。”指導員滿意地點點頭,又問:“你想加入共產黨嗎?”李天佑答:“想!連做都想入黨!但不知我夠不夠條件?”指導員高興地説:“你等着聽好消息吧!”3 天后,由機槍連指導員介紹,李天佑加入中國共產黨。 [2] 

李天佑參加反“圍剿”作戰

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示意圖 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示意圖 [11]
紅七軍歸紅三軍團建制不久,即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作戰。李天佑率特務連先後參加了蓮塘、良村、黃陂、方石嶺等戰鬥。1931年11月下,李天佑率特務連隨軍部到信豐、會昌、尋烏等地,參加肅清反動武裝民團、籌款籌糧和發動羣眾參軍、擴大蘇區等活動。1932年2月中旬,紅七軍奉命參加攻打贛州。在攻打東門的戰鬥中,由於國民黨軍火力封鎖嚴密,紅七軍兩次突擊均受挫。李天佑奉命組成有70多名戰士參加的敢死隊突擊攻城他率領敢死隊員,冒着槍林彈雨和紛紛降落的砂石,帶頭向城牆崩坍的缺口衝去。當他們剛衝上城牆時,遭國民黨軍瘋狂反撲,李天佑右手和背部連中3彈,跌倒在城樓下戰友屍體上。這是他第四次負重傷。
1933年1月歸隊後,李天佑升任第五十八團團長,並率團參加第四次反“圍剿”作戰。在黃陂、草台崗等戰鬥中,他堅決執行在運動中伏擊國民黨軍的作戰方針,打得勇猛、頑強,多次出色完成任務。7月,李天佑入閩對國民黨軍第十九路軍作戰。第一仗,是圍攻寧化縣的泉上。泉上東面的歸化城駐有國民黨軍1個營。李天佑奉師長尋準洲之命,率領第十三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佔歸化城,將守城國民黨軍全殲,為主攻部隊攻克泉上掃清了障礙。
1937年,李天佑與紅4師團以上幹部在陝西合影,右一為李天佑 1937年,李天佑與紅4師團以上幹部在陝西合影,右一為李天佑 [11]
1934年1月,李天佑升任紅三軍團第五師師長。在軍團長彭德懷、政治委員楊尚昆領導指揮下,李天佑於1月中旬率第五師參加第二次入閩作戰。在進攻沙縣城戰鬥中,由於該城牆高而厚和國民黨軍的強大火力壓制,開始攻擊一度受挫。後經調整部署,改強攻為坑道爆破,紅三軍團攻佔沙縣城。這一仗第五師協同第四、第六師,全殲國民黨軍2個團,並乘勝推進,攻佔龍溪縣城,繳獲國民黨軍1個兵工廠和大批武器彈藥。當紅三軍團於福建作戰之際,國民黨軍大部兵力逐次逼近中央蘇區北大門。4月5日,中央軍委急令紅三軍團回師江西保衞廣昌。11日,國民黨軍周渾元部第六師十七旅在其友鄰掩護下,向紅三軍團駐守的白葉堡猛攻,李天佑率第五師指戰員奮起抵抗,給國民黨軍以迎頭痛擊,國民黨軍先頭部隊第三十三團大部被殲,團長以下官兵120多人被俘。 [2] 

李天佑首戰平型關

在八路軍出征北上期間,華北戰局迅速惡化。9月中旬,日軍分三路在華北展開全面進攻。第三路是日軍的主攻方向,又分左、右兩翼,右翼兵力佔領大同後,準備進攻雁門關;左翼兵力分兩路西進,一路經蔚縣、廣靈前進,一路經懷安、陽原向渾源進攻,企圖突破平型關,與大同之敵會師雁門關。這兩路日軍總的企圖是,由晉北南下攻取太原,以大迂迴的動作,迫使國民黨軍隊撤退,達到不戰而佔領華北五省的目的。閻錫山感到日軍威脅到他在山西的根本利益,多次要求八路軍儘快向靈丘方向開進,配合他阻滯日軍攻勢。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為重,決定援助他們作戰。八路軍3萬將士:下定“與華並共存亡”的決心,分兵兩路迎戰日寇。一路由賀龍任弼時率領一二O師,馳援雁門關;另一路由林彪聶榮臻率領的一一五師,日夜向平型關疾進。
平型關大捷示意圖 平型關大捷示意圖 [6]
9月23日上午,李天佑接到一一五師師部參加戰鬥動員會議的通知,林彪師長在會上介紹了敵情。會議一結束,李天佑和楊勇立即率領六八六團連夜趕往距平型關三十里的冉莊待命。他們在這裏召開了黨的會議,進行戰鬥動員。25日清晨,李天佑率領六八六團按時進入白崖台一線的埋伏陣地。 上午7時許,日軍開始向平型關進攻。這是板垣師團二十一旅團的輜重和後衞部隊,共2000多人。李天佑感到,周圍異常沉靜,這是激戰前的沉寂。戰十們握緊手榴彈,瞪大眼睛,看着敵人得意洋洋的樣子,氣得直咬牙。他們見敵人的鐵蹄踐踏在祖國的土地上,就像鐵錘敲打自己的心一樣。每個人都屏住氣盯着前方的公路。李天佑正在判斷,參謀喘着氣傳達了師首長的攻擊命令。不等參謀説完,李天佑抓起耳機,命令擔任突擊任務的一營:“開始攻擊,打!”
戰士們盼望的時刻到了。山崗上,機槍、步槍、手榴彈、迫擊炮頓時怒吼起來,響起了山崩地裂的爆炸聲。震撼着空蕩蕩的山谷和平型關!指戰員們把滿腔怒火都凝聚在飛出去的炮彈和子彈上,使它們準確地射擊敵人。部隊經過一天激戰,堅持到晚上。每個戰士的手和臉都被炮彈的硝煙燻黑,渾身都是泥土。有的戰士受傷紮上繃帶,敵人專找繃帶瞄準射擊。這些戰士乾脆把繃帶撕了,或者用泥巴糊上。但最困難的是雨過天晴後,太陽很厲害,戰鬥了整天沒有水喝,喉嚨幹得快要裂開了,帶的土豆、炒米,無論如何咽不下去,餓了一天一夜。有的撥開地皮,擰草根上的一滴滴泥水潤喉嚨,有的把自己的小便喝下去……但是,戰鬥終於勝利了!
平型關戰鬥,是八路軍出師華北前線的第一個大勝仗,也是中國抗戰以來的第一個大勝仗,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振奮了全國抗日軍民的士氣,暫時穩定了華北國民黨部隊潰敗的局勢,增強了抗戰的勝利信心,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聲望。李天佑和他的戰友們在這次揚名中外的戰鬥中出色地完成了主攻任務,立下了大功。 [5] 

李天佑平息廣西匪患

1949年12月底,李天佑赴南寧就任第十三兵團第一副司令兼廣西軍區副司令員,負責改編國民黨起義部隊、整編廣西黨組織領導的游擊隊,主管剿匪工作。
廣西曆史上被稱為“土匪多如毛”的地區,國民黨桂系集團反動勢力根深蒂固,在農村普遍建立的民團,擁有大量槍支。華中軍政長官公署長官白崇禧在逃離大陸前,有計劃有目的地將3萬多正規軍和偽行政人員、特務潛留下來,並以他們為骨幹,網羅各地土匪。廣西解放時計有公開活動的土匪280股,數十萬人,控制着大部分鄉村,集中活動於柳(州)北瑤山、大容山、六萬大山、十萬大山、南寧周圍地區和桂黔滇交界地區。他們依靠山多、洞多等有利地形,負隅頑抗。
李天佑與參加第一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的第四野戰軍代表合影。 李天佑與參加第一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的第四野戰軍代表合影。 [11]
面對嚴峻形勢,1950年1月12日,李天佑遵照中共廣西省委和廣西軍區黨委的決定,發出《關於整建地方武裝的指示》,首先對解放前分散在各地打游擊的3萬名武裝力量,特別是遊擊武裝團以上幹部,組織軍區機關得力幹部對其進行甄別,其中無問題的,則以他們為骨幹,在全省建立南寧、百色、欽廉、梧州、桂林、龍州、桂平等軍分區,每個軍分區組建1個獨立團;各縣、區分別組建縣大隊、區中隊。同時,從野戰部隊調來一批幹部戰士,加強地方武裝的軍事、政治訓練,以增強其戰鬥力。其次,利用解放戰爭勝利的大好形勢,對潛伏的國民黨軍殘餘部隊和土匪進行軍事打擊,開展政治攻勢,進行分化瓦解。
李天佑參加廣西軍區第二次黨委擴大會議合影,一排右五為李天佑 李天佑參加廣西軍區第二次黨委擴大會議合影,一排右五為李天佑 [11]
為加強廣西剿匪力量,中南軍區決定將長沙起義後改編的第二十一兵團由湖南調到廣西剿匪。至此,在廣西的剿匪部隊已達20萬人。李天佑指揮廣西軍區以第四十五軍和第四十三軍第一二七師及玉林、欽廉、龍州軍分區共17個團兵力,於12月中旬對靈山、欽縣交界地區、十萬大山、六萬大山、欽廉地區、大明山五個重點地區展開進剿;第一三三師於12月19日至12月底對盤踞靈山西南、欽縣東北的粵桂邊反共救國軍第五十旅等股匪實施多路合擊;第一三四師及龍州軍分區所屬部隊,於12月13日將企圖逃往越南的奧桂邊反共救國軍及兩廣反共救國軍3.1萬餘人殲滅於十萬大山區之九特 (今那梨)以北、大寺以南地區;第一三五師及玉林軍分區2個團,於12月20日進六萬大山和博白地區剿匪。此外,廣西軍區決定由李天佑、中共廣西省委副書記何偉和第四十五軍軍長張天雲、政治委員邱會作等組成指揮部和臨時工作委員會負責統一指揮,以第四十五、第五十二軍和部分地方武裝及數萬名民兵羣眾,由東、南兩個方向對盤踞在該地區之匪實施會剿。李天佑等經研究決定,首先組織剿匪部隊實施大合圍,嚴密控制渡口及大小通道,截斷土匪逃路。1951年4月,廣西匪患基本肅清,共殲匪33萬餘人,收繳各種武器38萬餘件。 [2] 

李天佑家庭情況

父親:李燕川,讀過幾年私塾,早年在桂系地方部隊當過文書,退役後在家務農。
母親:熊氏,為人忠厚,勤於耕織,是位心地善良、深受鄉親們敬重的農家婦女。 [2] 
妻子:杜啓遠
次子:李亞濱
四子:李亞寧 [4] 
李天佑全家福 李天佑全家福 [10]

李天佑人物紀念

李天佑電影

《李天佑血戰四平》:本劇主要講述1947年至194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第一次城市攻堅戰——四平攻堅戰。本片以時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李天佑擔任四平攻城總指揮為主要線索,再現了這場驚心動魄的城市攻堅戰。李天佑的對手是時任國民黨71軍軍長,後起義投誠並於1955年與李天佑同授解放軍上將軍銜的陳明仁。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兩位一代將才在這場慘烈的戰鬥中相互博弈,鬥智鬥勇。 [7] 
《紅七軍》:導演吳子牛,由周朗、馬曉偉、鄭國霖擔任主演,於2010年11月29日上映。紅七軍在中國紅軍戰鬥序列中是一支驍勇善戰、英勇頑強的部隊,是一支伴隨着百色起義誕生的部隊,是一支以廣西少數民族為主組成的部隊。從這支部隊裏走出了未來共和國的軍委主席,一位大將,兩位上將(包括李天佑),四位中將,十二位少將和一大批共和國的黨政高級幹部。本劇將藝術地再現這支英雄部隊的誕生,再現它艱苦卓絕,英勇輝煌的戰鬥歷程,激勵後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 [8] 

李天佑紀念碑

平型關大捷紀念館前的將帥廣場上,矗立着10尊銅像。他們是平型關大捷主要參戰將領林彪、聶榮臻、陳光徐海東肖華楊得志、李天佑、張紹東陳錦秀楊成武 [6] 
將帥廣場上的參戰將領雕像 將帥廣場上的參戰將領雕像 [6]

李天佑圖書

《一將難求——四野名將錄》:著名軍事文學作家張正隆繼《槍桿子1949》之後推出的又一軍事力作。書名取自元曲“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書中描寫了“四野”有赫赫戰功的劉亞樓賀晉年劉震等十幾位軍事指揮員的的經典戰例、戰績、人生沉浮。具體為(按書中所寫順序):“萬歲軍”軍長梁興初、儒將李天佑、旗官丁勝、“好戰分子”鍾偉、虎將胡奇才、“旋風司令”韓先楚、戰將劉震、文武雙全鄧華、威猛賀晉年、“免死牌”黃永勝、首任空軍司令劉亞樓、參謀長解方、“能抵十萬兵”蘇靜 [9] 
《一將難求——四野名將錄》 《一將難求——四野名將錄》 [9]

李天佑誕辰紀念

誕辰100週年
2014年3月26日,李天佑誕辰100週年紀念活動在廣西臨桂縣舉行。 [10] 
李天佑百歲誕辰紀念儀式 李天佑百歲誕辰紀念儀式 [10]
誕辰110週年
2024年1月13日,“開國上將李天佑誕辰110週年郵簡首發式”在北京成功舉行。 [1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