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參加工農革命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革命生涯中,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十一師班長、排長、連長,第四十五師管理科科長、九十三團團長,紅一軍團第一師一團團長、副師長,第二師師長,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隊長,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五團團長,三四四旅代旅長,冀魯豫支隊支隊長,八路軍第二縱隊司令員,冀魯豫軍區司令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一旅旅長,晉冀魯豫軍區第一縱隊司令員,晉察冀軍區第一、第二縱隊司令員,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華北軍區第二兵團司令員,第十九兵團司令員等職。參加了二萬五千裏長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第十九兵團司令員兼陝西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九兵團司令員,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戰役系主任,濟南軍區司令員,武漢軍區司令員,昆明軍區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94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3歲。
- 中文名
- 楊得志
- 外文名
- dezhi yang
- 別 名
- 楊敬堂
- 國 籍
- 中國
- 民 族
- 漢族
- 出生日期
- 1911年1月3日
- 逝世日期
- 1994年10月25日
- 畢業院校
- 抗日軍政大學、南京軍事學院
楊得志人物生平
編輯楊得志早年經歷
1911年(清宣統三年)1月3日,楊得志生於湖南省醴陵縣南洋橋(今屬株洲)三望衝一個鐵匠家庭。自幼隨父親學打鐵,後到江西萍鄉安源煤礦當工人。
[2]
楊得志國內革命
1928年(民國十七年),楊得志參加湘南起義武裝組成的工農革命軍第7師,並隨部隊到井岡山。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3]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後,楊得志任紅15軍第45師新編第93團長、紅1軍團第7師20團團長、第1師1團團長。楊得志曾奉命率紅1團堅守陣地三晝夜,打退國民黨軍隊3個師的輪番進攻,受到總部的表彰,並被授予三等紅星獎章。
[3]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10月,參加長征,率團擔負前衞和先遣任務。曾指揮紅1團強渡天險烏江,全殲嵩明縣城國民黨守軍;繼又組織“十七勇士”突擊隊強渡大渡河,為後續部隊打開通路。到陝北後,任紅1師副師長。
[3]
楊得志抗日戰爭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任第344旅副旅長和代理旅長,帶領100餘人翻越太行山,越過平漢鐵路封鎖線,在滑縣與689團會合後,取得全殲偽軍扈金祿部的勝利。隨後於平漢路東、漳河以南、衞河兩岸開闢抗日根據地。
[3]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春,楊得志任冀魯豫支隊支隊長,率部在冀魯豫地區廣泛發動羣眾,開展游擊戰爭,壯大抗日武裝,建立抗日民主政權。曾連克曹縣、定陶,全殲兩縣城的反動武裝,並接連發起討伐國民黨石友三、丁樹本等部數萬頑軍,創建了冀魯豫抗日根據地。
[3]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起,楊得志任八路軍第2縱隊司令員、冀魯豫軍區司令員,組織軍民開展敵後平原游擊戰爭,以“掏老窩”的戰法,多次挫敗日偽軍“掃蕩”;同時組織部隊和羣眾進行生產自救,戰勝天災人禍,鞏固和擴大了冀魯豫抗日根據地。
[3]
楊得志解放戰爭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6月,楊得志任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指揮保北戰役、清風店戰役。11月在朱德、聶榮臻領導下,指揮石家莊戰役,開創了奪取堅固設防城市的先例,拔除了國民黨軍在華北的一個戰略要點,使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大解放區連成了一片。
[3]
1948年11月,平津戰役中,楊得志率部圍困、攻克新保安,全殲守敵國民黨軍隊華北“剿匪”總司令傅作義的“王牌”第35軍另2個師。
[3]
楊得志建國之後
建國之後的楊得志(27張)
1951年2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9兵團司令員,率部參加第五次戰役和秋季防禦作戰。
[3]
1952年夏起,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司令員,參與指揮上甘嶺戰役。
[3]
1954年,回國,入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併兼任該系主任。
[3]
1955年4月,被任命為濟南軍區司令員。
[3]
1979年1月,任昆明軍區司令員,指揮雲南方向中越邊境自衞還擊戰。
[3]
楊得志主要成就
編輯楊得志長征開路
飛兵破烏江
1935年1月5日,楊得志率紅軍先遣團紅一軍團一師一團,幾天幾夜強行軍,搶在國民黨軍主力之前到達貴州省烏江渡口龍溪。楊得志用扎竹排的方式渡江,選8名水性好的勇士先行試渡。不料,竹排撞在礁石上,8名勇士全部犧牲。楊得志組織第二梯隊渡江,在竹排上綁了扶手,並在下游水流較緩的地方選擇了渡點。十幾名戰士在槍林彈雨中,拼死衝上了烏江對岸,強行突破了烏江天險。楊得志率紅軍先遣團成功渡過了烏江,為中央紅軍打開了生路。
強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4日,楊得志率紅一團冒雨強行軍70多公里,一口氣趕到了大渡河渡口安順場,迅速投入戰鬥。全殲在紅軍岸一方的國民黨軍兩個連,繳獲了一條運輸船。25日拂曉,楊得志成立由17名勇士組成的渡河奮勇隊,在二連長熊尚林的帶領下,依靠繳獲的唯一的木渡船,衝過巨浪、險灘,頂着槍林彈雨,拼死衝上對岸,擊潰岸頭國民黨守軍,掩護後續紅軍大部隊陸續過江。楊得志率紅軍先遣團成功強渡大渡河,使中央紅軍在長征路上又一次絕處逢生、轉危為安。
[5]
楊得志抗日戰績
參戰平型關
1937年9月20日,任八路軍第115師685團團長的楊得志率部在平型關伏擊日軍。戰鬥從上午8時多持續到下午1時,八路軍第115師全殲了1000多名日軍。其中,楊得志的685團就殲滅日軍500多人。打破了日本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
[6]
奇襲八公橋
1943年11月15日夜,楊得志、閻揆要帶領冀魯豫軍區主攻部隊,經過一夜急行軍,從鄄北地區到達了距八公廟附近的火神廟。16日下午4點左右,又奔波40公里,強行軍來到了八公橋近郊。
[7]
乘夜暗風大突然向八公橋發起攻擊,激戰至17日上午,全殲偽軍第二方面軍總部及其特務團等部,連克徐鎮、王郭村、梁莊等據點、碉堡17處,斃傷偽軍數百名,俘虜偽二方面軍參謀長甄紀印、團長慕某等以下官兵3200餘名,繳獲迫擊炮2門,重機槍4挺,步槍1900餘支,短槍90餘支,子彈4萬餘發,電台兩部,戰馬300餘匹,糧食數百萬斤及兵工廠一所(包括全部機器),粉碎了偽軍蠶食抗日根據地的圖謀。
[7-8]
楊得志解放戰爭
角逐清風店
1947年9月,楊得志率晉察冀野戰軍,圍攻保定以北的徐水,不料“釣”出了國民黨的石家莊守軍第三軍。楊得志指揮部隊一晝夜行軍90餘里,到達清風店地區,激戰1天半,全殲國民黨第三軍1.7萬人,生俘羅歷戎等正、副軍長及其他將校級軍官10多名,擊落1架飛機、擊傷1架飛機。
圍攻新保安
1948年12月8日,楊得志率二兵團經過連續六晝夜急行軍,將國民黨的35軍死死圍困在新保安,為平津戰役贏得了時間。12月21日14點,楊得志統領二兵團和冀察熱軍區三兵團的部分部隊發起進攻,打響了平津戰役“各個殲敵”的第一仗。22日17時,全殲國民黨35軍1.9萬餘人,生俘國民黨少將副軍長王雷震,軍長郭景雲自斃身亡。
楊得志出國作戰
決戰上甘嶺
1952年10月14日,“聯合國軍”向上甘嶺中國人民志願軍兩個連的陣地發動了進攻。楊得志參與指揮4萬餘志願軍依託以坑道為骨幹的堅固防禦陣地,同“聯合國軍”6萬餘人鏖戰43天。“聯合國軍”調集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志願軍兩個連約3.7平方公里的陣地上,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雙方反覆爭奪陣地達59次,志願軍擊退“聯合國軍”900多次衝鋒,殲滅“聯合國軍”2.5萬餘人,擊落擊傷“聯合國軍”飛機270餘架、坦克14輛、大炮60餘門。粉碎了由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範弗裏特親自指揮的攻勢,守住了陣地,創造了堅守防禦戰的範例。
對越反擊戰
1979年2月17日凌晨,許世友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廣西邊防部隊
[9]
、楊得志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雲南邊防部隊
[3]
[10]
,在廣西、雲南兩個方向同時向越軍發起攻擊。
[11]
3月16日,全部邊防部隊撤回中國境內。從2月17日至3月16日,中國邊防部隊攻克了越南諒山、高平、老街3個省會和17個縣市,重創越軍4個正規師零10個團,斃越軍37300餘人,俘越軍2200餘人,繳獲大批武器裝備和作戰物資,摧毀了越南北部地區針對中國的軍事設施。
[11]
楊得志主要作品
編輯
主要作品(14張)
《突破烏江天險》,收錄在1960年出版的《星火燎原》第三卷。
[5]
《橫戈馬上》,回憶錄,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1984年12月第1版。
《為了和平》,回憶錄。1987年,長征出版社出版發行。
楊得志所獲榮譽
編輯楊得志親屬成員
編輯
親屬成員(12張)
楊得志人物評價
編輯中將李殿仁:楊得志是威威赫赫戰功將、寬厚愛民好師長。
楊得志後世紀念
編輯楊得志綜合
墓址:楊得志墓址位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後世紀念(23張)
楊得志活動
2011年1月4日,紀念楊得志誕辰100週年座談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習近平出席座談會。
[19]
2020年7月6日,原南京軍區常委、聯勤部部長楊建華少將向江蘇省檔案館捐贈了一批珍貴檔案史料,涵蓋了其父親開國上將楊得志、其岳父開國少將王六生及其本人的照片類、音響類、文字類和實物類檔案。這批檔案具體包括《楊得志生平簡介》、《楊得志回憶錄》、《楊得志畫傳》、《楊得志回憶錄》(廣播版光盤)、《楊得志圍城打援故事片》、《楊得志將軍大事年表》、楊得志將軍歷史照片
[23]
楊得志書籍
《楊得志一生》,作者為解海南、楊祖發、楊建華 ,中共黨史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該書是為了紀念楊得志誕辰100週年而著。
[20]
楊得志影視形象
錄相片《從士兵到總參謀長》
- 參考資料
-
- 1. 特稿:緬懷我軍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總參謀長楊得志——中紅網 .中紅網[引用日期2019-05-03]
- 2. 開國上將楊得志紅軍時期軼事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引用日期2016-08-25]
- 3. 楊得志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引用日期2016-08-25]
- 4. 楊得志同志逝世 《人民日報》1994年10月27日
- 5. 楊得志上將晚年揭開大渡河勇士人數之謎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引用日期2016-08-26]
- 6. 楊得志:平型關上威名揚 .湖南日報[引用日期2016-08-26]
- 7. 透過歷史的硝煙 還原真實的楊得志將軍/組圖 .株洲新聞網[引用日期2016-08-26]
- 8. 楊得志抗日戰鬥在豫北 .大河網[引用日期2016-08-26]
- 9. 許世友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引用日期2016-08-30]
- 10. 開國上將楊得志的數度“意外”任職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引用日期2016-08-30]
- 11. 對越自衞反擊戰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網[引用日期2016-08-30]
- 12. 毛澤東的鄉里——長征功臣楊得志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引用日期2016-08-26]
- 13. 聆聽《楊得志回憶錄》 .新浪[引用日期2016-08-26]
- 14. 楊得志 .中央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16-08-26]
- 15. 石莉:開國上將楊得志健在的妻子 .神木縣新聞網[引用日期2016-08-27]
- 16. 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楊得志同志遺體在京火化 江澤民鄧小平李鵬陳雲等對楊得志同志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劉華清胡錦濤等前往送別 《人民日報》 1994年11月10日
- 17. 專訪開國上將楊得志之子楊建華少將:講好長征故事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引用日期2016-08-25]
- 18. 開國上將楊得志“三件寶”悉數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中國青年網[引用日期2016-08-26]
- 19. 習近平出席紀念楊得志誕辰100週年座談會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6-08-26]
- 20. 楊得志一生 .海南日報[引用日期2016-08-26]
- 21. 楊得志圍城打援 .電影網[引用日期2016-08-27]
- 22. 《名將楊得志》 .中國網絡電視台[引用日期2016-08-27]
- 23. 江蘇省檔案館獲贈開國上將楊得志珍貴檔案 .江蘇網絡電視台[引用日期2021-06-19]
- 24. 耿飈著. 耿飈回憶錄 上[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03. 第421頁.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