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返照

(唐代杜甫詩作)

鎖定
《返照》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這首詩首聯寫夔州(今重慶奉節)雨後的景象;頷聯寫江上斜陽返照,層雲遮蔽樹林的情景;頸聯寫作者年邁多病的境況,感傷時事的心情;尾聯寫擔心時局不穩,想回北方而未能成行。在結構上,此詩前兩聯寫景,後兩聯抒情;前三聯都對仗,尾聯不對,揭示意旨。
作品名稱
返照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律詩
作    者
杜甫

返照作品原文

返照
楚王宮北正黃昏,白帝城西過雨痕
返照入江翻石壁,歸雲擁樹失山村
衰年肺病惟高枕,絕塞愁時早閉門
不可久留豺虎亂,南方實有未招魂 [1] 

返照註釋譯文

返照詞句註釋

⑴楚王宮:楚王之宮。在重慶市巫山縣西陽台古城內。相傳襄王所遊之地。唐皇甫冉《巫山峽》詩:“巫峽見 巴東,迢迢出半空。雲藏神女館,雨到楚王宮。”
⑵白帝城:古城名。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縣瞿塘峽口。
⑶返照:夕照;傍晚的陽光。唐駱賓王夏日遊山家同夏少府》詩:“返照下層岑,物外狎招尋。”石壁:陡立的山岩。晉葛洪神仙傳·孫博》:“山間石壁,地上盤石,博入其中,漸見背及兩耳,良久都沒。”
⑷歸雲:猶行雲。《漢書·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擁樹:抱樹;環樹。《太平御覽》卷三五〇引《韓非子》:“楚人有白猿,王自射之,則搏矢而熙。使養由基射之,始調弓矯矢,未發,而猿擁樹號矣。”
⑸衰年:衰老之年。杜甫《泛舟送魏倉曹還京因寄岑參範季明》詩:“若逢岑與範,為報各衰年。”高枕:枕着高枕頭。
⑹絕塞:極遠的邊塞地區。唐駱賓王晚度天山有懷京邑》詩:“交河浮絕塞,弱水浸流沙。”
⑺豺(chái)虎亂:語出王粲七哀詩》詩“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豺虎喻兇狠殘暴的寇盜、異族入侵者。
⑻招魂:招生者之魂。《楚辭》有《招魂》篇。漢王逸《題解》:“《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宋玉憐哀屈原,忠而斥棄,愁懣山澤,魂魄放佚,厥命將落。故作《招魂》,欲以復其精神,延其年壽。” [2-3] 

返照白話譯文

楚王宮北面,正是黃昏時候;白帝城西邊,還可見下過雨的痕跡。
夕陽照到江面上,好像石壁翻到江中,雲霧遮蔽了樹林,看不見山下的村莊。
我已衰老,加上肺病,只有高枕而卧,況且身在邊塞,感傷時事,也就早早閉門。
夔州時局不穩,即將有豺虎作亂,這個地方不可久留,一心想回北方去而未能成行。

返照創作背景

這首詩大致是在大曆元、二年(766、767年)旅居夔州(今重慶奉節)時所作。這個時期杜甫他還寫了《登高》《諸將五首》《秋興八首》《詠懷古蹟五首》等極有名的七言律詩。當時杜甫已經感受到了夔州時局的不穩定,對蜀地的動亂也已有所預感,想回北方卻不能實現,心裏鬱悶而作此詩。 [4] 

返照作品鑑賞

返照整體賞析

這首詩第一聯是把一個景色分兩句寫。楚王宮和白帝城。都是夔州的古蹟,詩人用來代表夔州。兩句詩只是説夔州雨後斜陽的時候。第二聯説斜陽返照到江水上,好像山壁都翻倒在江中,從四面八方聚攏來的雲遮蔽了樹林,使山下的村莊都看不見了。第三聯寫自己年邁病肺,只有高枕而卧,因身在這遙遠的邊塞,感傷時事的心情,也只好早早閉門。其言外之意是説:沒有觀賞晚景的心情。夔州是川東的門户,故稱絕塞。“愁時”和“肺病”作對,應講作“哀時”,哀傷時世,不能講作憂愁的時候。最後一聯是説自己想回北方卻未能成行。“豺虎亂”是用王粲的《七哀詩》詩句。杜甫有《夔府書懷四十韻》長詩一首,其中敍述了當時夔州人民的困苦和軍人的跋扈。到大曆三年(768年),果然不出詩人所料,發生了楊子琳殺死夔州別駕張忠,據城奪權的亂事。末句意義比較隱晦,舊注以為此句“言在此屢遭寇亂,旅魂已將驚散也”(見《杜詩詳註》)。這是臆解,沒有扣上原句字面。“未招魂”不能講作“旅魂驚散”。而且,“南方”二字也沒有着落。“實”字是杜甫的特殊字法,有幾處用得出人意外。《秋興八首》第二首有一句“聽猿實下三聲淚”,和這裏的“實有未招魂”,從來都是含糊讀過,沒有人講出作者本意。
理解這兩個“實”字的前提是弄清楚作者的思想基礎。屈原被放逐在江南,形容憔悴。他的學生宋玉寫了一篇《招魂》以振作他老師的精神。其中有一句“魂兮歸來,南方不可以止些”。杜甫想到了這一句,用來比喻自己,所以説南方確實還有一個未招歸的旅魂,用以表達自己想回北方去的意志。杜甫此句必須聯想宋玉的《招魂》,就才能體會這個“實”字的來歷。杜甫還有一首《歸夢》詩云:“夢魂歸未得,不用楚辭招”,可以作為此句的鑑證。吳昌祺釋此句雲:“南方非久居之地,何無人招我魂而去此土也。”(《刪訂唐詩解》)沈德潛注云:“己之驚魂,不能招之北歸。”(《唐詩別裁》)這兩個注都是僅僅闡發詩意,而沒有聯繫《楚辭·招魂》,因而沒有接觸到“實有”二字的作用。
水經注》在描寫長江巫峽風景的一段中記錄了兩句漁民的歌謠:“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杜甫思想上湧現這個歌謠,所以説:聽了巫峽的猿啼,真要掉下眼淚。“三聲淚”是摘用原句中三個字。其實“三聲”是猿啼三聲,“淚”是行人旅客聽了猿啼而下淚。如果杜甫思想上沒有這兩句歌謠為依據,“三聲淚”本來不能成為一個詞語。杜甫詩集中已註明了這首漁民歌謠,故這個“實”字容易理解。但是,除了《唐詩解》以外,都沒有注出《招魂》二句,故“南方”與“實有”都使人不易瞭解。 [4] 

返照名家點評

宋代呂本中《童蒙詩訓》:潘邠老言:“七言詩第五字要響,如“返照入江翻石壁,歸雲擁樹失山村”,“翻”字、“失”字是響字也。……所謂響者,致力處也。予竊以為字字當活,活則字字自響。
明代高棅唐詩品彙》:劉曰:字字着意(“返照入江”二句下)。劉曰:語不輕易,感恨更多(“不可久留”二句下)。
明代胡應麟詩藪》:盛唐句法渾涵,如兩漢之詩,不可以一字求。至老杜而後,句中有奇字為眼,才有此,句法更不渾涵。昔人謂石之有眼為硯之一病,餘亦謂句中有眼為詩之一病。……如“返照入江翻石壁,歸雲擁樹失山村”,故不如“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並兩峯寒”也。此最詩家三昧,具眼自能辨之。
明代李攀龍袁宏道《唐詩訓解》:應次句落照搖浪,故城西猶明。應首句暗雲迷樹,故北宮已昏。此聯字字清,意以“翻”意寫“返照”,以“失”字寫“歸雲”,如畫。
明代李攀龍、葉羲昂《唐詩直解》:“返照”一聯,字字着意,以“翻”字寫返照,以“失”意寫歸雲,一聯用六虛眼,工練無痕,景復如畫。
明代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珽曰:景盡情至,鞭石成梁,不復世人行徑。 蔣一葵曰:“惟高枕”形容“病肺”,“早閉門”形容“愁時”,“招魂”應“楚”。
明末王嗣奭杜臆》:此詩作於西閣者。……閣臨城西,無所障蔽,故云開日漏,猶風雨痕,亦映於返照而見之。乃返照人江,至翻動石壁;而歸雲擁樹,遂失山村,此宮北所以先暗也。此固一時晚雨初晴變幻光景,然亦比夫蜀中兵亂勝敗無常如此。
清代劉邦彥《唐詩歸折衷》:吳敬夫雲:刻劃如畫,而畫所不能到(“歸雲擁樹”句下)。唐雲:“翻”字峭,“失”字幺。不若今人纖巧。吳敬夫雲:每用起二聯,繪寫景物;後二聯,訴出愁懷:調苦聲沉,如呻所痛。
清代何焯義門讀書記》:起二句倒裝,更錯綜可喜。
清代黃生《杜詩説》:前半寫景,可作詩中圖畫;後半言情,能濕紙上淚痕。此為七律正宗,較《白帝城》詩更勝。
清代張謙宜《繭齋詩談》:頸聯“返照入江翻石壁,歸雲擁樹失山村”:日射水,水滉石壁;雲歸樹,樹遮山村。一句三層意,非精於觀物者説不出。
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黃昏”非指夜靜,是日落蒼黃時也。結亦翻用法。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李雲:文體蔚然,在杜詩中尤為秀出。年老多病,感時思歸,集中不出此四意。而橫説豎説,反説正説,無不曲盡其情。此詩四項俱見,至結語云雲。尤足悽神戛魄。
清代方東樹昭昧詹言》:章法明整,前景後情勻稱。……後半句意,有韻味風格,不同平淡庸熟枯淺,此等章法之正者。前四將題説足了,再換筆換意也。
清代盧麰、王溥《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陳德公雲:三、四“翻”、“失”二字,法老。五,六情相稱,而琢造老成,復有骨致為勝。頷、頸、結語,蒼摯沉痛,尤足黯然。評:“翻”、“失”二字,固雲法老,但非“入”不“翻”,惟“擁”乃“失”,句法相生。且“返”、“歸”二字,尤下得不率易也。
清代施補華《峴傭説詩》:“返照入江翻石壁,歸雲擁樹失山村。”一句中煉兩字關鎖法。 [3] 

返照作者簡介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5]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72
  • 2.    傅東華 選注.杜甫詩.武漢:崇文書局,2014:184
  • 3.    返照(唐·杜甫)  .搜韻網[引用日期2015-05-21]
  • 4.    施蟄存.唐詩百話(上).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244-251
  • 5.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