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登高

(唐代杜甫詩作)

鎖定
《登高》是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此詩作於大曆二年(767)作者在夔州之時。前四句寫景,述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緻。首聯為局部近景,頷聯為整體遠景。後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頸聯自傷身世,將前四句寫景所藴含的比興、象徵、暗示之意揭出;尾聯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全詩語言精練,通篇對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對,充分顯示了杜甫晚年對詩歌語言聲律的把握運用已達圓通之境。
作品名稱
登高
作品別名
九日登高
出    處
全唐詩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中唐
作品體裁
七言律詩

登高作品原文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1] 

登高註釋譯文

登高詞句註釋

⑴登高:農曆九月九日為重陽節,歷來有登高的習俗。
⑵猿嘯哀:指長江三峽中猿猴淒厲的叫聲。《水經注·江水》引民謠雲:“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沙:江邊沙灘。鳥飛回:鳥在急風中飛舞盤旋。回,迴旋。
⑷落木:指秋天飄落的樹葉。蕭蕭:風吹落葉的聲音。
⑸萬里:指遠離故鄉。常作客:長期漂泊他鄉。
⑹百年:猶言一生,這裏借指晚年。
⑺艱難: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苦恨:極恨,極其遺憾。苦,極。繁霜鬢:增多了白髮,如鬢邊着霜雪。 繁,這裏作動詞,增多。
⑻潦倒:衰頹,失意。這裏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新近停止。重陽登高,例應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説“新停”。 [2]  [3]  [4]  [5] 

登高白話譯文

秋風急秋氣高猿聲悽哀,洲渚青沙灘白鳥兒迴旋。
落葉一望無際蕭蕭墮下,長江不見盡頭滾滾湧來。
萬里悲秋感慨長期漂泊,一生多病獨自登上高台。
深為憾恨鬢髮日益斑白,困頓潦倒病後停酒傷懷。 [2]  [3] 

登高創作背景

《登高》作於唐代宗大曆二年(767)秋天,杜甫時在夔州。當時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又乘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杜甫本入嚴武幕府,依託嚴武。不久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離開經營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買舟南下。本想直達夔門,卻因病魔纏身,在雲安待了幾個月後才到夔州。如不是當地都督的照顧,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個年頭。而就在這三年裏,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體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臨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見,激起意中所觸;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於是,五十六歲的老詩人在極端困窘的情況下寫成了這首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 [2]  [3] 

登高作品鑑賞

登高整體賞析

《登高》可能是《九日五首》中的一首,只因寫得格外成功,遠勝其餘四首,故爾為編詩者獨立出來。此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絃。
此詩前四句寫登高見聞。首聯對起。詩人圍繞夔州的特定環境,用“風急”二字帶動全聯,一開頭就寫成了千古流傳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稱,峽口更以風大聞名。秋日天高氣爽,這裏卻獵獵多風。詩人登上高處,峽中不斷傳來“高猿長嘯”之聲,大有“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水經注·江水》)的意味。詩人移動視線,由高處轉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點綴着迎風飛翔、不住迴旋的鳥羣,真是一幅精美的畫圖。其中天、風,沙、渚,猿嘯、鳥飛,天造地設,自然成對。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還有句中自對,如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讀來富有節奏感。經過詩人的藝術提煉,十四個字,字字精當,無一虛設,用字遣辭,“盡謝斧鑿”,達到了奇妙難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對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聲,此詩卻用平聲入韻。沈德潛因有“起二句對舉之中仍復用韻,格奇而變”(《唐詩別裁》)的讚語。頷聯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徵。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便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無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不僅使人聯想到落木窸窣之聲,長江洶湧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透過沉鬱悲涼的對句,顯示出神入化之筆力,確有“建瓴走坂”“百川東注”的磅礴氣勢。前人把它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兩聯極力描寫秋景,直到頸聯,才點出一個“秋”字。“獨登台”,則表明詩人是在高處遠眺,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詩人飄泊無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處專指暮年。“悲秋”兩字寫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詩人目睹蒼涼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淪落他鄉、年老多病的處境,故生出無限悲愁之緒。詩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獨愛登台的感情,概括進一聯“雄闊高渾,實大聲弘”的對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動着的感情脈搏。此聯的“萬里”“百年”和上一聯的“無邊”“不盡”,還有相互呼應的作用:詩人的羈旅愁與孤獨感,就像落葉和江水一樣,推排不盡,驅趕不絕,情與景交融相洽。詩到此已給作客思鄉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獨的內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進離鄉萬里、人在暮年的感嘆,詩意就更見深沉了。尾聯對結,並分承五六兩句。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髮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排遣。本來興會盎然地登高望遠,此時卻平白無故地惹恨添悲,詩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飛揚震動”,到此處“軟冷收之,而無限悲涼之意,溢於言外”(胡應麟詩藪》)。
此詩前半寫景,後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首聯着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一一得到表現。次聯着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象補充。三聯表現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着筆,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四聯又從白髮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
全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嘗有對”,胸腹好像“無意於對”。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因此它能博得“曠代之作”(均見《詩藪》)的盛譽。 [4]  [5] 

登高名家點評

宋代楊萬里誠齋詩話》:“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前一聯蜂腰,後一聯鶴膝。 [7] 
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杜陵詩云:“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萬里,地之遠也;悲秋,時之慘悽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處也;獨登台,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意,而對偶又極精確。 [7] 
宋代劉克莊後村詩話》:此兩聯(按指“無邊落木”四句)不用故事,自然高妙,在樊川《齊山九日》七言之上。 [7] 
元代方回瀛奎律髓》:此詩已去成都分曉。舊以為在梓州作,恐亦未然。當考公病而止酒在何年也。長江滾滾,必臨大江耳。 [7] 
明代李東陽麓堂詩話》:“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景是何等景,事是何等事?宋人乃以《九日崔氏藍天莊》為律師絕唱,何耶? [7] 
明代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四:老杜集中,吾甚愛“風急天高”一章,結亦微弱。 [7] 
明代張綖《杜工部詩通》:少陵詩有二派。一派立論宏闊,如此篇“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及“二儀清濁還高下,三伏炎蒸定有無”其流為宋詩,本朝莊定山諸公祖之。一派造語富麗,如“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牆起白鷗”及“魚吹細浪搖歌扇,燕蹴飛花落舞筵”等作,其流為元詩,本朝楊孟諸公祖之。 [6] 
明代凌宏憲唐詩廣選》:楊誠齋曰:全以“蕭蕭”“滾滾”喚起精神,見得連綿,不是裝湊贅語。劉會孟曰:三、四句自雄暢,結復鄭重。 [7] 
明代胡應麟詩藪》內編卷五:作詩大法,唯在格律精嚴,詞調穩契,使句意高遠,縱孜孜可剪,何害其工?骨體卑陋,雖一字莫移,何補其拙?如老杜“風急天高”乃唐七言律詩第一首。……“風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如海底珊瑚,瘦勁難明,深沉莫測,而力量萬鈞。通首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後無來學。微説説者,是杜詩,非唐詩耳。然此詩自當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元人憑此詩云:“一篇之內,句句皆奇,一句之內,字字皆奇。”亦有識者。 [7]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籤》:無論結語膇重,即起處“鳥飛回”三字,亦勉強屬對,無意味。 [7] 
明代陸時雍唐詩鏡》:三、四是愁緒語。 [7] 
明末清初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陸深曰:杜格高,不盡合唐律。此篇聲韻,字字可歌,與諸作又別。蔣一葵曰:雖起聯而句中各自對,老杜中聯亦多用此法。吳山民曰:次聯勢若大海奔濤,四疊字振起之。三聯“常”“獨”二字,何等骨力!周珽雲:章法句法,直是蛇神牛鬼佐其筆戰。 [7]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詩評選》:盡古來今,必不可廢。結句生僵,不惡,要亦破體特斷,不作死板語。 [7] 
清代吳昌祺《刪訂唐詩解》:太白過散,少陵過整,故此詩起太實,結亦滯。 [7] 
清代王士禛帶經堂詩話》卷三:七言律有以疊字益見悲壯者,如杜子美“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江天漠漠鳥雙去,風雨時時龍一吟”是也。 [6] 
清代查慎行《初白庵詩評》:七律八句皆屬對,創自老杜。前四句寫景,何等魄力。 [7] 
清代張世煒《唐七律雋》:四句如千軍萬馬,衝堅破鋭,又如飄風驟雨,折旆翻盆。合州極愛之,真有力拔泰山之勢。 [7] 
清代何焯義門讀書記》:遠客悲秋,又以老病止酒,其無聊可知。千緒萬端,無首無尾,使人無處捉摸,此等詩如何可學?“風急天高猿嘯哀”,發端已藏“獨”字。……“潦倒新停濁酒杯”,頂“百年多病”。結悽壯,止益登高之悲,不見九日之樂也。前半先寫“登高”所見,第五插出“萬里作客”,呼起“艱難”,然後點出“登台”,在第六句中,見排奡縱橫。 [7]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八句皆對,起二句,對舉之中仍復用韻,格奇變。昔人謂兩聯俱可裁去二字,試思“落木蕭蕭下”“長江滾滾來”,成何語耶?好在“無邊”“不盡”“萬里”“百年”。 [7]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氣象高渾,有如巫峽千尋,走雲連風,誠為七律中稀有之作。後人無其骨力,徒肖之於聲貌之間,外強而中幹,是為不善學杜者。 [7] 
清代黃叔燦唐詩箋註》:通首下字皆不尋常。 [7]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高渾一氣,古今獨步,當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 [7] 
清代方東樹昭昧詹言》:前四句景,後四句情。一、二碎,三、四整,變化筆法。五、六接遞開合,兼敍點,一氣噴薄而出。此放翁所常擬之境也。收不覺為對句,換筆換意,一定章法也。而筆勢雄駿奔放,若天馬之不可羈,則他人不及。 [7] 
清代曾國藩十八家詩鈔》:張雲:此孫僅所謂“夐邈高聳,若鑿太虛而號萬竅”者。 [7] 
清代施補華峴傭説詩》:《登高》起二“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收二“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通首作對而不嫌其笨者,三四“無邊落木”之句,有萬鈞之氣;五六“萬里悲秋”二句,有頓挫之神耳。又首句妙在押韻,押韻則聲長,不押韻則局板。 [7] 

登高作者簡介

杜甫像 杜甫像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8]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59
  • 2.    海兵.杜甫詩全集詳註[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339-340
  • 3.    倪其心 吳鷗.杜甫詩選譯[M].成都:巴蜀書社,1990:176-177
  • 4.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586-588
  • 5.    黃嶽洲.中國古代文學名篇鑑賞辭典(上)[M].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2013:574-575
  • 6.    陳貽焮.杜甫評傳(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913-914
  • 7.    陳伯海.唐詩匯評(上)[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1181-1183
  • 8.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