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蛋清羊尾

鎖定
蛋清羊尾又名蛋白夾沙,是浙江臨海列入《中國菜譜》浙江卷的傳統特色名點。蛋清羊尾以雞蛋清、熟豬油、鮮豬板油豆沙和 幹糯米、白糖、幹澱粉為原料,先取蛋清,用筷子不停地攪拌,直至用一根筷子插在其中而不倒下為度,再加入幹澱粉攪勻,將預先制好的以豬網油包裹的豆沙丸子裹上蛋糊放進熟豬油裏炸,丸子十分鐘後會變的胖乎乎的、油黃黃的,待到三分嫩黃,便可撈起裝盆,灑上白糖,就可上桌食用。色、香、味俱佳,油而不膩,甜而不餒。
中文名
蛋清羊尾
口    味
油而不膩,甜而不餒
別    名
蛋白夾沙
主要原料
雞蛋清、熟豬油、鮮豬板油
流行地區
浙江臨海

蛋清羊尾菜品介紹

現代簡化版“蛋清羊尾” 現代簡化版“蛋清羊尾”
蛋清羊尾又名蛋白夾沙,是上《中國菜譜》浙江卷的地道臨海菜,因其取材於“蛋清”,形狀似“羊尾”而得名。起源於我國浙南的古台州府臨海。其口感綿軟、香甜,且營養豐富。其主要原料有雞蛋清、豆沙、幹澱粉、糯米粉等。手工製作每次只能製作一盤。而且必須現做、現炸、現吃。無論是高檔飯店還是街頭小吃都有它的身影。
改革開放後,因健康需要和成本提高,蛋清羊尾的做法發生了改變,現代簡化版本的蛋清羊尾吸取了北京菜炸羊尾 [3] 川菜“炸豆沙球 [2]  的做法,去掉了豬板油,將幹澱粉換成了小麥粉,變成了一道全新的菜餚。
另有誤傳蛋白夾沙有1400多年的歷史,但1400前我國主要的甜味劑還是麥芽糖(即飴糖 [1]  ,麥芽糖並不適合此類使用蛋泡糊的菜品;並且在歷史菜譜中並無蛋白夾沙的記載,由此可見,實屬誤傳。

蛋清羊尾製作方法

《中國菜譜》中的做法
細沙(指紅豆沙):四兩
雞蛋清:六隻
鮮豬板油:四兩
幹糯米:五錢(約耗二錢)
幹玫瑰花:一朵
白糖:八千
幹澱粉:一兩
熟豬油:三斤(約耗五錢)
《中國菜譜》浙江卷中關於蛋清羊尾的記載 《中國菜譜》浙江卷中關於蛋清羊尾的記載
製法:
1. 將豬板油去膜,用刀片成每塊長二寸、寬八分、厚一分左右的長方片,排在砧板上輕輕一拍。
2. 幹糯米磨成細粉,幹玫瑰花研成碎末。
3. 將紅豆沙捏成20個丸子,分別放在切好的板油上,然後用板油將豆沙包起來,放在糯米粉中滾一下,用手捏緊,即成餡心;
4. 取洗淨的平盤一隻(不能沾有油、水、鹽),將雞蛋清倒入盤內,用四隻竹筷反覆攪打成雪花狀(筷子能直插在蛋清中間不倒),加幹澱粉,攪勻待用(放置時間不能超過1分鐘,以防化水);
5. 將炒勺置旺火上燒熱,下熟豬油燒至二成熱,移至微火上,速將餡滾上蛋清糊放入逐個放入鍋中,用炒勺將鍋中的油澆在上面,並輕輕翻動,炸約十分鐘,至蛋清結殼,色呈淡黃色時,用漏勺撈起,盛入盤內,撒上白糖,玫瑰花即成。
現代簡化版做法
主料:雞蛋清4個,袋裝紅豆沙餡適量。
調料:色拉油,白糖少許,玉米澱粉,麪粉少許。
製作步驟:
1.先將豆沙餡做成鵪鶉蛋大小的丸子備用,在把蛋清放在一個大大的容器內,用筷子向一個方向攪打;
2.由慢到快把蛋清打到膨脹到可以立住筷子的時候即可在加入麪粉和澱粉;
3.把它們攪拌均勻炒勺上火加入色拉油;
4.等油温到四成熱的時候,把打好的蛋清內放一個豆沙餡使蛋清裹住豆沙餡,用手把它擠成乒乓球大小下入油鍋內;
5.等它膨脹是撈出造此方法把剩餘的做出來;
6.等全部完成的時候在把它們從新放入油鍋內復炸炸到蛋清成淡黃色時撈出,裝盤在把白糖撒在炸好的蛋清上即可食用。
提示:
要用的色拉油,顏色越淺越好。最後一次炸完後要拿漏勺控油,做好要儘快吃,涼了不好吃,打雞蛋一定要打夠,筷子一定要立起來。不可以偷工減料,否則就失敗了 。
要點
1.必須用不鏽鋼或瓷制容器,忌用鋁器打蛋清;
2.容器必須清潔,無油且擦乾,否則影響蛋泡糊品質,打好的蛋泡糊不可久放;
3.打蛋清時要一氣呵成,切忌打打停停,否則容易造成瀉水,而且必須打到筷子能插其中不倒為止;
4.入鍋油温不宜太高,澆油時不可過猛,表面凝結硬皮時可開大火炸至鵝黃色出鍋,出鍋油温過低容易造成座油;
5.紅豆沙一般可以在超市買到,加紅糖最好。如果沒有現成的豆沙,可以自己製作,將豆泡開,一般八小時左右。與紅糖和少量水上小火煮即可,注意不要煮幹,煮爛後搗成泥即成豆沙。
參考資料
  • 1.    季羨林.糖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
  • 2.    《中國菜譜》編寫組.《中國菜譜》四川卷: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75
  • 3.    《中國菜譜》編寫組.《中國菜譜》北京卷: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