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蔣貴

(明朝初期大將)

鎖定
蔣貴(1380年12月25日-1449年2月13日 [1]  ),字大富。南直隸揚州府江都縣(今江蘇省揚州市)人 [2]  ,祖籍浙江紹興府諸暨縣義安鄉 [3] 明朝初期大將。
蔣貴身材高大、孔武有力,又擅長騎射。早年以燕山衞卒燕王朱棣起兵,並在之後參與安南之役及遠征漠北,累功至指揮僉事、掌彭城衞事。宣德二年(1427年)至宣德九年(1434年)期間,蔣貴長期與松潘諸番交戰,從右參將一路遷升至都督同知平蠻將軍、松潘總兵官。明英宗即位後,佩平虜將軍印,率軍抵禦韃靼入侵,保衞西北邊境。又與兵部尚書王驥兩次南征麓川,立戰功第一。官至平蠻將軍,累封定西侯。
正統十四年(1449年),蔣貴去世,年七十。獲贈涇國公,諡號“武勇”。
概述內圖片來源:《越中三不朽圖贊》 [4] 
本    名
蔣貴
大富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南直隸揚州府江都縣
出生日期
1380年12月25日 [1] 
逝世日期
1449年2月13日 [1] 
主要成就
敗松潘,破韃靼,徵麓川
祖    籍
浙江紹興府諸暨縣義安鄉 [3] 
官    職
總兵官、平蠻將軍、右都督等
爵    位
定西伯→定西侯→涇國公(追封)
諡    號
武勇

蔣貴人物生平

蔣貴起身行伍

蔣貴生於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380年12月25日) [1]  。他身材高大修偉,臂力過人,尤其擅長騎射,於洪武(1368年-1398年)末年投身行伍,為燕山衞卒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即後來的明成祖)發動靖難之役,蔣貴隨燕軍南下征戰,累功至昌國衞指揮同知 [5]  [6] 
永樂(1403年-1424年)年間,蔣貴隨英國公張輔南征安南,及後參與了明成祖親征漠北的戰事,“擒斬虜寇”,屢立戰功。 [7]  [8] 
洪熙元年(1425年)十月,陽武侯薛祿認為彭城及永清左、右衞的軍士比其它衞所多出一倍,應該選用老成持重且才智過人的都指揮掌領,明宣宗於是升蔣貴為都指揮僉事,命其掌管彭城衞事務。 [7]  [9-10] 

蔣貴屢定松潘

宣德二年(1427年),四川松潘諸番反叛,蔣貴充任右參將,隨總兵官陳懷前往征討。蔣貴招募嚮導,越險阻而進,逼近叛番巢穴,一日十餘戰,大敗叛番。以功進升為都指揮同知,鎮守密雲。 [11-12] 
宣德七年(1432年),蔣貴被授官參將,協助陳懷鎮守松潘。 [13]  [14] 
宣德八年(1433年),蔣貴進升為都督僉事,充任副總兵,協助接替陳懷的總兵官方政鎮守松潘。 [13] 
宣德九年(1434年),松潘諸番再次叛亂,方政等人分道進討。蔣貴率兵四千,攻破任昌大寨,會同都指揮趙得、宮聚的部隊逐個討平龍溪等三十七寨(一作三十九寨 [15]  ),斬首一千七百餘級,叛番投崖落水而死的不可勝數。捷報傳到朝廷,蔣貴得以進升為都督同知,充任總兵官,佩平蠻將軍印,取代方政鎮守松潘。 [16] 
明英宗即位後,蔣貴因為他所管的都是非常偏遠的地方,於是奏請增加軍士月糧。 [17] 

蔣貴北御韃靼

主詞條:亦集乃之戰
正統元年(1436年),蔣貴被召回朝廷,拜官右都督。 [18] 
韃靼阿岱汗、朵兒只伯等入侵甘、涼二州,邊將告急,蔣貴受命佩平虜將軍印,率軍征討。韃靼入侵莊浪,都指揮江源戰死,士卒死亡一百四十餘人。侍郎徐晞彈劾蔣貴,朝廷意見認為蔣貴正在甘州挑選軍隊,勢不相及,而莊浪乃是徐晞所轄之地,於是責備他推委罪責,而置蔣貴不問。 [19] 
正統二年(1437年)春,諜報説韃靼駐紮在賀蘭山後。英宗令大同總兵官方政、都指揮楊洪出大同西向,蔣貴與都督趙安出涼州塞,共同進擊韃靼。蔣貴到達魚兒海子,都指揮安敬説前路沒有水草,便領兵退回。鎮守陝西的都御史陳鎰向朝廷奏稟此事,英宗命兵部尚書王驥奔赴前線,處理邊務。王驥斬殺安敬,並責成蔣貴立功。蔣貴受感動而振奮,正好朵兒只伯示弱,接連派使者入貢,蔣貴率輕騎將其擊敗於狼山,追至石城。 [20] 
其後,聽説朵兒只伯到兀魯乃依靠阿岱汗,於是率二千五百人為前鋒前往襲擊。副將李安阻攔蔣貴,蔣貴拔劍厲聲呵斥:“敢阻攔者死!”於是從鎮夷出發,取近道直馳三天三夜,到達阿岱汗的營帳。阿岱汗正在牧馬,蔣貴猝然衝入馬羣,令士卒用馬鞭擊打弓袋,使馬羣受驚,全部伏在地上。敵人失去馬匹,只得挽弓步行作戰。蔣貴縱馬蹂擊,指揮毛哈阿奮勇衝入敵陣,大敗韃靼。他又分兵為兩翼,另派一百名騎兵登上高處為疑兵,轉戰八十里。正好甘肅左副總兵任禮也追敵到黑泉,阿岱汗和朵兒只伯隻身遠逃。西境至此蕩定。 [20] 
正統三年(1438年)四月,王驥向朝廷報捷,蔣貴論功被封為進封奉天翊衞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定西伯,食祿一千二百石,給予誥券,允許子孫世襲伯爵。 [21-22] 
正統四年(1439年),蔣貴接替任禮鎮守甘肅。 [23] 
正統五年(1440年)八月,蔣貴上奏:得沙州衞都督困即來與赤斤蒙古衞各報虜情言'捏列骨同陝西丁率人馬攻圍哈密甚急而忠勇王弟猛哥卜花新遷於把思闊之地率兵大敗捏列骨之眾’。又言'脱歡二子不睦,其長子也先住於晃閤兒淮地,次子住脱脱不花王部’。下恐賊虜無聊,擾我邊防。

蔣貴南征麓川

主詞條:麓川之役
正統五年(1440年)冬,英宗決策征討反叛的麓川宣慰使思任(思任發),於是召回蔣貴。 [24] 
正統六年(1441年)正月,英宗命蔣貴佩平蠻將軍印,充任總兵官,王驥提督軍務,調發十五萬兵力南征麓川 [25]  陛辭時,英宗親賜蔣貴、王驥貴等人金兜鍪、細鎧、弓矢、蟒衣等物。 [26] 
思任發率軍三萬至大侯州,欲攻景東、威遠,被明軍擊退,蔣貴、王驥於是率師抵達金齒,招降鎮康守陶孟、刁門俸乞降,破昔刺寨,攻勐統。王驥聚眾誓師,分三路進兵,其中蔣貴與王驥為中路軍,攻克地勢險要的上江寨,先後斬首五萬級。隨後直抵騰衝,取道南甸,至羅卜思莊,又派指揮江洪等率八千人抵達木籠山。思任發佔據險要,將兩萬兵力分為七營,以援救叛軍,副總兵劉聚、參將宮聚分攻不利。蔣貴於是與王驥、奉御監蕭保自中路自發,左右夾擊,擊敗思任發部,斬首數百級。蔣貴乘勝追至馬鞍山,大破思氏的象陣,叛軍“死者十餘萬”,思任發遁逃。麓川全境為之震恐 [27]  。十二月,王驥、蔣貴等直搗麓川腹心,聯合三宣六慰其它部族,大敗思任發軍,前後斬首三千三百九十餘級,“焚溺數萬”,思任發攜妻兒逃往緬甸 [28]  。在此役中,蔣貴衝鋒陷陣,屢立首功。 [25] 
正統七年(1442年),蔣貴班師回朝,因功進爵定西侯,增加歲祿三百石,允許子孫世襲侯爵 [29] 
思任發敗逃緬甸後,仍不忘報復。他趁王驥等主力班師,再次回到麓川作亂。英宗聞訊,於正統七年(1442年)七月再命蔣貴平蠻將軍印,與王驥征討麓川、緬甸。 [30] 
正統八年(1443年)二月,蔣貴、王驥抵達金齒,先遣使讓緬甸送交思任發。緬甸陽奉陰違,蔣貴、王驥於是進抵騰衝,分兵五營,與都督沐昂等分道進討。緬甸以重兵迎戰,蔣貴率水師沿江而下,焚燬緬甸戰船數百艘,與緬軍大戰一晝夜,取得大捷,思任發再次逃竄,其妻兒被明軍俘獲。在此役中,蔣貴的兒子蔣雄率三十人乘勝追擊,卻陷入重重包圍,只得自刎投江。戰後,蔣貴、王驥班師。 [31]  [32] 
正統九年(1444年),蔣貴班師,獲得優厚的賞賜,並加歲祿五百石。 [33] 

蔣貴風疾逝世

正統十四年正月二十一日(1449年2月13日),蔣貴忽染風疾,於家中去世,終年七十歲。英宗聞訃訊震悼,為其輟朝一日 [34]  ,遣禮部尚書胡濙諭祭十四壇,追贈他為涇國公,諡號“忠勇” [35]  。七月六日,蔣貴葬於榆河鄉泥井裏的祖墳之旁。 [1] 

蔣貴主要影響

蔣貴以小卒從軍,征戰五十餘年,自南及北,“威鎮邊夷,西羌、北虜莫不畏仰” [36]  ,是明朝初年重要的軍事將領:
  • 早年靖難:蔣貴曾以燕山衞卒身份參與靖難之役 [5] 
  • 備禦松潘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至宣德九年(1434年)期間,蔣貴屢次與四川松潘諸番交戰,穩定了西南局勢 [16] 
  • 北征漠北明成祖時,蔣貴參與了遠征漠北的戰役 [8]  。明英宗正統二年(1437年),與兵部尚書王驥抵禦韃靼阿岱汗、朵兒只伯入侵,保衞西北邊境 [20] 
  • 南伐麓川、安南明成祖時,蔣貴隨英國公張輔南征安南。正統六年(1441年)及正統八年(1443年),兩次與王驥征伐麓川思任發、思機發,戰功皆為第一 [31]  [25] 

蔣貴歷史評價

李賢:定西侯蔣貴,起自行伍,一卒之微,以功歷升至此。其為將也,能與士卒同甘苦。凡出境搗賊巢穴,衣糧器械不役一人,親帶而行,與兵士無異。及臨戰陣,必當先直衝,敵皆披靡,子弟及士卒如蟻追隨,以死向敵,用是往往取勝。其勝也,未嘗不親手殺數十人。所恨者不識字耳,以此短於謀略,必得軍師而後成功。然天性樸實,能忘己之勢,聽人指揮,略不較也,不止於為勇將而已。威鎮邊夷,西羌、北虜莫不畏仰,而麓川之績亦偉,參之名將,抑其次也! [36] 天順日錄
嚴從簡:貴起於行伍之微,升至大將。能與部下同甘苦,凡出境搗虜,衣糧器械皆自齎,不役一人,臨陣則挺身奮擊,子弟士卒如蟻附,以死向敵,敵皆披靡,用是立功。惟不知書,短於謀略,必得軍師而後成功。然能忘已之勢,聽人指揮略不較。守河西,以功封為定西伯,亦名將也。 [47]  (《殊域周咨錄》)
孫繼宗:貴為將,與士卒同甘苦,臨陣必奮勇當先,所向克捷,故能自行伍以至封侯。但謀不及勇,甘肅、麓川所以成功者,以靖遠伯王驥濟之耳。 [37]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
錢溥:①聞公性淳厚,體貌豐偉。平居謙退如不能,臨陣則奮勇敢前,以一當百。故起自徒歩,建立殊勳。追封三代,列爵五等,與國鹹休也。 [38] 《蔣貴神道碑》)②皇明開天,六合重輝。繄惟蔣公,世際龍飛。起自淮甸,繼奮燕山。義旗所指,克濟於艱。天位既正,屢進其職。從定交南,復徵迤北。維彼北方,擾我邦垧。公往御之,西涼以寧。蕞爾麓邦,負固連釁。公復剿之,南荒以順。爰自左樞,超登五爵。貂蟬峩峩,為時李郭。龍章鳳誥,三代同封。鐵劵金書,世永彌崇。公之忠勇,所向無敵。三邊之靖,式昭帝極。茂績方殷,公忽長逝。天子興嗟,有贈有諡。有祭有塟,有爵有嗣。詒孫有謀,以燕翼子。生榮死哀,時孰儷焉。公雖雲歿,遺風凜然。榆河之鄉,泥井之裏。琢石刻詞,以彰來裔。 [38] 《蔣貴神道碑》
唐樞:起行伍,有齊力,與士卒同甘苦。善搗賊巢穴,當陣必先直衝,部下亦以死向敵,用是數取勝,北胡、西羌鹹憚服。而麗川之徵,公之功居多。但不識字,短於謀,然天性樸實,能聽人指示。 [39] 國琛集
谷應泰:蔣貴起自行伍,屢立顯功,與士卒同甘苦。凡出征,衣糧器械不役一人。臨陣身先士卒,敵皆披靡,必手擊殺數十人。不知書。然貴為大將,拱手聽人指揮,無傲色,故所向成功。 [40] 明史紀事本末
張廷玉薛祿以下諸人,皆與“靖難”……雖策勳之日,未即剖符,而各以積閥受封。其善撫士卒,慎固封守,恪謹奉職,有足尚者。 [41] 明史

蔣貴人際關係

蔣貴親屬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家世
曾祖父
蔣三公
追封定西侯。
曾祖母
楊氏
追封定西侯夫人。
祖父
蔣八公
追封定西侯。
祖母
杜氏
追封定西侯夫人。
父親
蔣從龍
明太祖時官至燕山中護衞。追封定西侯。
母親
程氏
追封定西侯夫人。
——
原配
李氏
追封定西侯夫人。
繼室
李氏
追封定西侯夫人。
子輩
長子
蔣義
患足疾,不能襲爵,於蔣貴死後七年去世。
次子
蔣雄
隨蔣貴徵戰,戰死於麓川之役中,年僅二十四歲。獲贈懷遠將軍、彭城衞指揮使
三子
蔣謙
生平不詳。
四子
蔣讓
生平不詳。
幼子
蔣諫
生平不詳。
長女
蔣氏
嫁杭州前衞指揮使李剛。
次女
蔣氏
嫁密雲衞指揮使劉容。
三女
蔣氏
後軍都督府左都督馮某的長子馮泰。
四女
蔣氏
嫁羽林前衞指揮使李秀。
幼女
蔣氏
富峪衞指揮使張勇。
孫輩
長孫
蔣璟
早逝。
孫子
蔣琬
明英宗時襲封為第二代定西侯,官至太保太子太傅。死後追封涼國公,諡號“敏毅”。
蔣琰
生平不詳。
蔣瑾
生平不詳。
蔣瑜
生平不詳。
孫女
蔣氏
嫁武強伯楊能。
蔣氏
嫁會昌侯孫繼宗之子、錦衣衞指揮使孫璉。
蔣氏
嫁永康侯徐安的長子徐昌。
蔣氏
嫁道化衞指揮使張璵。
注,蔣貴有孫女五人,有一人生平無載。另,《明史》稱“(蔣貴)子義,病不能嗣,以義子琬嗣侯”,《明憲宗實錄》則稱蔣琬“父早亡”,但《蔣貴神道碑》稱蔣義“後公(蔣貴)七年卒”,恐非蔣琬之父,姑附列於此。
表格參考資料: [38]  [41-42] 

蔣貴侯爵世系

蔣貴的定西侯爵位自明英宗時定封以來,共歷九世十代,至明亡而絕。
  • 定西侯世系
第一代:蔣貴,正統三年(1438年)封定西伯,予伯爵世券。正統七年(1442年),進封定西侯,予侯爵世券。正統十四年(1449年)去世,追封涇國公,諡號“武勇”。
第二代:蔣琬,蔣貴之孫,正統十四年(1449年)襲爵。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去世,追封涼國公,諡號“敏毅”。
第三代:蔣驥,蔣琬之子,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襲爵。正德四年(1509年)去世。
第四代:蔣壑(一作蔣叡),蔣驥之子,正德四年(1509年)襲爵。嘉靖三年(1525年)至嘉靖十一年(1532年)間去世 [43] 
第五代:蔣傅(一作蔣傳),蔣叡之子,嘉靖十一年(1532年)襲爵。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去世。
第六代:蔣佑(一作蔣祐),蔣傅之弟,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襲爵。萬曆三年(1575年)去世。
第七代:蔣建元,蔣佑之子,萬曆三年(1575年)襲爵。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去世 [44] 
第八代:蔣承勳,蔣建元之子,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襲爵。天啓二年(1622年)去世 [45] 
第九代:蔣維恭,蔣承勳之子,天啓二年(1622年)襲爵。崇禎十三年(1640年)去世。
第十代:蔣秉忠,蔣維恭之子,崇禎十三年(1640年)襲爵。崇禎十七年(1644年)為大順軍所殺。
定西侯世系參考資料: [46] 

蔣貴史料索引

《定西侯贈涇國公諡武勇蔣貴神道碑》 [38]  [42]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四》 [37] 
《明史紀事本末·卷三十·麓川之役 [40] 
明史·卷一百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三》 [41] 
參考資料
  • 1.    按,《定西侯贈涇國公諡武勇蔣貴神道碑》稱:“(正統)十四年正月二十一日,忽感風疾,薨於家,距其生洪武庚申(洪武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享年七十。訃聞,上震悼,罷朝,遣禮部尚書胡濙等諭祭前後十四壇,及賜齋糧、孝布、明器等物。追封涇國公,諡武勇。命工部營兆域於榆河鄉泥井裏先塋之次,而以其年七月六日葬焉。”以台灣中研院“兩千年中西曆轉換”,即知其生年為公元1380年12月25日,卒年為公元1449年2月13日。
  • 2.    《定西侯贈涇國公諡武勇蔣貴神道碑》:公諱貴,字大富,揚之江都人。
  • 3.    《暨陽三塘蔣氏宗譜·卷一·定西侯前後護塋札》載:左軍都督府為追崇祖墓,以培根本以垂久遠,事準本府管本府事。定西侯蔣諮稱照得本爵原籍浙江紹興府諸暨縣義安鄉八都籍,昔我雲祖客遊江都,仗劍歸我太祖高皇帝,逮子(蔣)貴與今延綏總兵兄存禮之祖禮二公俱隨我太宗文皇帝征討有功,各升授前爵職。
  • 4.    名人圖像(檢索“蔣貴”即可查得概述圖)  .浙江圖書館[引用日期2021-03-15]
  • 5.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四》:軀幹修偉,膂力過人,尤善騎射。洪武間從戎。太宗靖內難,貴累立戰功,歷官至指揮同知。
  • 6.    《明史》卷155《蔣貴傳》:以燕山衞卒從成祖起兵。雄偉多力,善騎射,積功至昌國衞指揮同知。
  • 7.    《明史》卷155《蔣貴傳》:從大軍徵交阯及沙漠,遷都指揮僉事,掌彭城衞事。
  • 8.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四》:永樂中往徵交阯,繼徵沙漠,擒斬虜寇。
  • 9.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四》:洪熙初,升都指揮僉事。
  • 10.    《大明宣宗章皇帝實錄·卷十》:洪熙元年十月……命都指揮僉事蔣貴掌彭城衞、李福掌永清左衞,都指揮同榮知李榮掌永清右衞。時陽武侯薛祿言:三衞軍士倍於他衞,指揮千百户多幼官,宜選老成才智都指揮三人掌之。
  • 11.    《明史》卷155《蔣貴傳》: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諸番叛,充右參將,從總兵官陳懷討之。募鄉導,絕險而進,薄其巢。一日十數戰,大敗之。進都指揮同知,鎮守密雲。
  • 12.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四》:宣德二年,命充參將,徵四川松潘有功,升都指揮同知,尋命鎮守密雲。
  • 13.    《明史》卷155《蔣貴傳》:七年覆命為參將,佐懷鎮松潘。明年進都督僉事,充副總兵,協方政鎮守。
  • 14.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四》:七年,仍充參將,鎮守松潘。
  • 15.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四》:累平叛羌,升都督僉事,充副總兵。復克三十九寨,升都督同知,佩平蠻將軍印。
  • 16.    《明史》卷155《蔣貴傳》:又明年,諸番復叛,政等分道進討。貴督兵四千,攻破任昌大寨。會都指揮趙得、宮聚兵以次討平龍溪等三十七寨,斬首一千七百級,投崖墜水死者無算。捷聞,進都督同知,充總兵官,佩平蠻將軍印,代政鎮守。
  • 17.    《明史》卷155《蔣貴傳》:英宗即位,以所統皆極邊地,奏增軍士月糧。
  • 18.    《明史》卷155《蔣貴傳》:正統元年召還,為右都督。
  • 19.    《明史》卷155《蔣貴傳》:阿台寇甘、涼,邊將告急。命佩平虜將軍印,帥師討之。賊犯莊浪,都指揮江源戰死,亡士卒百四十餘人。侍郎徐晞劾貴,朝議以貴方選軍甘州,勢不相及。而莊浪及晞所統,責晞委罪。置貴不問。
  • 20.    《明史》卷155《蔣貴傳》:明年春,諜報敵駐賀蘭山後。詔大同總兵官方政、都指揮楊洪出大同迤西,貴與都督趙安出涼州塞會剿。貴至魚兒海子,都指揮安敬言前途無水草,引還。鎮守陝西都御史陳鎰言狀,尚書王驥出理邊務,斬敬,責貴立功。貴感奮,會朵兒只伯懼罪,連遣使入貢,敵勢稍弱。貴帥輕騎敗之於狼山,追抵石城。已,聞朵兒只伯依阿台於兀魯乃地,貴將二千五百人為前鋒往襲。副將李安沮之,貴拔劍厲聲叱安曰:“敢阻軍者死!”遂出鎮夷。間道疾馳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馬,貴猝入馬羣,令士卒以鞭擊弓韣驚馬,馬盡佚。敵失馬,挽弓步鬥。貴縱騎蹂擊,指揮毛哈阿奮入其陣,大敗之。復分軍為兩翼,別遣百騎乘高為疑兵,轉戰八十里。會任禮亦追敵至黑泉,阿台與朵兒只伯以數騎遠遁,西邊悉平。
  • 21.    《明史》卷155《蔣貴傳》:三年四月,王驥以捷聞,論功封定西伯,食祿一千二百石,給世券。
  • 22.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四》:拜平虜將軍,往甘肅剿殺虜寇朵兒只伯等有功,進封奉天翊衞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定西伯,食祿一千二百石,子孫世襲。
  • 23.    《明史》卷155《蔣貴傳》:明年代任禮鎮甘肅。
  • 24.    《明史》卷155《蔣貴傳》:又明年冬,以徵麓川蠻思任發,召還京。
  • 25.    《明史》卷155《蔣貴傳》:六年命佩平蠻將軍印,充總兵官,與王驥帥師抵金齒。分路進搗麓川上江寨,破杉木籠山七寨及馬鞍山象陣,功皆第一。事詳《王驥傳》。
  • 26.    《明史紀事本末·卷三十·麓川之役》:六年春正月,命定西伯蔣貴為徵蠻將軍、總兵擊麓川思任發,以太監曹吉祥監督軍務,兵部尚書王驥提督軍務,侍郎徐晞督軍餉……遂命貴、驥先赴雲南,復以副總兵李安、參將宮聚領川、貴兵,副總兵劉聚、參將冉保領南京、湖廣兵,大發兵十五萬,轉餉半天下……陛辭,上賜驥、貴等金兜鍪細鎧弓矢蟒衣以行。
  • 27.    《明史紀事本末·卷三十·麓川之役》:十一月,定西伯蔣貴、兵部尚書王驥等討麓川,大破之,思任發遁去。先是,思任發率眾三萬,至大侯州,欲攻景東、威遠,兵部郎中侯璡、都指揮馬讓、盧鉞擊之,驥等遂進至金齒。鎮康守陶孟、刁門俸乞降,令右參將冉保以五千人入據之,因其眾破昔刺寨,移攻孟通。王驥誓師分三道進取,參將冉保自緬甸趨孟定,會木邦、車裏之師;驥同蔣貴中路,至騰衝;內官曹吉祥、副總兵劉聚等自下江、夾象石合攻,徑抵上江。上江者,賊砦所在也。攻二日不下,會天大風,驥命縱火焚柵,大破之,拔上江寨。賊千餘猶迎戰,官軍奮長戈蹴之,賊將刁放戛父子俱沒,刁招漢閤家自焚,生擒刁門項,先後斬五萬級。上江平,賊散走。大兵由夾象石、下江通高黎貢山道至騰衝,留副總兵李安戍之。王驥等取道南甸,至羅卜思莊,令指揮江洪等以八千人抵木籠山。思任發乘險以二萬人列七營相救,副總兵劉聚、參將宮聚分攻之,不下。驥、貴同奉御監蕭保自中路進,左右夾攻,敗之,斬數百餘級,乘勝至馬鞍山,破其象陣,死者十餘萬,麓川大震。
  • 28.    《明史紀事本末·卷三十·麓川之役》:十二月,王驥等直搗巢穴,山週三十里,深堅塹廣,其東南依江壁立。以三千人探之,賊象陣伏泥溝突起,敗之。賊又自永毛摩尼寨至馬鞍山,伺我後。令都指揮方瑛以六千人攻拔之。瑛,方政子也。而右參將冉保從東路合木邦、車裏、大侯之兵,先後斬三千三百九十餘級。於是進攻麓川,積薪焚其柵,思任發挈妻子間道渡江走緬甸,焚溺數萬。
  • 29.    《明史》卷155《蔣貴傳》:明年,師還,進封侯,益祿三百石。
  • 30.    《明史紀事本末·卷三十·麓川之役》:七年冬十月,覆命定西侯蔣貴、靖遠伯王驥徵麓川、緬甸。先是,思任發既敗走緬,大軍還,復出為寇。上謂驥曰:“卿為朕再行。”遂起兵如前,覆命驥等往討之。
  • 31.    《明史》卷155《蔣貴傳》:八年夏,復佩平蠻將軍印,與王驥討思任發子思機發,攻破其寨。……是役也,貴子雄乘敵敗,帥三十人深入。敵扼其後,自刎沉於江。贈懷遠將軍、彭城衞指揮使。
  • 32.    《明史紀事本末·卷三十·麓川之役》:八年春二月,定西侯蔣貴、靖遠伯王驥軍至金齒,遣諭緬甸送思任發軍前。緬人佯諾,不遣。驥曰:“緬甸黨賊,不可不討也。”乃至騰衝,分為五營,與蔣貴及都督沐昂分道並進。木邦宣慰使統兵萬餘,駐於蠻江滸,覘我軍容。驥責以忠義,賜牛酒,遂感悦效死。緬人擁眾大至,蔣貴率兵蔽江而下,焚其舟數百艘,大戰一晝夜,賊潰,思任發覆遁去,俘其妻子,班師。
  • 33.    《明史》卷155《蔣貴傳》:明年,師還,賞賚甚渥,加歲祿五百石。
  • 34.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四》:至是卒,上輟視朝一日,追封涇國公,遣官諭祭營葬。
  • 35.    《明史》卷155《蔣貴傳》:十四年正月,貴卒,年七十。贈涇國公,諡武勇。
  • 36.    《天順日錄》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07-22]
  • 37.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四》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05-05]
  • 38.    《明名臣琬琰錄·卷十四》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05-05]
  • 39.    《國琛集》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05-04]
  • 40.    《明史紀事本末·卷三十·麓川之役》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6-19]
  • 41.    《明史·卷一百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9-26]
  • 42.    《國朝獻徵錄·卷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5-05]
  • 43.    據《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三十六》載,嘉靖三年二月時,蔣壑(蔣睿)仍“協守南京兼掌南京右軍都督府事”。《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一百三十四》時,已稱“詔定西侯蔣壑子傅嗣爵”。故可推知蔣壑應卒於此數年間。
  • 44.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四百八十二》:萬曆三十九年四月……予後軍都督府前帶俸、定西侯蔣建元祭葬。
  • 45.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二十六》:天啓二年九月……賜定西侯蔣承勳祭葬如例。
  • 46.    《明史·功臣世表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6-16]
  • 47.    嚴從簡:《殊域周咨錄》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