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亦集乃之戰

(明英宗北伐)

鎖定
亦集乃之戰是明軍對蒙古韃靼本部的一次長途奔襲戰。此戰後韃靼阿台汗兵馬幾被全殲,由此日漸衰弱。 [1-2] 
名    稱
亦集乃之戰
地    點
亦集乃路
參戰方
邊軍、韃靼
結    果
邊軍勝
主要指揮官
王驥
主要指揮官
任禮
蔣貴
趙安;阿台汗
朵兒只伯 展開
主要指揮官
任禮
蔣貴
趙安;阿台汗
朵兒只伯
阿的幹
脱羅 收起
前    任
明宣宗巡邏
後    續
豐州之戰

目錄

亦集乃之戰事件背景

宣德二年十月二十二日丙子,永樂年間奉命駐守西域的涼州衞、永昌衞、山丹衞土韃官軍,擺擺羅哈剌等七十家居哈密者,皆思歸,令怕哈木來京師上奏宣宗:‘願赴京師效力’。明宣宗竟遣內官李信、林春齎勑諭,哈密忠順王卜荅失裏、忠義王弟脱歡帖木兒,‘俾悉遣來’。宣德五年正月九日麥克零首領阿瑞只率部入亦集乃舊城附近(今額濟納河流域),宣德五年四月二十六日忠義王為侄兒忠順王卜答失裏奏求與弩温答失裏結姻的婚娶禮幣,同一天瓦剌順寧王脱歡亦奏求弓刀等物,命悉與之。當時明宣宗無意出兵,故而也聽之任之。宣德九年,阿魯台既死,其故所立阿台王子及所部朵兒只伯等復為脱脱卜花所窘,竄居亦集乃路。外為納款,而數入寇甘、涼。宣德十年三月八日行在兵部言鎮守甘肅內官王安奏:甘肅沿邊鎮守涼州等七衞地方相去一千八百餘里,虜寇出沒殆,無虛月。涼州之東鐵門關外有朵兒只伯,鎮夷之北亦集乃路有阿端只,肅州之西河州徼外有猛哥卜花,乘間伺隙,為邊境患,軍士缺馬騎操。正統二年,阿台汗入侵邊境,明英宗任命任禮為平羌將軍,蔣貴、趙安為副,王驥督軍。正統三年(1438年)春,王驥與諸將一同出塞,以蔣貴為前鋒,而他自己與任禮率大軍隨後前進,與蔣貴相約説:“不勝不見。”逐有亦集乃之戰的奇功。 [3] 

亦集乃之戰簡介

法國曆史學家勒內·格魯塞的《草原帝國》:“明朝偉大的永樂皇帝所貫徹的政策,即為了打倒忽必烈家族而扶持年輕的發展中的衞拉特勢力,是在他死後才見效的。”但明宣宗放棄戰略機遇,脱歡以脱脱不花汗的名義統一安樂王、賢義王及和寧王所部,並聯姻忠順王,明宣宗巡邏的罷邊主和的消極方略的施行致使”朵兒只伯、阿端只、猛哥卜花,乘間伺隙,為邊境患。明英宗北伐志在重新振興。明正統三年二月,明兵部尚書王驥偵知韃靼朵兒只伯(多爾濟巴勒)駐狼山(今內蒙古包頭西北黃河岸),遂令甘肅左副總兵都督蔣貴率部為前鋒;親與甘肅總兵官任禮率大軍繼後;並令寧夏總兵官都督僉事史昭等各率精鋭分路進擊。明朝軍隊出征時的線路是出寧夏、甘肅、陝西,經阿拉善盟進入今蒙古國南戈壁省後返回。

亦集乃之戰經過

蔣貴率軍抵狼山,揮師奮擊,大敗之,韃靼軍渡黃河北遁。王驥、任禮、蔣貴、曹翼、艾義等集中兵力追敗之於石城,朵兒只伯率餘眾逃往兀魯乃池(今地不詳),投奔阿台(阿台汗)。
四月,蔣貴率輕騎2500人,出鎮夷(在今甘肅高台縣境)北行,兼程3日夜,直抵阿台軍營,縱騎衝擊,大敗之。蔣貴分所部為兩翼,另遣百餘騎為疑兵,轉戰80裏,斬首300餘級,生擒其左丞脱羅等百餘人,阿台、朵兒只伯僅率數騎奔逃。
王驥、任禮率軍敗敵於梧桐林(今地不詳),生擒樞密、院判等官15人。次日,進至亦集乃(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執其萬户2人為嚮導,率輕騎2000追擊500裏,至黑泉而還,其平章阿的幹率部眾降。
甘肅右副總兵都督趙安等率軍出昌寧(在今甘肅永昌境),至刁力溝,擒其右丞等30餘人而還。 [3] 

亦集乃之戰點評

明軍分路東西夾擊,轉戰兩千餘里,韃靼本部兵馬幾被全殲,明軍降其部落,先後獲其部長一百五十人。阿台與朵爾只伯以數騎遠遁,西邊悉平。韃靼由此日漸衰弱。因為在兀魯乃池明軍幾乎捕獲韃靼首領阿台汗,所以又稱兀魯乃奇功。 [4] 
參考資料
  • 1.    《讀史方輿紀要》
  • 2.    《明史·王驥傳》
  • 3.    《明實錄》
  • 4.    《大明會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