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職場禮儀

(職場系列禮儀規範)

鎖定
職場禮儀,是指人們在職業場所中應當遵循的一系列禮儀規範。學會這些禮儀規範,將使一個人的職業形象大為提高。職業形象包括內在的和外在的兩種主要因素,而每一個職場人都需要樹立塑造並維護自我職業形象的意識。
中文名
職場禮儀
外文名
Workplace etiquette
簡    介
職場禮儀的基本點
作    用
工作中左右逢源

職場禮儀基本簡介

職場禮儀 職場禮儀
職場禮儀的基本點非常簡單。首先,要弄清職場禮儀與社交禮儀的本質區別,職場禮儀沒有性別之分。比如,為女性開門這樣的“紳士風度”在工作場合是不必要的,這樣做甚至有可能冒犯了對方。請記住:工作場所,男女平等。其次,將體諒和尊重別人當作自己的指導原則。儘管這是顯而易見的,但在工作場所卻常常被忽視了,進行介紹的正確做法是將級別低的人介紹給級別高的人。例如,如果你的首席執行官是瓊斯女士,而你要將一位叫做簡·史密斯的行政助理介紹給她,正確的方法是“瓊斯女士,我想介紹您認識簡·史密斯。”如果你在進行介紹時忘記了別人的名字,不要驚慌失措。你可以這樣繼續進行介紹,“對不起,我一下想不起您的名字了。”與進行彌補性的介紹相比,不進行介紹是更大的失禮。

職場禮儀基本作用

瞭解、掌握並恰當地應用職場禮儀有助於完善和維護職場人的職業形象,會使你在工作中左右逢源,使你的事業蒸蒸日上,做一個成功職業人。成功的職業生涯並不意味着你要才華橫溢,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你要有一定的職場技巧,用一種恰當合理方式與人溝通和交流,這樣你才能在職場中贏得別人的尊重,才能在職場中獲勝。

職場禮儀基本禮儀

職場禮儀握手

職場禮儀 職場禮儀
握手是人與人的身體接觸,能夠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當與某人握手感覺不舒服時,我們常常會聯想到那個人消極的性格特徵。強有力的握手、眼睛直視對方將會搭起積極交流的舞台。為了避免在介紹時發生誤會,在與人打招呼時最好先伸出手。

職場禮儀電子

電子郵件、傳真和移動電話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職場禮儀方面的新問題。雖然你有隨時找到別人的能力,但這並不意味着你就應當這樣做。 在許多公司裏,電子郵件充斥着笑話、垃圾郵件和私人便條,與工作相關的內容反而不多。請記住,電子郵件是職業信件的一種,而職業信件中是沒有不嚴肅的內容的。
傳真應當包括你的聯繫信息、日期和頁數。未經別人允許不要發傳真,那樣會浪費別人的紙張,佔用別人的線路。
手機可能會充當許多人的“救生員”。不幸的是,如果你使用手機,你多半不在辦公室,或許在駕車、趕航班或是在幹別的什麼事情。要清楚這樣的事實,打手機找你的人不一定對你正在乾的事情感興趣。

職場禮儀道歉

職場禮儀 職場禮儀
即使你在社交禮儀上做得完美無缺,你也不可避免地在職場中冒犯了別人。如果發生這樣的事情,真誠地道歉就可以了,不必太動感情。表達出你想表達的歉意,然後繼續進行工作。將你所犯的錯誤當成件大事只會擴大它的破壞作用,使得接受道歉的人更加不舒服。 當只有你一個人存在時,就是你最能體現道德的時候,是你最能體現境界的時候。職場角落常常是最能讓一個人原形畢露的地方,平時西裝革履、文質彬彬、相貌堂堂、温文爾雅。都不能足以體現一個人的真正素質,而在職場角落的時候,才能體現禮儀所在,道德所在。

職場禮儀電梯

電梯雖然很小,但是在裏面的學問不淺,充滿着職業人的禮儀,看出人的道德與教養。
(1)一個人在電梯裏不要看四下無人,就亂寫亂畫,抒發感想,搞的電梯成了廣告牌。
(2)伴隨客人或長輩來到電梯廳門前時,先按電梯按鈕;電梯到達門打開時,可先行進入電梯,一手按開門按鈕,另一手按住電梯側門,請客人們先進;進入電梯後,按下客人要去的樓層按鈕;行進中有其他人員進入,可主動詢問要去幾樓,幫忙按下。電梯內儘可能側身面對客人,不用寒暄;到達目的樓層,一手按住開門按鈕,另一手並做出請出的動作,可説:“到了,您先請!”客人走出電梯後,自己立刻步出電梯,並熱誠地引導行進的方向。
(3)上下班時,電梯裏面人非常多,先上來的人,要主動往裏走,為後面上來的人騰出地方,後上的人,要視電梯內人的多少而行,當超載鈴聲響起,最後上來的人主動下來等後一趟。如果最後的人比較年長,新人們要主動的要求自己下電梯。

職場禮儀餐桌

(1)餐桌上的座位順序
招待客人進餐時,必須判定上、下位的正確位置,以下的座位是上位:窗邊的席位、裏面的席位上、能遠望美景的席位上。
安排座位時,請客人先入座;和上司同席時,請上司在身旁的席位坐下,你應站在椅子的左側,右手拉開椅子,而且不發出聲響。
還有,預訂場地時,應交待店方留好的位置,不要廁所旁或高低不平的角落。
中華料理一般都使用圓桌,中間有圓形轉盤放置料理,進餐時將喜歡的菜夾到面前的小碟子享用。
中華料理的餐桌禮儀基本上很簡單、安閒,最不受拘束。只要留意以下要點即可。
1.主客優先。主客還未動筷之前,不可以先吃;每道菜都等主客先夾菜,其他人才依序動手。
2.有人夾菜時,不可以轉動桌上的轉盤;有人轉動轉盤時,要留意有無刮到桌上的餐具或菜餚。
3.不可一人獨佔喜好的食物。
4.避免使用太多餐具。中華料理的精神就是邊吃邊聊,眾人同樂,只要遵守基本禮儀,可以盡情地聊天。

職場禮儀交談禮儀

首先要注意交談時的面部表情和動作:
在與同事或上司談話時眼睛要注視對方談話時間的2/3。並且要注意注視的部位。若注視額頭上,屬於公務型注視,不太重要的事情和時間也不太長的情況下;注視眼睛上,屬於關注型注視;注視眼睛至唇部,屬於社交型注視;注視眼睛到胸部,屬於親密型注視。所以對不同的情況要注視對方的不同的部位。不能斜視和俯視。
要學會微笑,微笑很重要。保持微笑,可以使我在大家的心中留下好的印象;也可以使我感到自信。
另外,要儘量避免不必要的身體語言。當與別人談話時不要雙手交叉,身體晃動,一會傾向左邊,一會傾向右邊,或是摸摸頭髮、耳朵、鼻子給人以你不耐煩的感覺。一邊説話一邊在玩筆,有的人特別喜歡轉筆,好像在炫耀,你看我轉的多酷呀!也不要拿那個筆來回的按。這樣做是很不禮貌的。 [1] 
其次是注意掌握談話的技巧:
當談話者超過三人時,應不時同其他所有的人都談上幾句話。談話最重要的一點話題要適宜,當選擇的話題過於專業,或不被眾人感興趣應立即止住,而不宜我行我素,當有人出面反駁自己時,不要惱羞成怒,而應心平氣和地與之討論。
在自己講話的同時也要善於聆聽。談話中不可能總處在“説”的位置上,只有善於聆聽,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雙向交流。聽別人談話就要讓別人把話講完,不要在別人講得正起勁的時候,突然去打斷。
假如打算對別人的談話加以補充或發表意見,也要等到最後。在聆聽中積極反饋是必要的,適時地點頭、微笑或簡單重複一下對方談話的要點,是令雙方都感到愉快的事情,適當地讚美也是需要的。
要掌握好告辭的最佳時機。一般性拜訪,時間不宜太長,也不宜太匆忙。一般以半小時到一小時為宜。若是事務、公務性拜訪,則可視需要決定時間的長短。客人提出告辭的時間,最好是與主人的一個交談高潮之後,告辭時應對主人及家人的款待表示感謝。如果主人家有長輩,應向長輩告辭。

職場禮儀商務餐禮

職場禮儀 職場禮儀
身為白領階層,一些商務性的工作餐是避免不了的。然而,怎樣禮儀正確地吃頓工作餐,卻並不是為很多人所知曉。一些大公司、大客户,甚至通過工作餐,很容易地對某人的教育程度和社會地位迅速作出判斷。而且在某些餐廳必須遵守一些最嚴格的規定,因此在這方面您應該具備一些簡單的知識,有正確的舉止和飲食方式,以免出醜或使客人尷尬。
衣着
晚餐可以是商務性質也可以是社交性質,不管是哪一種,都有正式,非正式之分。如果你應邀參加晚餐,但不知道是否是正式的,你應當直接問清楚。如果最後仍無法得知,那你就要以參加正式宴會的形式來着裝,以免引起任何不愉快和驚訝的意外。
邀請和受邀
邀請異性就餐,最好是午餐而不是晚餐。如果口頭邀請你,你應給予口頭答覆。如果正式向你發出請帖,你應書面答覆。謝絕商務性的邀請,應以業務的理由予以婉拒(如工作太忙、有另一個工作餐……)。不要以私人事務為由予以謝絕,因為這樣會使人認為你的活動受私生活的約束而無法將時間傾注於工作上。
餐館的選擇
要避免選擇有羅曼蒂克的餐館,最好在適宜商務會談的餐館定位。
除了重要的菜系餐館(如粵菜、滬菜西菜)外,你還應預先選定兩到三家你特別喜愛的餐館,這樣,領班很快就會了解你的習慣,為你預留最好的席位;即使在你沒空預定時,也會為你找到一張桌子。你的客人會因為領班對你的服務而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因為餐館的人跟你熟悉,你可以讓他們為消費開發票而毋須當面付清賬單。
座位
根據禮儀,最舒服的位子總是留給最重要的人。如果桌子位於角落裏,你的客人的座位應當背牆,以便他能看到整個大廳或者看到最好的景色。
飲酒
如果在你的餐巾前有四個杯子,你應按十分明確的規矩用大杯盛水,中杯盛紅葡萄酒,小杯盛白葡萄酒,而高腳杯香檳酒。如果是你做東或者由你斟酒,那你應先斟自己的酒杯(僅倒滿杯底)嘗一嘗。如果你認為酒味的確不佳(有瓶塞味或明顯的醋味),那你應該要求換一瓶同一產地的酒(常常很難做到)。如果酒好,那你就按地位重要的順序為你的客人斟酒。喝了酒後要用餐巾抹一下嘴唇,即使你認為不需要。
吃飯
在某些餐館,餐桌上擺有好幾副餐具:用於吃魚的、吃肉的、吃色拉的和吃甜食的。如果你不知道要選用哪種,那麼你只要記住首先要用靠最外邊的餐具(吃色拉),最後用最近的(吃甜食)。
左手拿叉,右手拿刀,食指稍微按在刀背上。不要用刀切麪包而要用手掰麪包。不要用刀而要用叉來切色拉。
不同的態度
與東方人的習慣相反,在西方,飯後極少使用牙籤。因此如果你與外國人一道就餐,你要暫時忘掉這個習慣。
切記不要讓你的客人看到或者猜到賬單的金額。絕不要議論價格和對賬單提出異議。最好的辦法是吃完飯後你最後起身以便結賬。
如果要向請你吃飯的主人道謝,應在飯館外而不要在付賬時進行。

職場禮儀介紹禮節

職場禮儀 職場禮儀
介紹和被介紹是社交中常見而重要的一環。介紹的規格雖不必嚴格遵守,但瞭解這些禮節就等於掌握了一把通往社交之門的鑰匙。特別是對企業家來,經常需要與生人打交道,瞭解了這些禮節就能幫助他更好地進行社交活動,而對職場新人無疑更是入門指南。
在較為正式、莊重的場合,有兩條通行的介紹規則:其一是把年輕的人介紹給年長的人;其二是把男性介紹給女性。在介紹過程中,先提某人的名字是對此人的一種敬意。比如,要把一位David介紹給一個Sarah的女性,就可以這樣介紹:“David,讓我把Sarah介紹給你好嗎?”然後給雙方作介紹:“這位是Sarah,這位是David。”假若女方是你的妻子,那你就先介紹對方,後介紹自己的妻子,這樣才能不失禮節。再如,把一位年紀較輕的女同志介紹給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輩,則不論性別,均應先提這位長輩,可以這樣説:“王老師,我很榮幸能介紹David來見您。”
在介紹時,最好是姓名並提,還可附加簡短的説明,比如職稱、職務、學位、愛好和特長等等。這種介紹方式等於給雙方提示了開始交談的話題。如果介紹人能找出被介紹的雙方某些共同點就更好不過了。如甲和乙的弟弟是同學,甲和乙是相距多少屆的校友等等,這樣無疑會使初識的交談更加順利。
二、非正式介紹
如果是在一般的、非正式的場合,則不必過於拘泥禮節,假若大家又都是年輕人,就更應以自然、輕鬆、愉快為宗旨。介紹人説一句:“我來介紹一下”,然後即作簡單的介紹,也不必過於講究先介紹誰、後介紹誰的規則。最簡單的方式恐怕莫過於直接報出被介紹者各自的姓名。也不妨加上“這位是”、“這就是”之類的話以加強語氣,使被介紹人感到親切和自然。在把一個朋友向眾人作介紹時,説句“諸位,這位是Sarah”也就可以了。
在非正式的聚會上,你可採取一種“隨機”的方式為朋友作介紹:“David,你認識Sarah嗎?”“David,你見過Sarah了嗎?”然後把David引見給Sarah。即便David是你的好友,也不應在作介紹時過於隨便:“David,過來見見Sarah。”或者,“David,過來和Sarah握握手。”這種介紹讓人聽起來覺得缺乏友善和禮貌。在聚會中,友好、愉快的氣氛比什麼都重要。作介紹時,一般不要稱其中某人為“我的朋友”,因為這似乎暗示另外一個人不是你的朋友,顯得不友善,也不禮貌。除非特殊情況,人們一般都不習慣毛遂自薦,主動地自報姓名。如果你想知道某人的名字,最好是先找個第三者問一問:“那位穿西裝的是誰呀?”其後在你和這位穿西裝的David見面時就可以説:“你好,David。”無論如何不要莽撞地問人家:“你叫什麼名字?”這顯得唐突。如果萬不得已也應説得婉轉一點:“對不起,不知該怎麼稱呼您?”
三、自我介紹
有時企業家為了某事需要結識某人,在沒有人介紹的情況下你也可以直截了當地自我介紹:“我叫David,我們曾在廣州見過一面。”或者是:“你是Sarah吧,我是David,你弟弟的朋友。”如果能找出你和對方的某種聯繫作為介紹時的簡注,這固然是再好不過了,但即使是素昧平生也沒什麼關係,只要你能彬彬有禮,對方自然也會以禮相待。
職場禮儀 職場禮儀
四、在介紹時如何應對
當介紹人作了介紹以後,被介紹的雙方就應互相問候:“你好。”如果在“你好”之後再重複一遍對方的姓名或稱謂,則更不失為一種親切而禮貌的反應。對於長者或有名望的人,重複對其帶有敬意的稱謂無疑會使對方感到愉快。如果由你負責出面組織一個聚會,屆時你就應站在門口歡迎來客。如果是正式一點的私人聚會,女主人則應站在門口,男主人站在她旁邊,兩人均須與每一位來客握手問候。按現代西方禮節,當一位婦女走進房內,在座的男子應起立為禮。但若在座之中也有婦女的話,則此禮可免,這時只需男女主人和其家人起身迎客就行了。一般來講,男子應等女子入座後自己再就座。如果有位女子走過來和某男子交談,他就應站起來説話。但如果是在某種公共場所,如劇院、餐館等也不必過於講究這種禮節,以免影響別人。

職場禮儀禮儀禁忌

1. 直呼老闆名字
直呼老闆中文或英文名字的人,有時是跟老闆情誼特殊的資深主管,有時是認識很久的老友。除非老闆自己説:“別拘束,你可以叫我某某某”,否則下屬應該以“尊稱”稱呼老闆,例如:“郭副總”、“李董事長”等等。
2. 以“高分貝”講私人電話
在公司講私人電話已經很不應該,要是還肆無忌憚高談闊論,更會讓老闆抓狂,也影響同事工作。
3. 開會不關手機
“開會關機或轉為震動”是基本的職場禮儀。當台上有人做簡報或布達事情,底下手機鈴聲響起,會議必定會受到干擾,不但對台上的人,對其他參與會議的人也不尊重。
4. 讓老闆提重物
跟老闆出門洽商時,提物等動作你要儘量代勞,讓老闆也跟你一起提一半的東西,是很不禮貌的。
5. 稱呼自己為“某先生/某小姐”
打電話找某人的時候,留言時千萬別説:“請告訴他,我是某先生/某小姐。”正確説法應該先講自己的姓名,再留下職稱,比如:“你好,敝姓王,是OO公司的營銷主任,請某某聽到留言,回我電話好嗎?我的電話號碼是XXXXXXX,謝謝你的轉答。”
6. 對“自己人”才注意禮貌
中國人往往“對自己人才有禮貌”,比如一羣人走進大樓,有人只幫自己的朋友開門,卻不管後面的人還要進去,就把門關上,這是相當不禮貌的。
7. 遲到早退或太早到
不管上班或開會,請不要遲到、早退。若有事需要遲到早退,一定要前一天或更早就提出,不能臨時才説。此外,太早到也是不禮貌的,因為主人可能還沒準備好,或還有別的賓客,此舉會造成對方的困擾。萬不得已太早到,不妨先打個電話給主人,問是否能將約會時間提早?不然先在外面晃一下,等時間到了再進去。
8. 談完事情不送客
職場中送客到公司門口卻是最基本的禮貌。若很熟的朋友知道你忙,也要起身送到辦公室門口,或者請秘書或同事幫忙送客,一般客人則要送到電梯口,幫他按電梯,目送客人進了電梯,門完全關上,再轉身離開。若是重要客人,更應該幫忙叫出租車,幫客人開車門,關好車門,目送對方離開再走。
9. 看高不看低
只跟老闆打招呼 只跟老闆等“居高位者”打招呼,太過現實囉!別忘了也要跟老闆主管身邊的秘書或小朋友打招呼。
10. 選擇中等價位餐點
老闆請客,專挑昂貴的餐點; 別人請客,專挑貴的餐點是非常失禮的。價位最好在主人選擇的餐飲價位上下。若主人請你先選,選擇中等價位就夠了,千萬別把人家的好意當凱子。
11. 不喝別人倒的水
主人倒水給你喝,一滴不沾可是不禮貌的舉動喔!再怎麼不渴或討厭該飲料,也要舉杯輕啜一口再放下。若是主人親自泡的茶或煮的咖啡,千萬別忘了讚美兩句。
12. 想穿什麼就穿什麼
“隨性而為”的穿着或許讓你看起來青春有特色,不過,上班就要有上班樣,穿着專業的上班服飾,有助提升工作形象,也是對工作的基本尊重。 職場禮儀這些條條框框是要靠我們自己平常日積月累的修煉和自律來養成的。如果一個人沒有一個良好的職場禮儀作基礎,我相信他在職場中也不會取得多大的成功。所以不要不在意這些小小的細節哦。
13. 一杯咖啡時間
有時候,我們認為把自己的工作分攤出去,不免有“支使”他人之嫌,即便把工作交給了別人,但由於個人理解與處理問題的角度不同,他人所做的工作彙總到你這裏時,你會遺憾地發現,你們好像説的根本就是兩回事。你可能因此而後悔當初不如自己把事情幹了算了。且慢,埋頭苦幹似乎真的不太吃香了!當下一個任務下來時,你可以召集大家開一個小會,把自己對任務的理解面對面、最大限度地傳遞給合作者。在整個項目的進行中,你需要做的也許就是找出一點空餘時間,和每一個項目執行者一起喝杯咖啡!這樣做,好處是可以讓大家都有時間去處理每個人手上的要完成的工作,又能及時地溝通,隨時調整彼此支持力度的側重點。看,一杯咖啡時間,就是這麼簡單而已!
14. 開門見山地陳述觀點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職場上,和你一樣具備了相當專業實力的人實際上很多,在質素相仿的一羣人中,抓住機會脱穎而出,才得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拐彎抹角或耐人尋味的提問方式雖然可以使人覺得你含蓄和温和,但它的反面代價也是巨大的。因此,不管你自認為多麼謙遜,也請不要在會議上説類似我的想法不成熟,只是提議大家參考一下諸如此類的話,那會使公司上下的人在內心裏給你打上不信任的分數。一個人的自信是非常有滲透力的,所以在你需要把自己的設想與觀點擺在桌面上時,開門見山,少兜圈子會為你贏得主動權,奠定自己在高層心目中的地位。
15. 讓桌面永遠保持乾淨
這可以説是最容易做到的一件事,但又是堅持下來最困難的一件事。桌面上雜亂的文件、記事本,電腦上厚厚的塵土,亂丟的簽字筆,會讓一切看上去都毫無頭緒,負面的情緒稍一累積,就會勾起惰性的滋生。辦公室裏總有些另類人,把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條,辦公隔斷內生機勃勃,有花有草有小魚;桌面上永遠一塵不染,連鼠標都閃閃發亮。另類人之所以另類,他的高明之處在於坐在如此整潔舒適的小小天地裏,便會油然而生一種對工作的依戀之情,一花一草一桌一椅,都可激發他的工作狀態。能把公司照看成小家的人,一定特別願意提早來上班,先從給花草澆澆水、喂喂小魚、清新整潔的環境開始一天的工作吧,也是提高主動性的小竅門。
16. 3分鐘之內結束私人電話
誰也不能避免在上班時間接聽幾個私人電話,但到底有多少人能控制自己在和朋友家人溝通完正事後,不接着開始無邊無際的閒聊呢?一天的工作時間就那麼長,學學那些為自己制定了規矩的職場先鋒吧。比如,約定自己的私人電話時間絕不會超過3分鐘。原因是私人的事情難免會影響你的情緒,不管是愉快的,還是不輕鬆的話題,都會讓自己暫時脱離工作的狀態。所以,在3分鐘之內結束,避免自己被瑣事幹擾,對自己和工作都是一種負責的主動態度。
17. 事業成功的人往往耐得住寂寞
在那些看似程式化的進程當中尋找到快樂,他們是善於自我控制的人,可以讓時間聽從自己的安排。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説,每當遇到那些不情願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時,避免自己拖延完成的最佳辦法就是“按部就班地行動”來完成它:從接到任務的第一時間起,在自己的行事曆上用醒目的符號標註出截止的日期,並把任務均勻地分配在日程之內。這樣做,不但每天可以輕鬆地做完部分工作,而且由於時間的充沛,所以更有理由把當天的這一部分工作組織到非常完美。因為有惰性的人一定是先松後緊,最後讓自己慌手慌腳地把工作敷衍了事,那樣的效率與業績,是不可能超越一貫按部就班地行動的人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