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指代女同性戀,用於表述女同性戀的愛情。
[7]
百合用於描述人的屬性時,表示為女同性戀;百合用於描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時,表示為女同性戀的愛情。
- 中文名
- 百合
- 外文名
- Yuri、ゆり、Lily
- 定 義
- 女同性戀、女同性戀的愛情
- 提出時間
- 1970年
- 受眾羣體
- 女同性戀
百合詞語定義
編輯「百合」一詞是用以指代「女同性戀」的專門用語,是用以指涉「女同性戀的愛情」的隱語。以此作為題材的各種作品,包括漫畫、小説、動畫、同人誌等文類,女同性戀文學、真人電影、真人電視劇、遊戲等也被涵蓋其中。其愛好者不限於女同性戀,也受到非同性戀者的男女性的支持。
[7]
百合用於描述人的屬性時,表示為女同性戀;百合用於描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時,表示為女同性戀的愛情;也可表示女同性戀題材的作品類型。
百合作品分類
編輯「女同性戀題材」作品稱為百合作品。
根據百合作品中對女同性戀間愛情描寫的明確程度進行分類,以描寫「女同性戀間朝戀愛發展的高濃度友情及曖昧情愫」的作品,該類作品的特徵是女同性戀間沒有明説戀愛,並有往戀愛方向發展的趨勢,稱為百合作品;明確描寫「女同性戀的愛情」且為重點的作品稱為真百合作品或純百合作品。
百合發展史
編輯百合起源
1970年代,《薔薇族》編輯長伊藤文學用「百合」一詞指稱女同性戀者,伊藤提議,由於男同性戀者被比喻為紅薔薇,為呈現對比以及強調女性形象,因此選用白百合,此外,有諺「立如芍藥、坐如牡丹、步如百合」,以百合比喻美麗純潔女性是普遍用法,以「百合族」為名,設立女同性戀者投稿園地「百合族的房間」,作為該雜誌以「薔薇族」指涉男同性戀者的對照語出現。從此「百合」一詞成為用以指代「女同性戀」的專門用語。
[7]
赤枝香奈子考據「百合族」一詞,指出最初伊藤文學的用詞原意在用以指稱女同性戀者,惟早期在《薔薇族》中自稱「百合族」的女性,其實並不是同性戀者,而是對男同性戀抱持理解態度,甚至願意與男同性戀者結婚的女性。後來「百合族」從「薔薇族親衞隊」轉變為「Lesbian」,「百合族」一詞迴歸到「女同性戀」的本意。
[7]
百合發展
1970 年代,早期百合作品在此時出現。池田理代子《青蘭圓舞曲》(1974),池角千惠子《孔雀的微笑》(1976),五十嵐優美子《巴洛士之劍/慄本薰》(1987)等,皆是明確描寫女同性戀的作品。
[7]
1998 年,集英社コバルト文庫的今野緒雪所著小説《瑪莉亞的凝望/聖母在上》非常熱門,該作以少女之間的S情誼(女學生的親密友誼)作為題材,數度改編為動畫、漫畫以及真人電影,成為許多後進含百合元素作品的互文對象,對含百合元素作品的推廣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7]
2003 年6 月,マガジン・マガジン出版社推出的百合漫畫專門志《百合姊妹》,標誌着百合文化的成型。此後多家百合刊物陸續創刊。百合漫畫專門志/合集定位明確,並不避諱女同性戀乃至情色性質的描寫,促成以女同性戀作為主題訴求的百合作品迴歸。
[7]
2014年11月12日,《ユリイカ 2014年12月號 特集=百合文化の現在》記載《瑪莉亞的凝望/聖母在上》作者今野緒雪的訪談,今野緒雪在訪談中含蓄的否認《瑪莉亞的凝望/聖母在上》是百合作品,並表示百合就是指女性間的愛情及百合並不是那種廣泛的、不明白的、模糊的感覺。該訪談結束了以「《瑪莉亞的凝望/聖母在上》是百合文化正統」作為依據模糊並廣泛化百合定義而造成的中國百合文化混亂的局面,「百合」一詞再度迴歸到「女同性戀」的本意。
[8]
《瑪莉亞的凝望/聖母在上》雖無百合之名,卻對含百合元素作品的推廣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7]
百合文化成型
編輯百合漫畫專門志以《百合姊妹》開先鋒,以不定期方式(後改為季刊)發售,刊出六冊便於2005 年2 月六號誌宣告停刊,但《百合姊妹》的作者羣轉移到一迅社旗下於2005 年7 月創刊的《漫畫百合姬》,繼續發表原載於《百合姊妹》的作品,此後百合漫畫專門志逐漸受到各出版社的注意:一迅社2007 年6 月推出另一本百合漫畫專門志季刊《コミック百合姬S》(漫畫百合姬S);芳文社於2009 年2 月推出季刊《花蕾》,至2010 年10 月更改為雙月刊;ライスリバー出版社2010 年5月推出雙月刊《Comic リリィPLUS》(Comic Lily PLUS);エンターブレイン出版社於2011 年10 月推出雙月刊《百合缶》(百合罐)。迄2011 年結束為止,除了《漫畫百合姬S》於2010 年10 月併入《漫畫百合姫》,停刊者唯有《Comic リリィPLUS》。
[7]
在百合漫畫專門志之外,另有將描寫女同性戀的百合作品,以短篇合集方式發行單行本的情況,譬如一迅社在2004 年至2011 年間,便發行五部合集,オークス出版社發行兩部,コスミック、新書館與富士美出版社則各發行一部。
[7]
百合漫畫專門志/合集則定位明確,並不避諱女同性戀乃至情色性質的描寫,促成以女同性戀作為主題訴求的百合作品再度迴歸。待百合漫畫專門志刊行,發展出明確以女同性戀主題的百合作品,其間更透過少女漫畫來為百合文化拓荒,如此文化脈絡促成百合文化發展壯大。
[7]
百合混亂時期
編輯2000年代,蓬勃發展的百合文化走向世界。在「百合」一詞進入中國之前,中國即已採用與BL(Boys’ Love)相對的用詞「GL」(Girls’ Love)一詞來比喻女同性戀。《COSPLAY‧同人誌之秘密花園》是中國最早註解「百合」一詞的書面紀錄:「百合(日文為「ゆり」)是指GL──『女同性愛漫畫』……『百合族』指『女同性愛者』。」這項紀錄説明當時中國對「百合」一詞的普遍認知:「百合」與「GL」同樣指向「女同性戀」。即「百合」、「GL」、「女同性戀」三詞在中國早期百合文化沒有區別,與日本原生百合文化的定義相同。
[7]
在2004年-2014年期間,百合定義經有意無意的模糊及擴大化而形成了中國百合文化的混亂時期,該時期百合定義撕裂、百合受眾爭端激烈,
[7]
隨着2014年今野緒雪在訪談中含蓄的否認《瑪莉亞的凝望/聖母在上》是百合作品而結束混亂局面。「百合」一詞再度迴歸到「女同性戀」的本意。
[8]
百合開端
2004 年10 月,中國「百合會論壇」設立,該論壇由喜愛《瑪莉亞的凝望/聖母在上》的團體創立。「百合會論壇」廣集日本百合作品的相關情報並譯為中文資源,是當時中國百合文化最大的資源集散地,因而成為百合文化由日本移動至中國的關鍵路徑,成為當時中國百合受眾的主要網路活動場域。當描寫女校高中生之間細膩情感互動的《瑪莉亞的凝望/聖母在上》成為「百合會論壇」的典律之時,中國的「百合」便更傾向於精神性的情感關係。這便是中國當時所謂“狹義「百合」”被定義為「友達以上、戀人未滿」之女性愛的緣故。
[7]
2005年,百合會論壇為百合文化所下的疊圖式定義和光譜定義如圖,對「百合」、「GL」、「女同性戀」三者加以區隔的定義方法首次出現,將「百合」定義為「友達以上、戀人未滿」之女性愛、將「百合」與「女同性戀」完全斷裂的觀點開始形成。自此開始頻繁出現關於三者異同的討論。
[7]
百合高潮
2007年,「百合會論壇」中大多數觸及女同性戀的話題被迅速鎖帖,譬如「百合會論壇」中〈絕美!內地首個女同性戀結婚照曝光〉討論,十分鐘之內便以「這類話題請發往LES論壇謝謝」為由將該討論關閉;又如〈【調查向】百合控中有多少個是les的?〉針對百合受眾性向進行調查的討論,不到半小時即遭關閉。「百合會論壇」面對女同性戀話題的討論時,經常採取打壓或鎖帖對策,非常介意觸碰到「百合是否等同同性戀」之類的問題,「避談女同性戀一事」成為「百合會論壇」的明規則。自此開始,存在指向明確女同性戀的百合作品,並不受到「百合會論壇」形構而成的百合文化的青睞,甚至很少被討論。
[7]
該時期「百合會論壇」中「女同性戀」元素遭受排除的現象相當明顯,因而就在「百合會論壇」作為該時期中國百合文化的重要傳播地的影響之下,促成該時期中國百合文化「百合作品」和「女同性戀作品」產生了斷裂。然而,描寫到女性戀情的「百合」作品,實際上很難與「女同性戀」進行切割,因此定義為女性之間戀情與肉體關係的「GL」再度派上用場,成為「女同性戀」的對照語。這便是該時期中國百合文化中「百合」、「GL」、「女同性戀」三詞之所以形成看似同義、又似對立,實則差異之關係的歷史緣由,此時百合定義達到混亂的頂峯。
[7]
百合結束
2014年11月12日,《ユリイカ 2014年12月號 特集=百合文化の現在》記載《瑪莉亞的凝望/聖母在上》作者今野緒雪的訪談,今野緒雪在訪談中含蓄的否認《瑪莉亞的凝望/聖母在上》是百合作品,並表示百合就是指女性間的愛情及百合並不是那種廣泛的、不明白的、模糊的感覺。該訪談結束了以「《瑪莉亞的凝望/聖母在上》是百合文化正統」作為依據模糊並廣泛化百合定義而造成的中國百合文化混亂的局面,「百合」一詞再度迴歸到「女同性戀」的本意。
[8]
百合受眾調查
編輯百合文化研究者楊若暉於2011 年1、2 月間,以網路問卷對百合受眾進行相關調查。問卷以〈動漫畫迷羣屬性之研究〉為題,透過my3q網路問卷網站設立,發送方式則透過批踢踢實業坊的GL板及BL板、百合會論壇以及Facebook相關羣組進行發送,回收有效問卷共815 份。
[7]
據815 份問卷的調查結果顯示,有五成五的問卷受試者認為百合作品的受眾以男性為主,這項調查頗符合百合受眾以男性為主的刻板印象。然而就實際狀況而言,調查結果則顯示自認為是百合受眾的人,女性是男性的六倍之多,針對百合同人誌創作與販售人員的性別比例進行的調查,結果亦顯示百合同人誌的創作者與販售者,女性在男性的八倍以上,皆能顯示百合受眾確實以女性為主流。
[7]
百合受眾的形成
編輯歷史因素是使百合作品難以擺脱「男性向」刻板印象的主因,在人們的固定看法中,最早為人所知的女女戀的作品,並非少女文學,而是男性觀看的成人讀物,並且是僅有肉體慾望而欠缺情感慾望的情色描寫。審視成人讀物中的女女愛,便能得知這類成人讀物根本不是「女性慾望女性」,而是表面上「女性慾望女性」、實則是「男性慾望女性」的作品。
[7]
「百合文化」之所以能成為自成流派,顯然不是喜愛「男性慾望女性」下「女女愛」的男性的增加所促成,這類男性並非是對百合作品產生認同,因此不能歸類在百合受眾之中,亦不一定認同同性戀,這類男性觀看「女女愛」只是滿足性慾或者增添新鮮感的選項之一,通常會透過器具(男性象徵)得到代入感而獲得視覺上的雙重享受(同時享受兩種不同類型的客體化女性)。
[7]
百合作品呈現的是「女性慾望女性」下的女性客體,關照的是體驗慾望的女性主體,因此百合受眾才會多是女性,而難以取得女性主體認同、基於其他因素觀看百合作品的男性,便成為百合受眾的小眾族羣。再者,因為慾望的客體是女性,致使同性戀女性的百合受眾多於異性戀女性,百合文化的成形,不是單純的同性戀女性影響力擴張的象徵,展現的實際上是女性主體意識的建立。
[7]
百合女性的需求
文學界少有以女性情誼為主題的作品文類,對於男性之間友情的描寫,屬於少年文學關注的重點,也是主流體裁,但女性情誼的描寫則欠缺,包括少女小説及少女漫畫,其中固然有涉及女性情誼的橋段,但始終不是主題焦點,普遍狀況下強調的多是競爭關係。這或許是由於少女小説與少女漫畫在嘗試建立女性主體的過程中,女性乃是透過女性「他者」(other)的存在來形塑「自我」主體,造就文學界中女性主體孤立成長的現象。
[7]
這種缺憾便成為百合文化關注的重心,百合作品不僅以女性慾望為主軸,也注重女性與女性之間的聯結性,以及互動過程中纖細情感的內心描寫,展現出女性情誼的正面價值與光明面,這也説明了百合作品之所以注重愛情和友情的緣故,促成百合作品的觀看者得以吸收同性戀女性以外的成員,包括具備女性主體認同的異性戀女性以及基於其他因素而觀看百合作品的男性。
[7]
百合女性主體的各種可能
百合作品除了能滿足女性的情和欲需求之外,還具備另一個優勢,即女性樣貌的多樣化。百合作品中女性角色的面貌不再平板,並擺脱傳統對女性角色必須擁有「女性特質」的束縛,使女性角色可以具備一般刻板印象中屬於男性的特質和能力,提供了女性由配角躍身為主角的可能,具備女性主體認同的女性受眾看見女性角色得以揮灑才能的空間,更是百合作品吸引女性受眾的關鍵之一。
[7]
百合文化所藴涵的女性情和欲展演,實有鬆動傳統思維的力量,女性追求情和欲出口標誌着對傳統男性霸權的反抗力量。百合作品彰顯了女性的情和欲可以透過女性而滿足,建立了女性情和欲不需要仰賴男性的觀點,擺脱了傳統男性本位思想的束縛,從而獲得女性對身體的自主權與女性追求愛的自主權,當女性不透過男性也可以獲得愛的滿足,更是對傳統男性霸權從根本上進行了否定。
[7]
百合常見疑問
編輯1.一些經官方認證的國外百合作品,為什麼在國內經常被理解是友情繫作品?
由於中外文化差異,有的國家熱愛親密,也有的國家喜歡保持距離。在一些國家,無論異性間還是同性間,人與人之間都會保持一定的距離,交談也不會靠的太近,起碼保持半米到一米左右的距離。在中國,“中國男人間手挽手”是極為鮮見的現象,外人會認為他們應該就是同性戀者,所以中國男性在公共場合不會這麼做。但“中國女孩間手拉手”卻很常見,甚至中國的女生“沒事會拉個小手”,甚至“親個小嘴”,“天冷了一起睡”,“相約一起上廁所”。但她們一般不是同性戀者,是“和鋼筋一樣直”。這就造成了在國外女性間牽手和更親密的肢體接觸,含義為戀人間才會做的事情;而在國內其含義則是為了表達友誼深厚,是表達“非性親密”的親密關係,這是帶有中國特色的閨蜜情誼。
[5]
2.女性間的同性依戀是百合嗎?高濃度友情是百合嗎?
產生同性依戀的女性不一定是百合,可能只是心理上的互相依賴。產生高濃度友情的女性不一定是百合,異性戀也能產生高濃度友情。女性間的同性依戀是初中階段的普遍現象。初中兩個女生特別要好,每人潛意識都需要同性友誼,這比異性友誼更深。青春期女孩在某一階段可以對同性產生好感和親密感受,她們願意和同性朋友朝夕相處、形影不離。另外,很多中學生由於身處較為空虛、孤單的環境,渴望情感交流,就很容易將強烈的感情投向同性,但這種感覺不會持續很久,便自然過渡到對異性的愛戀。一些所謂的中學生同性戀是偽同性戀,是中學生成長過程中,對自身理解、生理發育理解的一種心理認知障礙。
[1]
3.百合的愛情是無性的愛嗎?
女同性戀是指只對同性產生愛情和性慾的女性
[6]
。百合強調精神性且包含肉體性,既有愛也有性。有一部分人對同性戀者性慾方面的表現有所不適,出現了把向性關係發展的百合稱作ガチ百合、沒有性表現的百合稱作ソフト百合的現象,和其他許多LGBT的別稱一樣,這些屬性劃分帶有歧視性色彩,充斥着“百合無性”的想法,出現在以獵奇、俯視的心態視角來研究實驗體的時候,而不是在平等看待同性戀者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詞彙。
[4]
4.女性跨性別者和女性異裝癖者是百合嗎?
跨性別與同性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跨性別是一種性別認同,即一個人內心深處所感受的基於個人體驗的性別不同於其出生時被指定的生理性別;而同性戀是一種性傾向,指在身體、情感和性的方面受到相同性別的人吸引的人。
[6]
跨性別並不與某種特定的性向相關。與順性別(那些認同自己出生性別的人)的人一樣,跨性別者也可以是異性戀、同性戀或雙性戀。
[2]
雖然同性戀者和一些跨性別者的愛慕對象皆為同性,但大多數同性戀者沒有性別認同障礙,他/她們認可,並喜愛自己的性別,不會用異性視角去和同性談情説愛,不會將形象裝扮往異性靠攏的需求,也不想要變為異性和模仿異性的想法。性別認同障礙是一個由心理學家和醫生所定義的精神醫學用語,通常是指一個人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與生俱來的生理性別,相信自己應該屬於另一種性別。這是一種精神醫學上的分類定義,通常用來解釋與變性、跨性別或異裝癖相關的情況。
[4]
異裝癖是通過穿着異性服裝而得到性的滿足的一種性變態形式。這種性變態患者以男性多見,女性雖少見但也存在,只是女性着男裝易被世人所接受,而男性着女裝通常遭到世人鄙夷,這和人類發展過程中男性社會角色有關,通常男性生來即被賦予家族家庭重大責任與義務。女性穿男裝通常會被認為“個性,有男子漢氣概”,反而容易得到認可
[3]
。異裝癖者不一定是跨性別者,大多數跨性別者穿着異裝時不會引起性興奮,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才穿着異裝。異裝癖與同性戀沒有必然聯繫,大多數異裝癖者是異性戀,少數是雙性戀。當異裝癖者身着異裝時,就好像異性在自己身邊或“擁抱”着自己,因此可引起性興奮。而同性戀者不會對異性產生性慾,自然也不會有這種癖好。
[4]
世界精神病學會很明確的將跨性別者歸類到了LGBT中的Transgender(跨性別)行列,在DSM-IV的診斷判定中也詳細的介紹解釋了跨性別的定義。但社會民眾仍然會無意或故意的將跨性別、異裝癖、異性化和同性戀劃上等號或扯上關係,生活在這種社會環境的跨性別者和異裝癖者本身也很缺乏這方面的知識,自然會誤認為自己是同性戀者。
[4]
5.女性異性化者很受百合歡迎?
根據心理學的角度和各種調查統計,真正的同性戀者對異性化者無感。同性戀者喜歡的是同性,他/她們認為異性化者不愛惜自己的性別魅力。自身的性別特徵越明顯,就越有魅力。為了吸引優秀的同性,他/她們首先會努力讓自己變得優秀來吸引對方,同性戀者不喜歡往異性化發展。同性戀者不會對異性產生愛情和性慾,對異性的特徵不會有好感,不希望自己身上有異性特徵,更加不會去喜歡異性特徵明顯的同性。
[4]
喜歡異性化者,恰恰證明他/她對異性潛意識的喜愛,雙性戀者和異性戀者不一定喜歡異性化者,但喜歡異性化者的人可能是偽同性戀者。他/她們的潛意識是對異性是會產生愛情和性慾的,可由於是潛意識,所以他/她們自身並不會發覺,也會堅定的聲稱自己是絕對的同性戀者。
[4]
但在喜好上卻已經暴露出潛意識裏喜歡異性的一面,通常,他/她們喜歡上真正的異性只是時機的問題,一旦潛意識被觸發,變成表意識,他/她們就會成為完整的雙性戀者或異性戀者。
[4]
6.百合中女性特徵明顯的人是雙性戀嗎?
有些人認為:很有男人味的男同性戀者和很有女人味的女同性戀者多是雙性戀,通常暗指男同性戀者中的1和女同性戀者中的P。並認為他/她們都很喜歡異性化者,深信通過某種手段能讓他/她們喜歡上異性,這些言論建立在“性取向可改變”、“同性戀者=異性化”等觀念的基礎上產生。美國心理學協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發表的一篇科學文獻表明:長期的實驗記錄證明,真正的同性戀者是無法被“矯正”的,以確定的性取向是無法改變的。傳統觀點所認為的:純粹的男同性戀者表現出明顯的女性化特點,純粹的女同性戀者則表現出明顯的男性化特點,這被證實為是錯誤的。結合以上疑問的論證,“性取向可改變”、“同性戀者=異性化”等觀念觀念並不正確,百合中女性特徵明顯的人是雙性戀的説法是不正確的。
[4]
7.女性雙性戀是百合嗎?
雙性戀是一種對男女兩性皆可產生愛情和性慾的性取向,為獨立性取向,不是同性戀的分支,即便雙性戀者在與同性交往中,也不能用百合、gay、les、同性戀來形容雙性戀者。
[6]
同性戀者是隻會對同性產生愛情和性慾的人,即“身心性別一致的人只喜歡身心性別一致的同性”,愛上一個人的最基本條件就是對方必須是同性,然後才有可能產生愛情。雙性戀者對異性是會產生愛情和性慾的,而同性戀者對異性不會產生愛情和性慾,無論異性長相多麼好,性格多麼優秀,同性戀者都無感,這就是雙性戀者和同性戀者最基本的區別。
[4]
雙性戀者對異性、同性的偏好類型都和異性戀者差不多。同性戀者則喜歡性別特徵很明顯的同性,即很有男人味的男人和很有女人味的女人。有些雙性戀者可能會喜歡異性化者,同性戀者卻不會。在角色分工上,同性戀者並非扮演“夫妻”、“男女”角色,而是根據興趣、能力來平等分擔責任和義務,且並不喜歡角色扮演。而許多雙性戀者,則多少會不自覺地把異性戀模式代入到同性關係中,所以即便雙性戀者在和同性交往中,可能也會看到“男女”的影子。因此,是能很好區分雙性戀者和同性戀者。
[4]
8.百合熱衷劃分屬性嗎?
現今,許多真正的同性戀者並不提倡同性戀之間劃分屬性,對於同性戀者來説任何屬性劃分都毫無意義。
[4]
女同性戀者中的T、P、H是同志圈裏最常見的屬性劃分,通常解釋為T是同性戀情侶裏扮演男性的一方,P是扮演女性的一方,H是兩者皆可的人。TPH原本指的是性愛關係中的位置,而不是指形象性格上的區分,更不是玩異性戀情侶的角色扮演,這些稱呼、劃分最初也並非源自同性戀者本身。
[4]
和其他許多LGBT的別稱一樣,這些屬性劃分帶有歧視性色彩,以性愛為源衍生的屬性稱呼,充斥着“同性戀者只有性”的想法。這種根據肉體來取暱稱、做劃分的行為,基本只出現在以獵奇、俯視的心態視角來研究實驗體的時候,至少不是在平等看待同性戀者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詞彙。再者,同性戀者的性愛位置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會隨時調換的。
[4]
至於根據角色進行屬性劃分的定義,則是在偽同性戀者逐步湧入同志圈後,才漸漸代替原有定義的。在思想成熟的人眼中熱衷分屬性是幼稚、刻板觀念嚴重和偽同性戀的象徵。
[4]
9.有人在觀察了百合羣體的社交圈子後,會有一種疑問:百合羣體裏的女性異性化者為什麼會這麼多?難道真正的百合沒有女性跨性別者多嗎?
異性化者如此高頻的出現在同性戀羣體裏,其實是有原因的。除上述疑問的多種因素外,影視作品也在曲解同性戀者形象的工程裏“幫了大忙”。有相當多的影視作品都會刻意把同性戀者的形象刻畫的很異性化,例如:男同性戀者手翹蘭花指、身姿扭捏、着裝花俏;女同性戀者身穿男裝、形象男性化、舉止粗魯。這種刻畫手法讓人們對同性戀者產生了錯誤的刻板印象,也讓跨性別者誤會了。
[4]
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製片人對同性戀者、LGBT不夠了解,或是採取了錯誤的方式去了解同性戀者。例如:接觸到了偽同性戀者、在同志圈(網絡和現實中專屬同性戀的社交圈子,包括社交平台、社交軟件、酒吧等)裏尋找演員或瞭解同性戀者等等,這些都會導致他們對同性戀者產生偏頗的印象和理解。
[4]
在這個缺少對性取向正確科普的社會里,連LGBT本身都有可能是性盲(不瞭解性取向的人),由此產生了大量錯誤定位自己性取向的人和跨性別者湧入同性戀羣體中。雖然偽同性戀者的數量遠遠沒有真正的同性戀者多,但卻相當的集中、強勢且高調、活躍,大有鳩佔鵲巢的趨勢。如果製片人本身就是個性盲又隨意接觸同志圈的話,一不小心就會跑偏,很容易拍出錯誤的作品。
[4]
除了影視作品外,各種五花八門且高產量的娛樂綜藝、訪談紀錄、科普文章等自媒體作品也會出現以上錯誤,並且往往因為對LGBT半吊子水桶的認知度,導致內容半真半假,反而更加具有迷惑性、散播性和危害性。偽同性戀者導致了錯誤的作品出產,錯誤的作品又導致了偽同性戀者的擴大,而偽同性戀者又十分的高調活躍,經常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真正的同性戀者很容易被當做哥們、閨蜜,很難看出來,且很多不待在滿是偽同性戀者的圈子,因此很難見到,這也是為什麼人們覺得同性戀羣體裏有很多異性化者的原因。
[4]
百合相關作品
編輯百合書籍
注意:收錄已經完結出版的書籍(漫畫、小説、紀實文學、遊記等文學作品),同一書籍只收錄一個版本。
出版時間 | 書籍名稱 |
---|---|
2022年 | |
2021年 | |
2015年 | |
2014年 | |
2013年 | |
2012年 | |
2011年 | |
2010年 | |
2009年 | |
2008年 | |
2007年 | |
2006年 | 《Bye Bye Blondie》《驚爆草莓小説》 |
2005年 | |
2004年 | 《青之花》 |
2003年 | |
2002年 | |
2001年 | 《嬉皮笑園》 |
2000年 | |
1999年 | |
1985年 | |
1983年 | 《紅果叢林》 |
百合動畫
發行年份 | 動畫名稱 |
---|---|
2022年 | |
2021年 | |
2020年 | |
2019年 | |
2018年 | 《Citrus》《Slow Start》《Comic Girls》《立花館to lie三角鈴》《魔法少女網站》《終將成為你》《少女☆歌劇 Revue Starlight》《莉茲與青鳥》《牽牛花與加瀨同學》《遙的接球》《音樂少女》《月影特工》《鄰家的吸血鬼小妹》《搖曳露營△》《刀使巫女》《我家的女僕有夠煩!》《ANIMAYELL!》《愛吃拉麪的小泉同學》《比宇宙更遠的地方》《妖精森林的小不點》《原書·原書使》 |
2017年 | |
2016年 | |
2015年 | |
2014年 | |
2013年 | |
2012年 | |
2011年 | |
2010年 | |
2009年 | |
2008年 | |
2007年 | |
2006年 | |
2005年 | |
2004年 | |
2003年 | 《復仇天使》 |
2002年 | |
2001年 |
百合電視劇和電影
播出/上映時間 | 電視劇/電影名稱 |
---|---|
2021年 | 《狐妖和小道士》《小師妹攻略師姐手冊》《滴水之恩當洗澡相報》《高糖師徒》《俠盜獵狐手》《白月光與硃砂痣》《初春三月》 |
2020年 | |
2019年 | |
2018年 | |
2017年 | |
2016年 | |
2015年 | |
2014年 | |
2013年 | 《馬來卡》 |
2010年 | |
2005年 | 《指匠情挑》 |
2004年 | 《面子》 |
2000年 | 《為你鍾情2》 |
1990年 | |
1958年 | 《穿制服的姑娘》 |
1931年 | 《穿制服的女孩》 |
百合遊戲
- 參考資料
-
- 1. 女中學生“同性戀”羣體探秘:有戀無性(組圖)(3)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04-18]
- 2. 變裝與跨性別有什麼區別?|界面新聞 · 文化 .界面新聞[引用日期2021-04-19]
- 3. 異裝癖形成五大要素 .人民政協網[引用日期2021-04-19]
- 4. 同性戀 .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引用日期2021-04-20]
- 5. 老外問"中國同性間為啥喜歡手挽手"網友 回覆亮了 .江蘇網絡電視台[引用日期2021-04-20]
- 6. 《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International technical guidance on sexuality education: an evidence-informed approach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引用日期2021-04-20]
- 7. [1]楊若暉. 台灣ACG界百合迷文化發展史研究(1992-2011)[J]. 中興大學歷史學系所學位論文, 2012.
- 8. 今野緒雪.ユリイカ 2014年12月號 特集=百合文化の現在.日本:青土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