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英國作家珍妮特·温特森著長篇小説)

鎖定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是當代英國作家珍妮特·温特森於1985年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説,敍寫了女主人公珍妮特在成長過程中由於對自我同性傾向的認同而遭受到了來自教會、家庭以及男權社會的壓制,為追尋自我和真愛最終走上了與家庭、教會決裂的道路的故事。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想要展現的不僅僅是女同性戀者在家庭、教會和男權社會的壓制之下難以生存的處境,還表達出了每個女性在社會中都要盡力去除掉性別帶來的負面影響的觀念,只有這樣才能讓女性的自我意識真正展露,才能真正實現自我價值。 [12] 
1985年,該作品獲得惠特布萊德首作獎。1990年,被改編成電視劇,獲得了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會獎。 [10]  小説自發表以來,在學界獲得了持久的關注。 [11] 
作品名稱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外文名
Oranges Are Not the Only Fruit
作    者
珍妮特·温特森
創作年代
1985年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字    數
105000
出版時間
1985年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內容簡介

在英國一個偏遠的小鎮,女孩珍妮特生長在一個信奉福音派新教的家庭裏。母親是一個偏執虔誠的教徒,喜歡將事物分成敵友兩派。惡魔,鄰居,性是她的敵人,而上帝,她家的狗,夏洛特·勃朗特的小説是她的好友。在母親的教育下,教會活動成了她日常生活的一切。
隨着她慢慢成長,珍妮特發現自己與小鎮和母親的偏執並不和諧。於是,當她愛上了另外一個女孩,並且這種超出常規之外的愛被發現後,兩者的矛盾爆發了。
這場她人生中最初的愛戀在教會和母親的阻止下無疾而終,但讓珍妮特理解了內心的渴望。她離開了小鎮和母親,同時也帶着這份決絕進入了她的成年。 [1]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創作背景

珍妮特·温特森是一名同性戀者,但她從不遮掩自己的獨特身份,希望女性尤其是像她一樣身份的女性給自己足夠的空間呼吸,敢於表達真實的自我。1985年,她以自身經歷為藍本創作了《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3]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章節標題與《聖經》的前八部分(創世記、出埃及、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約書亞、大審判、路得記)一致,而且內容上也大量戲仿《聖經》中的內容。 [12]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作品目錄

創世記
出埃及
利未記
民數記
申命記
約書亞
大審判
路德記 [2]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人物介紹

珍妮特
珍妮特有着懵懂而波折的成長經歷。起初,珍妮特是一個狂熱的宗教信徒,後因愛上另一個女孩被迫離開教會。珍妮特不同尋常的性取向導致其與母親決裂,並離家出走獨自闖世界。在從事一系列不同的工作之後,珍妮特最終進入牛津大學學習。小説結尾處,珍妮特返回家鄉,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與母親的和解。 [4] 
養母
養母告訴珍妮特橘子是唯一的水果,並教導珍妮特只信《聖經》的教條教義。小説中第一次出現的橘子,是養母給珍妮特吃的:珍妮特耳聾,做手術住院,養母忙於教會的事,總是拿橘子安撫她,並告訴她説橘子是唯一的水果;珍妮特在學校受排擠要退學,養母只是淡淡地説:“來,吃個橘子。”年幼的珍妮特遇到困難需要養母陪伴時,養母總是藉口自己要忙於教會的事,拿橘子安慰珍妮特,而不是自己陪伴珍妮特。養母固執地認為,養女的命運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規劃的,要和自己一樣做一個堅定的基督徒,長大後遠赴未開化的地區傳教。 [14] 
梅蘭妮
珍妮特的初戀,面對教會的壓力,背叛了她們的愛情,結婚生子為教會工作。 [14]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作品鑑賞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作品主題

批判父權
英國當代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的處女作《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是一部書寫女同性戀題材的作品。這部半自傳體小説用第一人稱的手法敍寫了女主人公珍妮特在成長過程中由於對自我同性傾向的認同而遭受到了來自教會、家庭以及男權社會的壓制,為追尋自我和真愛最終走上了與家庭、教會決裂的道路。本文從性別政治的視角來探討女主人公珍妮特如何在宗教教義森嚴、男權文化霸權的環境中,大膽地認同自己的性別傾向,最終實現自我追尋的艱難之旅。 [5] 
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浪潮的推動下,女性不再參照男性給定的標準,而是擁有自己的話語權和獨立的價值觀。隨着二十世紀後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女性小説家力圖對小説的題材和創作手法做更徹底的實驗和改革。珍妮特·温特森便是通過創新的手法探討愛情、身體和政治等話題最具想象力的一位作家。以女性主義的視角,剖析温特森在其處女作《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如何通過作品的整體結構、敍事模式以及題材選取等方式挑戰以男性為中心的傳統價值觀、顛覆男性霸權,具有深遠的意義。 [6]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藝術特色

後現代主義敍事特徵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是一部在題材和創作手法上非常大膽的作品。小説取材於作者本人的成長經歷,卻又融入了神話傳奇、童話寓言等虛構的成分,從而模糊了傳記與小説之間的文類界限。同時,通過寫實性敍事和自我反思性敍事這兩重聲音的交叉和並置,温特森揭示了小説的虛構本質和敍事性質。除此以外,小説還通過戲仿互文的技巧對傳統、歷史和現實價值進行批判、質疑。所有這些都凸顯了作品的後現代主義敍事特徵,顛覆了傳統敍事策略和讀者角色,體現了温特森在文學範式上的創新以及對主流文化意識形態的批判。 [7] 
一、互文性敍事結構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以《聖經舊約前8篇的篇名作為小説每一章的標題。通過與《聖經》的互文,形成了對這部集權主義、父權主義、西方文明重要文本的後現代反諷,挑戰了事實與小説之間的區別。《聖經》文本本身已是錯綜複雜,既不是完全的歷史事實,也不是完全的虛構小説,而是一種事實與小説的統一體。温特森重述這一文本,質疑了其價值和意識形態,藉此改變被壓迫和邊緣化的女同性戀者的地位。
温特森通過對《聖經》的後現代戲仿,將女性主義意識貫穿於敍事之中,將《聖經》改寫為一部以女性為主體的半自傳成長小説,體現了小説敍事本身的可塑性,批判了異性戀的主導敍事模式,由此達到解構男權中心的目的。
二、嵌套性敍事結構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的框架敍事是女主人公珍妮特的成長曆程,在小説的第二層,嵌入了寓言、亞瑟王傳奇和童話,形成了一個嵌套式的敍事迷宮。旨在採用多種敍事方式將嵌套敍事與框架敍事融為一體,從不同角度實現與框架敍事相通的主題:女主人公在成長中,不斷努力掙脱強權母親的束縛,反抗單一父權話語的壓抑,追尋真正自我的艱難歷程。嵌入的寓言、童話故事和傳奇等虛構敍事展現了年輕女主人公所親歷的幻想,代表着年輕女孩成長過程中不斷變化着的身份,由此表現主體具有複雜的心理需求和多側面的自我。 [8] 
人物形象
作者在《橘子》中創造出一個與自己同名同姓的女主人公珍妮特的形象,透過珍妮特的眼睛,刻畫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如冷漠自私、愛憎分明的母親;唯諾是從、可有可無的父親;温暖可靠、忠誠勇敢的艾爾西;虛偽狡詐、自私自利的伯恩牧師;美麗温暖,最終卻屈服於教會的梅蘭妮,等等。作者以第一人稱去觀察人物、講述情節,不僅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使讀者能夠身臨其境進入“我”這個角色,並且能引發讀者與“我”的共鳴和對文章的深思。作者創造出一個虛擬的“我”的身份,去體驗父權社會下女同性戀者被壓迫的人生,以獨特的女性主義視角刻畫了以伯恩牧師為代表的迷途人協會的醜惡,歌頌和讚揚了以艾爾西為代表的温暖女性形象,表達了對新時代女性的讚揚和對父權社會的厭惡。 [13]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作品影響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於1985年獲得惠特布萊德首作獎,被評選為英語系學生必讀的經典讀物,入選《衞報》死前必讀的1000本小説,並被改編為BBC熱門劇集,該劇集榮獲戛納最佳劇本等多項大獎。 [4]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作者簡介

珍妮特·温特森 珍妮特·温特森
珍妮特·温特森(Jeanette Winterson),英國當代有爭議性的作家之一。1959年生於英格蘭的曼徹斯特,自小由堅信宗教的夫婦收養。代表作有《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激情》《給櫻桃以性別》《寫在身體上》《蘋果筆記本》等,其作品頻頻被改編為電視劇集熱播。2006年,温特森以其傑出的文學成就被授予英帝國勳章。 [1]  [9] 
參考資料
  • 1.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新浪[引用日期2017-07-21]
  • 2.    珍妮特・温特森, 温特森, 於是.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M]. 新星出版社, 2010.
  • 3.    張蔚,常亮著,20世紀英國女性文學探徵,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12,第148頁
  • 4.    陳李萍著,記憶與文學認同 當代《簡·愛》重寫小説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12,第90頁
  • 5.    張麗娜. 艱難的愛之旅——論《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珍妮特的自我追尋[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3, 29(12):16-17.
  • 6.    張麗娜. 徹底顛覆男性霸權——《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的女性主義解讀[J]. 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2014, 2014(1):28-31.
  • 7.    丁冬. 論《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的後現代主義敍事特徵[J]. 當代外國文學, 2012, 33(1):84-90.
  • 8.    ,復旦外國語言文學論叢 2011年秋季號=FUDAN FORUM ON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AUTUMN,2011,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03,第47-48頁
  • 9.    英國當代最好最有爭議作家 在母親的陰影下寫作  .搜狐[引用日期2017-04-28]
  • 10.    方迪. 論《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敍事上的恐惑[J]. 名作欣賞, 2023, (2):164-166.
  • 11.    吳碧悦. 論《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的自我書寫[J]. 寧波工程學院學報, 2020, 第32卷(3):46-50.
  • 12.    徐靜敏. 論《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的自我意識 ——以其對《聖經》的戲仿為視角[J]. 美與時代(下), 2021, (6):97-99.
  • 13.    李瀾宇. 掙脱桎梏 追尋自我 ——對《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創作手法及女性主義的解讀[J]. 戲劇之家, 2020, (13):199-200,203.
  • 14.    劉克東, 劉娟秀.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主人公的反叛[J]. 南昌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 第19卷(3):81-8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