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異裝

鎖定
異裝舊稱為易裝,是一個男女二元性別框架下的概念,指人們出於不同的原因,選擇在特定文化語境下通常與另一性別相關的打扮和行為模式,如男性選擇偏女性氣質的打扮,或女性選擇偏男性氣質的打扮等 [1] 
異裝癖指伴隨性滿足的異裝。將異裝癖等同於異裝,是對異裝的污名化 [2] 
異裝指的是這種行為本身,是一種性別表達,而不是一種性傾向,也不是一種性別認同,因此異裝不等同於同性戀,也不等同於跨性別 [3] 
我國的法律與政策中,雖未明確提及異裝的概念,但有多個條款提到不同性別應享有同等權利、禁止基於性別的歧視。《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訂)規定,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 [4] 
異裝是性與性別相關概念之一。相關教育會從自我保護、提高性別意識等角度對異裝進行闡述。我國各部委發佈的相關教育類文件中,《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2007)等從性別意識、法律意識等角度強調了加強相關教育的必要性 [5]   。包括異裝在內的性別平等是全面性教育和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內容之一。
中文名
異裝
外文名
Cross-dressing

異裝定義

異裝舊稱為易裝,是一個男女二元性別框架下的概念,指人們出於不同的原因,選擇在特定文化語境下通常與另一性別相關的穿着和行為模式 [1]  。與異裝相關的詞還有變裝和異裝癖,其中變裝多指舞台表演中的異裝行為,而異裝癖一説是對異裝的一種貶義説法,亦可以指與性刺激有關的異裝行為 [6]  。異裝是一種行為,而不是性傾向或性別認同,因此異裝不一定與同性戀、跨性別等身份相關 [6] 

異裝歷史沿革

異裝的行為,不論在中外都古已有之,只是最早並沒有用“異裝”一詞來描述這樣的行為 [7]  。20世紀早期,德國性學家馬格南·赫什菲爾德(Magnus Hershfeld)最先發明瞭“異裝癖”(transvestism)一詞,將其與性刺激和性愉悦相聯繫。赫什菲爾德學派的後繼者認為性愉悦是跨性別產生的原因,並在20世紀40年代將異裝癖歸為性戀物癖的一類 [8]  。但如今學界已證實異裝與跨性別沒有必然的關聯。並且,不是所有的異裝都能被歸在異裝癖的範疇內。根據美國精神病學協會2013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of Mental Disorders,DSM-5),異裝癖為伴隨性滿足的異裝 [9]  。將異裝癖等同於異裝,是對異裝的污名化,表現了對異裝的歧視。

異裝異裝的類別

人們異裝可能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包括自身性別表達、職業需求,其中包含但不僅限於以下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為舞台表演、社會活動等進行的異裝。包括很多種形式,如變裝皇后、變裝國王、角色扮演(cosplay)、女權異裝等(具體可參見下文“異裝與文化”部分)。
第二種是異裝癖,是指為達到性愉悦而進行的異裝。《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認為異裝癖屬於一種性慾倒錯障礙,對異裝癖的診斷標準包括(1)持續時間至少為6個月,通過變裝從而激起個體反覆的強烈的性喚起,表現為性幻想、性衝動或性行為;(2)這種性幻想、性衝動或性行為引起有臨牀意義的痛苦,或導致社交、職業或其它重要功能方面的損害。如果不滿足這兩條診斷標準,即便是習慣性的異裝也不能被稱為異裝癖 [9] 

異裝醫學觀點

異裝行為本身與精神疾病並無關聯,有爭論的地方在於異裝癖是否應該算作精神疾病。聯合國世界衞生組織2019年出版的《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1)中,將此前版本中認定為精神疾病的“戀物性異裝癖”從條目中刪去,即不再將其視為精神疾病 [2]  。而《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仍然將異裝癖作為性慾倒錯障礙的一類,《中國精神障礙分類及診斷標準》(第3版)也將異裝癖作為性偏好障礙的一類 [9-10]  。而即便異裝癖未完全去病化,異裝癖也有嚴格的診斷標準,不能將異裝癖等同於異裝。

異裝相關概念辨析

異裝異裝與性傾向

美國文化學者瑪喬麗·加伯(Marjorie Garber)指出,自從異裝成為一個現代的公共話題以來,無論是在大眾媒體還是學術領域,異裝和同性戀總被混淆,或畫上等號。異裝的發展史和同性戀的發展史之間存在許多相互影響之處,兩者無法被簡單地分開 [6]  。但實際上,異裝是一種與性別相關的裝扮和行為方式,同性戀是一種性傾向,即每個人可能對同性、異性或不僅限於一個性別的個體產生情緒、情感或性的吸引 [3]  。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即異裝者可能是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泛性戀、無性戀性傾向中任何一種或多種。加伯指出,實際上大部分異裝者並不是同性戀,異裝行為在異性戀中比率反而較高 [6] 

異裝異裝與跨性別

異裝與跨性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異裝是一種性別表達,即一個人通過服飾、行為方式等來表達特定性別。而跨性別是一種性別認同,即一個人內心深處所感受到的基於個人體驗的性別 [3]  。儘管一個男性異裝者可能裝扮成一名“女性”,或一個女性異裝者可能裝扮成一名“男性”,但這並不代表他們認同自己為與扮裝相對應的性別。跨性別者可能想要通過對自己身體的改變來呈現所認同性別的性別特質,而異裝者的異裝行為更具有表演性質,但“表演”並不代表它一定是娛樂性的,它也可以是相對嚴肅的,可以是一種自我欣賞,而不一定需要展示給別人看。異裝者並不想改變自己的身體特徵,以具有對應性別的特質 [6] 

異裝我國各部委相關教育類文件

異裝作為性與性別常見概念之一,在教育中會從自我保護、提高性別意識等角度進行闡述。我國各部委發佈的相關教育類文件中,《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2007)從加強安全意識和性別意識的角度強調了教育的必要性。包括異裝在內的性別平等是全面性教育和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內容之一。

異裝《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

小學4~6年級
模塊一:預防和應對社會安全類事故或事件
· 瞭解應對敲詐、恐嚇、性侵害的一般方法,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5] 
模塊二:預防和應對公共衞生事故
· 初步瞭解青春期發育基礎知識,形成明確的性別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5] 
模塊六:預防和應對影響學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 形成在遇到危及自身安全時及時向教師、家長、警察求助的意識 [5] 
初中年級
模塊一:預防和應對社會安全類事故或事件
· 學會應對敲詐、恐嚇、性侵害等突發事件的基本技能 [5] 
模塊六:預防和應對影響學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 瞭解校園暴力造成的危害,學習應對的方法;
· 學會在與人交往中有效保護自己的方法,構築起堅固的自我心理防線 [5] 

異裝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與政策文件

我國的法律與政策中,有多個條款提到不同性別因享有同等權利、禁止基於性別的歧視,但並未直接提及“性傾向”、“性別認同”、“性別表達”等文字。學術界基於法理推論,禁止性別歧視適用於性少數羣體,因為“性別”理論上應當涵蓋性傾向、性別認同、性別表達的少數羣體 [11]  。因此,性別平等相關的法律政策理論上也適用於保障同志等性少數羣體的權益。
我國在勞動就業、教育等多個領域推動與保障性別平等,並做出相應的國際承諾。不過,在性少數平等方面,我國的法律和政策也仍然存在進步的空間。

異裝國際承諾

在2018年6月18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38屆常會上,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國際組的負責人蔣端公使表示:“中方反對一切形式的歧視和暴力,包括基於性取向的歧視、暴力和不容允現象 [12]  。”
我國代表團在日後再次重申了這一發言內容。在2020年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4屆會議上,在與防止基於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暴力和歧視問題獨立專家互動對話時,我國代表團發言道:“中方反對一切形式的歧視和暴力,包括基於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歧視、暴力和不容忍現象 [13]  。”

異裝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18修正)在序言部分,確立了憲法是我國根本法的地位,指出憲法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並要求“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 [14]  。”因此,憲法關於公民(包括性少數公民)享有平等權益的規定也應當在各地方、各領域貫徹。在憲法中與性少數相關的內容有:
第三十三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第三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週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異裝勞動與就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2018修正)
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衞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第十二條 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
第四十六條 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15] 
第三條 勞動者依法享有平等就業和自主擇業的權利。
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視。
第二十六條 用人單位招用人員、職業中介機構從事職業中介活動,應當向勞動者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和公平的就業條件,不得實施就業歧視。
第六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實施就業歧視的,勞動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16] 

異裝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2015修正)
第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17] 
第四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並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 [18] 

異裝未成年人權益保護

第三條 國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
未成年人依法平等地享有各項權利,不因本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民族、種族、性別、户籍、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家庭狀況、身心健康狀況等受到歧視。
第四十條 學校、幼兒園應當建立預防性侵害、性騷擾未成年人工作制度。對性侵害、性騷擾未成年人等違法犯罪行為,學校、幼兒園不得隱瞞,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報告,並配合相關部門依法處理 [4] 

異裝獻血

在舊版《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GB 18467-2001)中,有條款4.5.3規定“易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的高危人羣,如吸毒病史者、同性戀者、多個性伴侶者”,不能獻血 [19]  ;而在2012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GB18467-2011)中,修改了這一規定,將“同性戀者”變更為“男男性行為”,即不以身份認同來禁止性少數羣體的獻血行為,而是以高危行為作為能否獻血的標準。具體條款如下:
5.2.2 安全獻血者的重要性
不安全的血液會危害患者的生命與健康。具有高危行為的獻血者不應獻血,如靜脈藥癮史、男男性行為或具有經血傳播疾病(艾滋病、丙型肝炎、乙型肝炎、梅毒等)風險的 [20] 

異裝《中國婦女發展綱要》

婦女與教育
主要目標:
· 教育工作全面貫徹性別平等原則。
· 性別平等原則和理念在各級各類教育課程標準及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體現。
策略措施:
· 在教育法規、政策和規劃的制定、修訂、執行和評估中,增加性別視角,落實性別平等原則。
· 加強婦女理論研究和高等學校女性學學科建設。在國家社科基金等科研基金中增加社會性別和婦女發展的相關項目和課題,推動婦女理論研究。提高女性學學科等級,鼓勵高等學校開設女性學專業或女性學課程,培養女性學專業人才。
· 實施教育內容和教育過程性別評估。在課程和教材相關指導機構中增加社會性別專家。在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中充分體現社會性別理念,引導學生樹立男女平等的性別觀念。
· 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社會性別意識。加大對教育管理者社會性別理論的培訓力度,在師資培訓計劃和師範類院校課程中增加性別平等內容,強化教育管理者的社會性別意識。提高各級各類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決策和管理層的女性比例。
· 均衡中、高等教育學科領域學生的性別結構。鼓勵學生全面發展,弱化性別因素對學生專業選擇的影響。採取多種方式,鼓勵更多女性參與高科技領域的學習和研究 [21] 

異裝不足之處

在性少數平等方面,我國的法律和政策也仍然存在進步的空間。例如,目前法律政策仍未納入性少數羣體的婚姻權。儘管在《民法典》未出台前,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呼籲將同性婚姻納入民法典,但未能成功。
此外,在面向公眾的信息傳播方面,性少數羣體正變得越來越不可見。作為我國網絡視聽領域唯一的國家級行業組織(一級協會) [22] 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在2017年6月30日通過了《網絡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其中要求協會會員如果發現網絡視聽節目中含有“表現和展示非正常的性關係、性行為,如亂倫、同性戀、性變態、性侵犯、性虐待及性暴力等”內容的,“應予以剪截、刪除後播出;問題嚴重的,整個節目不得播出 [23]  ”。而該服務協會會員包括了中央電台、中央電視台、人民網、新華網、騰訊網、愛奇藝等重量級信息平台 [24]  ,意味着性少數羣體在網絡視聽平台的可見度下降。

異裝我國各部委相關教育類文件

我國教育部門沒有直接針對大中小學的異裝的相關教育規定,其與異裝有關的內容,主要是從心理健康、性與生殖健康、公共衞生事故預防等方面予以體現。例如反對校園暴力和校園欺凌、重視心理調節能力等。

異裝《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

小學4~6年級
模塊二:預防和應對公共衞生事故
· 初步瞭解青春期發育基礎知識,形成明確的性別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25] 
初中年級
模塊六:預防和應對影響學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 瞭解校園暴力造成的危害,學習應對的方法;
· 學會克服青春期的煩惱,逐步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抑制自己的衝動行為;
· 學會在與人交往中有效保護自己的方法,構築起堅固的自我心理防線 [25] 
高中年級
模塊二:預防和應對公共衞生事故
· 學習健康的異性交往方式,學會用恰當的方法保護自己,預防性侵害。當遭到性騷擾時,要用法律保護自己 [25] 

異裝《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初中階段
疾病預防
· 與預防艾滋病相關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知識;
心理健康
· 建立自我認同,客觀認識和對待自己。
生長髮育與青春期保健
· 青春期心理發育的特點和變化規律,正確對待青春期心理變化。
安全應急與避險
· 識別容易發生性侵害的危險因素,保護自己不受性侵害 [26] 
高中階段
心理健康
· 合理宣泄與傾訴的適宜途徑,客觀看待事物;
· 緩解壓力的基本方法 [26] 

異裝《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性與生殖健康
目標
· 樹立自我保健意識,掌握維護性與生殖健康的知識和技能,提高維護性與生殖健康的能力 [27] 
核心內容
· 性與生殖健康的基本知識;
· 友誼、愛情、婚戀、家庭與倫理道德;
· 優生優育與適宜有效的避孕方法;
· 非意願懷孕和應對措施;
· 常見生殖健康問題與自我保健方法;
· 無保護性行為對生殖健康的影響;
· 常見性傳播疾病和預防;艾滋病的傳播、流行與控制,易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為和預防措施,艾滋病諮詢檢測和服務,不歧視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
預防性侵害的方法和技能 [27] 

異裝全面性教育中異裝相關的教學內容

異裝學習目標

聯合國《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雖然沒有明確提出“異裝”概念,但是包括異裝在內的性別平等是全面性教育和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內容之一。相關的學習目標主要出現在核心概念3“理解社會性別”下的第1個主題“社會性別及其規範的社會建構”、第2個主題“社會性別平等、刻板印象與偏見”和第3個主題“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當中,內容貫穿5~8歲、9~12歲、12~15歲、15~18歲及以上四個年齡段 [3]  ,具體學習目標如下。
核心概念3:理解社會性別
主題1:社會性別及其規範的社會建構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瞭解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之間的差異十分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社會性別和生理性別,並描述這兩個概念的不同(知識);
► 反思對自己的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的感受(技能) [3]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社會與文化規範以及宗教信仰都是影響社會性別角色的因素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社會性別角色(知識);
► 舉例説明社會規範、文化規範和宗教信仰如何影響社會性別角色(知識);
► 認同有很多因素會影響社會性別角色(態度);
► 反思社會、文化和宗教信仰如何影響人們對社會性別角色的看法(技能)。
要點:每個人看待自己的社會性別或向別人描述自己的社會性別的方式都是獨特的,應該受到尊重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社會性別角色(知識);
► 解釋一個人的社會性別身份可能與其生理性別不相符(知識);
► 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會性別身份(態度);
► 欣賞自己的社會性別身份,並尊重他人的社會性別身份(技能) [3]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社會性別角色和社會性別規範影響人們的生活
學習者將能夠:
► 確定社會性別規範如何塑造身份、願望、實踐和行為(知識);
► 檢視社會性別規範如何產生危害,以及如何對人們的選擇和行為產生負面影響(知識);
► 認識到關於社會性別規範的信念是由社會構建的(態度);
► 認同社會性別角色和社會性別期待可以改變(態度);
► 在家庭、學校和社區的日常生活中採取行動,在社會性別角色方面產生更積極的影響(技能) [3] 
學習目標(15~18歲及以上)
要點:敢於挑戰自己和他人的社會性別偏見很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回憶關於對男性、女性、具有不同性傾向和社會性別身份者有偏見的事例(知識);
► 認識到自己和他人的社會性別偏見可能對他人造成傷害(態度);
► 批判性地評估自己的社會性別偏見程度,並分析所在社區內存在哪些社會性別偏見(技能);
► 演練應對自己和他人的社會性別偏見的策略(技能)。
要點:恐同和恐跨會對具有不同性傾向和社會性別身份的人造成傷害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恐同和恐跨(知識);
► 分析導致恐同和恐跨的社會規範及其後果(知識);
► 認識到所有人都應該能夠愛他們所愛的人,而不必受到暴力、強迫或歧視(態度);
► 展示對受到恐同和恐跨傷害的人表示支持的方法(技能) [3] 
主題2:社會性別平等、刻板印象與偏見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每個人都同樣有價值,不論其屬於何種社會性別
學習者將能夠:
► 説出人們會如何因為自己的社會性別而受到不公平、不平等的對待(知識);
► 描述在家庭、學校和社區中如何使屬於不同社會性別的個體之間的關係更加公平和平等(知識);
► 認識到對不同社會性別的人表示不公平、不平等的對待是錯誤的,並且違揹人權(態度);
► 認識到無論社會性別如何,尊重他人的人權很重要(態度) [3]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社會性別刻板印象會導致偏見和不平等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與社會性別有關的刻板印象和偏見(知識);
► 認識到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和社會性別期待會對人們的生活方式造成很大的積極和消極影響(知識);
► 認同由社會性別產生的差異可能導致剝削或不平等對待,尤其是當人們的行為不符合預期的規範時(態度);
► 敢於質疑社會性別角色的公平與否,並展示如何挑戰不公正和有害的行徑(技能) [3]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和偏見影響了男性、女性以及具有不同性傾向和社會性別身份的人被對待的方式,也影響了他們所能做出的選擇
學習者將能夠:
► 回憶社會規範如何影響社會對於男性、女性以及具有不同性傾向和社會性別身份者進行描述的方式(知識);
► 舉例説明社會性別偏見的各種形式(知識);
► 認同平等對待所有人的重要性(態度);
► 認識到對不符合社會性別規範者持有偏見會損害他們做出選擇的能力,包括關於健康的選擇(知識);
► 展示如何在對待他人時不持有社會性別偏見(技能);
► 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如何影響自身的觀念和社會性別偏見(技能) [3] 
學習目標(15~18歲及以上)
要點:社會性別不平等、社會規範和權力差異會影響性行為,並可能增加性脅迫、性虐待和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的風險
學習者將能夠:
► 説出社會性別不平等和權力差異如何影響性行為,以及性脅迫、性虐待和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的風險(知識);
► 認同社會性別不平等和權力差異會影響性行為,並影響人們做出安全選擇和採取安全行為的能力,例如使用安全套、獲取性與生殖健康服務等(態度);
► 當自己或他人遭受性脅迫、性虐待,或社會性別暴力時,主動尋求支持或幫助他人尋求支持(技能) [3] 
主題3: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瞭解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和尋求幫助的途徑非常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並認識到它在許多場所都可能發生(如學校、家庭或公共場所)(知識);
► 瞭解社會性別觀念和社會性別刻板印象會影響我們對待他人的方式,包括歧視和暴力(知識);
► 認同所有形式的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都是錯誤的(態度);
► 如果自己或認識的人正在經歷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包括在學校內或學校周邊發生的暴力,描述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找到一個值得信賴的成年人並向其訴説該遭遇(技能) [3]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所有形式的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都是錯誤的,是對人權的侵犯
學習者將能夠:
► 舉例説明什麼是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例如:欺凌、性騷擾、情感暴力、家庭暴力、強奷、女性生殖器損毀/切割、童婚、早婚和強迫婚姻、恐同暴力),並説出社會性別暴力可能發生的場所,包括學校、家庭、公共場所或網絡(知識);
► 認同所有形式的性暴力都是對人權的侵犯(態度);
► 如自己或認識的人正在經歷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或擔心可能會遭遇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展示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識別值得信賴的成年人並向其訴説相關經歷(技能)。
要點: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可能是暴力和歧視的根源
學習者將能夠:
► 解釋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如何導致欺凌、歧視、虐待和性暴力(知識);
► 解釋性虐待和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是源於權力和支配慾望的犯罪,並非由於一個人沒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性慾望(知識);
► 認識到社會性別不平等和社會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會導致性暴力(態度);
► 展示如何主張社會性別平等、反抗社會性別歧視或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技能) [3]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任何形式的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都是對人權的侵犯,無論施暴者是成年人、青少年還是權威人士
學習者將能夠:
► 瞭解性虐待和社會性別暴力,包括來自性伴侶的暴力和強姦都是源於權力和支配的犯罪,並非由於性慾控制能力低下(知識);
► 為發現和減少社會性別暴力制定具體策略(知識);
► 認識到暴力行為的旁觀者和目擊者可以採取安全措施干預暴力行為,並且也可能受到暴力的影響(知識);
► 認識到社會性別暴力永遠是錯誤的,且施暴者可以是成年人、當權者或青少年(態度);
► 展示如何與預防社會性別暴力和提供社會性別暴力受害者支持的可信賴的成年人和服務機構取得聯繫(技能) [3] 
學習目標(15~18歲及以上)
要點:每個人都有責任倡導社會性別平等,並公開反對侵犯人權的行為,包括性虐待、有害行徑和其他形式的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
學習者將能夠:
► 分析在倡導促進社會性別平等和減少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方面的一些成功案例(知識);
► 意識到在公共和私人空間,包括在網絡上公開反對侵犯人權和社會性別不平等的重要性(態度);
► 倡導社會性別平等,消除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技能) [3] 

異裝如何從教育的角度看待異裝

異裝如何開展異裝相關內容的教學

全面性教育可以提高學生對性多元的瞭解和尊重。聯合國《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建議,全面性教育課程包括反歧視、平等、性和性別身份多元化的相關信息和價值觀,以及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和責任感 [3]  。異裝相關內容的教學應當在一個包容、尊重的環境下開展,教學內容應當樹立異裝者的正面形象,避免侮辱和歧視性的信息,提倡平等,傳達性和性別身份多元化的正面信息。應當教育學生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尊重和接受具有不同性別表達的每一個人 [28] 

異裝如何營造異裝者感覺安全的教學氛圍

學校和教師對異裝學生的支持至關重要,可以使得異裝學生更有安全感、取得更好的成績和更有學習的渴望和校園歸屬感等。為了在校園內塑造異裝學生的安全空間,學校首先應當施行相關政策預防和積極應對校園內針對異裝者的欺凌。其次,教師應當接受性多元相關知識的培訓,尊重、接納異裝學生,需要時向異裝學生提供支持。此外,教師還應當將性多元的知識融入課程,教育全體學生尊重他人的性傾向和性別表達,尊重身邊的異裝者 [28] 

異裝如何應對針對異裝者的校園欺凌現象

學校可能是針對性別認同、性別表達及性傾向欺凌最易發生的場所。校園欺凌往往會極大地影響學生接受教育的權利,同時也會影響被欺凌者的心理健康及人身安全。而教育者可以利用相關政策預防欺凌,建立更安全的校園環境。教育者應當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相應政策,其中可以包括反暴力和欺凌的政策、反恐同欺凌的政策、性的多元化政策等。應當創造支持性校園環境,建立安全空間,明確表明反對校園欺凌並進行積極干預。此外還應將性多元的包容性知識融入課程,樹立關於異裝者的正面形象,預防包括針對異裝者在內的校園欺凌,教育學生尊重、接受不同的性別表達 [28] 

異裝與異裝相關的常見疑問

常見疑問1:異裝是不是病?
答:不是。異裝是一種性別表達,即一個人通過服飾、行為方式等表達性別。而任何性別表達,都是正常的、合理的。全面性教育指出,不論擁有何種性別表達,每個人都同樣有價值,都應得到尊重 [3] 
常見疑問2:異裝是不是跨性別?
答:不是。異裝是一種性別表達,即一個人通過服飾、行為方式等表達性別。異裝者並不認同於自己所裝扮的性別。而跨性別是一種社會性別認同,即一個人內心所感受到的基於個人體驗所認同的性別。全面性教育指出,不管是異裝還是跨性別,都應得到充分的尊重 [3] 
常見疑問3:開展性教育會不會導致更多人變成異裝者?
答:不會。異裝可能是一種職業或特定場合活動的需求,也可能是一種性別表達。當異裝是一種性別表達時,涉及一個人的名字、服飾,以及行為方式,這些是基於一個人長期以來形成的自我認知和行為習慣,不會因為接受性教育知識就輕易改變。全面性教育可以幫助兒童和年輕人獲得適齡的知識和技能,樹立尊重、平等、多元的價值觀,培養人際交往的能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要求保障自己獲得性教育的權利 [3]  。全面性教育可以幫助提高異裝者的自我認同,改善異裝者的校園生活處境,減少異裝者可能遭受的心理問題和欺凌現象,同時也教育全體學生尊重、接納具有不同性別表達的人,形成平等、多元的價值觀 [28] 

異裝全面性教育中如何進行相關教育

幼兒園性教育中的相關內容
根據《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給出的學習目標,幼兒階段的相關教育主要集中在接納差異、尊重他人和消除歧視上。北京師範大學劉文利教授主編的《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全9冊)中,《多彩的幸福》《歡樂的六一》兩冊中都涉及相關教育內容 [29]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29]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29]
《多彩的幸福》一冊講述了四個主人公的生活,讓幼兒理解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打扮、生活。比如繪本中的Max姐雖然是女性,但也可以選擇留短髮或者穿裙子。本冊旨在引導幼兒認識到不同性別、職業、喜好的人都能擁有幸福的人生且都能為社會做出貢獻,從而幫助幼兒認識人與人的差異、尊重不同 [30]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29]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29]
《歡樂的六一》一冊主要幫助幼兒意識到不同性別都有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的權利,比如女孩也可以喜歡飛機,男孩也可以穿粉色的衣服等。旨在培養幼兒打破性別刻板印象、接納自己感受的意識 [31] 
小學性教育中的相關內容
小學的性教育不再單純侷限於廣義上的尊重差異,而是進一步認識講解相關內容。
“身體發育”單元“外貌形象”主題中指出“人的價值體現在很多方面,一個人的價值不是由外貌決定的”,並提倡尊重性別表達的多樣性和不同性別的人選擇的權利。讀本中強調不同外貌和裝扮的人可以有同樣優秀的品質,可以從事各種職業,也都可以參與社會發展。
除了明確講解社會性別的單元之外,還在其它多個單元從不同角度強調了社會性別平等的重要性。比如在二年級下冊中提及“人類因不同而多彩”,在四年級上冊中從權利的視角闡釋“不同性別的人享有平等的權利”,在六年級上冊中講解“價值觀影響人們對社會性別的態度”等。掌握這些知識之後,兒童能夠認識到對異裝的看法受到許多不同信息來源的影響,能夠反思自己性別和性別表達的感受,並學會理解、尊重他人的性別和性別表達。
初中性教育中的相關內容
在瞭解異裝含義的基礎上,初中生將認識到對社會性別和性傾向的刻板印象和偏見影響了具有不同社會性別、性傾向和性別表達的人被對待的方式,也影響了他們所能做出的選擇。同時,初中學生也會學習社會性別、性傾向、性別表達平等可以促進與性行為和人生規劃有關的平等決策。在掌握這些知識、態度和技能之後,初中生將有能力打破對自己和他人的異裝的偏見,並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如何影響自身觀念和偏見 [32] 

異裝異裝與服裝的性別特質

異裝的概念之所以成立,從根本上依賴於服裝的性別化,即將特定服裝樣式與某個性別捆綁在一起,尤其是將服裝與二元性別(即僅僅將性別劃分為男性或女性)聯繫起來。多元性別的概念即打破了二元性別的侷限 [33]  。此外,異裝本身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會隨着不同時空條件下主流的服飾規範的變化而變化。同時,服裝性別化所具有的侷限性,也更給異裝這一概念帶來了不確定性:如果服裝不再具有一定的性別屬性,那麼也就不存在通過採用特定服飾向另一性別的“跨越”,那麼“異裝”這一概念也就不復存在 [34]  [35] 

異裝服裝性別規範的變遷

異裝的界定與特定社會背景中主流的服飾規範有着密不可分的關聯,而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環境中,服裝的樣式、服飾的規範都有着種種差別 [34] 
中國大陸
不同的時代有着不同的服裝規範,服裝所表達的性別特質也在不斷變化。在20世紀初至1949年的中國,男子服飾既有傳統的長袍、馬褂,也有新式西裝;女子服飾既有傳統的上襖下裙,也有洋裝、新式旗袍。到了文革時期,則無論男女一律着中山裝、工裝等淡化性別的服飾。而改革開放以來,服飾風格逐漸變得自由,男性服飾既可以硬朗、沉着,也可以柔和;女性服飾既可以優雅、端莊,也可以活潑、陽剛 [34] 
歐洲
在17~19世紀的歐洲,男女服裝的性別特質有相同也有相異之處。相同之處包括男性也會使用蕾絲裝飾、穿高跟鞋等,而女性也會穿着有墊肩的夾克等。但差異也廣泛存在,如女性會使用各種材質的束腰束胸等。而到了二戰後,由於經濟條件的變化、女權運動的開展等原因,男女裝又出現相互借鑑、融合的趨勢,如女裝借鑑男裝的西裝、男性穿着超短裙等 [35] 

異裝服裝的去性別化

進入21世紀以來,由於人們越發認識到性別不只是“男”“女”之分,並且每個人的性別只關乎個人,而不依賴於外界的評判,在服飾的方面也越來越多地出現了無性別服裝,即可以無差別地被不同性別的人穿着的服裝。無性別服裝的出現,表明了對將服裝與性別捆綁在一起的思維的突破,是一種打破服裝性別化的侷限的嘗試。而出現無性別服裝的原因,除了對性別本身認知的變化,還有對不同性別認同、性別表達、性傾向的尊重,以及女性越來越普遍地參與到勞動市場當中等 [35] 

異裝服裝性別化的侷限性

我國藝術學學者王忠華在《淺論無性別服裝》中提出,服裝性別化的觀念是有侷限性的。原因有三點。首先是性別本身的不確定性。隨着對性別的研究不斷深入,人們認識到一個人的性別並不只有男性或女性兩種可能,並且還存在着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的區分。其次,既然性別本身存在多種變化,那麼用男女兩性的性別來對服裝進行分類也就存在問題。最後,由於面料、裁剪、顏色等元素的差異,武斷地通過服裝來界定性別,往往不夠準確。因此傳統的性別化的服裝看似合理,實則存在着很大問題,對服飾的性別觀念也需要不斷更新 [35] 

異裝對異裝的歧視

社會性別規範將與特定社會性別相關的行為準則強加給人們,傳統、文化、宗教等因素可能會塑造出僵化的、歧視性的社會性別規範,導致人們對不符合這些性別規範的羣體實施傷害 [3]  。異裝者由於其非主流的性別表達,往往容易遭受歧視,如將異裝等同於異裝癖,就是對異裝的污名化,表明了對異裝的歧視。在全面性教育越發普及的當今,人們應當樹立尊重人權、性多元的價值觀,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性別表達,對異裝者採取接納的態度 [3] 

異裝異裝與女性

異裝對男性異裝者和女性異裝者接受度的差異

瑞士漢學家羅蘭·阿爾頓布格爾(Roland Altenburger)在其研究中指出,由於性別權力的差異,對由女性到男性的異裝的接受度往往較高,而對由男性到女性的異裝接受度較低。女性異裝為男性,被認為附帶有社會地位的提升,能夠獲得更多的權力和自由,並且這種暫時性的異裝也不會對權力結構造成什麼影響;而男性異裝成女性,則被視為有損男性氣質,是對男性的一種貶低,因此更不被接受 [36]  。聯合國《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指出,不管是哪一種性別表達、哪一種異裝行為,都應得到同等的尊重 [3] 

異裝女性異裝與性別權利

女性異裝成為男性的行為有時與獲得一定的性別權利相關。我國文化學者高蓉和張競瓊在《晚清至民國時期異裝現象及其性別意識研究》中指出,清末隨着女子教育在我國迅速普及和我國留學生回國後帶來開放的思想文化,我國女性開始有了兩性平等的意識,追求和男性相同的公民、政治權利,而在這一背景下女性的異裝就由於女性對男性性別的嚮往而產生。同時,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女性越來越多地進入社會,從事傳統中男性從事的職業,這一現象也促進了女性異裝的發展。五四新文化運動後,女權運動蓬勃發展。許多女性在爭取權益時,就通過穿着男性的服飾表明尋求和男性一樣的平等身份,如秋瑾就曾穿着男裝開展運動 [37] 

異裝異裝與文化

異裝我國戲曲中的異裝

香港戲劇批評家李小良認為,從元朝(1271~1368)開始,異裝就在我國戲曲當中佔有獨特的地位,這一時期被稱為我國戲曲歷史中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女性戲曲表演者在戲劇舞台上占主導地位,經常異裝出演男性角色。隨後,在明朝(1368~1644)和清朝(1644~1911),官宦人家所供養的私人劇團和公共劇院都以異裝為鮮明的特色。私人劇團大多是女性劇團,演出的劇目主要是崑曲。到了清朝的中後期,公共劇院逐漸偏向男性演員。二十世紀二十到三十年代,最著名的異裝男性戲曲演員即為梅蘭芳(1894~196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由於相關政策原因,女性異裝戲曲表演發展更為廣泛 [38]  。我國戲曲中的異裝常被稱為“反串”。當代戲曲表演藝術家李玉剛,就以男扮女裝的異裝戲曲表演聞名,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戲曲中的異裝在當下的可見度。
李玉剛異裝演出 李玉剛異裝演出

異裝西方文化中的變裝

西方文化中的變裝是一種娛樂性舞台表演。在表演中,若一名女性採用男性的穿着打扮和行為方式,稱為變裝國王;若一名男性採用女性的穿着打扮和行為方式,則稱為變裝皇后 [1]  。變裝起源於西方,近年來已逐步推廣到了世界各地。美國綜藝節目《魯保羅變裝皇后秀》(RuPaul's Drag Race)即為一檔風靡全球的節目,使得更多人認識了變裝這一種娛樂形式。
《魯保羅變裝皇后秀》第八季 《魯保羅變裝皇后秀》第八季

異裝角色扮演(Cosplay)

角色扮演(Cosplay)起源於日本,指真人通過特定服裝、妝容、行為模式等對日本動畫、漫畫與電子遊戲(Anime Comic Game ,ACG)作品中角色的扮演。在角色扮演當中,玩家(Coser)可能扮演與自己性別相同的角色,也可能扮演與自己性別不同的角色,後者就可以算作一種異裝行為。我國傳媒學研究者馬中紅和邱天嬌在其論文《身份認同:Cosplay亞文化的實踐意義》中認為,作為異裝的角色扮演是玩家根據自己的客觀條件和主觀意願的結果,這種異裝行為既是一種幻想式的性別情感體驗,還可能表達了玩家內在原有的性別氣質。這不僅是對刻板的性別表達的一種挑戰,也是對男女二元性別對立的一種顛覆的嘗試 [39]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

異裝偽娘文化

偽娘文化同樣起源於日本的日本動畫、漫畫與電子遊戲(ACG)亞文化。偽娘,在這一亞文化當中指具有女性外觀特質,但性別認同為男性的個體。偽娘最早出現於動漫作品當中,如《青春草莓蛋》中的天和響、《少女愛上姐姐》中的宮小路瑞穗等。隨着人氣越來越大,偽娘從動漫也走入了現實,越來越多現實中的男性也會扮作女性,其特點包括美麗、可愛(萌)等 [40]  。同樣,偽娘文化也有利於挑戰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促進多元化的性別表達。

異裝泰國的變裝表演

泰國的變裝表演,即一般人們所稱的泰國人妖表演。泰國的人妖歌舞表演最早出現在1974年,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觀眾。泰國社會學學者法克蘇帕·拉格薩薩(Phaksupa Rugsasab)在《中泰人妖觀的比較研究》中指出,“人妖”這一概念包含了不同身體狀況和性別認同的個體。一部分人妖已經實施性別重置手術,還有一部分人妖沒有實施手術但通過女性扮裝來表達女性特質 [41]  。對於一個性別認同為男性,但通過女性扮裝來表演的人妖,其變裝表演就可以認為是一種異裝行為。泰國的變裝表演只是一種娛樂形式,但在我國,由於人們對跨性別和異裝概念的混淆和對它們的歧視,“人妖”一詞在日常用語當中的應用,已經大大超過了泰國變裝表演的範疇,成為了人們對跨性別者和異裝者的歧視性稱呼,令跨性別者和異裝者感到不適 [41]  。應當摒棄這種對跨性別者和異裝者的侮辱性稱呼。

異裝文學和電影中的異裝

在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當中,有着大量的對異裝的描寫。
文學中的異裝
我國古代的一首北朝民歌《木蘭辭》,講述了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出征的故事。花木蘭的形象在我國文化當中具有深遠影響,在當代已經成為女性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的一種象徵和精神支持。
我國古代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台》中,祝英台女扮男裝,進入只接納男子的私塾讀書。
西方文學作品中也有許多異裝的情節。例如,英國作家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戲劇《威尼斯商人》、《皆大歡喜》等作品當中均有異裝的出現。
影視中的異裝
在影視作品當中,異裝也經常出現。有的是演員層面的異裝,例如在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1992)中,葉童女扮男裝出演了男性角色許仙;在徐克導演的電影《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1992)當中,林青霞女扮男裝出演了東方不敗一角。也有的是故事情節中的異裝,例如在陳凱歌導演的電影《霸王別姬》(1993)當中,張國榮飾演的程蝶衣,作為戲曲演員,男扮女裝扮演虞姬;在陳可辛導演的《金枝玉葉》(1994)中,袁詠儀女扮男裝出演林子穎一角。
《新白娘子傳奇》(1992)
影片信息
導演: 夏祖輝/何麒
編劇: 貢敏/趙文川/方桂蘭/何冀平/夏祖輝/何麒
主演: 趙雅芝/葉童/陳美琪/石乃文/夏光莉
類型: 愛情/奇幻/古裝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台灣
語言: 漢語普通話
首播: 1992-11-15(中國台灣) / 1993-02-01(中國大陸)
集數: 50
單集片長: 49分鐘
又名: The Legend of WhiteSnake [42] 
劇情簡介
白蛇素貞(趙雅芝 飾)還是一條沒有什麼法力的小蛇時曾被捕蛇老人所抓,幸得一小牧童相救。素貞心內發誓,一定要報答這份救命之恩。一千年以後,白蛇修成人身,往人間報恩時相遇青蛇小青(陳美琪 飾),將其馴服,以姊妹相稱。得到菩薩明示之後,素貞前往杭州西湖找到了千年後的小牧童、此時是一個藥堂的學徒許仙(葉童 飾)。天上降下大方賢惠又漂亮的女子,自然是呆學生許仙所不曾妄想的。而巧用妙計的素貞讓二人相識不久很快就結成秦晉之好。只是許仙耳根軟弱,誤聽法海和尚讒言,用雄黃試出妻子真身,活活嚇死。白素貞帶着有孕之身飛西天盜仙草,更與天兵交手,救回許仙一命,卻也直接導致小產的後果。許仙仍未懂得娘子深情,再次聽信讒言的他用缽對準白娘子的時候,素貞再也無法逃脱,被壓在雷鋒塔下。要等他年兒子高中狀元,才可盼望從中復出…… [42] 
社會影響
《新白娘子傳奇》由於製作精良,已經成為一代人重要的集體記憶。飾演許仙這一男性角色的女演員葉童很好地塑造了許仙儒雅、懦弱的書生形象,受到廣泛好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葉童異裝出演男性角色,一方面表明異裝其實深入了人們的日常文化,另一方面也是對性別刻板印象的一種突破 [42] 
《新白娘子傳奇》劇照 《新白娘子傳奇》劇照
《金枝玉葉》(1994)
影片信息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阮世生/陳可辛/李志毅/陳寶華/許願/許月珍/奚仲文/張國榮
主演: 袁詠儀/張國榮/劉嘉玲/陳小春/曾志偉
類型: 喜劇/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香港
語言: 粵語
上映日期: 1994-07-23(中國香港)
片長: 107分鐘
又名: He's a Woman, She's aMan [43] 
劇情簡介
著名音樂人顧家明(張國榮 飾)精心栽培了最受歡迎女歌星玫瑰(劉嘉玲飾)。兩人男才女貌,是十分相配的一對。他們的忠實fans林子穎(袁詠儀 飾)誤打誤撞成為了唱片公司的男新人,眾人都沒有發現其實林子穎是女扮男裝的。子穎生活在偶像的圈子中才發現這對金童玉女正面臨感情的考驗。子穎的純真同時吸引住了家明與玫瑰的眼球,分別對子穎產生了愛意。一段複雜的三角關係,引出不少笑料 [43] 
教育意義女扮男裝的林子穎同時吸引了女性角色玫瑰和男性角色顧家明,導演通過這樣的橋段設計,使傳統異性戀愛情中的性別規範變得模糊,既暗示了同性戀愛的可能性,也弱化了戀愛中一個人的性別身份,從而凸顯了愛情本身。另一方面,林子穎的異裝行為也表明一個人的氣質並不是單一的,也不被其生理性別所束縛,異裝正為多元化的性別氣質探索提供了可能 [43] 
《金枝玉葉》電影海報 《金枝玉葉》電影海報

異裝國際不再恐同日

國際不再恐同日(The International DayAgainst Homophobia, Transphobia and Biphobia)定於每年5月17日,設立於2004年,志於提高公眾對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間性人以及其他所有有着多元性傾向、性別認同或性別表達以及性別特質的羣體所遭受的暴力與歧視的關注 [44] 
參考資料
  • 1.    VACCARO A, AUGUST G, KENNEDY M S..Safe Spaces: making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welcoming to LGBT youth[M]:Santa Barbara: Praeger,2012
  • 2.    REED G M. Disorders related to sexuality and gender identity in the ICD-11: revising the ICD-10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current scientific evidence, best clinical practices, and human rights considerations[J]. World Psychiatry, 2016, 15(3): 215.
  • 3.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M]:巴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8
  •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11-05]
  •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性綱要[Z]. 2007-02-07.
  • 6.    GARBER M.Vested Interests: Cross-dressing and Cultural Anxiety[M]:New York: Routledge,1992
  • 7.    BULLOUGH V L. Transvestites in theMiddle Age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74, 79(6): 1381-1394.
  • 8.    BEVAN T E. The Psychobiology ofTranssexualism and Transgenderism: A New View Based on Scientific Evidence[M].Santa Barbara: Praeger, 2015: 42.
  • 9.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M].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2013: 685.
  • 10.    萬承龍, 萬勤. 對十二例“性偏好障礙”的心理治療體會[G]//中國心理學會. 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 上海:[出版者不詳], 2005.
  • 11.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中華女子學院. 跨性別者性別認同的法律承認:對中國與跨性別相關法律和政策的評估報告[R]. 北京: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2018.
  • 12.    中國發展簡報. 中國在聯合國就多元性別再表態. [N/OL]. 2018-06-29[2020-08-05].http://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news-21512.html
  •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 中國代表團在人權理事會第44屆會議與防止基於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暴力和歧視問題獨立專家互動對話時的發言.[EB/OL]. 2020-07-08[2020-08-05].http://www.china-un.ch/chn/dbtyw/rq1/hfs_1/t1798734.htm
  • 14.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18修正)[M]. 北京: 中國法制出版社, 2018.
  • 15.    中國人大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勞動法[Z/OL]. (2019-01-07) [2020-07-11].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1901/ffad2d4ae4da4585a041abf66e74753c.shtml
  • 16.    中國人大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Z/OL]. [2020-07-11].http://www.npc.gov.cn/wxzl/gongbao/2015-07/03/content_1942851.htm
  •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Z/OL]. [2020-07-11]. http://www.moe.gov.cn/s78/A02/zfs__left/s5911/moe_619/201512/t20151228_226193.html
  • 18.    中國人大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Z/OL]. (2019-01-07) [2020-07-11].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1901/21b0be5b97e54c5088bff17903853a0d.shtml
  • 19.    中華人民共和國衞生部,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GB 18467-2001).2002-03-01
  • 20.    中華人民共和國衞生部,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GB 18467-2011)[S].2012-07-01
  • 21.    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 國務院印發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EB/OL].(2017-05-12) [2020-09-06].http://www.nwccw.gov.cn/2017-05/12/content_155807.htm.
  • 22.    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 協會介紹.[EB/OL]. 2020-08-07[2020-08-07]. http://www.cnsa.cn/index.php/about/describe.html
  • 23.    中國網絡視聽大會. 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網絡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新華社.[N/OL]. 2017-06-30[2020-08-07].http://www.xinhuanet.com/video/2017-06/30/c_129644685.htm
  • 24.    餘瀛波. 網絡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發佈.法制日報-法制網. [N/OL].2017-06-30[2020-08-07]. 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content/2017-06/30/content_7227938.htm?node=20908
  • 2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性綱要[Z]. 2007-02-07.
  • 26.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Z]. 2008-12-01.
  • 27.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7)[Z]. 2017-06-14.
  • 28.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教育部門應對恐同欺凌[M]. 巴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13: 16-42.
  • 29.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全9冊)[M].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
  • 30.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之多彩的幸福[M].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
  • 31.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之歡樂的六一[M].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
  • 32.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初中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全6冊)[M].未出版.
  • 33.    SYTSMA, Sharon E.Ethics and Intersex[M]. Dordrecht: Springer, 2006: 38.
  • 34.    蔡磊. 服飾與文化變遷[D].武漢大學,2005.
  • 35.    王忠華. 淺論無性別服裝[D].中國美術學院,2016: 7-18.
  • 36.    ALTENBURGER R. Is ItClothes that Make the Man? Cross-Dressing, Gender, and Sex in Pre-Twentieth-Century Zhu Yingtai Lore[J].Asian Folklore Studies, 2005, 64(2): 165-205.
  • 37.    高蓉,張競瓊.晚清至民國時期異裝現象及其性別意識研究[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15,34(02):24-28.
  • 38.    LI S L. Cross-Dressingin Chinese Opera[M].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3: 2.
  • 39.    馬中紅,邱天嬌.身份認同:Cosplay亞文化的實踐意義[J].青年研究,2011(05):8-18+94.
  • 40.    王大闊. 日本ACG亞文化流行語研究[D].東北師範大學,2014:9-10.
  • 41.    PHAKSUPA RUGSASAB. 中泰人妖觀的比較研究[D].華東師範大學,2014:2-4.
  • 42.    豆瓣. 新白娘子傳奇[EB/OL].[2020-07-12].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153527/. html
  • 43.    豆瓣. 金枝玉葉[EB/OL].[2020-07-12].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303376/. html.
  • 44.    MAY17.org. What is May17?[EB/OL]. [2020-4-11]. https://may17.org/about/. html.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