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雲站

(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境內鐵路車站)

鎖定
廣州白雲站(Guangzhoubaiyun Railway Station),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境內,是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客運特等站,是鐵路“十三五”發展規劃廣州鐵路樞紐規劃“五主四輔”的重要組成部分 [1]  [29]  ,途徑線路為京廣鐵路京廣高速鐵路廣湛高速鐵路廣清城際鐵路等線路 [29] 
廣州白雲站於2020年10月10日開工建設;於2022年6月主體結構封頂 [1]  [7] 
截至2023年11月,白雲站站房建築面積為454000平方米,站場規模為11台24線,最高聚集人數15000人 [1]  [4] 
中文名
廣州白雲站
外文名
Guangzhoubaiyun Railway Station
所屬地區
中國廣東省廣州市
主要線路
京廣鐵路、京廣高速鐵路、廣湛高速鐵路、廣清城際鐵路(截至2023年11月)
區域管理
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
建築面積
454000 m²(截至2023年11月)
站台規模
11台24線(截至2023年11月)
車站地址
廣州市白雲區棠新路與棠樂路交叉路口西南側 [3] 

白雲站歷史沿革

(民國5年)1916年,廣州白雲站前身西聯火車站投用運營,通行粵漢鐵路 [5] 
(民國26年)1937年,侵華日軍在廣九鐵路增建黃埔支線時,棠溪站更名廣州北站 [6] 
1989年2月22日,廣州北站改稱原名棠溪站 [6] 
2016年10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廣州市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簽署《共建綜合交通樞紐示範工程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棠溪站將被改建為廣州白雲站,主要用於接發普速列車 [8] 
2017年,棠溪站更名為廣州白雲站 [6] 
2018年7月5日,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省人民政府批覆《關於廣州鐵路樞紐新建廣州白雲站(棠溪站)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鐵總髮改函〔2018〕437號);11月14日,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和廣東省人民政府批覆《關於廣州鐵路樞紐新建廣州白雲站(棠溪站)工程初步設計的批覆》(鐵總鑑函〔2018〕762號) [9]  ;12月28日,廣州白雲站及其綜合交通樞紐一體化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2] 
2020年10月10日,廣州白雲站動工興建 [7] 
2021年1月,廣州白雲站首塊底板澆築完成 [10] 
2022年1月24日,廣州白雲站站房一期主體結構封頂 [11]  ;6月6日,廣州白雲站鋼結構花瓣拼裝完成 [15]  ;10月20日,廣州白雲站首根逆作異型鋼柱施工吊裝完成;11月27日,廣州白雲站完成樁基施工 [12] 
2023年4月30日,廣州白雲站完成二期高架層混凝土主體結構澆築 [14]  ;6月19日,廣州白雲站主體封頂,站房鋼結構整體完工 [13]  ;9月20日,廣州白雲站工程箱梁架設完成 [16] 
建設中的白雲站 建設中的白雲站

白雲站交通區位

  • 車站位置
廣州白雲站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棠新路與棠樂路交叉路口西南側,地處廣州市中心城區、白雲區西南端;處於京廣鐵路廣深鐵路廣茂鐵路所形成的普速路網的中心區域;距離廣州市白雲區人民政府約5千米,東距白雲山約6千米,北距廣州北站約21.3千米;車站在京廣鐵路距離上行站點大朗站約5千米,距離下行站點廣州站約5千米 [17-18] 
建設中的白雲站 建設中的白雲站
  • 周邊道路
廣州白雲站西側範圍內共有四條道路,分別為石槎路(城市主幹路)、怡康路(城市次幹路)、棠潭路(城市次幹路)、白雲二線(城市主幹路,在建) [19-20]  [38] 

白雲站建築規模

白雲站建築設計

  • 設計理念
建築名稱
設計理念
整體建築
廣州白雲站整體設計遵循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TOD開發理念,並採用智能概念的“可伸縮的車站、會呼吸的廣場” [1] 
車站站房
站房設計以“雲山珠水、盛世花開”為靈感,外部採用了25片向外延伸的花瓣,與廣州市的市花木棉花(英雄花)相呼應,創造了獨特的城市形象 [21] 
候車大廳
大廳頂部採用橙白相間的內花瓣設計,形似復興號高鐵列車和廣東傳統文化中的龍舟,寓意百舸爭流、千帆競發,展現廣州的活力和發展勢頭 [21] 
大廳兩側設計了光谷區域,將自然光線引入地下空間,實現了自然採光。這一設計靈感來源於廣州的騎樓和滿洲窗,展現了嶺南文化元素 [21] 
候車大廳頂部 候車大廳頂部
候車大廳兩側 候車大廳兩側
站房外立面 站房外立面
  • 設計參數
截至2022年3月,廣州白雲站站房屋蓋鋼結構屋面投影面積95224平方米,最大跨度64米,此外,該結構總重約2000噸,包含2494個球節點和11267根杆件 [24] 
截至2022年6月,廣州白雲站站房鋼結構的“花瓣”由12榀飄帶花瓣、15榀內花瓣和25榀外花瓣組成,共計52榀花瓣。其中飄帶花瓣的高度為15米、最大懸挑為10米,內花瓣的高度為15米、最大懸挑為15米,外花瓣的單榀高度為19米、最大懸挑為28米 [23] 
截至2022年12月,廣州白雲站地鐵集散、城市換乘通道及配套工程11.7萬平方米,上蓋開發平台2萬平方米 [28] 
截至2023年2月,廣州白雲站站房工程底板面積約15萬平方米,南北方向跨度548米,東西方向跨度274米;站房基坑為一級深基坑,開挖深度10.65米至11.25米,底板面標高為-12.200米,基坑支護採用地下連續牆、預應力錨索,降水方式採用管井降水;底板混凝土強度等級C45(P8),站房A區底板厚度為1350毫米,B、C區底板厚度為850米 [31] 
截至2023年6月,廣州白雲站建築面積約45.4萬平方米 [4]  ,包括地上站房工程的14.5萬平方米,地下配套工程30.9萬平方米,站房建築面積14.45萬平方米,最高聚集人數15000人 [1]  [25]  ;站房鋼結構總用鋼量約為11.8萬噸,包括屋蓋、“花瓣”和鋼柱鋼樑三部分。屋蓋鋼結構重量為8100噸,面積為95224平方米。“花瓣”鋼結構是最大懸挑28米、總重量8250噸的格構式變徑斜柱 [22] 

白雲站整體佈局

  • 站內佈局
廣州白雲站為線正上式站房,站房主體建築為地上二層(兩側設有商業夾層)、地上一層、地下三層(部分區域含夾層);地上一層設置東、西線側站房,包括候車大廳(部分區域含夾層)和站台層。地上二層設置高架候車室、上蓋平台及上蓋開發轉換層,其中包括東、西進站口及下客平台、南北呼吸廣場。地下一層為出站層,設置出站大廳及換乘區域(出租車、社會車輛停車場、地鐵換乘、地下進站)。地下二層及地下三層為預留地鐵站台層,方便中轉換乘旅客和高鐵城際通勤客流 [26-28] 
  • 站外佈局
截至2018年10月,廣州白雲站綜合交通樞紐配套的市區公交樞紐站位於站場西北角,旅遊大巴站在西南角,出租車站場在東北角,長途汽車站在東南角,方便乘客出行 [30] 
廣州白雲火車站規劃平面圖 廣州白雲火車站規劃平面圖

白雲站站台線路

白雲站站場台層

截至2023年11月,廣州白雲站場規模為11台24線,主要情況如下:
場台
站台數量
線路數量
國鐵場
10
22
城際場
1
2
參考資料: [28] 

白雲站連接線路

截至2023年11月,途經廣州白雲站站內鐵路正線為京廣高速鐵路、廣湛高速鐵路、廣清城際鐵路 [1] 

白雲站運營情況

  • 設備設施
廣州白雲站站內設有地下兩層的社會停車場,停車位2662個,站外設有市區公交樞紐站位於站場西北角,設有20個下客車位、20個上客車位和100個停車位;旅遊大巴站位於西南角,設有5個落客車位、5個上客車位和5個停車位;出租車站場位於東北角,設有20個落客車位、70個上客車位和100個停車位;長途汽車站位於東南角,設有20個落客車位、20個上客車位和80個停車位 [30] 

白雲站交通換乘

  • 軌道交通
廣州白雲站在站房負一層至負二層設置有軌道交通線路:
軌道線路
本站名稱
起始點
終點站
開通狀態
運營時間
(未開通)
06:15-次日00:02
參考資料: [37] 

白雲站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 建設難題
廣州白雲站在屋蓋鋼結構安裝中克服了七大難點:多專業協調;大工作量和難度;高空焊接質量;狹小施工場地;複雜結構測量;高質量和安全要求;嚴格疫情防控 [24] 
  • 施工技術
廣州白雲站站房底板採用跳倉法施工,通過合理劃分倉位、設置施工縫、優化混凝土配比、加強施工質量控制等措施,成功縮短工期、降低基坑安全風險、避免結構混凝土温差收縮、有效控制結構裂縫,並保證了底板的整體防水效果,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31] 
  • 技術創新
  1. 廣州白雲站採用自主研發的鋼結構全生命週期管理平台,實現了對十萬餘根鋼構件的全過程追溯和三維可視化的精細管理。該平台將鋼結構管理劃分為設計、深化、生產、運輸、安裝、交驗六個階段,並將這六個階段的資料與鋼構件的三維模型綁定,解決了傳統管理方式無法全面追溯每根構件的問題。這一技術創新使得白雲站鋼結構施工管理更加先進和高效 [24] 
  2. 廣州白雲站鋼結構花瓣施工面臨體量大、節點多、懸挑遠等技術挑戰。為了確保焊接質量受控,採用了首次應用的“無軌導全位置爬行焊接機器人”,利用光視覺傳感技術、智能系統和焊炬擺動系統,實現了自動焊接作業。這項技術創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風險,並確保了施工順利進行 [23] 
  3. 廣州白雲站採用綠色建築和智能建造技術,其中高架候車廳底板採用疊合板裝配式結構,每平方米減少碳排放1.28kg,碳排放降低23.3%。此外,站房以東西光谷自然採光、生態植被和屋頂太陽能光伏發電,實現高能低耗、舒適宜人的綠色建築,年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500噸 [36] 

白雲站建設規劃

截至2023年11月,廣州白雲站規劃接入國鐵京廣高速鐵路、廣湛高速鐵路、廣清城際鐵路、柳廣鐵路廣州地鐵8號線廣州地鐵12號線廣州地鐵22號線廣州地鐵24號線佛山地鐵6號線以及1條預留地鐵線 [32] 

白雲站價值意義

廣州白雲站的建設和發展,對於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交通一體化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廣州白雲站的建成將進一步完善大灣區內的鐵路網絡佈局,提高區域內部的互聯互通水平。這將有助於促進區域內各城市之間的經濟合作與交流,進一步推動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 [33] (中國網 評)
白雲站不僅是“五主四輔”中的“五主”之一,還將與廣州站、廣州東站“合體”,構建“三站一體”的中心組合樞紐,全新取代過去“兩站一體”(廣州站、廣州東站)的格局。作為亞洲最大的火車站綜合樞紐之一,白雲站將為國家鐵路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廣州市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34] (《廣州日報》 評)
廣州白雲站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在建的按現代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建設理念打造的特大型樞紐工程,對外打造“普高城際複合型客站”,對內打造“大公共交通”體系,打造“暢通融合、綠色温馨、經濟藝術、智能便捷”的全新鐵路樞紐客站。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全國最大的TOD大型綜合交通樞紐之一,並逐步承接廣州站和廣州東站的普速客車,是廣州站、廣州東站未來更新改造的前置條件,也是廣州市“高鐵進市區”的示範工程 [35] (《廣州日報》 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