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癤子

鎖定
癤子是指發生在肌膚淺表部位感受火毒,致局部紅腫熱痛為主要表現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可分有頭癤、無頭癤螻蛄癤癤病等。其特點是色紅、灼熱、疼痛,突起根淺、腫勢侷限,範圍多在3釐米左右,易膿、易潰、易斂。相當於西醫的癤、頭皮穿鑿性膿腫癤病等。癤子,中醫認為是熱毒侵入皮膚而發病,屬於瘡瘍熱證,所以又稱“熱癤”。細小如釘而反應較重的癤子,則稱為“疔瘡”。癤子以頭、面、頸、背、臀等處最為多見;疔瘡主要見於顏面及手指、足趾。癤子雖小,但也不可忽視對它的預防和治療。
中醫病名
癤子
常見發病部位
頭部、頸項、頭面、背部毛囊、臀部、外陰部及皮脂腺豐富的部位
表現特徵
局部紅腫、熱痛
預    防
保持皮膚清潔,增強機體抵抗力。積極治療瘙癢性皮膚病及全身慢性疾病。暑天或在炎熱環境中生活工作,應避免汗漬過多,勤洗澡和及時更換內衣,嬰兒更應注意保護皮膚避免表皮受傷

癤子臨牀表現

癤子 癤子
癤初起時,局部皮膚有紅、腫、痛的小硬結,範圍僅2mm左右。數日後結節中央組織壞死、軟化,腫痛範圍擴大,觸之稍有波動,中心處出現黃白色的膿栓;繼而膿栓脱落、破潰流膿。膿液流盡炎症逐步消退後,即可癒合。有點癤無膿栓,自潰稍遲,需設法促使膿液排出。
面癤特別是鼻、上唇及周圍所謂“危險三角”區的癤症狀較嚴重,病情加劇或被擠碰時,病菌可經內眥靜脈、眼靜脈進入顱內海綿狀靜脈竇,引起化膿性海綿狀靜脈竇炎,出現顏面部進行性腫脹,可有寒戰高熱頭痛、嘔吐、昏迷等,病情嚴重,死亡率很高。
不同部位同時發生幾處癤,或者在一段時間內反覆發生癤,稱為癤病。與病人的抗感染能力較低(如有糖尿病),或皮膚不潔且常受擦傷相關。 [1] 

癤子治療

癤子一般治療

1.早期促使炎症消退 紅腫階段可選用熱敷、超短波紅外線理療措施,也可敷貼加油調成糊狀的中藥金黃散、玉露散魚石脂軟膏
2.局部化膿時急躁排膿 癤頂見膿點或有波動感時用石炭酸點塗膿點或用針頭將膿栓剔出,或作切開引流,禁忌擠壓。出膿後輔以呋喃西林、濕紗條或以化腐生肌的中藥膏,直至病變消退。
3.抗菌治療 若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等全身症狀,面部癤或併發急性淋巴結炎淋巴管炎時,可選用青黴素複方磺胺甲惡唑等抗菌藥物治療,或用清熱解毒中藥方劑等。有糖尿病者給予降糖藥物或胰島素等相應治療措施。對頑固性患者可注射丙種球蛋白、自家菌苗或多價葡萄球菌菌苗 [1]  [2] 
金銀花 金銀花
對於外耳道、鼻、上唇部的癤子不可切開,更不要擠壓,以防感染擴散蔓延。

癤子中藥治療

一旦發生癤子,宜內外兼治。內服清熱解毒中藥,可用金銀花、連翹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馬齒莧各15克,水煎服用。外敷清熱解毒中藥,可用新鮮馬齒莧60克,或用蒲公英60克,或用敗醬草60克,或用芙蓉花嫩葉60克,加少許食鹽,搗爛,外敷患處,每日換藥2~4次,對尚未化膿的癤子效果較好。已經化膿的,必須讓癤子成熟潰破,膿液流出,才能逐漸癒合。也可以用新鮮的柏樹葉搗爛,叫雞蛋清和成糊,敷在患處。

癤子預防

保持皮膚清潔,增強機體抵抗力。積極治療瘙癢性皮膚病及全身慢性疾病。暑天或在炎熱環境中生活工作,應避免汗漬過多,勤洗澡和及時更換內衣,嬰兒更應注意保護皮膚避免表皮受傷。 [1]  [2] 

癤子疾病簡介

癤(furuncle)是單個毛囊及其周圍組織的急性化膿性感染。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偶可有表皮葡萄球菌或其他病菌致病。感染好發於頭部、頸項、頭面、背部毛囊、臀部、外陰部及皮脂腺豐富的部位。 [1]  [2] 

癤子病因和病理

癤子 癤子
癤的發生與皮膚不潔、擦傷環境温度較高或機體抗感染能力降低有關。因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毒素含凝固酶,膿栓形成是其感染的一個特徵。 [1] 

癤子診斷鑑別

癤的炎症侵潤較深而大,局部紅、腫、熱、痛明顯,中央有膿栓。依據臨牀表現,本病易於診斷。如有發熱全身反應,應作白細胞計數血常規檢查。癤病病人還應檢查血糖和尿糖,作膿液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癤應與以下疾病相鑑別。
1.癰 表面有多個蜂窩狀膿栓,局部紅腫更為顯著,疼痛劇烈,全身症狀明顯。
2.痱癤 亦稱假性癤病,系汗腺化膿性感染,常與紅痱同時存在。好發於小兒頭皮等部位,似癤腫,但無膿栓,侵潤比較侷限,且局部疼痛與周圍炎症均不如癤明顯。
3.皮脂囊腫(俗稱粉瘤)併發感染。
4.痤瘡伴有輕度感染 痤瘡病變小並且頂端有點凝脂。 [1]  [2] 

癤子注意

1.切忌亂擠壓
由於癤子有的生長在面部,不但不好看,而且時間長了容易化膿,很疼,於是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長癤子成熟後,只要用手把膿擠出來就好了,專家提醒説,其實長癤子尤其頭面部癤子擠膿是十分危險的動作,萬萬使不得。因為頭面部血管直接與顱腦相通,且血管本身無靜脈瓣。當外力壓迫時,血液可逆流入腦,擠癤子時,細菌可隨血液進入顱內,引起危及生命的顱內感染海綿竇栓塞。尤其是鼻根至雙側口角的“危險三角區”的癤子,必須嚴禁擠壓,正確的做法是請醫生及時排膿,然後經過幾次引流、換藥,便可好轉痊癒
2.切忌自行塗藥
皮膚任何部位出現紅腫熱痛,都要及時去醫院接受正規處理,切忌自行塗藥,尤其是紅汞龍膽紫,對傷口有毒性,易引起痂下積膿。今年以來,傷口護理中心已處理了幾十例此類痂下積膿患者。有的是用中草藥處理了1多月,結果從1個癤變成了多個毛囊和皮脂腺感染,處理極為棘手。
另外,如果反覆出現癤腫,要檢查空腹餐後2小時血糖,發現異常要及時去內分泌科診治,看看是不是跟糖尿病有關。
參考資料
  • 1.    吳在德 吳肇漢主編.外科學.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08.1:150
  • 2.    吳志華.皮膚性病學.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97.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