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當歸芍藥散

鎖定
當歸芍藥散,中醫方劑名。出自《金匱要略》卷下。為理血劑。具有養血調肝,健脾利濕之功效。主治婦人妊娠或經期,肝脾兩虛,腹中拘急,綿綿作痛,頭暈心悸,或下肢浮腫小便不利,舌質淡、苔白膩者。現於糾正胎位
中文名
當歸芍藥散
別    名
當歸芍藥湯(《濟生》卷九)
當歸茯苓散(《普濟方》卷三三九)
出    處
《金匱要略》卷下
組    成
當歸、芍藥、茯苓、白朮、澤瀉、川芎
功    用
養血調肝,健脾利濕
主    治
婦人妊娠或經期,肝脾兩虛,腹中拘急,綿綿作痛等
分    類
理血劑

當歸芍藥散歌訣

當歸芍藥散川芎,茯苓白朮澤瀉同;主治妊娠腹痛症,疏理肝脾有奇功。

當歸芍藥散組成

當歸三兩(9g)、芍藥一斤(48g)、茯苓四兩(12g)、白朮四兩(12g)、澤瀉半斤(24g)、川芎半斤(一作三兩)(10g)。

當歸芍藥散用法用量

1、現代用量:上為散。每服方寸匕,酒和服,一日三次。
2、古代用量:上六味,杵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當歸芍藥散功用

養血調肝,健脾利濕。

當歸芍藥散主治

婦人妊娠或經期,肝脾兩虛,腹中拘急,綿綿作痛,頭暈心悸,或下肢浮腫小便不利,舌質淡、苔白膩者。現於糾正胎位

當歸芍藥散方義

此與胞阻痛者不同。因脾土為木邪所克,谷氣不舉,濁淫下流,以塞搏陰血而痛也。用芍藥多他藥數倍以瀉肝木,利陰塞,以予芎、歸補血止痛;又佐茯苓滲濕以降於小便也;白朮益脾燥濕,茯、澤行其所積,從小便出。蓋內外之濕,皆能傷胎成痛,不但濕而已也。

當歸芍藥散配伍特點

本方養血調肝,健脾滲濕,體現了肝脾兩調,血水同治的特點。

當歸芍藥散運用

1、辨證要點:本方為治療婦人肝脾失調血滯濕阻證的常用方。臨牀應用以腹痛綿綿,月經量少,性情急躁,納呆食少,舌淡苔白膩,脈弦細為辨證要點。
2、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妊娠腹痛痛經習慣性流產、妊娠羊水過多、胎位不正、不孕症妊娠貧血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內膜炎盆腔炎子宮肌瘤更年期綜合症等屬肝脾失調,氣血鬱滯濕阻所致者。 [1] 

當歸芍藥散加減化裁

氣鬱脅脹者,加柴胡、枳實以疏肝理氣,若氣鬱不食者,加香附、麥芽行氣消食;若氣鬱有熱者,加梔子以清熱;若血虛者,加阿膠、熟地等以養血補血。

當歸芍藥散使用注意

本方在治妊娠病時,應注意方中川芎的用量宜小。因其為血中氣藥,味辛走竄。

當歸芍藥散附方

名稱:當歸芍藥散
組成:當歸、白芍、川芎、茯苓、澤瀉、陳皮、砂仁、白朮、甘草、香附、木香、烏藥、紫蘇、葱白
主治:妊娠因宿冷在於上、中二焦,或髒氣虛,新觸風寒,邪正相搏,心腹俱痛,痛傷胞絡,必致胎動不安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組成:當歸、白芍、枳殼、山楂、厚朴、陳皮、木香、甘草、黃芩
用法:水煎
主治:妊娠下痢赤白,腹中疼痛,心下結滿
出處:《胎產秘書》捲上
名稱:當歸芍藥湯
組成:當歸、川芎、芍藥、生地、黃連、木香
用法:水煎,食前服
主治:血虛而下血
出處:《赤水玄珠》卷八

當歸芍藥散文獻摘要

1、嶽美中嶽美中醫案集》:“此方之證,腹中攣急而痛,或上迫心下及胸,或小便有不利,痛時或不能俯仰。腹診:臍旁拘攣疼痛,有的推右則移於左,推左則移於右,腹中如有物而非塊,屬血與水停滯。方中芎、歸、芍藥和血舒肝,益血之虛;苓、術澤瀉運脾勝濕,除水之氣。方中多用芍藥,芍藥專主拘攣,取其緩解腹中急痛。合用之,既疏瘀滯之血,又散鬱蓄之水。服後小便或如血色,大便或有下水者,系藥中病,是佳兆,應堅持多服之。” [2] 
2、徐彬金匱要略論注》:“痛者,綿綿而痛,不若寒疝之絞痛,血氣之刺痛也。乃正氣不足,使陰得乘陽,而水氣勝土,脾鬱不伸,鬱而求伸,土氣不調,則痛而綿綿矣。故以歸、芍養血,苓、術扶脾,澤瀉瀉其有餘之舊水,芎暢其欲遂之血氣。不用黃芩,痛因虛則稍挾寒也。然不用熱藥,原非大寒,正氣充則微寒自去耳。”
參考資料
  • 1.    胡久略主編;王成寶,呂芹,陳林副主編. 方劑學[M]. 2009:466
  • 2.    嶽美中著. 嶽美中經方研究文集[M]. 201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