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麥芽

(禾本科植物)

鎖定
麥芽為禾木科大麥屬植物大麥的發芽穎果 [5]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稈粗狀,直立;葉片是扁平,長披針形狀的;穎線形,無脈外稃無毛,芒是粗糙的;穎果成熟後與稃體粘着不易脱粒,頂端有毛。 [5]  麥芽的花期為3到4個月,果期為5到6個月, [5]  為大麥的成熟果實經發芽而成,故得名。 [6] 
麥芽原產於雲南、廣西、廣東、福建、台灣等地, [7]  生長的適宜温度為20-25℃,冬季、早春和晚秋須在日光温室或空閒房屋栽培,為使芽菜鮮嫩,應適當提高土壤和空氣濕度 [8]  麥芽的繁殖方式為播種繁殖。 [9] 
據《養生知藥》記載,麥芽有助消化,改善食慾的價值。 [10]  據《百草傳奇》記載,麥芽還有降血糖、抑制催乳素釋放的作用,還可以抗結腸炎,主治行氣消食,健脾開胃,回乳消脹。 [11]  趙大胡麥芽糖系列產品還獲得了“國家合格評定質量信得過好產品中國知名品牌安徽省著名商標”等獎項, [12]  麥芽糖一直是受到廣大消費者喜愛的副食品。 [13] 
中文名
麥芽
別    名
大麥芽
大麥櫱
麥櫱
植物界
禾本科
禾本科植物
麥芽
分佈區域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
採收時間
果實成熟時採收
用    量
10~15g
毒    性
無毒
貯    藏
置通風乾燥處,防蛀,防黴

麥芽植物學史

大麥的成熟果實經發芽而成,故得名。 [6] 

麥芽形態特徵

麥芽幼芽
麥芽幼芽(4張)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稈粗狀,直立;葉片是扁平,長披針形狀的;穎線形,無脈;外稃無毛,芒是粗糙的;穎果成熟後與稃體粘着不易脱粒,頂端有毛。 [5]  麥芽的花期為3到4個月,果期為5到6個月, [5] 
本品呈梭形,長8~12mm,直徑3~4mm。表面淡黃色,背面為外稃包圍,具5脈;腹面為內稃包圍。除去內外稃後,腹面有1條縱溝;基部胚根處生出幼芽和鬚根,幼芽長披針狀條形,長約5mm。鬚根數條,纖細而彎曲。質硬,斷面白色,粉性。氣微,味微甘。

麥芽產地生境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麥芽原產於雲南、廣西、廣東、福建、台灣等地, [7]  生長的適宜温度為20-25℃,冬季、早春和晚秋須在日光温室或空閒房屋栽培,為使芽菜鮮嫩,應適當提高土壤和空氣濕度。 [8] 

麥芽繁殖方法

麥芽的繁殖方式為播種繁殖 [9] 

麥芽主要價值

據《養生知藥》記載,麥芽有助消化,改善食慾的價值。 [10]  據《百草傳奇》記載,麥芽還有降血糖、抑制催乳素釋放的作用,還可以抗結腸炎,主治行氣消食,健脾開胃,回乳消脹。 [11]  趙大胡麥芽糖系列產品還獲得了“國家合格評定質量信得過好產品中國知名品牌安徽省著名商標”等獎項, [12]  麥芽糖一直是受到廣大消費者喜愛的副食品。 [13] 
入藥部位
植物的成熟果實經發芽乾燥的炮製加工品。
炮製方法
麥芽:除去雜質。
炒麥芽:取淨麥芽,照清炒法(不加輔料的炒法稱為清炒法。)炒至棕黃色,放涼,篩去灰屑。
焦麥芽:取淨麥芽,照清炒法(不加輔料的炒法稱為清炒法。)炒至焦褐色.放涼,篩去灰屑。
性味
甘,平。
歸經
歸脾、胃經。
功效
行氣消食,健脾開胃,回乳消脹。
主治
用於食積不消,脘腹脹痛,脾虛食少,乳汁鬱積,乳房脹痛,婦女斷乳,肝鬱脅痛肝胃氣痛
相關配伍
快膈進食:麥芽四兩,神曲二兩,白朮、橘皮各一兩。為末,蒸餅丸梧子大。每人蔘湯下三、五十丸。(《本草綱目》
治產後發熱,乳汁不通及膨,無子當消者:麥櫱二兩,炒,研細末。清湯調下,作四服。(《丹溪心法》)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回乳炒用60g。生麥芽健脾和胃,疏肝行氣。用於脾虛食少,乳汁鬱積。炒麥芽行氣消食回乳。用於食積不消,婦女斷乳。焦麥芽消食化滯。用於食積不消,脘腹脹痛
禁忌
授乳期婦女不宜使用。
相關論述
《藥性論》:消化宿食,破冷氣,去心腹脹滿。
《日華子本草》:温中,下氣,開胃,止霍亂,除煩,消痰,破癥結,能催生落胎
《醫學啓源》:補脾胃虛,寬腸胃,搗細炒黃色,取面用之。
《滇南本草》:寬中,下氣,止嘔吐,消宿食,止吞酸吐酸,止瀉,消胃寬膈,並治婦人奶乳不收,乳汁不止。
《本草綱目》:麥糵、谷芽、粟糵,皆能消導米麪諸果食積。觀造餳者用之,可以類推。但有積者能消化,無積而久服,則消人元氣也,不可不知。若久服者,須同白朮諸藥兼用,則無害。 [1] 
[2-4] 
參考資料
  • 1.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3年1月
  • 2.    王國強.《全國中草藥彙編》:人民衞生出版社,2014年2月
  • 3.    高學敏.《中藥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年5月
  • 4.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年
  • 5.    林餘霖,李葆莉,魏建和主編. 中草藥真偽鑑別原色圖譜 2[M]. 2020
  • 6.    李興廣編著. 中藥飲片鑑別應用圖譜[M]. 2010
  • 7.    項金明. 1200種中草藥彩色圖鑑 白金珍藏版[M]. 2020
  • 8.    沈丕安著. 中藥藥理與臨牀運用 下[M]. 2020
  • 9.    (美)約翰·馬利特著. 麥芽[M]. 2019
  • 10.    徐傳庚主編. 養生知藥[M]. 2020
  • 11.    韓興軍,王瀟懷主編. 百草傳奇[M]. 2018
  • 12.    《雨山掇英》編寫組編. 雨山掇英[M]. 2017
  • 13.    尤今著. 與蓮有約 尤今在中國的足跡[M]. 199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