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愷

(韓宋江南行省左司郎中)

鎖定
王愷(1316年~1362年3月11日),字用和,太平府當塗縣(今屬安徽)人。幼有大志,沉酣於六經與諸史之間,應聘作了個蒙元的府史。龍鳳元年(1355年朱元璋渡江攻克太平路後,召王愷入元帥府,任為以參謀軍事。 [14]  龍鳳二年(1356年)三月十日,王愷隨朱元璋攻克集慶路(今江蘇南京) [15]  繼而攻克鎮江路後,王愷負責慰撫當地。 [16]  七月任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右司都事,日以推薦賢人為先。龍鳳四年(1358年)受命招諭杭州路苗軍 [17]  同年受命與胡大海定策取婺州,婺州分省成立後任分省都事。 [5]  龍鳳五年(1359年),常遇春攻克衢州後,王愷總制衢州軍民事。 [8]  龍鳳六年(1360年陳友諒之來寇龍江(今南京市鼓樓區境)的時候,王愷力勸胡大海親自率兵攻信州,以牽制陳友諒 [10]  龍鳳七年(1361年)朱元璋拜胡大海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分省婺州,以控制東浙,王愷以左司郎中分治省事。 [11]  龍鳳八年(1362年)二月七日,苗軍作亂,王愷不屈而死,享年四十六歲,追贈奉直大夫、浙東等處行中書省左右司郎中、飛騎尉,追封當塗縣男。洪武元年(1368年)配享功臣廟,追封當塗縣子。 [1-3]  [12]  弘光初補諡「莊憫」。 [13] 
用和
諡    號
莊憫
所處時代
明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當塗
出生日期
1316年
逝世日期
1362年3月11日
逝世地
婺州
安葬地
江寧縣鳳台西鄉聚寶山之原
最高官職
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左司郎中
本    名
王愷
散    階
奉直大夫
勳    階
飛騎尉
爵    位
當塗縣男→當塗縣子
王愷,字用和,是太平路當塗縣人,幼有大志,沉酣於六經與諸史之間,必定要讀有所用,應聘作了個蒙元的府史,審理訴訟,人服其平。 [1] 
龍鳳元年(1355年)六月二日,韓宋左副元帥朱元璋渡江攻克採石鎮,乘勝又攻克太平路,召王愷入元帥府,任為以參謀軍事。 [1]  [14] 
龍鳳二年(1356年)三月十日,王愷隨朱元璋攻克集慶路(今江蘇南京) [1]  [15] 
三月十六日,徐達湯和等領兵攻鎮江路,十七日克之。當地新附,民眾杌隉不安,王愷負責撫慰。 [1]  [16] 
七月一日,設江南等處行中書省,王愷任右司都事 [21]  王愷遇事善於彌綸,日以推薦賢人為先,元戎宿將都器倚王愷,唯王愷之言是信。 [1]  [4] 
龍鳳四年(1358年)八月二十三日,蒙元江浙行樞密院同僉員成遣苗軍元帥泰不花奉書來納款。當初,苗帥楊完者自廣西舉苗軍攻陷陳友諒所據湖廣諸郡,轉至池州饒州,時張士誠蘇州,蒙元江浙行省丞相達識帖睦邇慮為張士誠所侵,於是召楊完者以兵守杭州,累授江浙左丞,楊完者恃功驕橫,達識帖睦邇苦其逼己,復陰約張士誠以兵攻其營,楊完者完者倉卒不及備,自縊死而,其眾皆潰散,其部將員成等欲為報仇,遣泰不花來請降,且言其所部元帥李福等三萬餘人在嚴州桐廬,皆願効順,朱元璋於是命李文忠往撫之。王愷馳,曉以利害,偕其渠帥來朝覲見。 [1]  [17] 
十一月三十日,朱元璋因為樞密院判胡大海兵攻婺州路而不克,於是親自率軍同帳前總制親兵都指揮使司副都指揮使楊璟等師十萬往徵之。 [18] 
當時,婺州路的蘭溪縣早在十月六日就被胡大海攻下 [19]  ,胡大海戍守當地,朱元璋命王愷與胡大海定策取婺州,親率軍包圍婺州城,守將出降,王愷審查民情而安定之,歷言上前,無有不聽者。 [1] 
十二月二十二日,朱元璋置中書分省婺州,調江南行省左右司郎中李夢庚郭景祥為分省左右司郎中,江南行省都事王愷為分省都事,江南行省愽士夏煜為分省愽士,江南行省管勾欒鳳為分省管勾,以汪廣洋為照磨,儒士王禕、韓留、楊遵、趙明可、蕭堯章、史炳、宋冕為掾史,立金華翼元帥府以袁貴為元帥,吳德真副之。 [5] 
龍鳳五年(1359年)五月二十日,朱元璋將歸還應天府(今南京),遣都事王愷召胡大海紹興胡大海既至,朱元璋諭之曰:甯越府為浙東重地,必得其人守之,吾將歸建康,以爾為才,故特命爾守其衢,處紹興進取之,宜悉以付爾。宋伯顏不花在衢州,其人多智術,石抹宜孫處州善用士,紹興張士誠呂珍所據,數郡與甯越府密今,爾宜與同僉常遇春同心協力,俟間取之。此三人皆勁敵,不可忽也。仍命左右司員外郎侯原善、都事王愷、管勾欒鳳綜理錢糧軍務事。 [6] 
六月三日,張士誠部將呂珍諸全州,胡大海自甯越府率兵救援,呂珍水以灌城,胡大海奪堰反灌呂珍的軍營。呂珍局勢窘迫,於是在馬上折矢請求雙方撤兵,胡大海答應了,都事王愷對大海説:「呂珍這個猾賊難信,不如乘勢而攻擊,可取大勝。」胡大海説:「他若是再來,我有以待之,況且已經允諾而又違背,這是不講信用,已經放歸而又攻打,這是不講武德。」於是率軍而返。 [7]  退兵後,朱元璋留胡大海鎮守婺州,民賦軍噐之務全部交給王愷管轄。 [1] 
九月 十七日,常遇春攻克衢州,擒宋伯顏不花及院判朵粘等。王愷總制衢州軍民事。 [1]  [8] 
王愷增修城牆,深挖城濠,置遊擊軍,募保甲翼,餘丁及舊民兵得六百人以增加戍守。兵食不足則拆並城廢田五萬七千畒使民兵自耕以自給。民眾有田而力不足種植者,聽任軍士貸耕而為輸糧。縣官把江山常山龍游西安縣四縣丁壯登錄户籍,凡六丁之中簡一以為兵,置甲首部長統帥,丁壯八萬人有奇,得兵一萬一千八百,無事則為農,有警則當兵者出,攻戰則而五丁者供給其食。 [1] 
常遇春當時屯兵在金華,部將擾民,王愷械捕而且鞭撻其於市。常遇春責備王愷,王愷曰:「民者國之本,鞭撻一部將而民安,將軍所樂聞也。」常遇春於是向王愷道歉。 [1] 
龍鳳六年(1360年)三月二十八日,蒙元遂安達魯花赤馬宣差挾蒙元舊官印章誘編氓為亂,率羣盜入龍游府開化縣,殺縣官,據縣治,縣吏楊文祥募眾擊敗之,斬馬某首以獻,朱元璋命都事王愷撫慰其民,賞楊文祥以下有差。 [9]  江山楊明恃着砦柵之險時叛時服,變化無常,被王愷定計擒獲,梟首示眾。 [1] 
當時,民眾因饑荒和瘟疫不斷而死者枕籍道路,王愷開倉放糧,熬製成對為胃負擔小的流食以賑濟饑民,修惠濟局居藥以注病者,所救者不可勝數。學校荒廢於兵,王愷為挖泮池,築杏壇,建極高明亭,設博士弟子員 [1]  重新修衢州孔廟退食之暇,動輒聚集薦紳之徒摩切道藝,人士翕然悦服。 [2] 
諸暨州守將謝再興與部帥王甲有違言,幾乎致亂,朱元璋令王愷調解,王愷善於説辭,二人之歡如初,邊境因此安寧。 [2] 
同僉樞密院事李文忠是朱元璋外甥,握着重兵鎮守嚴州,朱元璋命王愷往來輔佐其軍。 [2] 
閏五月二十三日,克信州陳友諒之來寇龍江(今南京市鼓樓區境)的時候, 朱元璋命僉院胡大海出兵直擣信州以牽制陳友諒胡大海遣元帥葛俊率兵以往道過衢州,都事王愷阻止了葛俊,乘驛馬金華對胡大海説:「信周為陳友諒門户,彼既傾國入寇,豈會不以重兵鎮守?非大將統全軍以臨之不可,如今出偏師,設若挫敗,非獨信州不可攻下,吾衢州反而要先騷動了。」胡大海聽從了,於是親自率兵攻信州,至靈溪城中,陳友諒軍步騎數千出來迎戰,被胡大海擊敗,督兵攻城,陳友諒守軍不能抵禦而潰,遂克信州 [2]  [10] 
龍鳳七年(1361年)五月二十四日,朱元璋拜胡大海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分省婺州,以控制東浙,王愷仍以左司郎中分治省事。 [11]  胡大海日治軍旅,以攻克嵊縣、鎮守諸暨州為己任,分省之政皆由王愷所統,王愷挈綱布紀,風采凜然。 [2] 
金華婺劇邑役民沒有定法,王愷令民自行據實申報田畝數,請都以糧多者為正里長,寡者為副正,則以一家或二家充副,則合四三至七八而止,通驗其糧而均賦之,有一斗者役一日,賤與貴皆無苟免者。 [2] 
金華周泰、義烏栁昌恃俠以蠧民,王愷逮至於獄,皆痛懲之,自是畏避不敢吐氣。猾胥潘立道操着金華一邑田賦之權柄,飛寄詭遁,並緣為奸利,王愷㢘其罪狀以聞置於法。 [2] 
龍鳳八年(1362年)二月七日,苗軍作亂,胡大海遇害。苗軍領袖感恩王愷以前招諭的恩情,欲擁王愷而西行。王愷正色怒叱:「吾乃天子大吏,設有不幸,義當死耳,豈能從賊反耶!」,賊初縮首不敢犯,拘縶一日,而王愷罵賊聲之愈厲,命左右取酒引滿,竟日達夜,旁若無人,賊知不可使王愷屈服,遂刄之,二月七日也,享年四十有六歲。 [2] 
典史李斌懷省官印縋城逃到嚴州告變於李文忠李文忠遣元帥何世明、掾史郭彥仁等率兵來討,至蘭溪縣,蔣英等怕了,於是驅掠城中子女西逃,降於張士誠,何世明軍入城,張斌、吳得真復來降,何世明知王愷為吳得真所害,縛至馬前,欲殺之,李斌力請曰:「殺一吳得真,則投降者都害怕,後人不會再來投降了。」於是釋之,胡大海養子胡德濟聞難率兵奔訃,朱元璋即命左司郎中楊元杲金華總理軍儲事,李文忠亦率將士至金華鎮撫其民。 [20] 
朱元璋當時駐蹕江西,接到王愷之死的消息,嗟悼良久,親自作祭文,及返柩應天府(今南京),朱元璋復率羣臣往城南致奠,以其年四月十一日塟江寧縣(今南京江寧區)鳳台西鄉聚寶山(南京聚寶山公園)之原。 [2] 
朱元璋詔有司議贈王愷奉直大夫、浙東等處行中書省左右司郎中、飛騎尉,追封當塗縣男。 [1] 
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明太祖命築壇雞籠山,致祭故功臣胡大海等,以文臣沒於王事者參軍李夢庚、郎中王愷、都事孫炎等祔祭。 [12]  又進王愷爵位為子爵。 [1] 
洪武二年(1369年),又由王禕作行狀,宋濂撰墓誌銘。 [1] 
弘光初補諡「莊憫」。 [13] 

王愷人物評價

朱元璋:王用和,經濟之材也,吾將大任之,惜乎早歿於難! [3] 
宋濂:人之患也,有才而無其時,今公雖有其時,未能大顯而命止於斯,不亦悲夫!雖然,公之賛治外垣,為賢賔佐,及臨患難,詈賊而死,為忠臣,天恩所加,便蕃優渥,名亦足以不杇矣。在公可無憾。 [3] 

王愷逸事典故

王愷狀貌龐偉,氣局堅凝,善謀而能斷,嘗以事入諫,朱元璋不聽,王愷卻立於門外,既日暮而猶不離去,朱元璋出來後很感到奇怪,問其緣故,王愷勸諫如初,朱元璋很是感慨地聽從了。王愷於吏事尤擅長據律按比而飾之以儒術,案牘經其裁削,辭簡而意周。喜為詩歌,與賓朋談笑於宴席之間,更倡迭和,情意豁如也。故其身亡時,人莫不傷之。 [2] 

王愷家族親屬





王榮 [3] 


孫氏 [3] 


張氏 [3] 


長子
王文
有學行,為侍儀使,階承直郎 [3] 

次子
王行
王愷要被賊害的時候,王行亦在場,有人勸他逃走,他表示不會捨棄父親而逃,於是隨王愷遇害 [3] 

三子
王升
[3] 

參考資料
  • 1.    《宋學士文集·故江南等䖏行中書省左司郎中贈奉直大夫浙東等䖏行中書省左右司郎中飛騎尉追封當塗縣子王公墓誌銘》:洪武戊申春正月,皇帝正位宸極,佈告中外,念及舊勲,例頒卹典,扵是故江南等䖏行中書省左司郎中王公之歿已七年矣。初,公之既歿,上詔有司議贈公奉直大夫、浙東等䖏行中書省左右司郎中、飛騎尉,追封當塗縣男,且俾與享鷄籠山功臣廟中,上猶未慊其情。至是復仍其舊縣進爵為子,以寵之,公之子文感皇靈之洊被也,䖍奉命書副墨焚告扵墓下。明年己酉冬十一月,持翰林待制王君褘所,具事行求濂為銘以侈上之賜,濂辱與公㳺,不敢譲知,遂按狀而序列之。 公諱愷,字用和,姓王氏,太平當塗人,㓜有大志,沉酣六經諸史間,必欲見之扵用,起應府公之闢為府史,䟽讞獄訟,人服其平。嵗乙未,上取江南,兵臨當塗,即召公至幕府,上方為元帥,命為掾以參決戎事。丙申春,從王師下建業,又下京口,京口民新附,杌隉不安,公慰撫之。始㝎上為中書平章政事,建江南行中書省扵建業,陞公左右司都事,公遇事善扵彌綸,日以薦賢為先,元戎宿將,鹹噐倚之,唯公言是信。戊戍秋,貓獠兵數萬自杭來降,待命嚴陵境上,上遣公馳入其軍喻以禍福,偕其渠帥來朝。是年冬,上將徵浙東,時婺之蘭溪已下,僉樞宻院事胡公大海戍之,上命公與胡公㝎議取婺,親帥師圍其城,守將出降,公審察民情而奠綏之,歷言上前,無有不聽者。己亥春,王師攻越久不下,夏六月師還,上㽞胡公鎮婺,而民賦軍噐之務鹹以屬公。冬,王師克三衢,擢公左司郎中,緫制衢州軍民事,公増城浚濠,置㳺擊軍,募保甲翼,餘丁及舊民兵得六百人以益戍守,兵食不足則斥並城廢田五萬七千畒使之耕以自給,民有田力弗䏻藝者,聽軍士貸耕而為輸糧,縣官籍江山、常山、龍㳺、西安四縣丁壯,凡六丁之中簡一以為兵,置甲首部長統之,丁壯八萬有竒,得兵一萬一千八百,無事則為農脱,有警則兵者出,攻戰而五丁者資其食。開平忠武王屯兵金華,其部將或來侵民,公偵知之,械而撻諸市,王使人譲公,公對曰:「民者,國之本;將軍,天子股肱。肯令傷其本乎?撻一部將而萬民安,計將軍所樂聞也。」王嘆羙之。開化馬宣差挾舊邑印章誘編氓為變,江山楊明恃砦柵之險叛服靡常,公皆㝎計擒之,梟首以徇眾,部內帖帖無譁。民饑疫相仍死者枕籍道路,公出倉粟使作糜哺餓夫,脩惠濟局居藥以注病者,所活不可勝數。學校廢扵兵,公為浚泮池築杏壇,建極髙明亭,設愽士弟子貟。
  • 2.    《宋學士文集·故江南等䖏行中書省左司郎中贈奉直大夫浙東等䖏行中書省左右司郎中飛騎尉追封當塗縣子王公墓誌銘》:孔子家廟之在衢者,公亦為新之。退食之暇,輙集薦紳之徒摩切道藝,人士翕然恱服,諸暨戍將謝再興與部帥王甲有違言,㡬致亂,上今公調觧之,公善扵説辭,二人之驩如初,邉鄙以寜。同僉樞宻院事李公文忠以國之懿親,握重兵鎮嚴陵,上命公往來佐其軍。庚子夏六月,偽漢冦龍江,上召嚴陵帥葛俊擣廣信以牽其師,道過衢,公謂俊曰:「廣信,偽漢門戸,彼既傾國入冦,寜不以重兵為守?非大將統全軍以往不可。若出偏師撓之,未見其利,設有挫衂,吾衢先繹騷矣。」乃止俊而請胡公行,胡公至而廣信潰,一如公言。辛丑夏,拜胡公江南行中書省參知政事,分省於婺,以控制東浙,公仍以左司郎中分治省事。金華婺劇邑役民無藝,公令民自實田,請都以糧多者為正裏長,寡者為副正,則以一家或二家充副,則合四三至七八而止,通驗其糧而均賦之,有一斗者役一日,賤與貴皆無茍免者。金華周泰、義烏栁昌恃俠以蠧民,公逮至扵獄,皆痛懲之,自是畏避不敢吐氣。猾胥潘立道操金華一邑田賦之柄,飛寄詭遁,並縁為奸利,公㢘其罪狀以聞寘扵法。胡公日治軍旅,以略嵊縣、禦諸暨為己任,分省之政皆公統之,公挈綱布紀,風采凜然,偽吳將呂珎侵諸暨,欲堰水以灌我城,胡公奪其堰反決水灌珎,珎勢蹙乃馬上折矢,與胡公誓,請各觧兵,公聞之,移書謂胡公曰「彼狡謀,尓慎毋聽,今珎在重圍,是天授首之日也。」胡公不忍食言,竟從之,珎果敗盟而去。先是,貓獠軍來降,胡公分其眾萬餘戍婺,其帥劉震等相挻為亂,胡公被害,公亦及扵難。當難作時,貓帥多公恩,欲擁之而西,公正色叱曰:「吾,天子大吏,設不𦍒,義當死,寜能從賊反耶!」賊初縮首不敢犯,拘縶一日,而罵賊聲愈厲,命左右取酒引滿,竟日達夜,旁若無人,賊知不可屈,遂刄之,壬寅春二月七日也,享年四十有六。上駐蹕江西,聞公之死,為之嗟悼良久,親為文𥙊之,及返柩金陵,上復率羣臣往城南致奠,乃以其年四月十一日塟江寜縣鳳䑓西郷聚寳山之原。公狀貌龎偉,氣局堅凝,善謀而能斷,嘗以事入諫,上弗聽,公卻立戸外,既暮猶不去,上出怪問其故,公従容諫如初,上慨然從之。公扵吏事尤長據律按比而飾之以儒術,案牘經其裁削,辭簡而意周。喜為詩歌,與賔朋談咲樽爼間,更倡迭和,情意豁如也。故扵其歿也,人莫不傷之。
  • 3.    《宋學士文集·故江南等䖏行中書省左司郎中贈奉直大夫浙東等䖏行中書省左右司郎中飛騎尉追封當塗縣子王公墓誌銘》:公父諱榮,母孫氏,配張氏,子男子三人,長即文,有學行,今為侍儀使,階承直郞;次行,賊害公之際,行方侍側,或勸其去,行曰:「棄親而求生,吾不為也。」卒隨公以卒;次升。童孫女一人。濂為左史時,侍上左右,嘗與濂論佐運之臣,以字稱公曰王用和,經濟之材也,吾將大任之,惜乎早歿於難。則上所以簡注公者為何如,使公之存至扵今,必躋政府,歴憲台,澤及扵民者,將益廣,不特前特書而巳。人之患也,有才而無其時,今公雖有其時,未能大顯而命止於斯,不亦悲夫!雖然,公之賛治外垣,為賢賔佐,及臨患難,詈賊而死,為忠臣,天恩所加,便蕃優渥,名亦足以不杇矣。在公可無憾。
  • 4.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四 丙申歲 七月 一日》:秋七月己卯朔,諸將奉 上為吳國公,以元御史台為公府,置江南行中書省, 上兼總省事,以李善長、宋思顏為參議,李夢庚、郭景祥為左右司郎中,侯原善、楊原杲,陶安、阮弘道為員外郎,孔克仁、陳飬吾、王愷為都事,王璹為照磨,欒鳳為管勾,夏煜、韓子魯為愽士。
  • 5.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六 戊戌歲 十二月 二十二日》:○丙戌置中書分省於婺州,調中書省左右司郎中李夢庚、郭景祥為分省左右司郎中,中書省都事王愷為分省都事,中書省愽士夏煜為分省愽士,中書省管勾欒鳳為分省管勾,以汪廣洋為照磨,儒士王禕、韓留、楊遵、趙明可、蕭堯章、史炳、宋冕為掾史,立金華翼元帥府以袁貴為元帥,吳德真副之。
  • 6.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七 己亥歲 五月 二十日》:○辛亥, 上將還建康,遣都事王愷召胡大海於紹興,大海既至 上諭之曰:寧越為浙東重地,必得其人守之,吾將歸建康,以爾為才,故特命爾守其衢,處紹興進取之,宜悉以付爾。宋伯顏不花在衢州,其人多智術,石抹宜孫守處州善用士,紹興為張士誠將呂珍所據,數郡與寧越密邇,爾宜與同僉常遇春同心恊力,俟間取之。此三人皆勍敵,不可忽也。仍命左右司員外郎侯原善、都事王愷、管勾欒鳳綜理錢糧軍務事。
  • 7.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七 己亥歲 六月 三日》:○甲子,張士誠將呂珍圍諸全州,胡大海自寧越率兵救之,珍堰水以灌城,大海奪堰反以灌珍,珍勢蹙,乃於馬上折矢求解兵,大海許之,都事王愷謂大海曰:彼猾賊難信,不如因而擊之,可大勝也。大海曰:彼若再來,吾有以待之,且吾許人言而背之不信,縱其去而擊之不武,遂引兵還。
  • 8.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七 己亥歲 九月 十七日》:○丁未,同僉常遇春克衢州,時遇春圍城兩月餘,攻擊無虛日,元樞密院判張斌度不能守,密遣其下詣遇春約降,是夕引軍士十餘人出小西門迎大軍入城,宋伯顏不花不知其降也,猶督兵拒戰,俄頃城中舉火,大軍已入城,眾潰,總管馮浩赴水死,擒宋伯顏不花及院判朵粘等,得糧八千石,改衢州為龍遊府,以武義知縣楊苟知府事,立金斗翼元帥府,以唐君用為元帥,夏義為副元帥,朱亮祖為樞密分院判官,命寧越分省都事王愷兼理軍儲,遇春還寧越。
  • 9.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八 庚子歲 三月 二十八日》:○乙卯,元遂安達魯花赤馬某作亂,率羣盜入龍遊開化,殺縣官,據邑治,縣吏楊文祥募眾擊敗之,斬馬某首以獻 ,上命都事王愷撫慰其民,賞文祥以下有差。
  • 10.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八 庚子歲 閏五月 二十三日》:○戊寅,克信州。陳友諒之寇龍江也, 上命僉院胡大海出兵擣廣信以牽制之,大海遣元帥葛俊率兵以往道過衢州,都事王愷止俊,乘馹至金華謂大海曰:廣信為友諒門户,彼既傾國入寇,寧不以為重兵為守?非大將統全軍以臨之不可,今出偏師,設若挫衂,非獨廣信不可下,吾衢先繹騷矣。大海從之,乃親率兵攻信州,至靈溪城中,步騎數千出迎戰,大海擊敗之,督兵攻城,守者不能禦,眾潰,遂克之。
  • 11.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九 辛丑歲 五月 二十四日》:○甲戌,以樞密僉院胡大海為中書分省參知政事,鎮金華,總制諸郡兵馬,都事王愷為左右司郎中,掾史史炳為照磨。
  • 12.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三十七 洪武元年 十二月 二十一日》:○丁亥,命築壇於雞籠山,致祭故功臣胡大海等,以文臣沒於王事者參軍李夢庚、郎中王愷、都事孫炎等祔祭。
  • 13.    《弘光實錄鈔卷二》:甲辰......補諡開國文臣翰林學士陶安文憲、御史中丞章溢莊敏、左眷坊大學士解縉文毅、太子正字桂彥良敬裕、訓導葉居升忠憫、翰林承旨詹同文憲、處州總制孫炎忠憫、胡深襄節、左司郎中王愷莊憫、太平知府許瑗惠節、祭酒劉崧恭介、兵部尚書唐鐸敬安、韓國公李善長襄憫、武臣郢國公馮國用武翼、濟國公丁德興武襄、德慶侯廖永忠武勇、定遠侯王弼武威、長興侯耿炳文武憫、東莞伯何直恭靖、永義侯桑世傑忠烈、河間郡公俞廷玉武烈、東勝侯汪興武憫、東濟郡公茅成武烈、樞密同知丁普即武節、都指揮使韓成忠壯、太平院判花雲忠毅。
  • 14.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三 乙未歲 六月 二日》:丙辰黎明將渡,雲分兩道,右由西南,左由東北,俱覆牛渚磯,時西北風順舳艫齊發,軍士皆讙躍, 上與永安舉帆前行,永安請所向, 上曰採石大鎮,其備必固,牛渚磯前臨大江,彼難為備禦,今往攻之,其勢必克,乃引帆向牛渚,風力稍勁,頃刻及岸,守者驚駭,出兵來拒,上麾甲士以進,敵不支即走,常遇春奮戈,先登諸軍鼓勇繼之,採石鎮兵驚潰,遂拔之,緣江諸壘望風迎附,諸將以和陽饑乏,見糧畜各欲資取而歸, 上察諸軍無進取意,乃謂徐達等曰,今舉軍渡江,幸而克捷,當即乘勝徑取太平,若聽諸軍取財物以歸,再舉必難,江東非我有,大事去矣,因令悉斷舟纜推置急流中,舟皆順流東下,諸軍大驚,問故, 上曰:成大事者,不䂓小利,此去太平甚近,舍此不取,將奚為?於是諸軍皆聽命,乃令軍中皆食,食已,即率眾自觀渡向太平橋,直趨城下,元平章完者不花、萬户萬鈞、達魯花赤普里罕忽裏閉城拒守, 上縱兵急攻,遂拔之,完者不花與僉事張旭等棄城走,執其萬户納哈出,太平路總管靳義出東門赴水死,。
  • 15.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四 丙申歲 三月 十日》:○庚寅 ,上進兵集慶,未及城五里,諸軍鼓譟而進,元兵皆破膽,行台御史大夫福壽督兵出戰,我師擊敗之,福壽閉城拒守,大軍傅城下,將士以雲梯登城,城中莫能支,遂克之。
  • 16.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四 丙申歲 三月 十六日》:○丙申,徐達、湯和、張德麟、廖永安等進兵攻鎮江,丁酉克之,苗軍元帥完者圖出走,守將叚武、平章定定戰死,達等自仁和門入,號令嚴肅,城中晏然,民不知有兵。
  • 17.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六 戊戌歲 八月 二十三日》:○元江浙同僉員成遣苗軍元帥泰不花奉書來納欵。初,苗帥楊完者自廣西舉義兵攻復陳友諒所據湖廣諸郡,轉至池饒,時張士誠據姑蘇,元江浙行省丞相達識鐵木兒慮為士誠所侵,乃召完者以兵守杭,累授江浙左丞,完者恃功驕橫,達識鐵木兒苦其逼己,復陰約士誠以兵攻其營,完者倉卒不及備,遂自縊死,其眾皆潰散,至是其部將員成等欲為報仇,遣泰不花來請降,且言其所部元帥李福等三萬餘人在桐廬,皆願効順, 上乃命朱文忠往撫之。
  • 18.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六 戊戌歲 十一月 三十日》:甲子 ,上以樞密院判胡大海兵攻婺州不克,乃自將親軍副都指揮使楊璟等師十萬往徵之。
  • 19.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六 戊戌歲 十月 六日》:○辛未,樞密院判胡大海取蘭溪縣。
  • 20.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十 壬寅歲 二月 七日》:遂殺愷及其子寅,掾史章誠亦死之,典史李斌懷省印縋城走嚴州告變於朱文忠,文忠遣元帥何世明、掾史郭彥仁等率兵討之,至蘭溪,英等懼,乃驅掠城中子女西走,降於張士誠,世明軍入城,張斌、吳得真復來降,世明知王愷為得真所害,縛至馬前,欲殺之,斌力請曰:殺一得真,則降者皆懼,後人不復來降矣。乃釋之,大海養子德濟聞難引兵奔訃, 上即命左司郎中楊元杲至金華總理軍儲事,文忠亦率將士至金華鎮撫其民
  • 21.    汪廣洋《鳳池吟稿卷三》:浙右苗帥率猺獠來歸右司王愷往慰之因其回作詩以贈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