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呂珍

(元末起義軍將領)

鎖定
呂珍,字國寶,生卒年不詳,安豐(今江蘇安豐)人,元末起義軍將領,張士誠吳政權重要將領。
至正十三年(1353年),隨張士誠於泰州白駒場起義,呂珍尤其敢戰,屢建戰功,同時鎮守江蘇多地,對當地的城防、民生進行了改善。
呂珍屢次與朱元璋軍作戰,參與了常州之戰、宜興之戰等。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參與湖州之戰,為徐達所圍困,被逼投降。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被押往建康,下落不明。
本    名
呂珍
國寶
所處時代
元末明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安豐(今江蘇安豐)
主要成就
屢抗朱元璋

呂珍人物生平

呂珍隨張起義

至正十三年(1353年)五月,呂珍和李伯升、張士信等十七人跟隨張士誠在泰州白駒場起義,此後隨張士誠四處征戰,成為張士誠部下重要將領。 [1] 
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一月,元朝丞相脱脱包圍高郵,呂珍和張士誠等十八人突圍逃跑。 [2] 

呂珍屢敗屢戰

至正十六年(1356年)十一月,奉張士誠命潛入常州,督兵鎮守,以抗徐達軍隊。 [3] 
至正十七年(1357年)二月,常州城因軍多糧少,已是強弩之末,呂珍趁夜逃跑,徐達於是攻取常州。 [4]  五月,朱元璋部將俞通海、趙戫率水軍攻打太湖,呂珍率領大軍火速支援,朱元璋軍隊倉促之間不能應戰,欲圖撤退,但俞通海堅持與戰,雙軍於是交戰,俞通海身先士卒,士氣如虹,呂珍見不能得利,率軍撤退。 [5] 
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月,徐達、邵榮攻克宜興,水軍大將廖永安率軍進取太湖,趁勝追擊,恰巧遇到了呂珍,雙方交戰,廖永安船隻擱淺,又無後援,呂珍巧設計謀,將其俘獲。 [6]  [7]  十一月,呂珍奉命鎮守紹興,當時元朝將領邁裏古思戰死,當地民眾都很思念他,呂珍前往邁裏古思家中跪拜其母,又痛苦祭奠,以獲民心,又嚴令律法,率軍攻打蘭溪。十二月,率軍攻克婺州。 [8] 
至正十九年(1359年)正月,修築紹興城,加固城防,又練兵,並命城外居民全部搬入城內,做好作戰準備。 [9]  二月,朱元璋大軍前哨兵至紹興城附近的村落,分三軍前來。 [10]  不日,朱元璋軍攻打常禧門,呂珍親自出城作戰,敗退其軍。朱元璋軍又攻稽山門,又敗之,呂珍遂日日迎戰,連戰連捷,而又歷經數月苦戰,終保城池。六月,率軍包圍諸全州,胡大海率軍前來救援,呂珍堰水欲圖水淹城池,結果為胡大海將水堰奪走,反而淹了呂珍的軍營,呂珍軍力大減,騎馬於陣前折斷箭矢,請求雙方撤兵,胡大海同意。 [11] 
至正二十年(1360年)七月,張士誠派呂珍和徐義率水軍從太湖進入陳瀆港,分三路攻打長興,為長興守將耿炳文所敗。 [12]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二月,和張士信率領十萬軍隊包圍諸全州,和守將謝再興鏖戰二十九日,謝再興逃往嚴州,向李文忠求援,李文忠散佈流言稱邵榮、徐達率十萬大軍將來攻城,呂珍知曉後,欲圖退軍五里,還沒實施,就被突如其來的大軍突襲,只得潰逃。 [13]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呂珍奉張士誠命,率軍突襲安豐,破城,殺死紅巾軍大將劉福通,佔據安豐。三月,朱元璋率軍攻打安豐,呂珍聽聞朱元璋大軍前來,隨命掘溝樹柵,加固城防,水陸連營,做好作戰準備,交戰時,呂珍率軍猛攻,以死相拼,朱元璋命令常遇春橫向衝擊吳軍方陣,常遇春三戰三勝,大敗吳軍,左君弼率軍來援呂珍,又為常遇春所敗,呂珍只得和左君弼一同逃跑。 [14-15]  九月,任命為吳國左丞相。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奉命監督塹白茆港之工程,勞民傷財,為民所罵,然工程完工之後,平民出行十分方便。 [16] 

呂珍被逼投降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八月,呂珍和五太子等人率六萬軍隊支援湖州,屯兵於湖州城東的舊館,築五寨自固,採取守勢,呂珍率軍駐紮在烏鎮之東。徐達見機在東遷鎮南姑嫂橋連築十壘,以切斷舊館來援,張士誠屢次派兵來援皆為徐達、常遇春所敗。 [17]  十月,五太子率軍援救升山水寨時為薛顯、常遇春大敗,舊館吳軍一蹶不振,呂珍和五太子等人只得投降 [18]  (一説為馮勝所擒獲 [19]  。十一月,被馮國勝押到湖州城下讓城中守將李伯升投降,李伯升本不願降,結果張天騏等人開城投降,李伯升也只能投降。 [20]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二月,被押往建康,此後下落不明。 [21] 

呂珍人物成就

呂珍身為吳將,跟隨張士誠以來,幫助張士誠割據地盤,在對朱元璋的作戰中,屢敗屢戰,在宜興之戰俘獲朱元璋水軍大將廖永安,打擊了朱元璋的實力,為張士誠抗擊朱元璋的戰爭作出了一定貢獻。 [4]  [5]  [6] 

呂珍人物關係

先祖:呂保相,宋末抗元將領。 [22] 
結義兄弟:葉文舉、俞堯臣、陳修、劉明、劉宣、周巖、譚震。 [23] 

呂珍人物評價

陳基《寄紹興呂左丞》:後來江左英賢傳,又是淮西保相家。見説錦袍酣戰罷,不驚越女採荷花。 [24] 
陳基《癸卯二月十一日官軍發吳門二十二日狼山觀兵》:官軍夜次狼山口,鐵騎犀船盡虎ァ。杼柚萬家供饋餉,旌旗千里亙江湖。膝行擬伏諸侯將,面縛行申兩觀誅。淮海父兄爭鼓舞,將軍恐是漢金吾。
保越錄》:為人倜儻有大志,偉貌多才,沉毅英斷,臨敵應變從容不矜,量事任人各當其才,賞賚士卒無所靳惜,招懷降附待以不疑,故人樂為之用。將帥軍士或有異志,輒先覺而後處之無蹤,尤人所難也。公以全城自任,其立心已見於此,況兼紀律之嚴,調度之密,恩威並用,賞罰有章,故能內輯羣情,外攘強敵,保城於既危,生人於再造,卒以成其功雲。
祝枝山《九朝野記》:呂珍守紹興,有才略,善戰。 [25] 
常遇春:呂珍亦善戰,士誠倚之至。
《明史》:珍、暹皆宿將善戰。 [26] 
徐達:張氏驕橫,暴殄奢侈,此天亡之時也。其所任驕將,如李伯昇、呂珍之徒,皆齪齪,不足數,徒擁兵眾,為富貴之娛耳。
王愷:珍猾賊,不可信。 [27] 
谷應泰:士誠之失,在深居高拱,上下相蒙,驕將李伯升、呂珍之徒皆齷齪不足數。

呂珍人物軼事

武官可笑
張士誠佔據平江之後,羅致文士,文人陳基、饒介等應邀而來,時呂珍鎮守紹興,饒、陳二人商量要題個扇面送他,於是陳基賦詩一首,由饒介題寫於紈扇上,送與呂珍。呂珍收到由陳賦詩、饒題寫的詞翰雙絕的紈扇後,叫秘書念給他聽,呂珍聽完後,拍案大怒道:“我為主公鎮守邊疆,槍林箭雨當中不辭萬死,豈能像他們酸秀才講的那樣憐香惜玉,居然不忍心驚動採蓮的女人?要是給我看見了這種女人,必殺之!” [28] 
鎮守紹興
至正十九年(1359年),胡大海攻紹興,呂珍讓士兵包裹牛皮,夜裏渡水偷襲明軍,每次作戰,呂珍都讓戰士和城中平民放聲高歌,辱罵胡大海,時紹興人王冕不肯附珍,投奔明軍,獻攻紹興之策,但最後明軍還是沒有攻克紹興,呂珍洋洋自得,命人作《保越錄》誇耀自己的功勞,後來投降明軍之後,便命人銷燬此書,但還是在越地流傳了下來。 [25] 

呂珍後世紀念

至正十九年(1359年),為紀念呂珍保衞紹興之功,紹興民兵嶽宗、唐元壽等人在卧龍山的西面建立了呂珍的生祠。 [29] 

呂珍史籍記載

保越錄》、《明太祖實錄》、《明史紀事本末》、《明史》。
參考資料
  • 1.    王玉祥.明朝簡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04-01:12-14
  • 2.    《明史紀事本末》:十四年冬十一月,元右丞相脱脱圍高郵,張士誠引兵逆戰,脱脱奮擊,大破之。士誠不能支,與呂珍、潘原明等十八騎突圍出走,脱脱遂克高郵。
  • 3.    《明太祖實錄》:士誠復遣其將呂珍馳入常州督兵拒守達復進師圍之城中益困。
  • 4.    《明太祖實錄》:午克常州初常州兵雖少而糧食足故堅拒不下及誘我叛兵入城軍眾糧少不能自存我師攻之益急呂珍宵遁達等遂取之。
  • 5.    《明太祖實錄》:樞密院判俞通海趙戫以舟師略太湖馬跡山降張士誠將鈕津等遂徑東洞庭山士誠將呂珍率兵暴至諸將倉卒欲退通海曰不可彼眾我寡退則情見彼益集其眾邀諸險以擊我我何以當之不如與之戰於是身先士卒矢中右目下通海不為動徐令從者被己甲立船上督戰呂珍不得利乃引去。
  • 6.    《國朝獻徵錄》:八月總兵徵蘇州宜興復叛十月十二日與徐達邵榮復宜興既拔其城復率舟師擊士誠眾於太湖乘勝深入後軍不繼俄水淺舟膠與戰不利遂所獲。
  • 7.    《明史·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一》:遂從徐達復宜興,乘勝深入太湖。遇吳將呂珍,與戰。後軍不繼,舟膠淺,被執。
  • 8.    《保越錄》:至正十八年冬十一月戊戌,浙江等處行樞密院副使呂公珍來鎮紹興,時邁裏古思遇變之後,越民思之,如失怙恃,公至祭而哭之,拜其母於家中。嚴肅號令,安和人民,百物安堵,上下賴焉。大軍自取蘭溪,勢益猖獗,十二月甲申,克婺州。
  • 9.    《保越錄》:至正十九年春正月庚申,越城嚴備,公命所屬將士,講畫方略以為備禦。乃相與邏城外,雖有排柵,阻水益固,而戰船往來俱得便利。甕城逾河增築,月城上起望樓,周列廬舍,聚石疊木以為備,立炮架,開箭窗,樹屏檣,施吊橋,旁置兩門,以便士卒出入。城外復起土壘石磴,左右拱翼以為外護。度大兵必至,乃督城外居民悉遷城中,毀居宇近城者,清野以待之。
  • 10.    《保越錄》:二月,大軍哨略村落,執民為向道,不從者輒殺之。丁卯,自諸暨分三路:一出楓橋古博嶺天章木柵至亭山;一出江灶王闊茅洋漓渚至載旗山;一出街亭象路鑄石嶺幹水至九里。
  • 11.    《明太祖實錄》:甲子張士誠將呂珍圍諸全州胡大海自甯越率兵救之珍堰水以灌城大海奪堰反以灌珍珍勢蹙乃於馬上折矢求解兵大海許之。
  • 12.    《明太祖實錄》:張士誠遣同僉呂珍元帥徐義率舟師自太湖入陳瀆港分兵據下新橋五里牌蔣婆橋三路進兵以寇長興。
  • 13.    《明史紀事本末》:二十二年春二月,金華、處州苗帥叛,張士誠乘間遣其弟士信、同僉呂珍率兵十萬圍諸全。守將謝再興鏖戰二十九日,未決,走嚴州,告急於李文忠。文忠以嚴州兵少,且密邇桐廬賊境,衢、信兵又出江西,無以應援金華。議以兵貴虛聲,乃揭榜義烏古樸嶺,揚言平章邵榮引兵五萬出江右,右丞徐達引兵五萬出徽州,約會金華,剋日抵諸暨。賊見榜,轉相告,呂珍欲退軍五里下營,以待決戰。時胡德濟得李文忠檄,自信州率兵來援,有降卒言賊情,具得虛實。德濟與再興分門而守,至夜半,令軍士飽食,一鼓出城,金鼓銃炮震天地,賊眾驚亂,人馬奔走,自相蹂躪。德濟督兵追擊之,士信大潰走。
  • 14.    《明太祖本紀》:十二十三年春正月丙寅,遣汪河報之。二月壬申,命將士屯田積穀。是月,友諒將張定邊陷饒州。士誠將呂珍破安豐,殺劉福通。三月辛丑,太祖自將救安豐,珍敗走,以韓林兒歸滁州,乃還應天。
  • 15.    《明太祖實錄》:上率右丞徐達參政常遇春等擊安豐是時呂珍殺劉福通而據其城聞大軍至乃水陸連營戰艦蔽河沙際皆樹木柵繚以竹籬外掘重塹極力以拒元帥汪某先攻拔其中壘入據之會左右軍敗汪元帥兵望見亦出走為塹所阻呂珍急攻之兵皆殊死戰上命遇春以兵橫擊其陣三戰三勝珍兵大敗俘獲士馬無算時廬州左君弼出兵來助珍遇春又擊敗之珍與君弼皆敗走。
  • 16.    《三吳水利集》:泰定間,周文英《奏記》謂:“水勢所趨,宜專治白茆、婁江。”時莫之省也。張士誠閲故牘,得文英書,起兵、民夫十萬,塹白茆為港,長亙九十里,廣三十六丈,委左丞呂珍督之,民憚其勞。時人採民言歌之,功卒告成,民大便利。
  • 17.    《明太祖實錄》:士誠又遣平章朱暹王晟同僉戴茂呂珍院判李茂及其第五子號五太子者率兵六萬來援號三十萬屯城東之舊館築五砦自固達與遇春湯和等分兵營於東阡鎮南姑嫂橋連築十壘以絕舊館之援李茂唐傑李成懼不敵皆遁去士誠壻潘元紹時駐兵於烏鎮之東為呂珍等聲援我師乘夜擊之元紹亦遁遂填塞溝港絕其糧道士誠知事急乃親率兵來援達等與戰於皂林之野又敗之虜其戴元帥及甲士三千餘人。
  • 18.    《明太祖實錄》:五太子盛兵來援常遇春稍卻薛顯率舟師直前奮擊燒其船其眾大敗其五太子及朱暹呂珍等以舊館降得兵六萬人。
  • 19.    《明史·馮勝傳》:擒吳將呂珍於舊館。
  • 20.    《明太祖實錄》:徐達遣馮國勝以降將呂珍王晟等徇湖州城下語李伯昇出降伯昇在城上對曰張太尉養我厚我不忍背之抽刀欲自殺為左右抱持得不死左右語伯昇曰援絕勢孤久困城中不如降伯昇俛首不能言其左丞張天騏總管陳昧等以城降伯昇遂亦降參政胡德濟討諸暨鬥巖山寨平之。
  • 21.    《明太祖實錄》:徵張士誠降將呂珍所部軍校一千八百餘人至建康。
  • 22.    《保越錄》:公系出故宋保相之後。
  • 23.    《保越錄》:戊寅,公與葉文舉、俞堯臣、陳修、劉明、劉宣、周巖、譚震訴於神前,約為兄弟。
  • 24.    元詩別裁集·卷九七言絕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6-01-09]
  • 25.    《九朝野記》:呂珍守紹興,有才略,善戰,嘗以牛革囊兵宵濟,以襲我師。每戰,令戰士及城中人為歌高噪,以詬胡越公。紹興人王冕不肯附珍,詣我軍獻策攻之,然亦弗克。珍作《保越錄》誇守城之功。既降,乃泯之。今越人有其書。
  • 26.    《明史·張士誠傳》:五太子者,士誠養子,短小精悍,能平地躍丈餘,又善沒水,珍、暹皆宿將善戰,至是降。
  • 27.    《明史·胡大海傳》:郎中王愷曰:“珍猾賊,不可信,不如因擊之。”
  • 28.    《南村輟耕錄》:張氏據有平江,部將呂珍守越,參軍陳庶子、饒介之在左右。一日陳賦此詩,饒染翰題扇以寄呂,詞翰雙絕。呂倩人誦罷,大怒曰:“我為主人血戰守封疆,豈愛一女子,不忍驚乎?見則必殺之。
  • 29.    《保越錄》:民兵嶽宗、唐元壽等建公生祠於卧龍山之西麓。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