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常遇春

(元末明初名將)

鎖定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號燕衡,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元末紅巾軍傑出將領,明朝開國名將。
元順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歸附朱元璋,自請為前鋒,力戰克敵,嘗自言能將十萬眾,橫行天下,軍中稱常十萬,官至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國公。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軍中,年僅四十,用宋太宗喪韓王趙普故事,追贈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諡號忠武,配享太廟。 [1] 
(概述圖片來源 [2] 
別    名
常十萬
伯仁
燕衡
所處時代
元末明初
出生地
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懷遠縣)
出生日期
1330年
逝世日期
1369年
主要成就
攻破大都,上都之戰
本    名
常遇春
官    職
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太子少保等
追    贈
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等
諡    號
忠武

常遇春人物生平

常遇春早年生平

常遇春出身於貧苦農民之家。青少年時期,不甘心於老死田間,因而隨人習練武術。家貧,無力支付學費,就以多出力幹些勤雜工換取學習機會。到長大成人之後,常遇春體貌奇偉,身高臂長,力大過人,學武有成,精於騎射,各種兵器都能使用。 [3] 

常遇春棄劉從朱

常遇春半身像 常遇春半身像 [4]
常遇春成長的年代正值元末,階級矛盾已經激化,盜匪和起義軍蜂起。常遇春因不滿生活現狀,無法忍受飢餓的折磨,就投奔活動於懷遠、定遠一帶的綠林大盜劉聚。劉聚見常遇春有勇力,就讓他當什夫長,並引為心腹。常遇春跟隨劉聚攔路搶掠,入宅為盜。起初頗覺新鮮,既能大碗食肉,又能分得銀兩。數月之後,常遇春發現劉聚只知打家劫舍、四處搶掠,並沒有什麼打算或遠圖,他就萌發出脱離盜羣,另尋出路的念頭。 [3] 
至正十五年(1355年)四月,常遇春隨劉聚和州搶掠時正巧遇上朱元璋率軍攻和州。常遇春早就聽人説過朱元璋仗義豪俠,很有作為。他便利用在和州相遇的機會,裝成老百姓觀察朱元璋的行經。他親眼目睹了朱元璋平易近人,視士卒如弟兄的作風,也看到了朱元璋的部隊紀律嚴明,不害百姓的行為。經比較他知道朱元璋是個做大事者,劉聚僅僅是個盜匪,不能與朱元璋相比。他當機立斷,決定在和州投奔朱元璋。
常遇春去投奔朱元璋時,朱元璋的態度很冷淡。朱元璋問常遇春:“你是不是捱了餓,想到我的隊伍中找飯吃?”常遇春回答説:“我在劉聚手下打家劫舍,並不愁衣食,只是劉聚只知搶掠和盜竊,並無大志。我聽説將軍是位賢明智者,因此前來投奔,為將來的前程願效死力。”朱元璋問:“你能跟我過江打仗嗎?”常遇春回答:“將軍指到哪裏,我願打到哪裏,渡江之日,願為先鋒。”朱元璋見常遇春身材魁梧,體魄健壯,出語忠懇,就把他留了下來。從此,常遇春棄盜為良。 [5] 

常遇春鏖戰衢州

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七月,朱元璋攻取金華後,派遣大將軍常遇春進兵攻取衢州。常遇春率部一路殺將而來,首先攻取了龍游城。他在戎馬倥傯間,還吟賦《龍游道中》一詩以紀行:“策蹇龍游道,西風妒旅袍。紅添秋樹血,綠長旱池毛。比屋豪華歇,平原殺氣高。越山青入眼,回首鬢須搔。”字裏行間,流露出英雄豪氣。 [6] 
常遇春 常遇春
當常遇春率領馬、步、水三軍到達衢州城下時,但見城垣壁壘森嚴,固若金湯。常遇春率部在城下樹柵欄,建奉天旗,從陸上、水上將衢州6座城門團團圍住。常遇春又造呂公車、仙人橋、長木梯、懶龍爪等攻城軍械,“擁至城下,高與雲齊,欲階以登城”,他又在大西門城下“穴地道攻之”。伯顏不花的斤面對常遇春部的猛烈進攻,憑藉堅固的城垣,“以束葦灌油燒呂公車,駕千斤秤鈎懶龍爪,用長斧砍木梯,築夾城防穴道”,雙方交戰激烈,常遇春久攻不克。 [7] 
當初,常遇春在出兵的時候,朱元璋告誡常遇春:“克敵在勇,全勝在謀。昔日,關羽萬人敵,卻被呂蒙所破,是因為關羽無謀。你應該深深引以為戒。” [8] 
如今,常遇春以奇兵出其不意地突入,毀其所架之炮,攻圍甚急。元軍支持不住,遣使密約投降,衢州路院判張斌夜出小西門,迎常遇春大軍入城。這樣,元軍甲士萬人,才迅速崩潰。 [9] 
常遇春攻取衢州城後,立“金斗翼元帥府”,設元帥和樞密分院判官,元朝在衢統治勢力遂蕩然無存。 [10] 

常遇春大戰九華山

常遇春率軍隊進駐九華山時,適逢天旱無雨,士兵飲水困難。於是,他親自帶領將士在九華山下尋水,忽然在五溪橋南邊挖出了六股泉水,解決了部隊飲水的困難。這六股泉水是否為常遇春所發現,無從查考。但是常遇春結寨六泉口,大戰九華山卻是千真萬確的。後人有詩可證:偏仄旁山行,溪流咽不嗚。何年留古砦,猶復説開平。 [11] 

常遇春功升元帥

勇猛敢戰,這是常遇春戎馬生涯的最大特點,並貫穿於歷次重大戰役。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常遇春投奔朱元璋不久,朱元璋即率軍渡江南下,在著名的採石磯(在今馬鞍山市之南、長江東岸)戰役中,面對着元朝水軍元帥蠻子海牙的嚴密防守,常遇春乘一小船在激流中冒着亂箭揮戈勇進,縱身登岸,衝入敵陣,左右衝突如入無人之境,朱元璋即揮軍登岸,元軍紛紛潰退,緣江堡壘紛紛歸附。朱元璋乘勝率軍攻佔太平。 [11] 
次年三月,又攻佔集慶,改為應天府。集慶及其周圍地區的佔領,使朱元璋獲得一塊財富之區,為在江南的繼續開拓和壯大奠定了基礎。這一階段的戰鬥,常遇春鋒芒初露,立了頭功,開始受到朱元璋的信任,由渡江時的先鋒升至元帥。 [10] 

常遇春大破陳友諒

據史料記載,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初,朱元璋令常遇春與另一名大將徐達率重兵鎮守池州防備。陳友諒統其兵眾,部署襲取池州。徐達偵悉陳友諒的行動,令常遇春率精兵萬人,設伏於六泉口。陳友諒兵至,全力猛攻池州城,徐達率領守軍開城出擊,常遇春伏兵掩其後,大破陳友諒軍,斬首萬餘,擒捉三千,陳友諒敗走江州(九江)。 [12] 
常遇春像 常遇春像
西征陳友諒,常遇春再立大功。陳友諒佔據上游,精兵大艦,雄心勃勃,是朱元璋開拓事業的主要威脅。
至正二十年(1360年)五月,陳友諒率水軍數十萬直取應天,在南京城西北的龍灣與朱元璋軍展開一場惡戰。朱元璋以弱御強,便設計用伏,誘敵深入,常遇春奉命與馮國勝率帳前五翼軍三萬人設伏,為全軍主力。經過一場鏖戰,在龍灣登陸的陳友諒兵,遭到常遇春、馮國勝伏兵的衝殺,死傷慘重,潰不成軍。正值江水落潮,龍灣水淺,陳友諒一百多艘鉅艦全部擱淺,朱元璋揮水陸軍並進,陳友諒大敗而逃。龍灣大捷,朱元璋轉危為安,並壯大了力量。常遇春大破敵陣,戰功卓著,不久,升行省參知政事。 [12] 
龍灣戰後的第三年,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陳友諒以號稱六十萬大軍傾巢來攻,在鄱陽湖與朱元璋軍進行了一場持續三十六天的決定生死存亡的水上大決戰。朱元璋先是派兵封鎖敵人的歸路,交戰中,陳友諒軍船大、堅固,但速度慢,朱元璋軍船小、速度快,操作靈活,兩軍相持,難解難分。 [13] 
一次朱元璋座船擱淺,陳友諒的大將張定邊率船隊來圍攻,情況危急。常遇春奮勇當先,射傷張定邊,又用自己的戰船撞擊朱元璋的座船,使其脱離淺灘。戰鬥中常遇春奉命積極組織火攻,發揮小船優勢,乘風縱火,陳友諒的艦隊被燒得烈焰沖天,兵將損失過半,湖水盡赤。陳友諒率殘艦撤往湖口,又受到朱元璋諸將的追擊和常遇春的迎頭堵截。陳友諒在混戰中被流矢射中死去。這場決戰扭轉了雙方力量的對比,陳友諒覆滅,使朱元璋成為羣雄中之強者。常遇春因功受賞,得金帛田地甚厚。不久,升為平章政事。 [14] 
這次戰役不僅恢復了皖南軍事要地太平縣,也使漢軍龜縮於武漢不敢再犯。論功行賞常遇春功勞最大。朱元璋誇讚他説:“當百萬眾,摧鋒陷堅,莫如副將軍。”
常遇春當年設伏的地方就在今天九華山的大古嶺、鳳凰嶺一帶,並在百丈潭前留有詩文:赤汗透徵袍,何如孝隱高。結廬親冢側,只為報劬勞。 [15] 

常遇春攻取元大都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七月,常遇春先是隨徐達率軍攻佔廬州。接着,又與鄧愈會合征服江西的新淦、吉安、贛州、南安等郡縣,嶺南韶州、南雄等地望風降附。
常遇春畫像 常遇春畫像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五月,常遇春又奉命與鄧愈率軍攻取湖北的安陸、襄陽;十一月與徐達率軍攻佔了泰州。 [16]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八月,朱元璋以徐達為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兵二十萬東征張士誠。按照朱元璋的部署,徐達、常遇春的軍隊先攻取了湖州和杭州等地,翦除了張士誠的羽翼,平江(今蘇州)孤立無援,經過長達十個月的圍攻,平江城破,張士誠敗死。常遇春以功進封鄂國公 [17]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朱元璋以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徵虜副將軍,率二十五萬大軍出師北伐。當時北方元朝軍事力量已經大大削弱,所以,徐達、常遇春出師三個多月,即平定山東。洪武元年四月,明軍在洛陽的塔兒灣與元軍遭遇,常遇春單騎突入敵陣,麾下壯士從之,勇猛衝殺,在洛水之北擊潰元軍五萬,俘獲無算,史稱塔兒灣大捷。這一仗,佔領了河南和潼關,奪取了陝西的門檻,為攻取元大都創造了極為有利的形勢。 [18] 
洪武元年(1368年)閏七月,徐達、常遇春率馬步舟師由臨清沿運河北上,連下德州、通州。元順帝攜后妃、太子等逃奔上都開平(在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八月二日,徐達、常遇春一舉攻佔大都,改為北平府。稍事休整即又揮軍西進,攻取山西。與精鋭的擴廓帖木兒軍進行了艱苦的搏戰,平定山西。 [19] 
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西征軍進攻陝西,元將李思齊鳳翔臨洮,力竭投降。元順帝乘明軍主力長驅秦晉之機,命丞相也速率軍向北平反撲,兵鋒已抵通州。常遇春又奉命與李文忠率步卒八萬、騎士一萬馳救北平,元軍聞訊即向北逃奔,常遇春率軍追奔千里,大獲全勝。為了覆其巢穴,最終解除元軍對北平的威脅,常遇春又率軍徑取元上都開平,順帝逃到應昌府(又稱魯王城,虎城,故址在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西北達裏諾爾西)。常遇春奪取開平,全殲留守元軍,繳獲車萬輛、馬三萬匹、牛五萬頭。 [19] 

常遇春病卒柳河川

常遇春像 常遇春像 [20]
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七日(8月9日),常遇春自開平率師南歸,行至柳河川,突然病逝,年僅四十歲。朱元璋聞喪大為震悼,賜葬鐘山之下,並親自出奠。 [21] 
朱元璋封其子常茂為鄭國公,歲祿二千石。常茂隸宋國公馮勝北征納哈出,不奉約束,被削爵,安置在廣西龍州;別封其次子常升為開國公。建文末,常升以抗靖難師安置雲南臨安(今雲南建水),憂死。 [1] 

常遇春人物評價

常遇春總體評價

常遇春畫像 常遇春畫像
常遇春對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於直言,效命疆場,盡瘁而終。朱元璋對常遇春很愛重。起初,常遇春僅僅是有勇無謀的將領,朱元璋因此常常告誡常遇春”克敵在勇,全勝在謀。昔,關羽號萬人敵,為呂蒙所破者,為無謀也。爾宜深戒之。“ [8]  後來,常遇春不斷成長,終於成為了智勇雙全的將領,為明朝立下了卓越的功勳。朱元璋認為常遇春的功勳“雖古名將,未有過之”。
朱元璋對常遇春“頒賞賜勞”,特意表彰他“勤勞於外,南平諸郡,兵不失律,民無所擾”的功勞。常遇春對答頗為得體,他説,這是“皇上成算,所至輒克,非臣所能”。 [22] 
朱元璋追封常遇春為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諡曰忠武。配享太廟。
朱元璋還賦詩:“朕有千行生鐵汁,平生不為兒女泣。忽聞昨日常公薨,淚灑乾坤草木濕。”此後朱元璋令宮廷畫師為常遇春公繪製身穿龍袍的全身像。 [23] 

常遇春歷代評價

常遇春題跋像 常遇春題跋像 [24]
朱元璋:①計其開拓之功,以十分言之,遇春居其七八。②當百萬之眾勇敢先登,摧鋒陷陣,所向披靡,莫如副將軍遇春信矣哉。 [25] 
焦竑:明興猛將雲從,數倍雲台、凌煙,而六王最著,其以驍勇稱者莫如常開平,次則傅潁國耳。 [26] 
尹守衡:當時持重善將將無如中山王,至暗鳴跳湯獨開平王。 [27] 
談遷:①夫喑嗚跳蕩,百夫勇耳,彼豈知有所謂大將者,夫封鄂而諡忠武,唐之尉遲氏宋之岳氏並開平而三,岳氏之才則吾開平伯仲哉。②以開平之鋒鋭半天下而靡之。 [25] 
萬斯同:遇春沉鷙果敢,出則摧鋒,入則殿後,未嘗敗北。 [28] 
谷應泰:剛毅多智勇,膂力絕人。 [29] 
張廷玉:開平摧鋒陷陣,所向必克,其智勇不在中山下,而公忠謙遜,善持其功名,永為元勳之冠。身衣日月剖符錫土若王者,可謂極盛矣! [1] 

常遇春軼事典故

常遇春常十萬

可惜,常遇春只活到四十歲,就病死於柳河川。一生為將未曾敗北。自言能將十萬軍橫行天下,軍中有“常十萬”之稱,人們美稱他為“天下奇男子”。死後,被追封為“開平王”,故六泉口又有“開平寨”之稱。當地村民為紀念常遇春智勇過人,還在大古嶺下的百丈潭側建廟祭祀,當時稱將軍廟,廟址所在村落因此得名將軍村。該廟規模壯觀,翹檐飛角,廟內塑有常將軍全身像。抗日戰爭中廟宇為日軍焚燬,但村民仍保留“拜將軍年”的舊俗。 [30] 

常遇春悍婦之肉

朱元璋曾賞賜常遇春兩名宮女,因常遇春妻子善妒,常遇春不敢與宮女同房。有天早晨,宮女捧着水盆給常遇春梳洗,常遇春讚歎宮女手好白。等到上朝回來,常遇春妻子送給他一個紅盒子,打開發現是宮女的手。常遇春嚇了一跳,上朝後也神情緊張。朱元璋問他怎麼回事,常遇春不敢回答。朱元璋反覆問他,並説:“你的表情異常,難道暗中想謀反嗎?”常遇春嚇得只得説出實情,叩頭道:“陛下可憐臣,賜給臣兩名宮女,聖恩難報,現在有負聖恩,臣罪該萬死。”朱元璋大笑道:“再賜你宮女又何妨?你暫且入宮飲酒解憂。”朱元璋於是命令武士肢解常遇春的妻子,分賜功臣,上面寫着“悍婦之肉”。 [48] 

常遇春親屬成員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家世
曾祖父
常四三
累贈銀青榮祿大夫、上柱國、中書平章政事,追封開平王,諡號“莊簡”。
曾祖母
張氏
追封開平王夫人。
祖父
常重五
累贈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少保、中書平章政事,追封開平王,諡號“安穆”。
祖母
陳氏
追封開平王夫人。
父親
常六六
累贈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諡號“靖懿”。
母親
高氏
追封開平王夫人。
——
配偶
藍氏
明朝開國名將藍玉之姐,封開平王夫人。
子輩
長子
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鄭國公。洪武二十年(1387年)削爵。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去世。
次子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襲封開國公。卒年不詳。
三子
常森
生平不詳。
長女
常氏
洪武四年(1371年)四月冊封為皇太子妃。洪武十一年(1378年)十一月去世,諡號“敬懿”。建文時追尊為孝康皇后。明成祖奪位後複稱敬懿皇太子妃。南明時複稱其孝康皇后,《明史》亦稱孝康皇后。
稱常遇春有子三人、女三人,今僅有三子、一女其姓名事蹟可查。
表格參考資料: [31-35] 

常遇春後人紀念

常遇春墓 常遇春墓
常遇春墓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市太平門外紫金山之陰白馬村。常遇春暴病而故後,朱元璋賜葬鐘山。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為常遇春墓親筆御題“勇動風雲”四字。 [36]  墓高2.4米,墓基周長約29米。現墓塋與墓前石刻保存完好。有石柱一,石馬、石羊、石虎、武將各二。石獸雕刻工藝精湛,神形兼備。武士雙手撫劍,頂盔貫甲,威武雄健。碑上鐫刻“明故世祖開平王遇春常公之墓”,系清同治十年(1871年)二月重修時其裔孫所立。 [37] 
常遇春逝世後,中國很多地方懷念他的功績為他建祠祭祀。 [38]  常遇春家鄉建開平王廟,三層大殿,巍峨壯觀。乾隆十七年七月二十八日,由尹繼善到懷遠常遇春祠堂安位主祭。其奉旨題聯一副:“將十萬眾之威名,常誦都人仕女;居七八分之功業,永留大地河山。” [1] 

常遇春藝術形象

常遇春文學形象

文學形象
《常遇春傳》
《常遇春傳贊》
明英烈
---

常遇春影視形象

時間
類型
劇名
飾演者
1978年
電影
1986年
電視劇
2003年
電視劇
傅亨 [52] 
2009年
電視劇
2016年
電視劇
2019年
電視劇

常遇春人物爭議

民族爭議
《中國歷史常識世界歷史常識全知道》 [39]  《武將故事》 [40]  人民網 [41]  台灣大陸同鄉會文獻數據庫 [42]  等資料記載為漢族。
《軍事大辭典》 [43]  《民族詞典》 [4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45]  等資料記載為回族。
問永寧《論常遇春的信仰與族屬問題》認為常遇春不太可能是回回人。 [46]  李健彪《也論常遇春的信仰與族屬問題——與問永寧先生商榷》認為問永寧沒有拿出新的資料,其推測性的結論完全建立在一知半解的猜測之中,並通過常遇春後裔、家譜等論據證明常遇春為回回人無疑。 [47] 
參考資料
  • 1.    明史·列傳第十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2-11]
  • 2.    常遇春  .中華英烈祠[引用日期2013-12-13]
  • 3.    《明史》:常遇春,字伯仁、懷遠人。貌奇偉,勇力絕人,猿臂善射。初從劉聚為盜,察聚終無成,歸太祖於和陽。未至,困卧田間。夢神人被甲擁盾呼日:“起起,主君來。”驚寤,而太祖適至,即迎拜。
  • 4.    常遇春半身像取自清顧沅輯,道光十年刻本《古聖賢像傳略》。
  • 5.    《明史》:時至正十五年四月也。無何,自請為前鋒。太祖曰:“汝特飢來就食耳,吾安得汝留也。”遇春固請。太祖曰:“侯渡江,事我未晚也。”
  • 6.    《明史》:及兵薄牛渚磯,元兵陳磯上,舟距岸且三丈餘,莫能登。遇春飛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應聲,奮戈直前。敵接其戈,乘勢躍而上,大呼跳蕩,元軍披靡。諸將乘之,遂拔採石,進取太平。授總管府先鋒,進總管都督。
  • 7.    《明史》:時將士妻子輜重皆在和州,元中丞蠻子海牙復以舟師襲據採石,道中梗。太祖自將攻之,遣遇春多張疑兵分敵勢。
  • 8.    《明實錄·太祖實錄·卷一》:上戒之曰:“克敵在勇,全勝在謀。昔,關羽號萬人敵,為呂蒙所破者,為無謀也。爾宜深戒之。”
  • 9.    《明史》:戰既合,遇春操輕舸,衝海牙舟為二。左右縱擊,大敗之,盡得其舟。江路復通。
  • 10.    《明史》:尋命守溧陽,從攻集慶,功最。從元帥徐達取鎮江,進取常州。吳兵圍達於牛塘,遇春往援,破解之,擒其將,進統軍大元帥。
  • 11.    《明史》:克常州,遷中翼大元帥。從達攻寧國,中流矢,裹創鬥,克之。別取馬駝沙,以舟師攻池州,下之,進行省都督馬步水軍大元帥。從取婺州,轉同僉樞密院事,守婺。移兵圍衢州,以奇兵突入南門甕城,毀其戰具,急攻之,遂下,得甲士萬人,進僉樞密院事。攻杭州,失利,召還應天。從達拔趙普勝之水寨,從守池州,大破漢兵於九華山下,語具《達傳》。
  • 12.    《明史》:友諒薄龍灣,遇春以五翼軍設伏,大破之,遂復太平,功最。太祖追友諒於江州,命遇春留守,用法嚴,軍民肅然無敢犯,進行省參知政事。從取安慶。漢軍出江遊徼,遇春擊之,皆反走,乘勝取江州。還守龍灣,援長興,俘殺吳兵五千餘人,其將李伯升解圍遁。命甓安慶城。
  • 13.    《明史》:先是,太祖所任將帥最著者,平章邵榮、右丞徐達與遇春為三。而榮尤宿將善戰,至是驕蹇有異志,與參政趙繼祖謀伏兵為變。事覺,太祖欲宥榮死,遇春直前曰:“人臣以反名,尚何可宥,臣義不與共生。”太祖乃飲榮酒,流涕而戮之,以是益愛重遇春。
  • 14.    《明史》:池州帥羅友賢據神山寨,通張士誠,遇春破斬之。從援安豐。比至,呂珍已陷其城,殺劉福通,聞大軍至,盛兵拒守。太祖左右軍皆敗,遇春橫擊其陣,三戰三破之,俘獲士馬無算。遂從達圍廬州。城將下,陳友諒圍洪都,召還。會師伐漢,遇於彭蠡之康郎山。漢軍舟大,乘上流,鋒鋭甚。遇春偕諸將大戰,呼聲動天地,無不一當百。友諒驍將張定邊直犯太祖舟,舟膠於淺,幾殆。遇春射中定邊,太祖舟得脱,而遇春舟復膠於淺。有敗舟順流下,觸遇春舟乃脱。轉戰三日,縱火焚漢舟,湖水皆赤,友諒不敢復戰。諸將以漢軍尚強,欲縱之去,遇春獨無言。比出湖口,諸將欲放舟東下,太祖命扼上流。遇春乃溯江而上,諸將從之。友諒窮蹙,以百艘突圍。諸將邀擊之,漢軍遂大潰,友諒死。師還,第功最,賚金帛土田甚厚。從圍武昌,太祖還應天,留遇春督軍困之。
  • 15.    《明史》:明年,太祖即吳王位,進遇春平章政事。太祖複視師武昌。漢丞相張必先自嶽來援。遇春乘其未集,急擊擒之。城中由是氣奪,陳理遂降,盡取荊、湖地。從左相國達取廬州,別將兵略定臨江之沙坑、麻嶺、牛陂諸寨,擒偽知州鄧克明,遂下吉安。圍贛州,熊天瑞固守不下。太祖使使諭遇春:“克城無多殺。苟得地,無民何益?”於是遇春浚壕立柵以困之。頓兵六月,天瑞力盡乃降,遇春果不殺。太祖大喜,賜書褒勉。遇春遂因兵威諭降南雄、韶州,還定安陸、襄陽。復從徐達克泰州,敗士誠援兵,督水軍壁海安壩以遏之。
  • 16.    《明史》:其秋拜副將軍,伐吳。敗吳軍於太湖,於毗山,於三裏橋,遂薄湖州。士誠遣兵來援,屯於舊館,出大軍後。遇春將奇兵由大全港營東阡,更出其後。敵出精卒搏戰,奮擊破之。襲其右丞徐義於平望,盡燔其赤龍船,覆敗之於烏鎮,逐北至升山,破其水陸寨,悉俘舊館兵,湖州遂下。進圍平江,軍虎丘。士誠潛師趨遇春,遇春與戰北濠,破之,幾獲士誠。久之,諸將破葑門,遇春亦破閶門以入,吳平。進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封鄂國公。
  • 17.    《明史》:復拜副將軍,與大將軍達帥兵北征。帝親諭曰:“當百萬眾,摧鋒陷堅,莫如副將軍。不慮不能戰,慮輕戰耳。身為大將,顧好與小校角,甚非所望也。”遇春拜謝。既行,以遇春兼太子少保,從下山東諸郡,取汴梁,進攻河南。元兵五萬陳洛水北。遇春單騎突其陣,敵二十餘騎攢〈木朔〉刺之。遇春一矢殪其前鋒,大呼馳入,麾下壯士從之。敵大潰,追奔五十餘里。降梁王阿魯温,河南郡邑以次下。謁帝於汴梁,遂與大將軍下河北諸郡。先驅取德州,將舟師並河而進,破元兵於河西務,克通州,遂入元都。別下保定、河間、真定。
  • 18.    《明史》:與大將軍攻太原,擴廓帖木兒來援。遇春言於達曰:“我騎兵雖集,步卒未至,驟與戰必多殺傷,夜劫之可得志。”達曰:“善。”會擴廓部將豁鼻馬來約降,且請為內應,乃選精騎夜銜枚往襲。擴廓方燃燭治軍書,倉卒不知所出,跣一足,乘孱馬,以十八騎走大同。豁鼻馬降,得甲士四萬,遂克太原。遇春追擴廓至忻州而還。詔改遇春左副將軍,居右副將軍馮勝上。北取大同,轉徇河東,下奉元路,與勝軍合,西拔鳳翔。
  • 19.    《明史》:會元將也速攻通州,詔遇春還備,以平章李文忠副之,帥步騎九萬,發北平,徑會州,敗敵將江文清於錦州,敗也速於全寧。進攻大興州,分千騎為八伏。守將夜遁,盡擒之,遂拔開平。元帝北走,追奔數百里。獲其宗王慶生及平章鼎住等將士萬人,車萬輛,馬三千匹,牛五萬頭,子女寶貨稱是。
  • 20.    常遇春像取自明代王圻輯,萬曆刻《三才圖會》。
  • 21.    《明史》:師還,次柳河川,暴疾卒,年僅四十。太祖聞之,大震悼。喪至龍江,親出奠,命禮官議天子為大臣發哀禮。議上,用宋太宗喪韓王趙普故事。制曰“可”。賜葬鐘山原,給明器九十事納墓中。贈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諡忠武。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位皆第二。
  • 22.    常遇春  .揚州新聞網[引用日期2013-12-11]
  • 23.    《續資治通鑑·卷二百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5-11]
  • 24.    常遇春題跋像取自清上官周繪,乾隆八年刻本《晚笑堂畫傳》所附《明太祖功臣圖》。
  • 25.    談遷·《國榷:以開平之鋒鋭半天下而靡之》
  • 26.    《國朝獻徵錄》   .弘善佛教網 [引用日期2015-07-26]
  • 27.    尹守衡·《皇明史竊(卷27)》
  • 28.    萬斯同·《明史》
  • 29.    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
  • 30.    常遇春   .江西國防教育網[引用日期2013-12-09]
  • 31.    明文霱·卷十三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10-25]
  • 32.    《明太祖實錄·卷五十八》:洪武三年十一月……常遇春之子茂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封鄭國公
  • 33.    《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五》:洪武二十年九月……丁酉,鄭國公常茂坐前驚潰虜眾罪當誅,上念其父開平王之功,繹之,安置於廣西之龍州。二十四年卒於謫所。
  • 34.    《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一百九十四》:洪武二十一年冬十月……開平忠武王常遇春子昇襲封開國公。
  • 35.    《明史·卷一百十五·列傳第三》:孝康皇后常氏,開平王遇春女。洪武四年四月冊為皇太子妃。十一年十一月薨,諡敬懿。太祖為輟朝三日。建文元年追尊為孝康皇后。永樂元年複稱敬懿皇太子妃。
  • 36.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 ·卷之三百八十五》:遣官祭晉臣卞壼祠。宋臣曹彬廟。明臣徐達墓。常遇春墓。方孝孺等祠。並故兩江總督于成龍、傅臘塔祠。賜卞壺祠扁、曰典午孤忠。曹彬廟、曰仁者有勇。徐達墓、曰元勳偉略。常遇春墓、曰勇動風雲。方孝孺等祠、曰浩氣同扶。
  • 37.    懷遠縣常氏三王墓  .安徽省文物局[引用日期2013-12-11]
  • 38.    高宗純皇帝實錄 卷之三百八十五 乾隆十六年 三月 十八日 3  .국사편찬위원회[引用日期2020-02-15]
  • 39.    翟文明.中國歷史常識世界歷史常識全知道: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01
  • 40.    《學生悦讀書系》編寫.武將故事:江西教育出版社,2014.01
  • 41.    霍去病王翦蘭陵王許世友 中國十大不敗名將大揭秘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0-06-22]
  • 42.    常遇春  .台灣大陸同鄉會文獻數據庫[引用日期2020-06-22]
  • 43.    鄭文翰.軍事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
  • 44.    《民族詞典》編輯委員會.民族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08月第1版
  • 45.    超登採石----常遇春(明)  .國防部[引用日期2020-06-10]
  • 46.    論常遇春的信仰與族屬問題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20-06-19]
  • 47.    也論常遇春的信仰與族屬問題——與問永寧先生商榷  .知網[引用日期2022-05-25]
  • 48.    龍興慈記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2-05-25]
  • 49.    電影《女友生氣是個謎》橫店開機 陶思源崔秀子上演脱單大作戰  .中國青年網[引用日期2024-02-07]
  • 50.    倚天屠龍記演職員  .豆瓣電影[引用日期2024-02-10]
  • 51.    倚天屠龍記演職員  .豆瓣電影[引用日期2024-02-10]
  • 52.    倚天屠龍記演職員  .豆瓣電影[引用日期2024-02-10]
  • 53.    倚天屠龍記演職員  .豆瓣電影[引用日期2024-02-10]
  • 54.    倚天屠龍記演職員  .豆瓣電影[引用日期2024-02-1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