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凱泰

鎖定
王凱泰(1823~1875),初名敦敏,字補帆,江蘇寶應人,清朝道光三十年(1850)進士,官至福建巡撫,卒贈太子少保,諡文勤。
本    名
王凱泰
別    名
王敦敏
補帆
所處時代
清朝
出生地
江蘇寶應
出生日期
1823年
逝世日期
1875年
主要成就
治理福建
諡    號
文勤

王凱泰人物生平

王凱泰早期經歷

道光三十年(1850)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
咸豐十年(1860),因母親去世而歸鄉。太平軍進犯江北,朝廷命大理寺卿晏端書管理江北團練大學士彭藴章推薦王凱泰輔佐。敍勞,累加四品卿銜。
同治二年(1863),成為巡撫李鴻章幕僚
同治四年(1865),得到浙江巡撫馬新貽的推薦,命以道員分發浙江,署糧道
同治五年(1866),曾國藩、李鴻章、馬新貽相繼舉薦王凱泰,擢浙江按察使,修浚紹興三江閘
同治六年(1867),遷廣東布政使,裁陋規,省差徭,核釐捐,丈沙田,修浚城中六脈渠,增建應元書院

王凱泰治理福建

同治七年(1868),擢福建巡撫,考核官吏,興辦學校,禁止械鬥火葬溺女淫祀等舊俗,上奏請求撥劃厘金購買糴米二十萬石,充實常平倉。王凱泰充當鄉試監臨,上奏請求整頓科場積弊。台灣訴訟積壓,王凱泰又上奏請求限期清理。
同治十二年(1873),應詔陳言,建議朝廷停捐例、汰冗員、限保舉、復廉俸、立練營、洗舊習。
同治十三年(1874),王凱泰受命入覲,行至蘇州,疾病發作,請求辭職,批准放假治病。日本窺視台灣,命王凱泰勉強支撐病體,回到任上。
光緒元年(1875),王凱泰移駐台灣,病情加劇,回到福州。卒,贈太子少保,諡文勤。 [1] 

王凱泰主要成就

應元書院於清同治八年(1869)由廣東布政使王凱泰在廣州創辦,是一所專門為舉人服務的考課式書院,同時也是廣州科舉教學層次最高的書院,更是廣州舊式書院發展至頂峯的代表書院之一。據《應元書院志略》和李兵《清代書院的舉人應試教育初探》的數據統計,同治十年辛未科、同治十三年甲戌科、光緒二年丙子恩科、光緒三年丁丑科四科,廣東及第總人數為63人,而應元書院就有40人殿試及第,佔比60%以上。書院創辦伊始,多名弟子會試榜上有名,更有狀元榜眼相繼產生,應元書院因此聲名鵲起,被視為廣東省舉人應試教育的基地。 [2] 

王凱泰史料記載

清史稿·卷四百二十六·列傳二百十三》 [1] 

王凱泰人物評價

清史稿》:徐宗幹、王凱泰清節惠政,皆有時望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