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焦繼勳

鎖定
焦繼勳(901年-978年),字成績,許州長社(今河南許昌)人。五代北宋初年將領。 [1] 
焦繼勳年少任俠,不事詩書,後被石敬瑭所喜,留於帳下聽用,逐漸升遷為武德使。 [3]  焦繼勳參與擊敗安從進叛亂,因功拜齊州防禦使,出鎮襄陽,後遷宣徽使 [5]  在西北邊患不斷時,力主招撫夷酋,邊境乃寧。 [6]  後漢初年,焦繼勳指揮平定陽彥昭叛亂,以功授保大軍節度使,後累遷至右羽林統軍。 [7] 郭威進京戡亂時,焦繼勳於留子陂一役戰敗,遂歸於郭威帳下。 [8]  此後追隨柴榮征討淮南,累功拜為彰武軍節度使。 [9]  宋初,焦繼勳被召為右金吾衞上將軍,改右武衞上將軍,判右金吾街仗事。 [10]  乾德中,為西京留守,主持洛陽宮的修繕。 [45]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去世,年七十八,追贈太尉 [16] 
焦繼勳歷仕四朝,在軍事上多次參與平亂,有擊潰安從進和陽彥昭叛亂的戰功,以及從徵淮南的大功。 [4]  [7]  [9]  在政事上,焦繼勳以懷柔的手段安撫邊民,消弭邊地的兵禍, [6]  以雷霆手段肅清西京治安,修葺洛陽宮, [14]  為趙匡胤遷都之議做好物質準備。 [25]  [33] 
本    名
焦繼勳
成績
所處時代
五代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日期
901年
逝世日期
978年
主要成就
破安從進
安定西境
治政勤奮
官    職
彰德軍節度使西京留守
追    贈
太尉
籍    貫
許州長社

焦繼勳人物生平

焦繼勳有志功名

焦繼勳自少讀書,頗有大志,曾對人説:“大丈夫應該在異域立功,取得萬户侯的爵位。怎能一意勤苦於筆墨紙硯之間呢?”於是放棄學業,出沒於三晉一帶,成為輕俠,專以飲酒、博戲為事。 [1] 
後唐應順元年(934年),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即後來的後晉高祖)出鎮太原,焦繼勳身着儒服謁見。石敬瑭與焦繼勳言語投機,頗為喜悦,於是將其留在帳下供職。 [2] 
天福(936年-944年)初年,焦繼勳被任命為皇城使宮苑使 [3] 

焦繼勳嶄露頭角

天福二年(937年)六月,範延光反叛,石敬瑭派兵將他圍困於魏州,期間範延光曾兩次請降,石敬瑭沒有答應。 [21]  範延光據城固守至天福三年(938年),圍城的後晉軍隊師疲糧盡,在石帛勸諫下,石敬瑭同意赦免範延光。 [22]  天福三年(938年)九月,焦繼勳從魏州押送範延光的牙將馬諤和範延光的歸命請罪表回朝,很快朝廷就接受了範延光的請降。 [20]  焦繼勳後升遷為武德使。 [3] 
天福六年(941年)冬十月,石敬瑭準備離開大梁,臨行之時,和凝提醒,若其北征安重榮,南面的安從進必然趁機反叛。石敬瑭由是以十數通空名宣敕予京城留守石重貴,若安從進有變則“書諸將名,遣擊之”。 [34]  天福六年(941年)十一月,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從進叛亂,首先進攻鄧州唐州刺史武延翰將這事報告朝廷。石重貴按石敬瑭之前的安排派遣宣徽南院使張從恩、武德使焦繼勳等人率領京內兵馬就近聯合申州刺史李建崇的兵馬去葉縣討伐安從進。安從進攻鄧州時遭遇威勝使安審暉的頑強防守,久攻不下,退至唐州花山。 [36]  此時,焦繼勳等人率軍正好抵達唐州以南,遭遇安從進部一萬餘人。安從信沒有想到朝廷大軍來的如此迅速,被焦繼勳等人設伏擊敗。此戰還擒獲安從信的牙將安洪義、鮑洪等五十餘人, [37]  繳獲其山南東道節度使官印,安從進單騎逃回襄州,開始固城自守。 [35]  十二月,成德軍節度使安重榮亦起兵響應。之後,安從進之弟安從貴率軍一千餘人,援救其均州刺史蔡行遇,焦繼勳奮戰破敵,殺敵七百,生擒安從貴等百餘人。他將安從貴斷足後放回城內, [19]  安從進自此兵勢大衰,“不能復鎮”。戰後,焦繼勳因功被就地授為齊州防禦使 [4] 
乾祐元年(948年),後晉出帝即位後,後晉朝廷對於地域的分割、藩鎮的消弱不斷加強,對於叛藩,朝廷直接採取了削除治州的方式。因為安從進的叛亂,朝廷決定廢山南東道這一行政區。 [54]  由於焦繼勳在安從進之亂平定中的出色表現,朝廷想要借焦繼勳的威名彈壓山南東道,於是調他為襄陽防禦使。一年多後,焦繼勳被調回朝,出任右千牛衞大將軍,又接連任宣徽北院使宣徽南院使 [5] 

焦繼勳備效勞績

西北少數民族侵擾邊境,焦繼勳抗疏請行,被任命為秦州觀察使兼諸蕃水陸轉運使。他就任後,恩威並施,兼以計略,招誘各族首領前來請盟,邊境得以安謐。不久後遷知陝州,就地被授為保義軍兵馬留後 [6] 
後漢初年,鳳翔鎮軍校陽彥昭佔據鎮所叛亂,後漢高祖命焦繼勳率師平叛,戰後因功被加授為保大軍節度使。旋即被召入朝中,適逢高祖北巡大名府,於是留焦繼勳為京城右廂巡檢使,居守東京。不久後又被改為右羽林統軍。 [7] 

焦繼勳轉歸周宋

後漢隱帝末年,焦繼勳受命領兵北征。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隱帝誅殺樞密使郭威(即後來的後周太祖)未果,十一月十五日郭威自鄴城勤王為名舉兵南下時。 [47]  在郭威剛剛舉兵南下時,隱帝曾與大臣討論對策,最終採納慕容彥超主動出擊的策略,派遣禁軍去澶州阻擊。 [48]  郭威軍隊途徑澶州、滑州時,守將皆獻城以降, [49]  十九日,就到達京城附近的封丘 [50]  此時隱帝再次派禁軍出城駐紮於赤岡和七里店。 [51]  二十日,南(指郭威軍)、北兩方軍隊在留子陂相遇,此時北軍人數多於南軍,兩軍一直對峙到晚上。 [52]  二十一日,慕容彥超衝陣失敗,北軍士氣低落,將領和士兵紛紛向南軍投降,焦繼勳應是此時投靠郭威。 [8]  [53] 
後周廣順(951年-953年)初年,焦繼勳被改授為右龍武統軍。後周世宗征伐淮南時,他以左廂排陣使隨軍出征。後又改任右羽林統軍、左屯衞上將軍,因戰功被拜為彰武軍節度使。 [9] 
北宋初年,焦繼勳被徵召入朝,初任右金吾衞上將軍,之後改為右武衞上將軍 [10] 
乾德三年(965年),權知延州事。 [11] 
乾德四年(966年),判右金吾街仗事的右衞大將軍杜審瓊逝世,焦繼勳奉命接任。 [12] 

焦繼勳西京賢守

譙國公向拱西京留守十餘年,大買園宅,縱情酒色,政務因此廢馳,盜賊甚至在白日搶劫,官吏無法禁止,他也不加處置。宋太祖聞訊大怒,於是在開寶二年(969年)命左武衞上將軍焦繼勳知河南府,接替其任職。臨行前,太祖告誡他説:“西洛許久未得治理了,派你代任,希望你不要效仿向拱的所作所為。”焦繼勳在任一個多月,“京城肅然”,洛陽的秩序得以恢復。 [13]  [14]  [15] 
太祖駕臨洛陽前,派莊宅使王仁珪、內供奉官李仁祚修葺洛陽宮,而令焦繼勳負責監督此役。太祖回京後,嘉獎焦繼勳的能力,於是特予召見,加以褒賞,授官彰德軍節度使,仍知河南(西京)留府事。 [13] 
開寶六年(973年),焦繼勳獲賜“推誠奉國翊戴”功臣。 [23] 

焦繼勳逝世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焦繼勳逝世,享年七十八歲,獲贈太尉 [16] 

焦繼勳主要影響

平安從進之亂天福六年(941年)十一月,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從進叛亂,叛軍先擊鄧州,不下,退至花山(今河南湖陽)。而焦繼勳等人兵出大梁,不到一個月就到達花山,叛軍未料到朝廷反應如此迅速,只能匆忙迎戰,由是大敗。此戰安從進只能以數十騎落荒而逃,奔還襄州。此戰,焦繼勳重創安從進叛軍主力,安從進已無力率領軍隊北上響應安重榮,唯有嬰城自守而已, [37]  這使得十二月起兵的安重榮鄴城孤掌難鳴。 [39]  此後,焦繼勳更是進一步擊敗安從進的援軍,斬其主帥安從貴之足,震懾叛軍。 [19]  後晉朝廷又“詔荊南、湖南共討襄州”,使得安重榮和安從進兩股叛軍再不能呼應。天福七年(942年),城內糧盡,安從進舉族自焚。 [38-39] 
治理西京洛陽:西京洛陽, 掌管河南府畿內錢穀、兵民之政,有拱衞宮闕、帝陵的重職。北宋太祖、太宗二朝, 西京留守其位獨重, 多由皇帝親信或前執政充任。 [32]  然而,後周時期任命的西京留守向拱在任十多年,貪戀權色,吏治廢弛,導致境內盜賊橫行,官府卻無力管轄。 [14]  開寶二年 (969年) 八月,太祖命焦繼勳代替向拱出任河南府尹,整頓地方。焦繼勳上任後僅一個多月,境內大治 [14]  開寶八年 (975年) 十月,太祖欲幸西京郊祀,派遣莊宅使王仁珪與右武衞上將軍、知河南府焦繼勳進行前期準備工作,即重修洛陽宮,修建工期非常緊迫。 [43-44]  開寶九年 (976年)三月,等到太祖駕臨洛陽時,焦繼勳已完成“洛陽宮室壯麗”, 共有“九千九百九十餘區”,“西京明堂殿成”,“仰視製作雄,疑有神物扶”的宏偉城市修繕工作。 [32]  [45]  [33]  [46] 

焦繼勳歷史評價

脱脱:“(焦)繼勳獵涉史傳,頗達治道,所至有善政。然性吝嗇,多省公府用度,時論少之。” [17] 宋史
李昭玘:“唯焦氏之先,翊戴藝祖,削平區夏,特以□女聯姻帝室,終始顧遇不少衰。” [29]  (《宋故宜春縣主趙氏墓誌銘》)“維焦氏之族,望於京國,門閥高顯,居養盛強。” [28]  (《宋故樂平郡君趙氏墓誌銘》)

焦繼勳人際關係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家世
父親
焦虔
帳前都統軍,贈太子少師
子輩
長子
焦忠
早亡
次子
焦珪
崇尚黃老之術,不仕,贈銀青光祿大夫、右內率府副率
孫輩
孫子
焦守吉
右班殿直,為天子使節,視軍政、察邊事,走馬承受
孫女
焦氏
嫁宋太祖趙匡胤第四子趙德芳為妃
關於焦守節和焦氏與焦繼勳的關係討論,詳見“人物爭議”
表格參考資料: [18]  [24-25] 

焦繼勳人物爭議

焦氏家族世系爭論
疑點一:墓誌銘和史料記載的矛盾
根據《焦守吉墓誌銘》記載焦守吉為焦繼勳的孫子,焦繼勳有兩子,長子早亡,次子焦珪沒有入仕。焦守吉為焦珪長子,焦宗谷的父親焦守節為焦珪次子。 [26-27]  而焦宗説和焦宗谷的墓誌銘和史書記載一致,即焦守節為焦繼勳的兒子。 [18]  [30-31]  但是考慮焦宗説和焦宗古的撰者對焦氏世系是否熟悉亦無從考證,而焦守吉的撰者為其侄兒焦宗谷,應對焦氏族譜更熟悉。 [25] 
疑點二:後世姻親反映出的家族世系的差異
焦氏子孫在與宋太宗一系的聯姻過程中,大致維繫了焦守吉一輩升行後的家族世系,但與宋太祖後裔以及與李氏、王氏家族的姻親,如不考慮焦珪這一輩,則是異輩為婚。 [25] 
疑點三:兩代人的巨大年齡差異
焦繼勳生年當在唐昭宗天覆元年(901年),焦守吉生年應為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其弟焦守節生年不詳,但亦應在顯德元年後。焦守吉、焦守節兄弟與焦繼勳之間年齡相差半個世紀有餘,年齒之差明顯超越了正常的父子兩代。 [25] 
因此,學者姜勇推測焦繼勳是“以孫為子”,這一行為與北宋時的駙馬升行相似。焦繼勳年長宋太祖約二十六歲,而其子焦珪應當與宋太祖年齡大致相仿。如此,宋太祖之子趙德芳與焦繼勳的孫女的婚姻,自然會使得宋太祖與焦繼勳君臣之間的行輩失衡。為維護皇家尊嚴,需給焦守節升行。此後焦氏子孫在與宋太宗一系的聯姻過程中,大致維繫了守字輩升行後的家族世系,從而使得焦忠、焦珪一輩人淡出了浩瀚史籍,綜上推測焦氏世系如下圖: [25] 
焦氏家族世系表 焦氏家族世系表 [25]
上圖參考資料 [25] 

焦繼勳史料索引

宋史·卷二百六十一·列傳第二十》 [18]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十、 [41]  卷十七 [42] 
《資治通鑑》卷二百八十二 [40] 
參考資料
  • 1.    《宋史·卷二百六十一·列傳第二十》:焦繼勳,字成績,許州長社人。少讀書有大志,嘗謂人曰:“大丈夫當立功異域,取萬户侯。豈能孜孜事筆硯哉?”遂棄其業,遊三晉間為輕俠,以飲博為務。
  • 2.    《宋史·卷二百六十一·列傳第二十》:晉祖鎮太原,繼勳以儒服謁見,晉祖與語,悦之,留帳下。
  • 3.    《宋史·卷二百六十一·列傳第二十》:天福初,授皇城兼宮苑使,遷武德使。
  • 4.    《宋史·卷二百六十一·列傳第二十》:安重榮反鎮州,安從進自襄陽舉兵為應。晉祖命繼勳督諸將進討。至唐州南,遇從進軍萬餘,設伏擊敗之,禽其牙將安洪義、鮑洪等五十餘人,得山南東道印,從進單騎奔還。從進弟從貴率兵千餘人,援均州刺史蔡行遇,繼勳殺其眾七百,生禽百,獲從貴,斷腕放入城中,從進自此不能復鎮。繼勳以功就拜齊州防禦使。
  • 5.    《宋史·卷二百六十一·列傳第二十》:少帝即位,從進平,藉繼勳威名鎮之,徙襄陽防禦使。歲餘,入為右千牛衞大將軍,拜宣徽北院使,遷南院使。
  • 6.    《宋史·卷二百六十一·列傳第二十》:西人寇邊,朝議發師致討,繼勳抗疏請行,拜秦州觀察使兼諸蕃水陸轉運使。既至,推恩信、設方略招誘,諸郡酋長相率奉玉帛、牛酒乞盟,邊境以安。俄徙知陝州,就遷保義軍兵馬留後。
  • 7.    《宋史·卷二百六十一·列傳第二十》:漢初,鳳翔軍校陽彥昭據城叛,命繼勳率師討之,以功授保大軍節度。召入,會漢祖幸大名,留為京城右廂巡檢使,俄改右羽林統軍。
  • 8.    《宋史·卷二百六十一·列傳第二十》:隱帝末,命繼勳領兵北征。及周祖舉兵向闕,繼勳奉隱帝逆戰於留子陂,戰不利,遂歸周祖。
  • 9.    《宋史·卷二百六十一·列傳第二十》:廣順初,改右龍武統軍。世宗徵淮南,為左廂排陣使,又改右羽林統軍、左屯衞上將軍,以戰功拜彰武軍節度。
  • 10.    《宋史·卷二百六十一·列傳第二十》:宋初,召為右金吾衞上將軍,改右武衞上將軍。
  • 11.    《宋史·卷二百六十一·列傳第二十》:乾德三年,權知延州。
  • 12.    《宋史·卷二百六十一·列傳第二十》:(乾德)四年,判右街仗杜審瓊卒,命繼勳代之。
  • 13.    《宋史·卷二百六十一·列傳第二十》:時向拱為西京留守,多飲燕,不省府事,羣盜白日入都市劫財,拱被酒不出捕逐。太祖選繼勳代之,月餘,京城肅然。太祖將幸洛,遣莊宅使王仁珪、內供奉官李仁祚部修洛陽宮,命繼勳董其役。車駕還,嘉其幹力,召見褒賞,以為彰德軍節度,仍知留府事。仁珪領義州刺史,仁祚為八作副使。
  • 14.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十》(開寶二年):西京留守向拱在河南十餘年,專修飾園林、第舍,好聲妓,日縱酒,恣所欲。政府壞廢,盜白日劫人於市,吏不能捕。上聞之怒……丁未,以左武衞上將軍長社焦繼勳知河南府。諭繼勳曰:“西洛久不治,卿無復效向拱也。”繼勳視事月餘,都下清肅。
  • 15.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傳第十四》:拱尹河南十餘年,專治園林第舍,好聲妓,縱酒為樂,府政廢弛,羣盜晝劫。太祖聞之怒,移鎮安州,命左武衞上將軍焦繼勳代之,謂繼勳曰:“洛久不治,選卿代之,無復效拱為也。”
  • 16.    《宋史·卷二百六十一·列傳第二十》:繼勳以太平興國三年卒,年七十八,贈太尉。
  • 17.    《宋史·卷二百六十一·列傳第二十》:繼勳獵涉史傳,頗達治道,所至有善政。然性吝嗇,多省公府用度,時論少之。
  • 18.    《宋史·卷二百六十一·列傳第二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2-11]
  • 19.    《資治通鑑·卷二百八十二》:安從進遣其弟從貴將兵逆均州刺史蔡行遇,焦繼勳邀擊,敗之,獲從貴,斷其足而歸之。
  • 20.    《舊五代史·卷七十七· 高祖紀三》:(天福三年)九月己酉,宮苑使焦繼勳自軍前押範延光牙將馬諤齎歸命請罪表到闕。壬子, 延光領部下將士素服於本府門俟命,有詔釋罪。
  • 21.    《舊五代史·卷七十六·高祖紀二》:(六月)六宅使張言自魏府回,奏範延光叛命。白奉進奏:“捉得賊卒張柔,稱範延光差澶州刺史馮暉充一行都部署,元從都押衙孫鋭充一行兵馬都監。”帝覽奏,謂侍臣曰:“朕雖寡德寡謀,自謂不居延光之下,而馮暉、孫鋭過於兒戲,朝夕就擒,安能抗拒大軍為我之患乎!”……乙巳,範延光差牙將王知新齎表到闕,不令朝見,收付武德司。丁未,詔侍衞使楊光遠充魏府四面都部署;以張從賓充副,兼諸軍都虞候;昭義節度使高行周充魏府西面都部署。
  • 22.    《新五代史·卷五十一·雜傳第三十九》:延光又附楊光遠表請降,不報,延光遂堅守。晉以箭書二百射城中,悉 赦魏人,募能斬延光者。然魏城堅難下,攻之逾年不克,師老糧匱。宗正丞石帛上 書極諫,請赦延光,願以單車入説而降之。高祖亦悔悟。三年九月,使謁者入魏赦 延光,延光乃降。
  • 23.    (清)徐松輯、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禮五九之二三,第4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2093頁
  • 24.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十七》:繼勳女為皇子德芳夫人,再授旄鉞,亦以德芳故也……德芳以開寶八年七月娶焦繼勳女,出閤時年十七歲,
  • 25.    姜勇.《焦守吉墓誌銘》諸問題考辨[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21,No.210(01):70-79.
  • 26.    羅振玉.《芒洛冢墓遺文續編·焦守吉墓誌銘》,《石刻史料新編》第1輯第19冊:新文豐出版公司,1982年:第14085-14086頁
  • 27.    《芒洛冢墓遺文續編·焦守吉墓誌銘》:祖諱繼勳,晉天覆(福)元年從高祖都汴,累遷至相州節度使、檢校太尉、西京留守。太尉生二男,長諱忠,早亡;次諱珪,尚黃老術,志不仕,卒贈銀青光祿大夫、右內率府副率。伯父諱守吉,字寡辭,即副率之長子也……今宗古家君,即副率之次子也。
  • 28.    (宋)李昭玘.《宋故樂平郡君趙氏墓誌銘》,《千唐志齋藏志》:文物出版社,1984年:第1301頁
  • 29.    (宋)李昭玘.《宋故宜春縣主趙氏墓誌銘》,《千唐志齋藏志》:文物出版社,1984:第1279頁
  • 30.    北宋右侍禁焦宗説墓誌  .史語所數位典藏資料庫整合系統[引用日期2023-04-06]
  • 31.    北宋朝奉郎尚書員外郎上尉都騎焦宗古墓誌  .史語所數位典藏資料庫[引用日期2023-04-06]
  • 32.    龔延明.北宋西京河南府雙重職能研究[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3(01):1-10.
  • 33.    顧宏義.“晉王有仁心”説辨析——兼及宋初“斧聲燭影”事件若干疑問之考證[J].杭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7(02):1-17.
  • 34.    《資治通鑑·卷二百八十二》:帝之發大梁也,和凝請曰:“車駕已行,安從進若反,何以備之?”帝曰:“卿意如何?”凝請密留空名宣敕十數通,付留守鄭王,聞變則書諸將名,遣擊之;帝從之。
  • 35.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八十二》:十一月,(安)從進舉兵攻鄧州,唐州刺史武延翰以聞。鄭王遣宣徽南院使張從恩、武德使焦繼勳、護聖指揮使郭金海、作坊使陳思讓將大梁兵就申州刺史李建崇兵於葉縣以討之。
  • 36.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八十二》:安從進攻鄧州,威勝使安審暉據城拒之。從進不能克而退。癸未,進至花山。
  • 37.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八十二》:(安從信)遇張從恩兵,不意其至之速,合戰,大敗,從恩獲其子內都指揮使弘義,從以數十騎奔還襄州,嬰城自守。
  • 38.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八十三》:高行周圍襄州逾年,下不。城中食盡。奉國軍都虞候曲周王清言於行周曰:“賊城已危,我師已老,民力已困,不早迫之,尚何俟乎!”與奉國都指揮使元城劉詞帥眾先登。八月,拔之。安從進舉族自焚。
  • 39.    陳宇軒. 後晉安重榮之亂研究[D].湖北大學,2021.:P27-P30
  • 40.    卷二百八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4-07]
  • 41.    卷十 開寶二年(己巳,969)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4-07]
  • 42.    卷十七 開寶九年(丙子,976)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4-07]
  • 43.    《洛陽縉紳舊聞記·卷五》:太祖皇帝將幸西洛, 命修大內, 督工役甚急, 兼開鑿漕河。
  • 44.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第十六》:(開寶八年冬十月)遣莊宅使王仁珪、內供奉官李仁祚與知河南府焦繼勳同修洛陽宮室,上始謀西幸也。
  • 45.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第十七》:(開寶九年年元月)詔幸西京,將以四月有事於南郊……(三月)辛巳,上至西京,見洛陽宮室壯麗,甚悦。
  • 46.    韓建華.試論北宋西京洛陽宮城、皇城的佈局及其演變[J].考古,2016(11):113-120+2.
  • 47.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八十九》:(乾祐三年十一月)帝遣供奉官孟業齎密詔詣澶州及鄴都,令鎮寧節度使李洪義殺殷,又令鄴都行營馬軍都指揮使郭崇威、步軍都指揮使真定曹威殺郭威及監軍、宣徽使王峻……丁丑,使者至澶州……(王)殷囚業,遣副使陳光穗以密詔示郭威。……翰林天文趙修已謂郭威曰:"公徒死何益!不若順眾心,擁兵而南,此天啓也。"郭威乃留其養子榮鎮鄴都,命郭崇威將騎兵前驅,戊寅,自將大軍繼之。
  • 48.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八十九》:帝聞郭威舉兵南向,議發兵拒之。前開封尹侯益曰:“鄴都戍兵家屬皆在京師,官軍不可輕出,不若閉城以挫其鋒,使其母妻登城招之,可不戰而下也。”慕容彥超曰:“侯益衰老,為懦夫計耳。”帝乃遣益及閻晉卿、吳虔裕、前保大節度使張彥超將禁軍趣澶州。
  • 49.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八十九》:是日,郭威已至澶州,李洪義納之……庚辰,郭威趣滑州。辛巳,義成節度使宋延渥迎降。
  • 50.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八十九》:壬午,郭威軍至封丘。
  • 51.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八十九》:帝復遣左神武統軍袁嶬、前威勝節度使劉重進等帥禁軍與侯益等會屯赤岡。彥超以大軍屯七里店。
  • 52.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八十九》:癸未,南、北軍遇於劉子陂。帝欲自出勞軍,太后曰:“郭威吾家故舊,非死亡切身,何以至此!但按兵守城,飛詔諭之,觀其志趣,必有辭理,則君臣之禮尚全,慎勿輕出。”帝不從。時扈從軍甚盛……至暮,兩軍不戰,帝還宮。癸未,南、北軍遇於劉子陂。
  • 53.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八十九》:甲申,帝欲再出,太后力止之,不可。既陳,郭威戒其眾曰:“吾來誅羣小,非敢敵天子也,慎勿先動。”久之,慕容彥超引輕騎直前奮擊,郭崇威與前博州刺史李榮帥騎兵拒之。彥超馬倒,幾獲之。彥超引兵退,麾下死者百餘人,於是諸軍奪氣,稍稍降於北軍。侯益、吳虔裕、張彥超、袁、劉重進皆潛往見郭威,威各遣還營,又謂宋延渥曰:“天子方危,公近親,宜以牙兵往衞乘輿,且附奏陛下,願乘間早倖臣營。”延渥未至御營,亂兵雲擾,不敢進而還。比暮,南軍多歸於北。慕容彥超與麾下十餘騎還兗州。
  • 54.    李小虎. 五代時期朝廷與藩鎮關係之研究[D].上海師範大學,2018.P47-48,P92-9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