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軍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鎖定
李軍 [1]  ,男,漢族, 1964年12月生於山東省淄博市,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東京大學客座教授,國家註冊環保工程師。
中文名
李軍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4年12月
職    業
工程師
出生地
山東淄博

李軍人物簡介

李軍 1964年12月生於山東省淄博市,北京工業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東京大學客座教授,國家註冊環保工程師。1985年、1988年、1995年,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環境學院獲給水排水學士、環境工程碩士和環境工程的博士學位,

李軍任職信息

1996年至1999年於日本千葉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員,2006年至2007年任日本東京大學研究員。現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工程分會副秘書長,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給水排水學會理事、排水委員會委員,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給水委員會委員,《中國給水排水》編委,《亞洲給水排水》編委,《淨水技術》編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國家863項目評審專家,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評審專家,財政部財務評審專家,中央環保專項基金評審專家,北京市科委評審專家,北京市評標專家,北京市職稱評審專家,國家環保部環境認證中心生態住宅項目技術專家,中國化學工業出版社環境出版中心編委,中國水網諮詢專家,國際水學會(IWA)和日本水環境學會(JSWE)會員,北京工業大學污水污泥處理與資源化技術研究室主任等。2000年獲北京市科技新星,2006年獲北京市中青年骨幹教師。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獲部級優秀圖書二等獎1項、省環保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多次獲《中國給水排水》優秀論文最高獎。主編專(譯)著5部、參編國家標準2部、參編專著和教材5部、獲得專利十餘項,在《Water Reserch》、《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Process Biochemistry》、《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Journal of Residuals Science&Technology》、《中國環境科學》、《環境科學學報》、《中國給水排水》、《環境科學》、《現代化工》、《給水排水》、《哈爾濱建築大學學報》、《太陽能學報》、《環境工程》、《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等國內外期刊及會議發表論文170餘篇,其中被SCI、EI 等收錄近40篇。 [2] 
多年一直從事污水生物處理技術研究工作,完成了三十餘項國家、省部級課題研究。先後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基於流離和多氧化還原環境作用的剩餘污泥減量反應器技術與機理研究”(5067800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不同污水生物脱氮工藝中N2O產生量及過程控制”(5047804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活行污泥法絲狀菌污泥膨脹的控制與防止”(59778024)、國家863項目子課題“污水高效深度處理與回用技術研究”(2003AA601010)、國家863項目子課題“城市污水SBR工藝脱氮除磷技術研究”(2004AA601020)、國家973項目子課題“地表水-地下水中污染物遷移演化三維模擬方法研究”、 國家“九五”科技攻關課題“簡易高效複合式生物處理技術”、國家“八五”科技攻關課題“淹沒式生物膜法脱氮除磷技術”、國家“八五”科技攻關課題“生活垃圾滲濾液處理技術”、黑龍江省“八五”科技攻關課題“CMD圓盤型彈性微孔膜曝氣器的研究”、北京市教委重點項目“污水脱氮除磷處理的新工藝及其智能控制”(KZ200310005003)、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剩餘污泥減量型高效污水處理工藝技術研究”(8052005)、北京市科技新星項目“淹沒複合式膜生物反應器技術及廢水處理特性研究”(9558100800)、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課題“SBR法的模糊控制理論、方法與技術”(8002005)、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酒精廢水生物處理舔加固定化甲烷八疊球菌的標準研究”(5992004)、教育部課題“新型污水處理反應器技術研究”、建設部課題“淹沒式生物膜法同步脱氮除磷技術”、建設部課題“厭氧—好氧耦合高效污水處理技術”(KR0403200393)、中日合作項目“混凝沉澱法去除污泥處理迴流液中磷的試驗研究”、中日合作項目“剩餘汚泥処理技術研究”、建設部課題“生活垃圾填埋滲濾液處理技術研究”(KR0403200392) 、北京市科委項目“水解酸化開發碳源系列技術研究”、 北京市科委項目“生物填料強化脱氮技術研究”、北京市規劃委員會課題“污泥減量技術研究”(KZ00017) 、北京市留學基金“淹沒複合式污水資源化工藝技術研究”等三十餘項國家及省部級課題和國際合作項目研究;作為負責人與北京市排水集團合作進行了“缺氧、厭氧、好氧工藝脱氮除磷工藝技術研究”、“供華能電廠冷卻水脱氮除磷深度處理工藝技術開發”、“非曝氣、曝氣工藝脱氮除磷試驗工藝技術開發”、“剩餘汚泥特性及脱水試驗研究”、 “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曝氣生物濾池深度處理工藝技術開發”,為高碑店污水處理廠改造和優化運行提供了技術支持。作為博士後研究員於日本千葉大學物質工學科從事活性炭去除有機污染物、纖維擔體間歇式生物膜法脱氮除磷及海綿擔體流化牀反應器硝化脱氮特性的技術研究,積累了豐富的前期成果。其中,“淹沒式生物膜法脱氮除磷技術研究”獲1997年建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彈性微孔膜曝氣器技術”1996年獲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黑龍江省環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簡易高效複合式生物處理技術”獲2002年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微生物與水處理工程獲2004年石油與化學工業學會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部級)。開發應用的 “A段活性污泥法/B段生物膜法” 及“複合式厭氧反應器”等新技術經建設部組織專家鑑定為國際首 創的垃圾滲濾液單元處理技術。 [3] 
主要研究方向:市政工程學科污水污泥處理及資源化理論與技術方向
1.污水生物處理理論與技術
2.膜生物反應器及膜過濾水處理技術
3.垃圾滲濾液及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技術
4.污泥減量技術
5.高效磁混凝及磁生物理論與技術
6.高濃度氨氮廢水處理技術
7.河湖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
8.再生水處理與利用技術
9.污泥處理處置及資源化技術
在研課題:
[1]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北京城市再生水水質提高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示範”子課題
[2]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北京再生水分質利用及水環境整治技術集成與工程示範”子課題
[3]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高排放標準城市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示範”子課題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於流離和多氧化還原環境的污泥減量反應器與機理研究”
[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污水脱氮除磷處理過程中雌激素的生物降解特性與機理研究”
[6] 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沙潁河上中游重污染行業污染治理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子課題
[7]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污泥減量與促進脱氮耦合反應器理論與技術研究”
[8]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多氧化還原環境城市污水脱氮除磷工藝及模擬技術研究”
[9]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污水處理過程中雌激素的生物降解特性與機理研究”
[10]北京市科委項目“水解酸化開發碳源系列技術研究”
[11]北京市科委項目“生物填料強化脱氮技術研究”
[12]橫向課題“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曝氣生物濾池深度處理工藝技術開發”等15項課題。 [4] 
科研成果
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獲部級優秀圖書二等獎1項、省環保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多次獲《中國給水排水》優秀論文最高獎。主編專(譯)著5部、參編國家標準2部、參編專著和教材5部、獲得專利十餘項,在《Water Reserch》、《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Process Biochemistry》、《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Journal of Residuals Science&Technology》、《中國環境科學》、《環境科學學報》、《中國給水排水》、《環境科學》、《現代化工》、《給水排水》、《哈爾濱建築大學學報》、《太陽能學報》、《環境工程》、《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等國內外期刊及會議發表論文170餘篇,其中被SCI、EI等收錄近40篇。
多年一直從事污水生物處理技術研究工作,完成了三十餘項國家、省部級課題研究。先後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基於流離和多氧化還原環境作用的剩餘污泥減量反應器技術與機理研究”(5067800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不同污水生物脱氮工藝中N2O產生量及過程控制”(5047804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活行污泥法絲狀菌污泥膨脹的控制與防止”(59778024)、國家863項目子課題“污水高效深度處理與回用技術研究”(2003AA601010)、國家863項目子課題“城市污水SBR工藝脱氮除磷技術研究”(2004AA601020)、國家973項目子課題“地表水-地下水中污染物遷移演化三維模擬方法研究”、 國家“九五”科技攻關課題“簡易高效複合式生物處理技術”、國家“八五”科技攻關課題“淹沒式生物膜法脱氮除磷技術”、國家“八五”科技攻關課題“生活垃圾滲濾液處理技術”、黑龍江省“八五”科技攻關課題“CMD圓盤型彈性微孔膜曝氣器的研究”、北京市教委重點項目“污水脱氮除磷處理的新工藝及其智能控制”(KZ200310005003)、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剩餘污泥減量型高效污水處理工藝技術研究”(8052005)、北京市科技新星項目“淹沒複合式膜生物反應器技術及廢水處理特性研究”(9558100800)、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課題“SBR法的模糊控制理論、方法與技術”(8002005)、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酒精廢水生物處理舔加固定化甲烷八疊球菌的標準研究”(5992004)、教育部課題“新型污水處理反應器技術研究”、建設部課題“淹沒式生物膜法同步脱氮除磷技術”、建設部課題“厭氧—好氧耦合高效污水處理技術”(KR0403200393)、中日合作項目“混凝沉澱法去除污泥處理迴流液中磷的試驗研究”、中日合作項目“剩餘汚泥処理技術研究”、建設部課題“生活垃圾填埋滲濾液處理技術研究”(KR0403200392)、北京市科委項目“水解酸化開發碳源系列技術研究”、北京市科委項目“生物填料強化脱氮技術研究”、北京市規劃委員會課題“污泥減量技術研究”(KZ00017)、北京市留學基金“淹沒複合式污水資源化工藝技術研究”等三十餘項國家及省部級課題和國際合作項目研究;作為負責人與北京市排水集團合作進行了“缺氧、厭氧、好氧工藝脱氮除磷工藝技術研究”、“供華能電廠冷卻水脱氮除磷深度處理工藝技術開發”、“非曝氣、曝氣工藝脱氮除磷試驗工藝技術開發”、“剩餘汚泥特性及脱水試驗研究”、“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曝氣生物濾池深度處理工藝技術開發”,為高碑店污水處理廠改造和優化運行提供了技術支持。作為博士後研究員於日本千葉大學物質工學科從事活性炭去除有機污染物、纖維擔體間歇式生物膜法脱氮除磷及海綿擔體流化牀反應器硝化脱氮特性的技術研究,積累了豐富的前期成果。其中,“淹沒式生物膜法脱氮除磷技術研究”獲1997年建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彈性微孔膜曝氣器技術”1996年獲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黑龍江省環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簡易高效複合式生物處理技術”獲2002年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微生物與水處理工程獲2004年石油與化學工業學會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部級)。開發應用的“A段活性污泥法/B段生物膜法”及“複合式厭氧反應器”等新技術經建設部組織專家鑑定為國際首 創的垃圾滲濾液單元處理技術。指導博士和碩士研究生50餘人,40餘人已畢業並獲得學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