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軍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消化科)

鎖定
李軍,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
2010年至2014年任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第九屆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委員。
2015年任北京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超聲內鏡學組、炎症性腸病學組委員。
2018年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症性腸病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學會NOTES專委會委員
中文名
李軍
畢業院校
北京醫科大學
學    歷
博士
臨牀職稱
副主任醫師
執業地點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專    業
消化科

李軍研究方向

消化系統疾病,特別是結直腸疾病,例如:結直腸腺瘤和結直腸癌、炎症性腸病、排便習慣異常(腹瀉、便秘)的診治。

李軍教育經歷

1993/09 – 1998/07,北京醫科大學,臨牀醫學系,學士
1998/09 – 2003/07,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內科學(消化系病),博士
2011/09 - 2012/09,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病院消化科,高級訪問學者

李軍工作經歷

2003/08 – 2003/10,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消化科,住院醫師
2003/10 – 2009/10,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消化科,主治醫師
2009/10 至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

李軍教學任職

北京大學八年制臨牀學生指導教師

李軍科研成果

1)承擔北京-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交叉項目《肥大細胞在潰瘍性結腸炎發病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證實肥大細胞在潰瘍性結腸炎中的作用。
Protective Effect of Tranilast on Oxazolone Induced Ulcerative Colitis in BN rats.(待發表)
2)承擔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青年學術骨幹基金《高脂血症對結直腸腺瘤及腺瘤癌變的影響及機制研究》,探討高脂飲食、高脂血症對結直腸腺瘤及腺瘤癌變的影響,研究成果:
Jun LI, Yaopeng ZHANG, Peng BAI, Dan ZHU. The role of adiponectin on the effect of high-fat diet on dimethylhydrazineinduced aberrant crypt foci. (待發表)
李傳鳳,李軍,白鵬,呂愈敏。結直腸腺瘤與患者血脂代謝水平的研究及特點分析。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43(3):432-435
3)參加國家十二五“863”重大項目子課題“大腸癌不同發展階段的“組學”研究”。
4)參加衞生部科教司子課題“急性重度/暴發性潰瘍性結腸炎對靜脈用糖皮質激素抵抗的評估及治療”、 “潰瘍性結腸炎癌變風險的檢測與評估”、 “炎症性腸病-我國炎症性腸病對系統作用糖皮質激素依賴的評估及免疫抑制劑使用的規範意見”。
7)參加衞生行業科研專項基金“潰瘍性結腸炎治療和康復的多中心隨機平行對照研究”。
8)參加國家自然基金項目“PPARγ在舒林酸干預治療大腸癌前病變中的作用”(項目批准號:30370633)。

李軍主要學術兼職

2010年至2014年任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第九屆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委員。
2015年至今任北京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超聲內鏡學組、炎症性腸病學組委員。
2018年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症性腸病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學會NOTES專委會委員

李軍獲獎情況

優秀畢業生,北京醫科大學,1998
青年學術骨幹,北京大學第三醫院,2010

李軍主要承擔科研項目

1)承擔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臨牀重點課題《腸道菌羣在脊髓損傷後神經源性腸功能紊亂中的作用和調節腸道菌羣治療的療效》,探討腸道菌羣在神經源性腸功能紊亂中的作用。
2)承擔北京-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交叉項目《肥大細胞在潰瘍性結腸炎發病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證實肥大細胞在潰瘍性結腸炎中的作用。
3)承擔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青年學術骨幹基金《高脂血症對結直腸腺瘤及腺瘤癌變的影響及機制研究》,探討高脂飲食、高脂血症對結直腸腺瘤及腺瘤癌變的影響。
4)參加國家十二五“863”重大項目子課題“大腸癌不同發展階段的“組學”研究”。
4)參加衞生部科教司子課題“急性重度/暴發性潰瘍性結腸炎對靜脈用糖皮質激素抵抗的評估及治療”、 “潰瘍性結腸炎癌變風險的檢測與評估”、 “炎症性腸病-我國炎症性腸病對系統作用糖皮質激素依賴的評估及免疫抑制劑使用的規範意見”。
7)參加衞生行業科研專項基金“潰瘍性結腸炎治療和康復的多中心隨機平行對照研究”。
8)參加國家自然基金項目“PPARγ在舒林酸干預治療大腸癌前病變中的作用”(項目批准號:30370633)。

李軍主要學術成就

(1)CHU H(#); LI J(#); HUANG H; HAO W; DUAN L(*); WEI X(*), Protective effects of tranilast on oxazolone-induced rat colitis through a mast cell-dependent pathway., Digestive and Liver Disease, 2016, 48(2): 162~171 (期刊論文)
(2)YU T(#); LI J; WANG K; GE Y; Alice Chu Jiang; DUAN LP(*); WANG ZY(*),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eurogenic dysphagia in adult patients with Chiari malformation type I , Beijing Da Xue Xue Bao Yi Xue Ban, 2017, (02): 315~321 (期刊論文)
(3)李傳鳳(#); 李軍(*); 白鵬; 呂愈敏, 結直腸腺瘤與患者血脂代謝水平, 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1, 43(3): 432~435 (期刊論文)
(4)WANG W(#); DING S(*); ZHANG H; LI J; ZHANG J; ZHANG H,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LGR6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olon adenocarcinoma, Frontiers Of Medicine, 2018, (6) (期刊論文)
(5)Doi T; Kanai T; Mikami Y; Sujino T; Jun L; Ono Y; Hayashi A; Hibi T, IgA plasma cells express the negative regulatory co-stimulatory molecule 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and have a potential tolerogenic role in the intestine,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 2012, 425(4): 918~923 (期刊論文)
二、論著之外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和學術獎勵
(1)黃永輝; 李軍; 周麗雅, 一種電動組織把持鉗 , 2017.07.14-2026.08.18, 中國, ZL201620900177.1 (專利)
(2)李軍(#)(*); 呂愈敏, 糞便鉅細胞病毒DNA PCR檢測在炎症性腸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世界華人消化雜誌, 2016.7.28, 24(21): 3314~3318 (期刊論文)
(3)李傳鳳(#); 李軍(*), 美沙拉嗪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血清中TFF1、TFF3表達的影響及意義, 醫學臨牀研究, 2013, 30(3): 500~502 (期刊論文)
(4)Mizukami T(#); Kanai T; Mikami Y; Hayashi A; Doi T; Handa T; Matsumoto A; Jun L; Matsuoka K; Sato T; Hisamatsu T; Hibi T(*), CCR9+ macrophages are required for eradication of peritoneal bacterial infections and prevention of polymicrobial sepsis, Immunol Lett. , 2012, 147(1-2): 75~78 (期刊論文)
(5)李軍(#); 黃永輝(*); 姚煒; 常虹; 黃雪彪; 張莉; 王愛英; 張耀朋, 內鏡下置人金屬支架治療近端結腸癌導致 惡性梗阻的療效觀察, 中國微創外科雜誌, 2012, 12(10): 938~940 (期刊論文)
(6)李軍(#); 呂愈敏(*); 顧芳, 舒林酸長期治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臨牀研究, 中華消化雜誌, 2005, 25(3): 153~156 (期刊論文)
(7)李軍(#); 呂愈敏(*); 金珠, 舒林酸對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結直腸殘存腺瘤組織病理學表現的影響, 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05, 37(4): 371~373 (期刊論文)
(8)李軍(#); 呂愈敏(*); 金珠, 塞來昔布對二甲基肼誘導的大鼠畸變隱窩灶的預防作用, 中華消化雜誌, 2004, 24(3): 151~153 (期刊論文)
(9)李軍(#); 呂愈敏(*); 董秀雲, 吡格列酮對二甲基肼誘導的大鼠畸變隱窩灶的抑制作用, 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3, 35(5): 537~539 (期刊論文)
(10)YANG X(*); YAO W; LIU W; LI J; LU 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outcomes in severe ulcerative colitis, Front Med China, 2007, 1(2): 192~195 (期刊論文)

李軍主要論文

  • LI J, Chu HQ, Wei XT. Oxazolone induced rat colitis by a mast cell-dependent mechanism.2014DDW
  • 李傳鳳、李軍(責任作者).美沙拉嗪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血清中TFF1、TFF3表達的影響及意義.醫學臨牀研究,2013,3,500-502
  • Mizukami T, Kanai T, Mikami Y, Hayashi A, Doi T, Handa T, Matsumoto A, Jun L, Matsuoka K, Sato T, Hisamatsu T, Hibi T*. CCR9(+) macrophages are required for eradication of peritoneal bacterial infections and prevention of polymicrobial sepsis. Immunol Lett. 147(1-2):75-9, 2012
  • Doi T, Kanai T, Mikami Y, Sujino T, Jun L, Ono Y, Hayashi A, Hibi T*. IgA plasma cells express the negative regulatory co-stimulatory molecule 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and have a potential tolerogenic role in the intestine.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425(4):918-23, 2012
  • Jun LI*, Yaopeng ZHANG, Peng BAI, Dan ZHU. The effect of high-fat diet on dimethylhydrazine(DMH) induced aberrant crypt foci in rats. J Gastroenterol hepato. 26(suppl.5):223, 2011
  • Jun LI, Yonghui HUANG*, Wei YAO, Hong CHANG, Xuebiao HUANG, Li ZHANG, Aiying WANG, Yaopeng ZHANG. The effect of endoscopic stenting for proximal colon malignant obstruction J Gastroenterol hepato. 26(suppl.5):75, 2011
  • Jun LI, Chuanfeng LI, Yumin LU*. PPARγ expression of normal colorectal mucosa, adenoma and adenocarcinoma[J]. J INT MED RES.(已接收).
  • 李軍、黃永輝*、姚煒、常虹、黃雪彪、張莉、王愛英、張耀朋、內鏡下置入金屬支架治療近端結腸癌導致惡性梗阻的療效觀察[J],中國微創外科雜誌,12,938-940,943,2012
  • 李傳鳳、李軍*、白鵬、呂愈敏、結直腸腺瘤與患者血脂代謝水平的研究及特點分析[J], 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43(3),432-435,2011
  • 張耀朋、呂愈敏*、李軍、韓亞京、李傳鳳、ACF在結腸癌早期病變中的變化及其與PPAR-γ和β-catenin的關係,世界華人消化雜誌,17(17),1732-1737,2009
  • 張耀朋、呂愈敏*、李軍、韓亞晶、金珠、李傳鳳、 過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體-γ在舒林酸干預治療大鼠結直腸癌前病變中的作用[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41(2),168-173,2009
  • 李傳鳳、李軍、呂愈敏*、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γ在大腸腫瘤中的表達及意義[J],腫瘤防治研究,35(1),23-26,2008
  • 張耀朋、呂愈敏*、李軍、金珠、韓亞晶、李傳鳳、顧芳、結直腸散發性腺瘤模型建立的探討[J],腫瘤防治研究,35(12),837-841,2008

李軍著作譯作

參與編寫
1. 李益農、楊雪松主編。消化系統疾病藥物治療學。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2. 姚景鵬、宮恩聰主編。北京大學醫學遠程教育系列教材——臨牀常見疾病概述。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7
參與翻譯校對
1. 林三仁主譯。胃腸道感染。人民衞生出版社。2006
2. 林三仁主譯。臨牀胃腸內鏡學。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8
3. 王德炳主譯。KUMAR & CLARK 臨牀內科學。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