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少春

(京劇演員)

鎖定
李少春(1919年11月4日—1975年9月21日),名寶璘,曾用名李海,出生於天津,祖籍河北霸州,京劇演員,工武生、老生、文武老生。
1924年,進入上海齊魯公學讀小學。1929年,首次登台,在京劇《岳母刺字》中扮演娃娃生岳雲。1931年,在教師陳秀華丁永利的培養下文武兼學。1932年,開始試演多部京劇。1934年,與梅蘭芳合演京劇《四郎探母》。1938年,在北京首演打炮戲。1940年,與侯玉蘭合作京劇《四郎探母》等。1945年,創編劇目《文天祥》。1946年,在京劇《百戰興中唐》中分飾三角 [1]  。1948年,創編京劇《野豬林 [2]  。1950年,成立新中國實驗京劇團 [1]  。1952年,憑藉京劇《宋景詩》獲得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演員表演獎 [2]  。1953年,赴羅馬尼亞參加第四屆世界青年聯歡節。1954年,隨中國文化代表團訪問印度、緬甸。1955年,任中國京劇院三團團長 [3]  。1956年,先後赴日本、智利、烏拉圭、巴西、阿根廷演出 [2]  。1958,加入中國共產黨 [4]  。1960年,出訪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古巴及加拿大。1961年,創排的劇目《滿江紅》上演。1962年,主演戲曲片《野豬林》。1966年,“文革”開始後遭到批鬥。1970年,被宣佈“解放”。1973年,被分配到中央五七藝大戲曲學校教戲 [3]  。1974年,因意外摔倒導致腦血栓 [1] 
1975年9月21日,李少春因心臟病與腦血栓併發在北京逝世,享年56歲 [1] 
儘管李少春文學餘叔巖,武學楊小樓,但到了他身上已融合、發展為一個自己的體系,形成一種獨有的流派,其特點是文武全才,世稱“李派 [5] 
本    名
李少春
民    族
漢族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天津
出生日期
1919年11月4日
逝世日期
1975年9月21日
星    座
天蠍座
代表作品
野豬林
將相和
代表作品
響馬傳
白毛女
鬧天宮 展開
代表作品
響馬傳
白毛女
鬧天宮
水簾洞
滿江紅
紅燈記 收起
職    業
演員
主要成就
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演員表演獎
別    名
李寶璘
李海(曾用名)
二田(乳名)
祖    籍
河北霸州
行    當
武生、老生、文武老生

李少春人物經歷

生活中的李少春
生活中的李少春(11張)
1919年11月4日,李少春出生於天津。1920年春節後,父親李桂春攜全家由天津移居上海。1924年,李少春進入上海齊魯公學(山東會館)讀小學。1926年,因身體虛弱,父親為其聘請武功老師沈延臣練習武功 [1] 
1929年,首次登台,在父親主演的京劇《岳母刺字》中扮演娃娃生岳雲。1931年,隨全家遷居天津,父親聘請餘派教師陳秀華、楊派教師丁永利培養李少春文武兼學 [4]  。1932年,在天津北洋戲院、春和戲院試演京劇《安天會》《八大錘》《擊鼓罵曹》《打漁殺家》等 [1] 
1933年,隨陳秀華、沈延臣二位老師離開天津“跑碼頭”,到濟南、青島、漢口、江西、南京、無錫、上海等地演出,一路上邊演邊學,文武戲都演。1934年,在上海黃金大戲院為梅蘭芳演墊場小武戲,並得到梅蘭芳提攜,與其合演京劇《四郎探母 [1]  。1935年,隨父親離開上海,旅行公演 [2] 
1936年1月,隨父親李桂春在天津演出,合演京劇《風波亭》;10月,隨父親應上海天蟾舞台邀請再度南下,先在無錫同台演出掛二牌,而後到了上海。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李少春隨父親繼續在上海演出,因連演京劇《打金磚》勞累過度,在台上摔倒導致輕微腦震盪,決定告別舞台 [1] 
1938年年初,隨全家離開上海,重返天津定居;6月25日起,李少春在天津中國大戲院上演“四天五場”戲,劇目為《兩將軍》《擊鼓罵曹》《水簾洞》《鬧地府》《打漁殺家》《惡虎村》《八大錘》《打金磚》;9月26日,在父親的帶領下由天津赴北京“趕考”,受到國劇分會會長尚小云的迎接;10月7日,在北京新新大戲院首演打炮戲,先武后文雙出,包括劇目《兩將軍》《擊鼓罵曹》,受到諸多關注,隨後在北京西來順飯莊舉辦“拜丁永利為師”典禮;10月19日,經李育庠介紹,在北京舉行拜師餘叔巖典禮;12月3日,在新新大戲院首演餘叔巖親授的京劇《戰太平》,餘叔巖親自把場 [1] 
1939年,赴哈爾濱演出,遇姐夫李萬春亦在哈爾濱演出,形成郎舅“打擂”之勢。1940年8月,在天津中國大戲院與侯玉蘭首次合作京劇《四郎探母》等生旦對兒戲。1941年11月,應上海天蟾舞台之邀,衣錦還鄉;同年冬,與白玉薇等應上海天蟾相邀,在上海演出近半年之久 [1] 
舞台上的李少春
舞台上的李少春(11張)
1943年,繼續在上海演出;5月19日,業師餘叔巖在北京病逝,李少春輟演赴北京奔喪,半月後回上海繼續演出。1944年5月12日,與言慧珠義演京劇《武松》 [2]  ;5月14日,李少春改編的京劇《文天祥》(第一本)在上海天蟾舞台首演,但未久即被禁演 [1]  。1945年,李少春對京劇《文天祥》重新編創,劇本以電影為依據進行改編 [4] 
1946年6月,應上海大來公司吳性裁邀請,與李世芳葉盛蘭葉盛章袁世海張云溪張春華陳永玲等演於天蟾舞台,號稱“十大頭牌”;8月,在上海演出京劇《百戰興中唐》,前飾雷海青,中飾南霽雲,後飾郭子儀,發揮唱、做、摔、打全面技藝,連演五天 [4] 
1947年1月,在上海與程硯秋雙掛頭牌演於天蟾舞台,時值梅蘭芳演於中國大戲院,形成師徒對壘局面;春節期間,主演的京劇《百戰興中唐》連滿六個日場;9月初,在上海中國大戲院參加“救濟水災平劇義演”(實際是杜月笙60大壽);9月19日起,與於蓮泉共同領銜演於上海中國大戲院,臨別紀念連演七場京劇《百戰興中唐》;12月,與電影演員李麗華一起赴台灣瞭解京劇演出市場情況 [1] 
1948年年初,由台北返回上海,宴請翁偶虹,向其求助改編京劇《野豬林》劇本,翁偶虹鼓勵其自己動手編劇。李少春春節前回到北京家中,着手籌劃編寫京劇《野豬林》劇本;5月,京劇《野豬林》劇本初稿寫成,廣泛徵求意見;9月,京劇《野豬林》在北平長安大戲院首演 [2] 
1949年7月2日,作為京劇界代表身份出席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7月3日,領銜的起社劇團為大會演出京劇《野豬林》;7月24日,當選中華全國戲劇工作者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9月17日,起社劇團進中南海演出京劇《野豬林》,毛澤東等首長出席觀看;10月27日,為慶祝上海解放,起社劇團應邀赴上海演於天蟾舞台,京劇《野豬林》連滿66場,受到諸多觀眾觀看 [2] 
1950年1月,起社劇團內部發生“將相”失和,李少春與袁世海因經濟分紅上鬧矛盾,停演兩個多月。後經文化部戲曲改進局田漢局長、馬彥祥副局長出面調解,促成“將相”和;5月,起社劇團赴天津演出,京劇《野豬林》受到諸多觀眾觀看;6月,起社劇團與葉盛章領銜的金舁社合併,成立新中國實驗京劇團,李少春任團長 [6]  ;7月,新中國實驗京劇團為配合“土改”,在北京上演京劇《雲羅山》 [1] 
1951年,李少春所編創的京劇《野豬林》由馬彥祥主編,在上海正式出版單行本;11月,率新中國實驗京劇團全體成員參加中國戲曲研究院實驗工作團。1952年10月,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在北京舉行,李少春以新編近代歷史京劇《宋景詩》參演,獲演員表演獎 [2] 
中國國外行
中國國外行(3張)
1953年3月,中國戲曲研究院實驗工作團改為中國京劇團,李少春任副團長;7月,第一次出國赴羅馬尼亞參加第四屆世界青年聯歡節,憑藉其主演的京劇《鬧天宮》《雁蕩山》獲集體表演一等獎。1954年11月,隨中國文化代表團訪問印度、緬甸,被印度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譽為“中國猴王”,並獲緬甸總理吳努所贈的金質獎章 [3] 
1955年1月10日,中國京劇院成立,李少春任三團團長 [3]  ;4月,周恩來在中南海紫光閣召集李少春等人,指示將京劇《鬧天宮》擴編為京劇《大鬧天宮》;5月,參加全國文化先進工作者會議,並擔任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
1956年3月2日,中國戲曲研究院召開座談會,討論漢語規範化與戲曲語言的發展問題;5月,連續發表《京劇界應以實際行動來擁護漢語規範化》和《京劇和京音》兩篇文章;5月16日,參加中國訪日京劇代表團赴日本演出,其主演的京劇《三岔口》在日本各地受到諸多觀看,李少春還在日本學習了樂舞《蘭陵王》 [3]  ;8月16日,隨中國藝術團赴智利、烏拉圭、巴西、阿根廷四國訪問演出 [2] 
1957年,在《戲劇叢刊》上發表論文《京劇字韻不能逐步採用北京語音嗎?》。1958年3月22日,在北京人民劇場演出現代京劇《白毛女》,周恩來親臨劇場觀看演出;隨後,發表文章《我演楊白勞的經過和體會》;7月,和妻子侯玉蘭合演由安娥編劇的京劇《探府記》,飾演寇準;12月9日,加入中國共產黨 [4]  ;年底,在北京中和戲院公演京劇《響馬傳》,周恩來觀看了演出,並建議隔一天就到中南海演出,毛澤東、朱德等均到懷仁堂觀看 [1] 
1959年,參加向國慶10週年獻禮京劇《赤壁之戰》的演出,飾演魯肅,並在梅蘭芳主演的獻禮京劇《穆桂英掛帥》中飾演寇準;12月7日,與袁世海在北京人民劇場合演劇目《灞陵橋》;同年,在《戲劇報》上發表文章《不平凡的十年》。1960年4月,隨中國藝術團出訪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古巴及加拿大,為時七個多月,年底回國 [1] 
1961年,創排的劇目《滿江紅》上演;3月22日,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堂堂膽氣,耿耿丹心”——談<滿江紅>中的岳飛形象的創造》;9月3日,在北京新僑飯店與張云溪一同正式拜蓋叫天為師;12月16日,由田漢主持,在北京與李和曾等拜周信芳為師;12月28日,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文章《學習師門藝術,繼承優秀傳統》;同年,在《戲劇報》上發表文章《新——關於表演問題的通信》《學習蓋派藝術的一些感受》 [1] 
1962年9月,主演的戲曲藝術片《野豬林》開拍,崔嵬、陳懷皚任導演,11月拍攝完成。1963年,電影《野豬林》在中國大陸公映,並送至中國香港播映,改名《林沖雪夜殲仇記》;同年,內部彩排京劇《戰渭南》,李少春飾演反派人物韓遂,但因故未公演;10月,在《戲劇報》上發表文章《從“不是這裏的事”説起》;12月1日,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文章《談京劇現代戲表演的幾個問題——兼評<八一風景>演出的成就勢》 [1] 
李少春追悼會 李少春追悼會
1964年6月5日至7月30日,中國京劇院以京劇《紅燈記》參加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京劇現代戲觀摩演出大會,李少春除了在劇中飾演李玉和外,還擔任了李玉和的唱腔設計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李少春遭到批鬥,被打成“反革命分子”,關進“牛棚” [1] 
1970年,被宣佈“解放”,結束三年的“牛棚”生活,同時又被宣佈“控制使用”;同年,李少春演出的京劇《紅燈記》被拍攝成彩色影片,但卻隻字未提李少春的名字 [1]  ;此後三年,李少春被分配到京劇《紅色娘子軍》《平原作戰》樣板團任指導,仍屬“控制使用” [2] 
1972年下半年,患心肌梗死,經搶救脱險。1973年11月,被分配到中央五七藝大戲曲學校教戲 [3]  。1974年,在戲校指導排演京劇《紅燈記》,回家路上跌倒引起腦震盪,經救治轉為腦血栓 [1] 
1975年1月,在被“勸退黨”的前提下,出席了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4月,奉文化部指示,內部錄製傳統戲曲資料片,李少春參加集訓,被指派拍京劇《安天會》,未果;9月21日,李少春心臟病與腦血栓併發,在北京積水潭醫院逝世;9月29日,《人民日報》發訃告,追悼會在北京八寶山公墓舉行。文化部負責人浩亮及生前友好曹禺張君秋崔嵬李德倫駱玉笙、杜近芳、高文瀾、遲金聲李慕良郭淑珍、南奇等人及弟子馬少良、盧英麟參加了追悼會 [1] 

李少春個人生活

家庭
個人生活
個人生活(5張)
李少春的父親名叫李桂春(1885—1962年),藝名小達子,原學河北梆子,後改演京劇,長期在上海演出,是海派京劇一位主要的代表人物 [7]  。李桂春共有三任妻子,十個子女,其中一女為養女。李少春在家中排行老二,為李桂春與第一任妻子王金茹所生 [8] 
婚姻
1940年8月,李少春與京劇演員侯玉蘭首次合作演出,之後兩人互生愛慕並確定戀愛關係 [9]  。1942年,李少春奉父親之命,與天津富豐銀號王伯華的女兒王次君結婚。1944年,李少春與侯玉蘭結為夫妻 [10] 
李少春與髮妻王次君生有長子李浩天,與後妻侯玉蘭生有三男二女,分別為次子李洪生、三子李洪林、四子李寶春、長女李洪玲、次女李立 [8]  ,其中只有長子李浩天和四子李寶春繼承其衣缽 [11] 
學生傳人
李少春的學生有譚元壽茹元俊王鳴仲錢浩梁裴豔玲俞大陸李光耿其昌夏永泉楊長秀馬少良祝元昆董文華、盧英麟、葉伯英、孫震林、馬鴻麟、李文才等人,再傳弟子有於魁智、王立軍、王平、李陽鳴等人 [12] 

李少春主要作品

李少春參演電影

    • 野豬林1962

      飾演
      林沖
      導演
      崔嵬, 陳懷皚
      主演
      袁世海, 杜近芳

李少春代表劇目

《野豬林》
《將相和》
《響馬傳》
《白毛女》
《鬧天宮》
《水簾洞》
《滿江紅》
《紅燈記》
《獨孤救孤》
《文昭關》
《黃金台》
《上天台》
《打金磚》
《捉放曹》
《擊鼓罵曹》
《大戰宛城》
《呂布與貂禪》
《灞陵橋》
《古城會》
--
《漢津口》
《羣英會》
《借東風》
《華容道》
《戰長沙》
《甘露寺》
《回荊州》
《隔江鬥智》
《冀州城》
《兩將軍》
《定軍山·陽平關》
《水淹七軍》
《哭靈牌·連營寨》
《失·空·斬》
《鐵籠山》
《當鐧賣馬》
《南陽關》
《三家店》
《羅成》
《汾河灣》
《法場換子》
《鬧地府》
《十八羅漢鬥悟空》
《智激美猴王》
《金錢豹》
《盜魂鈴》
《打金枝》
《武家坡》
《大登殿》
《珠簾寨》
《李陵碑》
《三岔口》
《四郎探母》
《轅門斬子》
《洪羊洞》
《打棍出箱》
《秦香蓮》
《烏盆記》
《銅網陣》
《藏珍樓》
《夜奔梁山》
《火併王倫》
《烏龍院·坐樓殺惜》
《黑旋風李逵》
《武松打虎》
《挑簾裁衣》
《獅子樓》
《十字坡》
《七星聚義》
《翠屏山》
《大名府》
《一箭仇》
《收董平》
《打漁殺家》
《豔陽樓》
《潞安州》
《岳母刺字》
《挑滑車》
《鎮潭州》
《八大錘》
《斷臂説書》
《二堂舍子》
《文天祥》
《百涼樓》
《戰太平》
《梅龍鎮》
《審頭刺湯》
《三孃教子》
《打侄上墳》
《蝴蝶杯》
《御碑亭》
《玉堂春》
《白水灘》
《二進宮》
《酒丐》
《南天門》
《寧武關》
《武文華》
《溪皇莊》
《惡虎村》
《洗浮山》
《霸王莊》
《落馬湖》
《蚣蠟廟》
《連環套》
《美人魚》
《鐵公雞》
《虎符救趙》
《赤壁之戰》
《雁蕩山》
《百戰興中唐》
《探府記》
《穆桂英掛帥》
《白蛇傳》
《雲羅山》
《宋景詩》
《血淚城》
《林海雪原》
《柯山紅日》 [13] 

李少春唱片作品

時間
劇目
發行公司
演員
1939年
《戰太平》
國樂2面
李少春飾花雲、李鐵三京胡、錢繼善司鼓
1939年
《翠屏山》
國樂2面
李少春飾石秀、荀慧生飾潘巧雲、朱斌仙飾潘父、陳喜星飾楊雄、李鐵三京胡、劉玉竹司鼓 [14] 

李少春編創劇目

時間
劇目名
1945年
《文天祥》 [4] 
1948年
《野豬林》
1961年
《滿江紅》 [1] 

李少春發表文章

時間
文章名
發表平台
1956年
《京劇界應以實際行動來擁護漢語規範化》
《京劇和京音》
1957年
《京劇字韻不能逐步採用北京語音嗎?》
《戲劇叢刊》
1958年
《我演楊白勞的經過和體會》
1959年
《不平凡的十年》
《戲劇報》
1961年
《“堂堂膽氣,耿耿丹心”——談<滿江紅>中的岳飛形象的創造》
《人民日報》
《學習師門藝術,繼承優秀傳統》
《人民日報》
《新——關於表演問題的通信》
《戲劇報》
《學習蓋派藝術的一些感受》
《戲劇報》
1963年
《從“不是這裏的事”説起》
《戲劇報》
《談京劇現代戲表演的幾個問題——兼評<八一風景>演出的成就勢》
《人民日報》 [1] 

李少春獲獎記錄

藝術類
  • 1953-7    第四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集體表演一等獎    《鬧天宮》《雁蕩山》    (獲獎)    
  • 1952-10    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演員表演獎    《宋景詩》    (獲獎)    
(參考資料來源 [1] 

李少春藝術特色

行當特點
《野豬林》劇照
《野豬林》劇照(2張)
李少春以文武全才為代表,同時他還創造了一些兼有老生和武生兩個行當特點的藝術形象,如京劇《野豬林》中的林沖,放在老生和武生哪一個行當裏都不太合適。京劇界將其叫為文武老生,從字面説文武老生應該屬於老生的一種,但這一概念用在李少春的新創造上,其側重點是在於文武的兼於一身,概念的內涵是包括老生、武生兩行當的某些特點在內的,這是京劇界根據舞台上出現的一類特殊藝術形象約定俗成叫出來的。這種所謂文武老生行當的面貌,可以説是從李少春才固定下來的,而李少春也就成了文武老生的代表。
從行當上説,李少春不僅是文武老生,他演老生中的靠把戲《戰太平》《定軍山》,安工戲《四郎探母》《擊鼓罵曹》,武生中的長靠戲《長坂坡》《挑滑車》、短打戲《三岔口》《武松》《三本鐵公雞》以及紅生戲《灞橋挑袍》《華容道》、猴戲《鬧天宮》都很精到,在京劇史上很是罕見 [7] 
唱腔特點
李少春的演唱藝術基本上繼承餘派風格,也吸收了一些馬派技法,他的嗓音條件並太好,但他善於揚長避短,按照自己噪音特長,他並不專注於餘派挺拔、高昂、較多用立音的一面,而着意在圓潤、柔和、低迴曲折中體現餘派神韻。京劇《野豬林》中林沖入白虎節堂這一場的唸白,是李少春唸白藝術的代表篇,他運用了楊派武生唸白的各種技法,注重節奏,注重韻律,藝術地強化了人物的情緒。而在發配途中的各種技術性表現,也反映出李少春對楊餘兩派身段、造型的精神原則領悟之深 [7] 
創作特點
李少春主演劇目中主演者的唱腔,基本上全是他自己創作。特別是現代戲的唱腔創作,對傳統唱腔並不採用那種搬來、套用的辦法,而常常是從新的生活內容出發,採取把某些有一定參考意義的傳統唱腔選來,先行拆散,然後加以分析和選擇,再重新組織起來,予以加工再創作的辦法。這樣創作的結果,既有利於新的形象刻畫,又能保持京劇的特有風格 [15] 

李少春人物評價

李少春不僅扮相好,嗓子好,身段極帥,一出場就能緊緊地抓住觀眾,而且有高超的技藝,唱、念、做、打樣樣皆精。他是京劇舞台上全才型表演藝術的傑出代表和典範,他的榜樣的力量,足以召喚幾代人學習和效仿 [15]  (京劇演員關肅霜評)
李少春的表演藝術,博而又精,雜而又純。他能文能武,文武雙全;繼往開來,創造極富。老生戲、武生戲、紅生戲、猴子戲、傳統戲、新編歷史戲、現代戲,在他不算長的30餘年舞台生活中星羅棋佈、歷歷可數。而每齣戲都閃爍着光芒,每一步都標誌着發展。更為可貴的是:他文宗餘(餘叔巖)而武宗楊(楊小樓),純而又精,精而又進。他以此為基,不但演傳統戲能使內外行心悦誠服;演新編歷史戲,也能一脈相承,如出夙構;而創作現代戲,更如九曲黃河,萬里長江,看來波譎雲詭,卻又脈徹源明 [15]  (劇作家翁偶虹評)
無論從藝術上或是從做人方面來説,李少春都令人深受教益。他選擇演出劇目,有他自己的見解。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他的社會責任感很強,態度很嚴肅。他不胡唱,絕不演那些無聊庸俗的戲。他所着力表現的都是中國歷史生活和現實生活中的英雄人物或具有先進思想的人。他的表演,是體驗和表現緊密結合的。他能得心應手地調動一切藝術手段來為塑造人物服務。傳統程式的空殼,一到了他身上,便注入了活的靈魂。他表演人物是那樣地準確無誤,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令人叫絕 [15]  (京劇演員杜近芳評)

李少春後世紀念

李少春大劇院
李少春大劇院 李少春大劇院
李少春大劇院位於霸州市區中心,1998年籌建,1999年9月投入使用,2006年更名為李少春大劇院。劇院佔地4.86公頃,由李少春大劇院和文化廣場兩部分組成。主體建築為五層框架結構,高23.8米,總建築面積14582平方米 [16] 
李少春紀念館
李少春紀念館建於2006年,位於霸州市區中心。李少春大劇院三樓、四樓。展館總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由位於三樓總面積800平方米的六個展廳和位於四樓的仿古小戲樓兩部分組成 [16] 
紀念活動
2007年10月28日晚,為紀念李少春誕辰88週年,河北霸州舉行“霸州紀念李少春誕辰88週年專場演出”,眾演員聯袂演出京劇《龍鳳呈祥》。參加演出的有京劇演員譚元壽、梅葆玖、葉少蘭、張學津、趙葆秀,以及李少春先生的長子、文武老生李浩天等,北京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也參加了演出 [17] 
2019年11月16日,中國國家京劇院在北京舉辦了“紀念京劇大師李少春誕辰100週年”座談會,該座談會旨在傳承弘揚李少春獻身京劇事業的奮鬥精神、追求進步思想的執着信念、文武昆亂不擋的全才造詣 [18] 
2020年9月,“紀念李桂春先生誕辰135週年暨李少春京劇藝術巡迴展覽”在河北梆子劇院外舉行,展覽分為兩大板塊,第一板塊主要介紹了李少春的父親李桂春先生的從藝經歷。第二板塊分為“坐科津門”“亮相津門”“進京趕考”“馳騁南北”“大好年華”“李氏家族”“清風萬里”等7個主題,以李少春的藝術人生為主線,再現李少春的一生 [19] 
參考資料
  • 1.    許錦文著,文武全才 李少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03,第275-282頁
  • 2.    魏子晨著,菊壇大道 李少春評傳,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01,第169-181頁
  • 3.    李維民主編,中國人物年鑑 2006 總第18卷,中國人物年鑑社,2006.11,第454-455頁
  • 4.    北京市藝術研究所,上海藝術研究所組織編著,中國京劇史 中 下,中國戲劇出版社,2005.01,第1172-1117頁
  • 5.    萬伯翱著,紅牆內外 萬伯翱散文選,東方出版中心,2015.08,第223頁
  • 6.    政協北京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編 第33輯,北京出版社,1988.01,第241頁
  • 7.    王家熙著,王家熙戲劇論集,中西書局,2014.12,第379-385頁
  • 8.    許錦文著,文武全才 李少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03,第25頁
  • 9.    許錦文著;謝柏梁主編,中國京昆藝術家傳記叢書 文武全才 李少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07,第87-88頁
  • 10.    河北省歷史文化研究發展促進會,燕趙梨園百家,河北人民出版社,2011.04,第76頁
  • 11.    許錦文著,文武全才 李少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03,第249頁
  • 12.    魏子晨著,菊壇大道  李少春評傳,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01,第182頁
  • 13.    許錦文著,文武全才 李少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03,第208-212頁
  • 14.    李少春唱片作品  .中國京劇老唱片網[引用日期2020-12-28]
  • 15.    許錦文著,文武全才 李少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03,第269-274頁
  • 16.    霸州市地名辦公室編,霸州市地名資料彙編,河北人民出版社,2017.12,第157頁
  • 17.    紀念李少春誕辰 眾名家合演《龍鳳呈祥》(圖)  .央視網.2007-11-01[引用日期2020-12-28]
  • 18.    國家京劇院舉辦“紀念京劇大師李少春誕辰100週年”座談會-中新網  .中新網.2019-11-17[引用日期2020-12-28]
  • 19.    李少春京劇藝術巡迴展覽開展  .河北新聞網.2020-09-21[引用日期2020-12-2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