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德倫

(中國指揮家)

鎖定
李德倫(1917年6月6日—2001年10月19日),出生於中國北京,中國指揮家。
1940年考入上海國立音專,學習大提琴與音樂理論 [2]  。1946年,任延安中央管弦樂團指揮。1947年,指揮中央管弦樂團首演了《蘭花花》;同年,指揮了話劇配樂《解放了的堂·吉訶德》。1949年初,在清華大學指揮演出了《晚會》《森吉德瑪》《勝利進行曲》。1956年,參加了第11屆“布拉格之春”音樂節,指揮捷克斯洛伐克國家交響樂團演出。1958年,指揮中央樂團舉辦音樂會 [4]  。1959年,指揮捷克斯洛伐克國家交響樂團演出;同年,指揮赫爾辛基市交響樂團演出;同年,在人民大會堂指揮500名樂手組成的大型交響樂團演出 [1] 
1973年,指揮樂團為基辛格演奏貝多芬《田園交響曲》 [5]  ;同年,推出了“聶耳逝世四十週年、冼星海逝世三十週年紀念音樂會”。1979年,與艾薩克·斯特恩合作演出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G大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1980年,獲文化部授予的指揮榮譽獎。1985年,任巴黎國際梅紐因小提琴比賽的評委。1986年,獲匈牙利政府文化部授予的李斯特紀念獎章。1987年,在首都體育館,指揮11個音樂團體、800多名演奏者舉辦了“交響樂之春”音樂會 [6]  。1997年,被授予俄羅斯“友誼勳章”。1999年,在第二屆北京國際音樂節閉幕式音樂會上,與斯特恩再度合作演出。2001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 [7] 
中文名
李德倫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回族
出生日期
1917年6月6日
逝世日期
2001年10月19日
畢業院校
上海國立音專
職    業
指揮家
主要成就
1980年文化部-指揮榮譽獎
1986年李斯特紀念獎章
1997年俄羅斯友誼勳章
出生地
北京

李德倫指揮經歷

1936年,參加北平歌詠團聯合會,從事救亡歌詠活動。1938年,就讀於輔仁大學歷史系 [8]  。1940年,考取上海國立音專,先後師從舍夫佐夫以及杜克生學習大提琴,師從弗蘭克爾學習音樂理論。
1942年,組織同學在上海成立了“中國青年交響樂團” [9]  。1946年,從上海國立音專畢業,隨後前往延安,任延安中央管弦樂團指揮。
1947年1月,指揮中央管弦樂團首演了歌劇《蘭花花》;5月,在西柏坡為中央全國土改會議、在武安為中央局會議演出,李德倫指揮了賀綠汀作曲的話劇配樂《解放了的堂·吉訶德》。
1949年初,在清華大學,李德倫指揮演出了賀綠汀的《晚會》《森吉德瑪》和《勝利進行曲》等作品。
1953年,在莫斯科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研究生班學習指揮。1956年,參加了第11屆“布拉格之春”音樂節,指揮捷克斯洛伐克國家交響樂團演出。
1959年,李德倫指揮中央樂團演奏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1959年,李德倫指揮中央樂團演奏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1957年,任前蘇聯國家交響樂團實習指揮;同年,在莫斯科指揮愛樂交響樂團與俄羅斯共和國合唱團演出了冼星海《黃河大合唱》;9月回國後,擔任中央樂團交響樂隊首席指揮。
1958年1月,在北京人民劇場,指揮中央樂團舉辦了留學歸國後第一場音樂會,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等;同年,在天橋劇場指揮中央實驗歌劇院演出了歌劇《蝴蝶夫人》
1959年,在全軍第二屆文藝匯演期間,做了《漫談指揮藝術》的專題講座 [10]  ;同年,指揮訪華的捷克斯洛伐克國家交響樂團演出;同年,應邀在赫爾辛基指揮赫爾辛基市交響樂團演出;同年,慶祝國慶十週年之際,在人民大會堂指揮首都500名樂手組成的大型交響樂團,演奏了李煥之《春節序曲》貝多芬的《艾格蒙特序曲》。
李德倫指揮中央樂團,攜手殷承宗演出鋼琴協奏曲《黃河》。 李德倫指揮中央樂團,攜手殷承宗演出鋼琴協奏曲《黃河》。
1973年,指揮中央樂團為基辛格演奏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1975年,指揮交響樂隊首演了吳祖強的絃樂合奏《二泉映月》以及吳祖強、劉德海、王燕樵的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同年,策劃推出了“聶耳逝世四十週年、冼星海逝世三十週年紀念音樂會”。
1977年3月,為紀念貝多芬逝世150週年,在北京民族文化宮指揮樂團演奏了貝多芬《第五交響曲》。1978年3月,在北京工人體育館,指揮中央樂團演出了德沃夏克《新世界交響曲》;同年,指揮樂隊首演了陳培勳的管絃樂《詠雪》。
陪同費城管弦樂團指揮尤金·奧曼迪。 陪同費城管弦樂團指揮尤金·奧曼迪。
1979年,美國小提琴演奏者艾薩克·斯特恩訪華,與李德倫合作演出莫扎特《G大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1980年,獲國家文化部授予的指揮榮譽獎。
1984年1月,指揮中央樂團交響樂隊舉辦中國交響樂新作品專場音樂會,上演了王酪、李光祖黃安倫的交響樂新作。
1985年,擔任巴黎國際梅紐因小提琴比賽的評委;同年,首演了王西麟的兩首交響音詩《動》與《吟》以及黃安倫的芭蕾組曲《敦煌夢》;同年,指揮中央樂團首演了日本作曲家團伊玖磨創作的《萬里長城》。
1986年1月,指揮中央樂團在北京音樂廳開業系列音樂會中演出;同年,獲匈牙利政府文化部授予的李斯特紀念獎章;同年,擔任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國際比賽的大提琴評委。
1987年,在首都體育館,指揮11個音樂團體、800多名演奏者舉辦了“交響樂之春”音樂會,演奏了《春節序曲》與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等作品;同年,為普及交響樂,籌建“交響樂愛好者學會”,擔任會長 [11] 
1988年,指揮中央樂團赴西班牙等國巡演。1997年,被來訪的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授予“友誼勳章”。1999年11月,在第二屆北京國際音樂節閉幕式音樂會上,與斯特恩再度合作演出。
2001年10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李德倫主要作品

李德倫音樂專輯

    • 李德倫: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
      1993
    • 李德倫:貝多芬第七交響曲
      2001
    • 李德倫:貝多芬第一交響曲
      2001
    • 李德倫:貝多芬第三交響曲“英雄”
      2001
    • 李德倫:貝多芬第六交響曲“田園”
      2001
    • 李德倫:貝多芬第八交響曲
      2001
    • 李德倫:貝多芬第五交響曲
      2001
    • 李德倫:貝多芬第二交響曲
      2001

李德倫指揮風格

李德倫的指揮注重揭示作品的內涵和整體構思。他的指揮動作簡潔自然,表現適度,富有啓發性 [12]  。同時,李德倫的藝術創造偏於熱情、豪放、粗獷、遒勁。他之所以帶有這種風格,是由於他的性格比較外露,明朗、爽直,因而反映到藝術上,也帶有熱情、果敢的特點,這是他可貴的特色 [13] 
李德倫指揮的曲目廣泛,尤其熱心於支持中國作曲家的管絃樂新作品,如王義平的《貔貅舞曲》、羅忠鎔的第一交響曲《浣細溪紗》、吳祖強的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和陳培壎的第二交響曲《清明祭》等,都是由他指揮首演的。李德倫還在國外上演《黃河大合唱》《山林之歌》等20餘部中國作品。
李德倫所指揮的貝多芬《第五交響曲》、柴科夫斯基《第六交響曲》和《1812序曲》、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巴伯的《柔板》、莫扎特的《第三小提琴協奏曲》等作品較為出色,每個作品的指揮處理都可圈可點可贊可學 [14]  。在貝多芬《命運交響曲》,以及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和《第六交響曲》這些作品中,器宇軒昂的樂段,李德倫指揮的洶湧澎湃,溢於言表,而沉痛、哀傷的樂段,也是情滿紙上。使人感到他的音樂具有明顯的感染力。

李德倫獲獎記錄

音樂類
  • 1980    文化部指揮榮譽獎[3]     (獲獎)    
  • 1986    匈牙利文化部李斯特紀念獎章[3]     (獲獎)    
  • 1997    俄羅斯“友誼勳章”[3]     (獲獎)    

李德倫人物評價

李德倫同志是新中國交響樂事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為了交響樂事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5] (原中國文聯主席周巍峙評)
交響樂本身是為少數人服務的藝術,但李德倫的理想是讓普通老百姓共享,這是他一生所追求的目標。我是他忠實的追隨者。(指揮家卞祖善評)
對於中國交響樂來説,李德倫先生不只是一個名字,他還是一種精神,他走過的路會一直影響現在的後來者 [16] (作曲家關峽評)

李德倫後世影響

2001年3月, 中央樂團舉辦了“相約春天——獻給李德倫的特別音樂會”;同年,雕塑家田世信為李德倫雕塑了雕像;9月,獲得中國首屆音樂金鐘獎終身榮譽勳章 [17] 
紀念李德倫誕辰100週年音樂會。 紀念李德倫誕辰100週年音樂會。
2004年10月,北京交響樂團舉辦了紀念李德倫逝世三週年音樂會,指揮家黃飛立韓中傑徐新等指揮了該場音樂會 [18] 
2011年,在北京音樂廳,中國國家交響樂團舉辦音樂會紀念李德倫逝世10週年;同年,在北京音樂廳舉行了雕像揭幕儀式 [19] 
2012年6月,以李德倫名字命名的國家級指揮比賽在山東省青島市舉行 [20] 
2017年6月,9位指揮參與的“紀念李德倫誕辰百年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舉行;同年,湯沐海指揮天津交響樂團舉辦音樂會紀念李德倫誕辰100週年 [2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