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忠鎔

鎖定
羅忠鎔(1924年12月12日 [3]  -2021年9月2日),生於四川省三台縣,中國音樂學院博士生導師、著名作曲家、理論家、教授、第四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終生榮譽勳章”獲得者。
1958年,羅忠鎔創作了第一部交響樂作品《慶祝十三陵水庫落成典禮序曲》,並於1958-1959年創作了《第一交響曲“浣溪沙”》。此外,他創作了大量交響音樂、室內樂和藝術歌曲,作品大都具有鮮明的中國民族風格。交響合唱《沙家浜》、交響詩《江姐》《保衞延安》、民樂合奏《春江花月夜》(改編)、舞蹈音樂《孔雀舞》等經典作品都是他的代表作。 [2] 
記者向羅忠鎔先生的學生求證,2021年9月2日,羅忠鎔去世,享年97歲。 [2] 
中文名
羅忠鎔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四川三台 [2] 
出生日期
1924年12月12日 [3] 
逝世日期
2021年9月2日 [2] 
畢業院校
四川省立藝術專科學校
職    業
作曲家、理論家、教師
代表作品
《羅忠鎔後期現代風格的音樂創作研究》
主要成就
第四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終生榮譽勳章”獲得者
性    別
享    年
97歲 [2] 

羅忠鎔人物生平

羅忠鎔 羅忠鎔
1924年生於四川省三台縣。
1942年在成都四川省立藝術專科學校(今四川音樂學院)開始學器樂、作曲,主修小提琴。
1944年, 轉入國立上海音樂專科學校繼續學小提琴,這時期,還同時師事譚小麟教授學作曲。譚是作曲大師保羅·興德米特(Paul Hindemith)的學生。
1949年,他又師事丁善德教授學習對位法,並自修了作曲理論和相關技術。
1947年,羅忠鎔創作了他的第一首作品,歌曲《山那邊喲好地方》。這支歌很快就傳遍了全國各地。此後,他便從小提琴演奏逐漸轉向作曲。1958年,創作了他的第一部交響樂作品《慶祝十三陵水庫落成典禮序曲》,接着,他於1958-59年創作了《第一交響曲》。這兩部作品都由中國著名指揮家李德倫指揮中央樂團交響樂隊北京公演後,獲得很大成功。1985年,羅忠鎔擔任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同年獲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學者獎學金,被邀請到西柏林從事創作和其它音樂活動,並在西柏林舉行作品音樂會。
1988年,他出席了在紐約召開的具有歷史意義的“中國海峽兩岸作曲家座談會”。
2004年,羅忠鎔獲中國音樂金鐘獎“終身榮譽獎”。
1947年羅忠鎔先生的處女作《山那邊喲好地方》被唱遍全國。
1951年到北京中央樂團創作組工作。
1958年創作了第一部交響作品《慶祝十三陵水庫落成典禮序曲》。
1958-59年又寫出第一交響曲《浣溪沙》。
1960年起在中央音樂學院兼授作曲課。文革時著名的交響合唱《沙家浜》主要就出自當時正受到政治打擊的羅先生筆下,當時的工作組還説“他有一技之長,反正廢物利用吧”——這句大言不慚的把無恥與無知發揮到極致的話值得所有中國人深刻反省。這種獨特的經歷使他在樂隊作品的寫作中對各種音色的調配顯得胸有成竹,並逐漸形成了他個人在配器方面的特色。後人評價其作品為:“無論是交響大作,還是室內精品,無不以色彩見長,以凝練取勝。”即使在失去人身自由時,羅先生仍抓住一切機會執著地研習興德米特的《作曲技法》,最後終於發展出自己獨特的“五聲性十二音集合”理論。
1985年,獲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學者獎學金,被邀請到柏林從事創作和其它音樂活動,並在柏林舉行作品音樂會。1988年,羅曾到紐約出席具有歷史意義的“中國海峽兩岸作曲家座談會”。
2021年9月2日,羅忠鎔逝世,享年97歲。 [2] 

羅忠鎔個人作品

羅先生師為人表,著作等身。主要作品有:

羅忠鎔管絃樂

音樂作品 音樂作品
交響曲兩部(第一交響曲《浣溪沙》、第二交響曲《在烈火中永生》)、交響序曲兩部(《慶祝十三陵水庫落成典禮序曲》等)、交響詩五部(《江姐》《保衞延安》《雷鋒》等)、交響組曲四部(《洪湖赤衞隊》《四川組曲》《內蒙古組曲》等)

羅忠鎔室內樂

絃樂四重奏三部、管樂五重奏、原號與鋼琴奏鳴曲、弦樂隊曲《絃樂三章》、古琴與室內樂《琴韻》等鋼琴:小奏鳴曲三首、《五首五聲音階前奏曲與賦格》兩套等

羅忠鎔聲樂

藝術歌曲三十餘首、合唱曲與民歌改編多首

羅忠鎔民族樂隊

《春江花月夜》(改編)、《海青拿天鵝》

羅忠鎔舞蹈音樂

《孔雀舞》《長虹頌》

羅忠鎔電影音樂

羅忠鎔原著

《作曲初步練習》及學術論文若干

羅忠鎔譯著

Paul Hindemith《傳統和聲學》《作曲技法》、George Perle《序列音樂寫作與無調性》、Charles Wuorinen《簡明作曲法》、Allen Forte《〈春之祭〉的和聲組織》
音樂會 音樂會
民樂合奏《春江花月夜》、舞蹈音樂《孔雀舞》分別獲1955年、1957年世界青年聯歡節金獎;合唱曲《十里長街送總理》獲慶祝建國30週年演出一等獎;管絃樂《廣東民間樂曲三首》《管樂五重奏》於1981年在全國評獎中分獲優良獎和創作二等獎;交響詩《暗香——為箏與樂隊》在1994年全國第八屆音樂作品(交響音樂)評比中獲二等獎。1992年,羅先生的《第一交響曲》、《第二絃樂四重奏》被提名載入“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音樂作品主要是交響音樂,室內樂和藝術歌曲。作品大都具有鮮明的中國民族風格。除深入學習中國傳統和民間音樂外,還悉心鑽研西方傳統和現代作曲理論與技術,因而導致他創作手法和風格的多樣化。主要作品有:
⑴ 管絃樂:交響曲兩部,交響序曲兩部,交響音詩五部,管絃樂組曲四部。
⑵ 室內樂:絃樂四重奏三首, 管樂五重奏一首, 圓號與鋼琴奏鳴曲一首, 弦樂隊曲《絃樂三章》,古琴與室內樂隊《琴韻》。
相關書籍
⑶ 鋼琴曲:小奏鳴曲三首,《五首五聲音階前奏曲與副格》兩套,《鋼琴曲三首》。
⑷ 聲樂曲:藝術歌曲三十餘首,合唱曲與民歌改編多首。
⑸ 民族樂隊樂曲:《春江花月夜》(改編),《孔雀舞》(舞蹈音樂)。古琴與民樂合奏《琴韻》。
音樂作品外,羅忠鎔還出版有:音樂理論著作《作曲初步練習》;翻譯保羅·興德米特(Paul Hindemith)《傳統和聲學》(Traditional Harmony)上冊和下冊,保羅·興德米特《作曲技法》(Craft of Musical Composisition)第一和第二卷,喬治·佩爾(George Perle)《序列音樂寫作與無調性》(Serial Composition and Atonality)查爾斯·渥瑞寧(Charles Wuorinen)《簡明作曲法》(Simple Composition),以及愛倫·福特(Allen Forte)《的和聲組織》(The Harmonic Organization of The Rite of Spring)。此外,羅還發表著、譯學術論文若干篇。

羅忠鎔作品簡介

《羅忠鎔作品音樂會》
表演者:李心草 / 中國交響樂團
羅忠鎔 羅忠鎔
發行時間:2006
出版者:上海文藝音像出版社
介質:CD
簡介:本唱片為2005年4月2日羅忠鎔教授80華誕音樂會現場錄音,效果優良,是中國大作曲家羅忠鎔先生中晚年作品的精選,融會了傳統、現代、民族音樂風格,是不可多得的中國音樂傑作。羅先生畢生潛心鑽研、淡泊名利、創作卓著,是中國作曲家的表率。
羅忠鎔80壽辰專場音樂會
曲目
A
《管樂五重奏》(8′00″) 1.有力的快板 2.如歌的行板 3.火熱的快板
中國交響樂團管樂重奏組演奏 長笛:任博 雙簧管:田少明 單簧管:尹波 大管:劉洋圓號:周宏
《第三絃樂四重奏》(23′14″) 1.中板 2.諧謔曲風的、活潑的快板 3.柔板 4.快板
中央音樂學院絃樂四重奏組演奏 第一小提琴:王歡 第二小提琴:李樂 中提琴:印文竹 大提琴:孫藝 藝術指導:蘇貞
歌曲四首(約10′00″) 1.《涉江採芙蓉》(漢)《古詩十九首》之一 2.《鷓鴣天》(宋)宴幾道 3.《黃昏》舒婷 4.《江南春》(唐)杜牧
中國音樂學院演出 女高音獨唱:吳碧霞 鋼琴:張笑
《琴韻》(9′20″) ——為古琴與13件樂器及打擊樂 中國交響樂團室內樂組演奏 古琴:陳雷激
B
《蒙古舞曲兩首》(10′37″) 1.熱情的快板 2.活躍的快板
《羅錚畫意》(11′00″)
《廣東民間樂曲三首》(15′21″) 1.畫眉跳架 2.寒鴉戲水 3.孔雀開屏

羅忠鎔個人著作

相關書籍
·第一交響曲,羅忠鎔(1924~)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
羅忠鎔 羅忠鎔
·現代音樂欣賞辭典,羅忠鎔(1924~),主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小奏鳴曲,羅忠鎔(1924~)作曲,北京,音樂出版社,1957
·雲南民歌六首,羅忠鎔(1924~)作曲,北京,音樂出版社,1957
·作曲初步練習,羅忠鎔(1924~)著,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羅忠鎔音樂作品選(中英文本),第一輯(Luo Zhongrong:Selected Music Works),羅忠鎔(1924~)作曲,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