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駱玉笙

鎖定
駱玉笙(1914年8月31日-2002年5月5日),出生於江南地區。京韻大鼓演員,京韻大鼓“駱派”創始人 [11] 
1918年,開始配合養父演出雜耍。1923年,開始學習京劇和京韻大鼓,並取藝名小彩武 [3]  。1931年,正式開始演唱京韻大鼓 [7]  ;同年,將藝名改成“小綵舞” [3]  。1934年,拜韓永祿為師 [7]  。1936年9月3日,開始在天津的劇場演出 [7]  。1941年,應邀到北京演出 [7]  。1951年12月,參加天津曲藝團 [7]  。1953年,隨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到朝鮮前線慰問演出 [7]  。1962年,參加天津市舉辦的第一屆“津門曲薈” [7]  。1966年6月1日,在“文革”中受到衝擊,停止了演出 [7]  。1976年12月25日,在“文革”後第一次登台演出 [7]  。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5月1日,被評為天津市勞動模範 [7]  。1985年4月25日,當選為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 [7]  。1989年10月12日,榮獲首屆金唱片獎。1996年11月9日,當選為中國曲協名譽主席 [7] 
2002年5月5日,駱玉笙因呼吸系統衰竭在天津辭世,享年89歲 [1] 
駱玉笙在70餘年的京韻大鼓藝術生涯中,研習繼承前輩的藝術成就,博採眾家之長,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創立了以字正腔圓、聲音甜美、委婉抒情、韻味醇厚為特色的“駱派”京韻,開拓了京韻大鼓藝術的新生面,達到了這一藝術形式的高峯 [11] 
本    名
駱玉笙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天津
出生日期
1914年8月31日
逝世日期
2002年5月5日
代表作品
劍閣聞鈴
重整河山待後生
醜末寅初
職    業
京韻大鼓演員
主要成就
“駱派”京韻大鼓的創建者 [11] 
別    名
小彩武 [3] 
小綵舞 [3] 
小彩舞 [3] 
駱玉生 [3] 
師    承
韓永祿
主要弟子
陸倚琴、劉春愛

駱玉笙人物經歷

1914年8月31日,駱玉笙出生在江南地區,自己根本不知道確切的出生地點;6個月大時,被送給江湖藝人天津人駱彩武做養女。
1918年,駱玉笙跟着養父母漂泊於上海、南京、武漢等地,開始配合養父演出雜耍。常常是駱彩武在變魔術的時候,把駱玉笙變出來,讓她給圍觀的人唱上一段二黃
1923年,輾轉到漢口獻藝的駱彩武正式為女兒延請老師教授京劇和京韻大鼓,並經常帶她上堂會演出,沿襲自己的名字,為9歲的女兒取藝名小彩武 [3] 
1931年,在養父死後,17歲的駱玉笙正式開始演唱京韻大鼓 [7]  ;同年,將藝名改成“小綵舞” [3]  。1934年,拜韓永祿為師,學劉(寶全)派大鼓曲目 [7] 
1936年7月9日,開始在中華電台進行現場直播鼓曲 [7]  ;9月3日,開始在天津新開業的小梨園劇場演出 [7]  ;10月6日,在小梨園劇場的出場位置由中場挪到了攢底 [7]  。1939年,赴北京演出兩個月 [7] 
1941年,應邀到北京“銀光”演出 [7]  。1948年10月2日,應邀參加梅蘭芳先生五十四歲壽辰,在堂會上演唱了鼓曲《刺湯勤》與《白帝城》 [7] 
1949年,加入上海婦聯 [7]  。1950年,參加紅楓曲藝社(天津市曲藝工作團的前身) [7]  。1951年12月,參加天津曲藝團 [7]  ,不再稱藝名,改用本名駱玉笙進行演出。
1952年,隨天津曲藝團進京參加全國曲藝匯演,表演曲藝劇《新事新辦》 [7]  。1953年,隨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到朝鮮前線慰問演出四個月,回國後,在北京懷仁堂作了彙報演出;同年,天津市曲藝工作團由民辦公助正式改為國營團體,直接受文化局的領導,駱玉笙正式成為國家工作人員 [7] 
1957年7月,參加天津市第一屆曲藝雜技匯演,演唱了傳統曲目《劍閣聞鈴》 [7]  。1958年8月1日,參加了由文化部在北京主辦的“第一屆全國曲藝匯演”,演唱了歌曲《英雄的母親》 [7] 
1960年4月,隨天津曲藝團到農村體驗生活 [7]  ;7月,在全國第三次文代會上總結了深入生活改造思想的體會 [7]  ;23日,受到了毛澤東主席與周恩來總理的接見 [7] 
1962年,參加天津市舉辦的第一屆“津門曲薈”,演唱了由朱學穎、陳壽蓀創作的歌曲《光榮的航行》 [7]  。1963年3月,隨天津曲藝團到河南、湖南、上海、廣州、南京等地作業務演出 [7] 
1966年6月1日,在“文革”中受到衝擊,停止了演出 [7]  。1971年,改任教學工作 [7]  。1976年12月25日,“文革”後第一次登台演出 [7]  。1978年,當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7]  。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被選為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
1980年4月,在《天津演唱》雜誌召開的鼓曲座談會上,作了題為《繁榮鼓曲的看法和建議》的發言 [7]  ;12月,文化部、中國曲藝家協會、天津市文聯、天津市文化局、天津市曲藝家協會分會聯合舉辦了駱玉笙舞台生活五十年慶祝活動,併為駱玉笙頒發了榮譽獎狀,在這次座談會上,駱玉笙正式被稱為“駱派”京韻大鼓創始人 [7] 
1981年7月,在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六十週年的筆談會上作了題為《赤誠的祝福》的發言 [7]  ;9月18日,參加了在天津市舉行的由文化部舉辦的全國曲藝優秀節目觀摩演出 [7] 
1982年5月1日,被評為天津市勞動模範 [7]  ;10月9日,參加第三屆“津門曲薈” [7]  ;12月,為紀念京韻大鼓藝術家劉寶全逝世40週年,演唱了鼓曲《紅梅閣》 [7]  ;11月4日,參加了在北京吉祥戲院舉辦的京韻大鼓專場演出 [7]  ;12月16日,天津市文化局授予駱玉笙“心靈美的模範文化藝術工作者”稱號 [7] 
1983年6月24日,當選為全國第六屆政協委員 [7]  ;8月,為雜誌《天津演唱》創刊100期題詞 [7] 
圖1 1984年參加電影《北京故事》的錄製
圖1 1984年參加電影《北京故事》的錄製(1張)
1984年10月17日,她參加了電影《北京故事》的拍攝,在電影中的現場演唱鼓曲《擊鼓罵曹 [7]  ;同年,攜弟子成功舉辦了“駱派京韻大鼓專場”。
1985年2月,演唱了電視劇《四世同堂》片頭曲《重整河山待後生 [7]  ;4月25日,在中國曲協第三次理事會上當選為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並主持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團第一次會議 [7] 
1986年11月26日,參加在北京召開的中國曲協工作會議 [7]  ;同年,為紀念《曲藝》雜誌創刊三十週年題字 [7] 
1987年9月5日,參加了中國第一屆藝術節開幕式的演出 [7]  ;10月15日,參加了蘇州評彈藝術節的演出,演唱的曲目是根據評彈移植的《金門潮》、《重整河山待後生》、《醜末寅初 [7] 
1988年,當選為全國第七屆政協委員,並參加了會議,作了“重視曲藝,發展曲藝”的發言 [7]  ;同年,應邀到中國戲曲學校講學 [7]  ;同年,在“淮海杯”新時期影視十佳歌手的評選中,以《重整河山待後生》當選為十佳歌手之一 [7] 
1989年10月12日,駱玉笙榮獲首屆金唱片獎;同年,應邀到北京參加建國40週年慶祝演出,此次演出同時在中央電視台1套播出 [7] 
1990年6月,帶領中國北方曲藝學校的應屆畢業生晉京演出 [7]  ;7月,到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進行藝術交流演出 [7]  ;同年,參加在南京舉行的首屆中國曲藝節,演唱了歌曲《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重整河山待後生》《醜末寅初》 [7] 
1991年5月19日,參加天津舉辦的首屆中國曲藝節(與南京舉行的中國曲藝節同為首屆) [12]  ,演唱了歌曲《光榮的航行》 [7]  ;同日,在天津市賓館中禮堂舉辦了“駱玉笙從事曲藝藝術六十年”的祝賀會,會上演唱了鼓曲《金門潮》 [7]  ;12月3日,率其弟子陸倚琴、劉春愛、湯敏、楊立軍及年僅12歲的馮新蕊老中青少“四世同堂”在北京獻藝 [7]  ;同年,在北京召開了駱派藝術研討會和專場演出 [7] 
1992年2月4日,駱玉笙參加的文化部春節電視晚會播出,演唱了京韻大鼓《金門潮》。
1993年2月5日,隨中國曲藝家協會赴河北省三河縣進行兩場慰問演出 [7]  ;3月,當選為全國第八屆政協委員 [7]  ;9月18日,參加第八屆“津門曲薈”的開幕式 [7] 
1994年2月1日,參加中國曲藝家協會和天津市曲協分會在天津文聯會議室聯合舉辦的迎春茶話會 [7]  ;2月22日,參加中國曲藝家協會組織的京津兩地曲藝家赴京郊將台鄉進行的慰問演出 [7]  ;4月7日,隨中國曲藝家訪問團訪問日本 [7] 
1995年1月31日,駱玉笙參加了文化部春節電視晚會,演唱京韻大鼓《賀新春》,該晚會在中央電視台一套播出;6月30日,參加了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的《孔繁森之歌》文藝晚會,演出後受到了江澤民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7]  ;9月8日,參加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光明贊一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50週年”的大型文藝晚會,演出後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李鵬等的接見 [7]  ;10月,參加第二屆中國曲藝節 [6] 
1996年11月9日,在中國曲協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名譽主席 [7]  。1997年6月,創作鼓曲《慶迴歸》,紀念香港迴歸,並在天津電視台播出 [7] 
1998年4月6日,應上海東方電視台的邀請在上海逸夫舞合參加了“白髮紅顏映曲壇”的專場演出,同時在上海東方電視台《東方戲曲》欄目播出 [7]  ;4月7日,重遊上海大世界。當晚上海東方台、上海電視台、中央電視台以“駱玉笙回孃家”為標題在新聞中播出 [7]  ;12月25日,“駱玉笙舞台生活80週年紀念會”在天津中國大戲院舉行 [7]  。1999年,應邀參加天津衞視春節聯歡晚會的演出,演唱了京韻大鼓《青松不老》 [7] 
2002年5月5日,因呼吸系統衰竭在天津辭世,享年89歲。朱鎔基李瑞環胡錦濤尉健行李嵐清丁關根温家寶等領導同志分別以不同方式對駱玉笙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並向她的親屬表示親切慰問 [1] 

駱玉笙個人生活

駱玉笙家人

1954年1月31日,駱玉笙和趙魁英結婚 [7] 

駱玉笙弟子

駱玉笙與弟子劉春愛 駱玉笙與弟子劉春愛
1983年10月17日,同陸倚琴劉春愛、姜美豔三個徒弟簽訂了“師徒公約” [7]  。1987年3月12日,正式收遼寧省營口市曲藝團的湯敏為徒 [7] 
1988年8月12日,台灣桂靜文作為第五個徒弟,在天津戲劇博物館舉行了拜師儀式 [7]  。1989年,收台灣的王友蘭為第六個徒弟,並在天津正式舉行了拜師儀式 [7] 
1996年,收天津市評劇院演員王冠麗與陳玲玉為徒 [7]  。此外,指導過郭德綱的妻子王慧 [2]  [13] 

駱玉笙主要作品

駱玉笙京韻大鼓

紅梅閣
《和氏璧》
《祭晴雯》
七星燈
《汜水關》
《關黃對刀》
《馬失前蹄》
《戰長沙》
《義釋黃忠》
《南陽關》
《古城會》
《草船借箭》
《刺湯勤》
《華容道》
《博望坡》
連環計
《白帝城》
《百山圖》
《遊武廟》
《徐母罵曹》
《探晴雯》
《孟姜女》
《哭黛玉》
《黛玉焚稿》
《金定罵城》
《單刀會》
《哭祖廟》
《狸貓換太子》
《懷德別女》
《趙雲截江》
《大西廂》
《活捉三郎》
《坐樓殺惜》
《鬧江州》
桃花莊
《長坂坡》
《寧武關》
《萬里春光》
《將相和》
《正氣歌》
《光榮的航行》
《邱少雲》
《黃繼光》
《夜請李月華》
《梅懷青》
《黎明的讚歌》
《韓英見娘》
《文人與酒》
《金門潮》
《送瘟神》
《楊開慧》
《紅軍過草原》
參考資料 [1]  [4-5] 

駱玉笙音樂單曲

歌曲名稱 發行時間
重整河山待後生 1985
參考資料 [1] 

駱玉笙音樂專輯

顯示方式:專輯列表 | 專輯詳情

 

專輯名稱 發行時間語言詳情
《鼓曲大師駱玉笙京韻大鼓珍版典藏》 1980 普通話
專輯曲目(14)
01. 劍閣聞鈴 08. 紅梅閣
02. 醜末寅初 09. 將相和
03. 和氏璧 10. 風雨同舟
04. 祭晴雯 11. 擊鼓罵曹
05. 子期聽琴 12. 碧天雲外
06. 俞伯牙摔琴 13. 卧薪嚐膽
07. 文人與酒 14. 重整河山待後生
《駱玉笙暨北 鼓曲名家音配像選萃》 1997-5 普通話
參考資料 [7] 

駱玉笙獲獎記錄

音樂類
  • 1989-10-12    第一屆金唱片獎    (獲獎)    
  • 1989    建國40週年最令人難忘的歌曲一等獎    重整河山待後生    (獲獎)    
  • 1988    “淮海杯”新時期影視十佳歌手    重整河山待後生    (獲獎)    
榮譽稱號
  • 1982-5-1    天津市勞動模範    (獲獎)    
參考資料 [7] 

駱玉笙藝術特色

音域寬廣、音色深沉
駱玉笙自幼學習京劇的經歷,使她練就了一副能高能低的好嗓子。她不僅可以輕易演唱一般男性無法演唱的高音唱段,而且也可勝任像京劇《釣金龜》中老旦聲腔的一些低音旋律,這使得她的演唱不僅可以在高音區控制音色高亮不尖,也可以在中低音區表現得寬厚、深沉。也正是由於她這種嗓音上的特點,比起男聲演唱的敍事性説唱音樂風格更具有了抒情性的突出優勢,也使得她在演唱上更具有豐富的表現力 [11] 
豐富唱法,善於運用顫音
《劍閣聞鈴》是駱玉笙的成名作,也是駱派京韻大鼓的代表作。在駱玉笙之前的京韻大鼓,特別是劉派的曲目,大多都是講唱長篇故事,以敍事性音樂風格為主,所以旋律性並不強。而《劍閣聞鈴》卻以抒情風格為主,音樂旋律優美動人,唱腔銜接自然流暢,其哀婉淒涼的曲調,極力渲染了秋風秋雨中行宮的蕭條寂寞。當唱到“我的妃子呀”“不作美的雨呀啊”,其中的“妃”和“雨”字,駱玉笙都用了沉痛的口氣和有力度的顫音進行處理,更增加了唱腔濃郁的抒情色彩,使故事中主人公的那份真摯情感驟然爆發出來,令人迴腸蕩氣 [11] 
豐富了京韻大鼓唱腔的歌唱性
《醜末寅初》是京韻大鼓歷經幾代藝人傳唱不衰的傳統唱段。作品以極簡練的筆觸,形象地描述了在“醜末寅初”這個時段裏,中國古代人民的生活境況。駱玉笙對這個作品的處理,足以看出其對京韻大鼓唱腔旋律的嫺熟。下面僅將劉、駱兩派演唱的《醜末寅初》第一段唱詞做以比較:
劉寶全演唱:醜末寅初日轉扶桑,猛抬頭,遙望見,天上的星、星和鬥、鬥和辰,是那渺渺茫茫、恍恍忽忽、密密匝匝,直衝至霄漢,減去了輝煌。
駱玉笙演唱:醜末寅初日轉扶桑,(我)猛抬頭,(見)天上星,星共鬥,鬥和辰,(它)是渺渺茫茫,恍恍忽忽,密密匝匝,直衝霄漢(哪),減去了輝煌。
僅從以上的唱詞就可看出,駱玉笙演唱的《醜末寅初》不盡保留了原曲的骨架,又在傳統文言的基礎上加入了口語化的音樂性襯詞。在音樂處理上,速度也放慢了許多,使得語言與旋律更加流暢,銜接更為自然,改進了以往男性硬朗的以講唱為主的敍事性風格,融入了更多的歌唱性,豐富了京韻大鼓的唱腔,也使得這首典雅的小段更具有了歌唱的藝術性 [11] 
大量使用偏音
駱玉笙早年劇照
駱玉笙早年劇照(4張)
《重整河山待後生》等一系列短篇作品,是駱玉笙隨着我國改革開放以後,對京韻大鼓風格的另一種突破。這首作品是作曲家雷振邦、雷蕾為電視劇《四世同堂》所寫的主題歌曲,但是與歌曲演唱不同的是,曲藝作品的“韻味”是帶有很大演唱難度的,它的難度主要體現在字與音的結合,即所謂“腔”的把握。傳統的京韻大鼓創作,一般是由演唱者以傳統的唱腔旋律為基礎,以板腔變化體的發展為依據,根據唱詞的具體轍韻來安排作品唱腔旋律的發展。而這首作品,是由作曲家創作出旋律骨幹後,駱玉笙再根據字詞的聲腔安排將其潤色豐富。這種由專業作曲家與京韻大鼓表演者共同參與創作的方式,也是京韻大鼓歷史上的首次嘗試。所以作品多處旋律都具有很大的創新性。例如:從前奏部分開始就沒有使用傳統伴奏的模式套路,而唱詞中“一腔無聲血”的“血”字(fa、si);“為雪國恥身先去”的“先”字(fa、si)等多處拖腔,都有很多偏音的加入。這種偏音的使用,不僅使歌曲保留了説唱藝術的語言特色,而且也大大增加了作品以京韻大鼓為創作素材的現代感,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11] 

駱玉笙人物評價

駱玉笙先生歷經舊時代和新社會,從普通藝人成長為德藝雙馨文化大家,是曲藝界的楷模 [9] (馮鞏評)
駱玉笙一唱就是60多年,她唱遍了祖國的東西南北中,成為京韻大鼓的一代宗師,成為一代宗師後,仍保持着謙虛的態度 [8] (《金陵晚報》評)
駱玉笙的鼓曲字正腔圓,聲音時而穿雲裂石,時而委婉深沉,那醇厚的京腔京韻似乎從悠悠大唐、巍巍秦嶺穿越而來,在劇場繞樑翻飛,在觀眾心海捲起陣陣驚濤 [10] (《岳陽日報》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