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尚小云

(京劇演員、編劇)

鎖定
尚小云(1900年1月7日—1976年4月19日),原名尚德泉,字綺霞,出生於北京,祖籍河北南宮縣(現在的河北南宮市) [18]  ,京劇演員、編劇,工旦角。
1905年,5歲的尚小云開始讀私塾。1907年,開始拜師習京劇老生,後又改習京劇武生。1908年,改習京劇旦角 [1]  。1912年,主演京劇《別官祭江》,逐漸在京劇界受到關注 [1]  。1914年,被北京《國華日報》評選為“童伶大王”。1916年,正式出科。1918年,被北京《順天時報》評選為“童伶大王”。1921年,為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大婚慶典演出京劇《五花洞 [2]  。1923年,編寫的京劇《秦良玉》《紅綃》相繼問世。1924年2月,與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被北京《順天時報》評選為京劇“四大名旦”。1925年,創辦“協慶社”,自任社長。1936年,創辦榮春社科班。1937年至1944年,除了經營榮春社外,還創編了多部劇目。1950年,成立尚小云劇團 [3]  。1955年,當選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第一屆委員會常委。1956年至1958年,多次率團至各地演出 [1]  。1959年,任陝西省劇協常務理事等職。1962年,主演個人首部電影《尚小云舞台藝術 [4]  。1964年,任陝西省京劇院首任院長 [2]  。1966年,“文革”開始後遭到批鬥。1974年,眼疾惡化。1976年3月15日,返回西安醫治。
1976年4月19日3時,尚小云因醫治無效逝世,享年77歲 [1] 
尚小云的唱腔字正腔圓,剛勁高亢,唸白爽朗明快,流麗大方,韻白字清音朗,富於感情,做功剛健又婀娜,塑造了一系列巾幗英雄、俠女烈婦的形象,獨樹一幟,世稱“尚派 [5] 
本    名
尚小云
民    族
漢族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00年1月7日
逝世日期
1976年4月19日
星    座
摩羯座
代表作品
昭君出塞
三孃教子
代表作品
戰蒲關
秦良玉
卓文君 展開
代表作品
戰蒲關
秦良玉
卓文君
林四娘
雙陽公主
五花洞 收起
職    業
演員、編劇
主要成就
北京《順天時報》評選:四大名旦
別    名
尚德泉
尚三錫
尚綺霞
祖    籍
河北南宮市
行    當
旦角

尚小云人物經歷

不同時期的尚小云
不同時期的尚小云(7張)
1900年1月7日,尚小云出生於北京市安定門內法通寺草廠大院。1905年,5歲的尚小云開始讀私塾,不久後父親病故,家道慢慢變得中落。1907年,因家境貧寒,母親張氏帶着他和三弟尚德福拜京劇藝人李春福為師學藝,習老生;4月15日,在李春福的推薦下,尚小云進入清廷太監李蓮英之繼子李際良創辦的“三樂社”科班學習京劇武生,藝名“三錫”,教師為趙春瑞 [1] 
1908年,尚小云習武生幾個月後,初演京劇《莫州廟》,並飾演主角黃天霸;同年,“三樂社”班主李際良接受花臉教師陳四建議,令尚小云改習旦角,由唐竹亭執教。唐竹亭看尚小云臉型酷似京劇演員孫怡雲,便將其藝名改為“尚小云”。1909年,仍從唐竹亭學習《綵樓配》《蘆花河》《二進宮》等京劇 [1] 
1910年,因排練京劇《落花園》落腔有誤,被唐竹亭用戒尺插入右肋下腹部,導致其終身落下打嗝的後遺症。1911年,隨“三樂社”赴天津廣和樓戲院演出,劇目有《別宮祭江》《桑園會》《硃砂痣》《蘆花河》等 [2]  。1912年3月至4月,隨趙鳳鳴在北京合演京劇《蘆花河》;10月,主演京劇《別官祭江》,至此,尚小云逐漸在京劇界受到關注 [1] 
1913年1月,尚小云所在的“三樂社”更名為“正樂社”,由孫佩亭任班主;10月,與王三黑、沈三玉在前門外民樂園合演京劇《長坂坡》,受到諸多關注,尚小云也因此與趙桐珊荀慧生被京劇界稱為“正樂三傑”。1914年4月,與王三黑、劉鳳奎、高月霞在民樂園演出京劇《嘉興府》《千里駒》;6月6日,與荀慧生等在吉祥園演出京劇《佛門點元》;8月12日至13日,與孫菊仙合演京劇《三孃教子》《硃砂痣》,受到孫菊仙讚賞;同年,北京《國華日報》舉行童伶競選活動,尚小云中選“童伶大王”。1915年,尚小云上演劇目逐漸增多,先後與孫菊仙等同台演出京劇《戰蒲關》《祭塔》《三孃教子》《宇宙鋒》《取金陵》等 [2] 
1916年1月,與孫菊仙在丹桂茶園合演京劇《審頭刺湯》;8月17日,“正樂社”停辦,尚小云出科,此後多搭班演出;9月,再度與孫菊仙在丹桂茶園演出京劇《三孃教子》《審頭刺湯》《硃砂痣》等;10月,與京劇老旦龔雲甫同台演出京劇《母女會》,引起京劇武生楊小樓的重視,並得其指點,尚小云與楊小樓的合作就此開始;11月,得京劇演員孫怡雲等人指教,並與路三寶高慶奎等合演京劇《虹霓關》《四郎探母》等 [1] 
1917年1月,拜陸金桂為師學崑曲,繼拜張芷荃為師習京劇青衣;11月,在楊小樓、譚小培的帶領下,尚小云和荀慧生赴上海演出,被京劇界稱譽為“三小一白”下江南,演出70餘場,尤以和楊小樓雲合演的京劇《長坂坡》《湘江會》更為受到關注;12月,尚小云入同馨社,與王又宸龔雲甫沈華軒、荀慧生、許德義郝壽臣等演出京劇《綵樓配》《四郎探母》《落花園》《桑園寄子》等 [1] 
1918年3月,尚小云與楊小樓、高慶奎、荀慧生、李順亭錢金福遲月亭等人合演京劇《楚漢爭(前後本)》《虹霓關》《別宮祭江》《女起解》《武家坡》等;5月,北京《順天時報》評選京劇新秀,尚小云以15525票被評為“童伶大王”。1919年春,應上海天蟾舞台之約赴上海與王瑤卿楊瑞亭馬連良朱素雲孫甫亭、孫硯亭等人演岀京劇《乾坤福壽鏡》全本。4月,入福慶社,與龔雲甫、譚小培、朱素雲、慈瑞全等常演京劇《醉酒》《孝義節》《戰蒲關》《慶頂珠》等;同年,入玉華社,與王瑤卿、梅蘭芳等演出京劇《寶蓮燈》《遊園驚夢》等 [1] 
1920年2月,入雙慶社與小翠花、俞振庭姜妙香等常演京劇《玉龍祚》《刺巴傑》《十三妹》《汾河灣》《牧羊圈》《秦良玉》《能仁寺》《佳期拷紅》等。1921年冬,尚小云參加了北京京劇界為救濟同行業有困難的藝友而開展的義務演出,在京劇《趴蠟廟》中反串飾演黃天霸;同年,多在北京三慶園演出,合作者有貟大元、高慶奎、俞振庭、餘叔巖等人。1922年2月,得京劇旦角演員孫怡雲指教,排練京劇《祭塔》;12月1日,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在漱芳齋舉行大婚慶典,尚小云與餘叔巖、馬連良、梅蘭芳等人演戲慶賀,與王蕙芳合演京劇《五花洞 [2] 
四大名旦合影
四大名旦合影(2張)
1923年2月8日,在北洋軍閥曹錕之總統府,為議員演出京劇《南北和》;7月,在清逸居士溥緒的幫助下,編寫的京劇《秦良玉》問世;8月,編寫的京劇《紅綃》定稿;此後,尚小云在編寫和改編劇本方面多得溥緒、莊藴寬李壽民等人幫助;9月,與餘叔巖合作為各國駐華外交使團演出京劇《御碑亭》;9月10日,與譚小培、郝壽臣肖長華合作,為北洋政府各機關演出京劇《法門寺》。1924年2月,與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被北京《順天時報》評選為京劇“四大名旦”;3月,排演時裝京劇《摩登伽女》,並着西裝用西洋樂器伴奏,受到諸多關注 [1] 
1925年2月,創辦“協慶社”(後改重慶社),並聘請了侯喜瑞、朱素雲、言菊朋、馬連良、蔣少奎範寶亭尚富霞、馬福祿、茹富蘭等人入社,尚小云的岳父李壽山任執教,尚小云自任社長;3月,赴奉天為張作霖之母壽日唱堂會,後去吉林為萬福麟之母壽日唱堂會;5月,“協慶社”首赴天津新朋戲院演出,尚小云與言菊朋、小翠花、朱素雲、馬富祿等人除了演出京劇《玉堂春》《遊園驚夢》《春秋配》《秦良玉》外,還演出了崑曲 [1] 
1926年1月,尚小云當選為北京梨園公會會長;7月,在溥緒的協助下,編寫了京劇《婕妤當熊》;8月21日,梅蘭芳招待日本守田座歌舞團,尚小云座陪;同年,分頭赴天津、上海演出。1927年6月至9月,先後編寫了《千金全德》《卓文君》等京劇;同年,再次赴天津、上海演出。1929年,在眾多朋友的協助下,尚小云先後編創了《珍珠扇》《花蕊夫人》《掘地見母》等京劇。1930年9月,編寫的京劇《相思寨》問世;10月,與梅蘭芳等在天津為遼寧水災義演京劇《南天門》《降龍木》等。1931年,尚小云多演出於天津 [1] 
1932年3月,在天津為淞滬抗戰的將士義演;同年,與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楊小樓等人各捐款300元,購地十畝作為梨園基地。1933年1月,尚小云在石老孃衚衕與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合演自己改編的京劇《五花洞》;4月,在天津春和劇院為救濟黃河水災義演京劇《玉堂春》前後本。1934年5月,編寫的京劇《前度劉郎》問世;10月,編寫的京劇《空谷香》問世,後分赴長沙、漢口、開封、洛陽等地演出。1935年6月至7月,編寫的京劇《比目魚》《綠衣女俠》相繼問世;8月,為瀕臨解體的富連成科班排導京劇《崑崙劍俠》《娟娟》《金瓶女》等,使這一歷史悠久的老科班有了轉機 [1] 
1936年1月,為長子尚長春學藝,發出招收10名學生的廣告,結果報名人數眾多;3月15日,尚小云創辦的榮春社科班正式成立;4月,為解決榮春社科班經費開支,先後將10多間房子賣掉;5月,先後聘任尚和玉程繼仙筱翠花王鳳卿、孫怡雲、閻嵐秋戴韻芳李洪春、於永利、羅文奎、錢富川郭春山等人為榮春社科班教師;6月,應遠在浙江的100多名文林社科班學生懇求,答應他們進榮春社學藝,榮春社科班的人數也超過了300名;8月至12月,編寫的京劇《龍女牧羊》《詹淑娟》《青城十九俠》《混元盒》《楚漢爭》相繼問世排演 [2] 
1937年2月15日,榮春社開科班開始正式演出,科班學生凡名字第一字掛“榮”字者均為文角,掛“春”字者均為武角;3月,為保證榮春社學生演出不黃台,尚小云與楊小樓在學生演出後合演京劇《湘江會》;10月,編寫的京劇《虎乳飛仙傳》《飛俠金定》相繼問世。1938年3月16日,以學生為主要演員的榮春社京劇團正式成立;4至8月,編寫的京劇《九曲黃河陣》《九陽鍾》《北國佳人》《福壽鏡》《一粒金丹》《梅玉配》相繼問世 [6] 
劇照
劇照(13張)
1940年9月,編寫的京劇《穆桂英》《雷峯塔》《得意緣》相繼問世。1941年3月16月,召開紀念榮春社成立三週年大會,在有眾多貧寒子弟要求入社學藝的情況下,遂招收第二期學生200多人,二期學生藝名首字取“長”字者均為文角,取“喜”字者均為武角 [1] 
1943年4月,榮春社一期學生中的200多人首赴天津大戲院演出,演出劇目包括由《白水灘》《通天犀》《劫殺場》等摺子戲串在一起的全本《血濺萬花樓》;由《關索招親》《七擒孟獲》《祭瀘江》等摺子戲串在一起的全本《蠻荒少女》等,由於登場角色眾多,突出集體陣容,受到諸多觀眾觀看;5月,編寫的京劇《玉龍祚》《弓硯緣》問世 [1] 
1944年,多在北京長安戲院、華北戲院及三慶園演出。1945年,常在北京三慶園上演京劇《白兔記》《蟠桃會》等。1948年12月27日至31日,為賑濟山東災民而在長安劇院演出京劇《紅鬃烈馬》《梁紅玉》《白蛇傳》《摩登伽女》等,此次演出為山東災區義演捐款居各京劇團之首 [2] 
1947年5月,由於國民黨政府腐敗透頂,物價暴漲,榮春社入不敷出。為解決師生吃飯問題,尚小云再次賣掉7所房子,又賣掉了汽車;8月,編寫的京劇《蘭陵女兒》《湘江會》問世;9月18日至21日,與荀慧生為天津勸業小學義演,受到諸多觀眾觀看。1948年,由於物價暴漲,再加之國民黨軍隊在劇團青年學生中不斷抓壯丁,榮春社無法維持,尚小云迫於無奈,只好向全體學生揮淚宣佈歷時12年之久的榮春社解散;10月,編寫的京劇《樊江關》問世 [1]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尚小云不久即率70餘人到基層為工農兵演出;12月,創作的新編京劇《墨黛》《夜歸》問世。1950年5月,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尚小云劇團,並邀請了方英培白家麟沈富貴李鳴盛、李恆春、王少芳等京劇界人物入團;11月,尚小云劇團赴南京演出一個月,之後在鎮江、揚州、蘇州、上海、濟南、青島等地演出 [3] 
1951年7月,創作的新編京劇《平陽公主》上演;9月,尚小云劇團赴地處中蘇交界的伊春林業局和鶴崗林業局演出近一個月,全團同志冒着零下15°的嚴寒,轉點十餘處;12月,首次赴西安演出,並遊覽了華清池。1952年春,赴南昌、無錫等地演出;6月,回老家河北省南宮縣演出,並拜見鄉親故舊;10月,赴石家莊、徐州、營口等地演出至年底 [4] 
1953年4月,創作的新編京劇《血濺梨花閣》問世;5月至年底,赴大連、瀋陽、哈爾濱、佳木斯、伊春、青島、石家莊、德州等地演出200天。1954年3月至9月,率團赴石家莊、德州、安陽、鞍山、撫順、天津等地演出220多天。1955年5月,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第一屆委員會常委至1965年底,連任第二、三、四屆市政協常委;6月至年底,率團分赴天津、秦皇島、濟南、煙台、大連、本溪、蘇州、上海、南京、武漢等地演出200多天;同年,為人民解放軍授銜典禮演出於懷仁堂 [4] 
尚小云畫作
尚小云畫作(34張)
1956年3月,任北京市文聯常務理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副主任 [3]  ;同年,率團赴南京、無錫、上海、嘉興、杭州、鎮江等地演出240多天。1957年夏,率團赴唐山、兗州、洛陽、太原、宣化、新鄉等地演出100多天;7月,率團赴西安和寶雞演出,受到諸多觀眾觀看;12月,率團赴呼和浩特市演出。1958年1至10月,率團赴包頭、大同、重慶、九江、南昌、株洲、長沙、武漢、成都、黃石、蘭州、青島等地演出270多天 [1] 
1959年1月6日,應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習仲勳及陝西各界人士的邀請,支援大西北文化建設事業,帶領家人和劇團,乘火車到達西安;2月,任陝西省戲曲學校藝術總指導、陝西省劇協常務理事等職;8月,在西安上演改編京劇《雙陽公主》,由於內容健康、導演手法新穎,故經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和省文化廳研究,確定將該劇作為赴京向國慶十週年獻禮演出節目;9月28日,任慶祝國慶十週年陝西省赴京獻禮演出團團長,同時在北京招收9人來陝西戲校學習 [1] 
1960年2月,由尚小云傳藝而成長起來的貴州京劇團學員班來西安作彙報演出,受到諸多觀眾觀看;3月,任中蘇友好協會陝西省分會理事、全國文教羣英會陝西省趙京代表團副團長 [3]  。1961年5月7日,率團先赴西北煤礦基地銅川市為礦工演出,後去延安為老區人民獻藝;5月30日,奉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電調,率陝西省同州梆子劇團赴京彙報演出,並任彙報演出團副團長;7月,應邀赴邯鄲為邯鄲京劇團傳藝;8月,應邀赴太原,為太原晉劇青年團和臨汾蒲劇青年團傳藝,並招收了太原晉青年團、太原市戲校、臨汾蒲劇團、臨汾蒲劇青年團等地的部分演員為弟子;12月2日,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和省文化廳在西安人民大廈召開“尚小云收徒傳藝大會” [1] 
1962年3月,西安電影製片廠拍攝了由尚小云主演的戲曲電影《尚小云舞台藝術》,片中包括了尚小云演出的京劇《昭君出塞》《失子驚瘋》 [4]  ;10月,赴濟南講學傳藝;11月7日,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和省文化局在濟南召開“尚小云收徒傳藝大會”。1963年1月,應邀赴貴州講學傳藝;5月,離貴州赴昆明講學傳藝。1964年1月,陝西省京劇院成立,尚小云任首任院長;7月1日,任“全國京劇現代戲會演陝西代表團”團長;7月25日,田漢代表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設宴招待了參加“全國京劇現代戲會演”的尚小云。1965年3月,排導現代京劇《秦嶺風雲》,為西北地區現代戲會演準備節目;7月15日,赴蘭州參加西北地區現代戲會演,並任陝西代表團團長 [2] 
1966年10月,被“文革”中的陝西省京劇院“造反派”以“舊戲霸”“封、資、修黑尖子”等政治帽子關進“牛棚”,遭受了各種殘酷的批鬥。1975年12月31日,尚小云在妻子王蕊芳和秘書張靜榕等人的陪同下去北京醫治眼疾。1976年2月,尚小云眼疾白內障與腎病日趨嚴重,但他再三請求返回西安;3月15日,在10多人的護送下返回西安,住西安市第一人民醫院繼續治病;4月15日,尚小云病情進一步惡化;4月19日3時,尚小云因醫治無效逝世,臨終時長嘆一聲:“惜天不假年,遺恨多多“ [1] 
1980年9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將尚小云的骨灰遷移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10月30日,尚小云迫悼會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習仲勳劉瀾濤王崑崙、趙守一、賀敬之等領導及尚小云的親屬、朋友、學生共計1000多人蔘加了追悼會,鄧小平彭真烏蘭夫楊尚昆等中國共產黨和國家領導人也送來了花圈 [7] 

尚小云個人生活

尚小云的父親名叫尚元照,曾任清朝蒙古王爺那彥圖府中執役,是漢軍鑲藍旗平南王尚可喜之後。尚小云的母親名叫張文通,亦望族之後。尚小云在家中排行老二,有大姐尚金環、大哥尚德海、三弟尚德福、四弟尚德來、五弟尚德祿(即尚富霞)。
1905年,父親尚元照病故,家道開始中落,母親張文通靠縫補衣服來養活五兒一女。此後,大姐尚金環、大哥尚德海、四弟尚德來也都相繼夭亡 [2]  。1932年7月25日,尚母張文通病故 [8] 
婚姻
1918年9月,18歲的尚小云與京劇淨角演員李壽山之女李淑卿結婚。1921年9月16日,長女尚秀琴出生。1928年10月10日,長子尚長春在天津出生。1930年5月28日,妻子李淑卿病故,享年32歲 [8] 
1931年1月1日,尚小云與梅蘭芳的表妹王蕊芳結婚。1932年8月19日,次子尚長麟在北京出生。1940年4月5日,三子尚長榮在北京出生 [1]  。1991年7月9日,王蕊芳病逝於北京 [8] 
弟子學生
榮春社學生名單
榮春社學生名單(6張)
尚小云弟子傳人遍及中國各地,先後有吳素秋、董慧寶、張維青、李世芳、張君秋、張美雲、趙嘯瀾、荀令香、李硯秀陳永玲童葆苓、華香苓、董玉苓張蝶芬、陸蕊芬、黃玉華、黃憲華、梁秀娟、黃鳳娟、段麗君、呂秀君、吳韻芳謝鋭青、崔少卿、安榮卿、安榮英、周素英、沈麗鶯、遲素秋、李菡秋、包中慧、林豔蓉、劉秀蓉、崔麗蓉、洪效霞、張文琴、寧萓、劉致祥、季硯儂、孫利羣、鮑綺瑜、孫宜萍、孫明珠、李翔、劉碧、張玲、高明華、劉映秋、王秋芳、衡雲霞、韓福香、孫定榮、崔蘭田、胡小鳳、牛淑賢、冀萍、田桂蘭、李愛華、王愛愛、蕭桂葉、張友蓮、薛林華、高翠英、王秀蘭、賈桂林、程玉英、裴愛蓮、韓長玲、王希英、賈永愛、陸萍、黨中萍、厚月仙、楊翠花、田迎春、梁蕙芳、張玉香、李瑞芳馬藍魚郝綵鳳、温喜愛、雷若男、張亞莉、齊海棠、王玲玉、姚月紅、馬令童、邢鳳雲等人 [9] 
1938年,尚小云主辦了榮春社科班,共辦了兩科,學生近500人,第一科學生以“榮”“春”二字排名,第二科學生以“長”“喜”二字排名。其中有孫榮慈、楊榮環徐榮奎景榮慶李榮安李榮威田榮芬、王福春、孫瑞春、尚長麟、尚長春、馬長禮、韓長秋、李喜鴻孟喜平等人 [10] 
(注:因人數眾多,這裏不再一一敍述,詳情可查看右側圖冊)

尚小云主要作品

尚小云參演電影

尚小云代表劇目

劇目名
飾演角色
劇目名
飾演角色
劇目名
飾演角色
《楚漢爭》
虞姬
《墨黛》
墨黛
《長坂坡》
糜夫人
《漢明妃》
王昭君
《梁紅玉》
梁紅玉
《硃砂痣》
吳慧泉妻
《昭君出塞》
王昭君
《乾坤福壽鏡》
胡氏、壽春
《五花洞》
潘金蓮
《娟娟》
娟娟、馮伏氏
《詹淑娟》
詹淑娟
《別窯》
王寶釧
《蘭蕙奇冤》
蘇戎娟
《綠衣女俠》
劉芳
《千里駒》
張經芳
《五龍祚》
李三娘
《紅綃》
紅綃
《祭塔》
白素貞
《卓文君》
卓文君
《黎素娘》
黎素娘
《取金陵》
鳳吉公主
《秦良玉》
秦良玉
《龍女牧羊》
龍女
《宇宙鋒》
趙豔容
《林四娘》
林四娘
《謝小娥》
謝小娥
《金山寺》
白素貞
《摩登伽女》
摩登伽女
《雲彈娘》
雲彈娘
《馬蹄金》
羅敷
《珍珠扇》
蘇月蓉
《掘地見母》
魏元環
《樊江關》
樊梨花、薛金蓮
《峨嵋劍》
聶碧雲
《飛俠女》
鄔飛霞
《武家坡》
王寶釧
《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
《前度劉郎》
張淡梅
《虹霓關》
東方賽金、丫環
《虎乳飛仙傳》
徐月娘
《空谷香》
姚夢蘭
《探母回令》
蕭太后和鐵鏡公主
《金瓶女》
金瓶女
《蘭陵女兒》
範淑芳
《綵樓配》
王寶釧
《比目魚》
藐姑
《北國佳人》
小玉
《玉堂春》
蘇三
《九曲黃河陣》
瓊霄
《青城十九俠》
呂靈姑
《招賢鎮》
張桂蘭
《婕好當熊》
婕好
《白玉蓮》
白玉蓮
《戰蒲關》
徐豔貞
《太原雙雄》
孟覺海母
《夜歸》
黎素娘
《趕三關》
代戰公主
《洪宣嬌》
洪宣嬌
《雙陽公主》
雙陽公主
《醉酒》
楊玉環
《平陽公主》
昭娘
《弓硯緣》
何玉鳳
《孝義節》
孫尚香
《千金全德》
高桂英
《峨嵋酒家》
酒家
《審頭》
雪豔
《白羅衫》
姜氏
《蘆花河》
樊梨花
《奇雙會》
李桂枝
《湘江會》
鍾離春
《慶頂珠》
肖桂英
《珊瑚淚》
珊瑚
《回龍閣》
王寶釧
《思凡》
色空
《汾河灣》
柳迎春
《鬧學》
春香
《雙錯姻緣》
素娟
《寶蓮燈》
王桂英
《御碑亭》
孟月華
《張敞畫眉》
張敞妻
《桑園寄子》
鄧攸弟婦
《刺紅蟒》
紅蟒
《遊園驚夢》
杜麗娘
《牧羊圈》
趙錦堂
《佳期拷紅》
紅娘
《刺巴傑》
馬金定
《十三妹》
何玉風、張金風
《巴駱和》
馬金定
《雷峯塔》
白素貞
《二進宮》
李豔妃
《雙官誥》
王春娥
《祭江》
孫尚香
《母女會》
王寶釧
《竹林記》
劉金定
《桃花陣》
劉金定
《梅玉配》
蘇玉蓮
《春秋配》
姜秋蓮
《法門寺》
宋巧姣
《樊梨花》
樊梨花
《天河配》
織女
《穆天王》
穆桂英
《前、後部白蛇傳》
白素貞
《戲風》
李鳳姐
《自羅衫》
姜女
《燕子箋》
酈飛雲
《得意緣》
郎霞玉
《三孃教子》
王春娥
《紅鬃烈馬》
王寶釧
《二堂舍子》
王桂英
《蘆花計》
後孃
《珍珠洞》
琵琶仙
《打青龍》
楊排風
《龍鳳呈祥》
孫尚香
《九陽鍾》
陳麗卿
《白門樓》
反串飾呂布
《孝感天》
反串飾共叔段
《雁門關》
反串飾楊八郎
《虹霓關》
反串飾王伯黨
《西廂記》
反串飾張生
《擬蠟廟》
反串飾黃天霸
《翠屏山》
反串飾石秀
《武行者》
反串飾武松 [11] 


尚小云編創劇目

時間
京劇名
1923年
《秦良玉》《紅綃》
1926年
《婕妤當熊》
1927年
《千金全德》《卓文君》
1929年
《珍珠扇》《花蕊夫人》《掘地見母》
1930年
《相思寨》
1934年
《前度劉郎》《空谷香》
1935年
《比目魚》《綠衣女俠》
1936年
《龍女牧羊》《詹淑娟》《青城十九俠》《混元盒》《楚爭》
1937年
《虎乳飛仙傳》《飛俠金定》
1938年
《九曲黃河陣》《九陽鍾》《北國佳人》《福壽鏡》《一粒金丹》《梅玉配》
1940年
《穆桂英》《雷峯塔》《得意緣》
1943年
《玉龍祚》《弓硯緣》
1947年
《蘭陵女兒》《湘江會》
1948年
《樊江關》
1949年
《墨黛》《夜歸》
1951年
《平陽公主》
1953年
《血濺梨花閣》 [1] 
(注:以上為不完全統計)

尚小云唱片作品

發行時間
劇目
發行公司
演員
1925年
《春秋配》
百代1面
尚小云飾姜秋蓮、趙硯奎京胡、侯長清司鼓
《得意緣》
百代1面
尚小云飾郎霞玉、趙硯奎京胡、侯長清司鼓
《秦良玉》
百代1面
尚小云飾秦良玉
《御碑亭》
百代1面
尚小云飾孟月華
《刺湯》
百代2面
尚小云飾雪豔
1929年
《千金全德》
高亭4面
尚小云飾高桂英、趙硯奎京胡、侯長清司鼓
《五龍祚》
高亭2面
尚小云飾飾李三娘、趙硯奎京胡、侯長清司鼓
《摩登伽女》
高亭1面
尚小云飾缽吉帝、趙硯奎京胡、侯長清司鼓
《雙官誥》
高亭1面
尚小云飾王春娥、趙硯奎京胡、侯長清司鼓
《打漁殺家》
高亭1面
尚小云飾蕭桂英、趙硯奎京胡、侯長清司鼓
《二進宮》
高亭1面
尚小云飾李豔妃、趙硯奎京胡、侯長清司鼓
《雷峯塔》
高亭2面
尚小云飾白素貞、趙硯奎京胡、侯長清司鼓
《玉堂春》
高亭2面
尚小云飾玉堂春、趙硯奎京胡、侯長清司鼓
《四郎探母》
開明2面
郭仲衡飾楊延輝、尚小云飾鐵鏡公主
《珍珠扇》
開明1面
郭仲衡飾安興周、尚小云飾任月英
《回荊州》
開明1面
郭仲衡飾劉備、尚小云飾孫尚香
《御碑亭》
開明1面
郭仲衡飾王有道、尚小云飾孟月華
《卓文君》
開明1面
尚小云飾卓文君
《摩登伽女》
開明1面
尚小云飾伽女
《峨嵋劍》
開明1面
尚小云飾聶碧雲
《玉堂春》
傳聲1面
尚小云飾玉堂春
《雙官誥》
傳聲1面
尚小云飾王春娥
《摩登伽女》
傳聲2面
尚小云飾缽吉帝
《牧羊圈》
傳聲2面
尚小云飾趙錦棠、郭仲衡飾朱春登
《寶蓮燈》
傳聲2面
尚小云飾王桂英、郭仲衡飾劉彥昌
1931年
《桑園會》
高亭2面
馬連良飾秋胡、尚小云飾羅敷、趙桂元京胡、喬玉泉司鼓
《四郎探母》
高亭2面
馬連良飾楊延輝、尚小云飾鐵鏡公主、趙桂元京胡、喬玉泉司鼓
《牧羊卷》
蓓開1面
尚小云飾趙錦棠、李寶櫆飾朱母、趙硯奎京胡、程子餘司鼓
《青門盜綃》
蓓開1面
尚小云飾紅綃、趙硯奎京胡、程子餘司鼓
《相思寨》
蓓開1面
尚小云飾雲嚲娘、趙硯奎京胡、程子餘司鼓
《三孃教子》
蓓開1面
尚小云飾王春娥、趙硯奎京胡、程子餘司鼓
《林四娘》
蓓開1面
尚小云飾林四娘、趙硯奎京胡、程子餘司鼓
《秋胡戲妻》
蓓開2面
王少樓飾秋胡、尚小云飾羅敷、陳鴻壽京胡
《打漁殺家》
蓓開2面
王少樓飾蕭恩、尚小云飾蕭桂英、陳鴻壽京胡
《雙官誥》
蓓開1面
尚小云飾王春娥、趙硯奎京胡、程子餘司鼓
《武家坡》
長城2面
王少樓飾薛平貴、尚小云飾王寶釧
《三孃教子》
長城2面
王少樓飾薛保、尚小云飾王春娥
《相思寨》
長城1面
尚小云飾雲嚲娘
《花蕊夫人》
長城1面
尚小云飾慧妃
《虹霓關》
長城1面
尚小云飾丫鬟
《貴妃醉酒》
長城1面
尚小云飾楊玉環、茹富蕙飾高力士
《牧羊卷》
長城1面
尚小云飾趙錦棠、李寶櫆飾朱母、茹富蕙飾軍卒
《女起解》
長城1面
尚小云飾蘇三、茹富蕙飾崇公道
《摩登伽女》
長城2面
尚小云飾缽吉帝
1932年
《四五花洞》
長城2面
梅蘭芳飾真潘金蓮、尚小云飾潘金蓮、荀慧生飾真潘金蓮、程豔秋飾假潘金蓮、徐蘭沅京胡、王少卿京二胡、何斌奎司鼓 [12] 

尚小云獲獎記錄

榮譽稱號
  • 1924    北京《順天時報》評選:四大名旦    (獲獎)    
  • 1918    北京《順天時報》評選:童伶大王    (獲獎)    
  • 1914    北京《國華日報》評選:童伶大王    (獲獎)    
(參考資料來源 [1] 

尚小云藝術特色

風格形成
尚小云認為“沒有革新創造,戲曲就沒有發展”。他創編過50來出劇目,從劇目題材到表演、舞台美術等都鋭意創新。創編戲的主角大多是巾幗英雄、烈婦俠女、女中豪傑等性格剛烈的女性,還有少數民族的戲和中國國外戲等,在19世紀的京劇舞台上開創了表演異族和中國國外題材戲的先河。尚小云幼年在三樂社攻學青衣、花衫、刀馬、武旦、崑曲之前,開蒙先學的是武生、花臉,為他後來的武功和唱功打下了技藝基礎。在他的演藝生涯中,又吸收了秦腔、晉劇、漢劇、川劇、同州梆子等劇種的表演精華,融匯了西北、中原地區文化質樸、豪放的美學元素。由於他與楊小樓合作時間較長,受其表演的影響,對於形成尚派重陽剛的濃烈峻爽藝術風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3] 
發聲唱法
尚小云的音區寬廣,音色清純,高、中、低音都能運用自如。他滿宮滿調地演唱,聲音堅實響堂,富於金屬感。《玉堂春·三堂會審》一劇就可聽出他的聲音特點,其嗓音剛健,【西皮慢板】的高腔到了高音區,他的聲音仍然不虛、不窄,“七歲”的“七”字,金屬感很強,“在院中住了九秋春”的低腔,他的聲音仍然不悶、不暗,因此顯現出飽滿堅實的特點。這是尚小云的早期發聲和唱法,他師承孫怡雲,較多地保持着傳統正工青衣講究功力的特點。隨着時代的前進,尚小云在聲腔方面也不斷有所發展,如果説他早先基本上是採用“剛”的發聲和唱法,那麼後來則是採取剛柔相濟、以剛為主的發聲和唱法的 [14] 
唱腔特點
尚小云的唱腔具有高下閃轉的特點,旋律高低起伏跌宕的幅度很大,並且頓挫鮮眀,節奏強烈,是他剛勁婀娜、清健豪放的整體表演風格中一個有機部分。尚小云在唱唸安排上,很注意保持傳統的程式。他主張一曲多用,在這一點上和梅蘭芳的觀點一致。尚小云每齣戲裏的【西皮慢板】都用上面那幾個大腔,只是在演唱時,按照角色需要,對語氣、口吻掌握略有不同。但尚小云的一曲多用,這“一曲”中的每句旋律卻都表現出他個人的獨特創造,都是有鮮明尚派特色的新腔,這是他經多年實踐,才穩定下來的,穩定後,他就反覆使用,加深觀眾印象。當然,一曲多用也不等於每齣戲裏一概沒有專用的唱腔,如《梁紅玉》中就有一段【西皮流水】,不見於其他戲中。這段唱腔突出地體現了尚派【流水】頓挫鮮明、節奏強烈的特色,結尾又採用了河北梆子的伴奏方法。尚小云的【二黃】唱腔,同樣具有鮮明、強烈的特點。【二黃】的調性一般比較文靜,但經尚小云處理就不盡然了。
尚小云的劇目中,不只常常採用崑劇曲調,還有一些場次整個按照崑劇摺子戲來演。這些崑劇摺子戲經他大幅度加工,都已成為京劇的常演劇目,而且都成為尚派代表性,《梁紅玉》後部的《戰金山》和《漢明妃》後部的《昭君出塞》,就是最突出的例子。在崑劇《昭君出塞》中,尚小云在唱唸做舞各方面部自成章法。他演唱的崑曲曲調另有一種比較明快、比較激烈的獨特風格。
唸白特點
尚小云的唸白也獨具一格,他的韻白、京白,都以講究身份和氣度見長。尚小云常常把一些別人不重視的角色演得很出色,這和他的唸白有氣勢、有分量是分不開的。尚小云的唱唸還具有緊湊、峭拔、乾淨、爽利的特點。他很善於運用各種技術性手段,尤其是善於運用輕重、急徐強烈對比的手段。他演出的京劇《楊排風》中有一段【西皮流水】轉【搖板】,在這段【流水】裏,尚小云多處運用音量輕重對比和尺寸快慢對比相結合的方法,並使用滑音、顫音,來增加唱腔跳躍的幅度。末一句【搖板】中那個反覆跌宕的長拖腔,是一句典型的尚派唱腔,這句唱腔也是運用音量、勁頭、尺寸的變化和對比來獲得舞台效果的 [14] 
身段特點
尚小云表演的身段,藴含着鮮眀的節奏感和特別誇張的幅度。比如,水袖身段與眾不同,有時採用水袖中伸出手臂,投袖時水袖節奏快,向後回袖和雙背袖的動作幅度都較大。激動時,誇張地運用大分袖,膀子分得開,水袖的尾端飄得比較高,甚至會有“飛”起來的動感。獨特的裝飾性動作也是尚派表演的特點之一,比如快而多圈的繞手、雙手拍胸、身後繞雙翎子等。尚派的舞蹈動作幅度大、力度足,如同潑墨山水,狂放揮灑,很具爆發力。比如《失子驚瘋》中,在唱段中配合各種水袖功,如荷花形、雲手花、衝袖、背袖、抓袖、捲袖、高低袖,造成濃烈的舞台氣氛;《漢明妃》中“趟馬”的如蒼鷹盤撲般的俯身式圓場,以及跨腿、踢腿、蹉步、橫並步小跨腿等等誇張激烈的身段,酣暢淋漓,激越奔放。
尚派的武戲把子功,如《金山寺》中的打快槍、舞雙槍;《十三妹》中的奪刀;《樊江關》中的對單劍等把子功,手上飛快利索,腳下輕健靈活,勇健挺拔。尚派的大靠功更為出色,例如《梁紅玉》中融匯了楊小樓的武生動作,借鑑運用襯腿、蓋步、竄步、趨步、蹉步及大扯、圓場功等。尚派還善用“舞台調度”來幫助製造氣氛比如《梁紅玉》《漢明妃》《失子驚瘋》《斷橋》等劇中,運用四門斗、三叉花、一衝兩衝、一翻兩翻、大推磨、面對面、背對背、高低相、反抄、雙進門等豐富的調度造型,線路大開大合、繁複多變。既製造了氣氛,又增添了舞台畫面的美感 [13] 

尚小云人物評價

尚小云颱風外表上莊重,神態上渾厚,吾人觀劇不覺其嬌,不覺其豔,卻覺得精神奕奕而不外射,聰明之不外露,蓋皆渾厚之賜也。其身段動作雖嫌稍快,但因神意渾厚而不覺其輕巧伶俐之病,僅有時覺其類之活潑而憨樸之小女子耳。尚小云的嗓音剛而圓,煉而亮,似鋼之音而渾厚,似石之音而較高亢,蓋莊重貞烈靜雅大方之音也。其唱功不取巧、無花腔。唸白字斟句酌,吐字似有千釣之重,而仍不失自然之韻。且戲中用中州之音,故非大病 [15]  (民初京劇評論家方賓評)
尚小云高勁圓亮的唱腔藝術和矯健優美的武功技藝,開創了文武並重、歌舞兼長的“尚派”表演藝術;他加工舊劇,編創新戲,關注普通人特別是婦女的生存狀態和人生意義,他的藝術實踐體現的思想的進步,具有藝術變革的時代意義;他熱愛中國共產黨,追求思想進步,以高尚的情懷和品格鑄就了“尚派”藝術的內在精神;他心底無私,不遺餘力,為京劇藝術培養了大批後繼人才;他不畏艱辛,無怨無悔,紮根西北,為京劇藝術服務人民大眾開拓了一片新天地。在京劇藝術繼承、創新、發展的進程中,尚小云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與時俱進的開拓精神,惜才愛才的無私精神,品格剛正的愛國精神,服務大眾的奉獻精神,都是人們應該繼承和發揚的寶貴財富 [16]  (原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評)

尚小云後世紀念

尚小云紀念館 尚小云紀念館
1981年4月19日,為紀念尚小云逝世5週年,中央電視台播放了戲曲片《尚小云舞台藝術》;4月20日,為紀念尚小云1962年在山東省收徒傳藝,山東省文化局、中國戲劇家協會山東省分會聯合舉行了座談會 [7] 
1984年,為紀念尚小云誕辰85週年,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國戲劇家協會北京分會、中國戲劇家協會陝西分會、中國京劇院、北京京劇院、中國戲曲學校、北京戲曲學校在北京聯合舉辦了紀念活動 [7] 
1986年4月19日,為紀念尚小云逝世10週年,陝西省政協、陝西省文化廳、中國戲劇家協會陝西分會等單位在西安聯合舉辦了尚小云先生逝世10週年紀念活動 [7] 
2015年1月7日,南宮市尚小云紀念館正式開館,開館儀式上還成立了河北省尚小云研究院。該館為公益性開放式的文化展示紀念設施,全天候免費對外開放 [17] 
參考資料
  • 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陝西省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河北省南宮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京劇藝術大師尚小云,陝西人民出版社,1990.04,第239-254頁
  • 2.    蘇笑神,論大淨王侯風雲路 羣星薈萃中的金少山,中國戲劇出版社,2017.12,第227-230頁
  • 3.    王文祥編著,國學知識實用百科 下 線裝版,萬卷出版公司,2010.09,第544-545頁
  • 4.    李伶伶著,尚小云全傳,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06,第567-568頁
  • 5.    李默主編,梨園戲曲,廣東旅遊出版社,2013.10,第151頁
  • 6.    於文青,馬鐵漢著,中國京劇簡明讀本,新華出版社,2016.06,第70頁
  • 7.    謝美生著,光豔驚絕尚小云,東方出版社,2010.03,第221-225頁
  • 8.    李伶伶編,清風吹歌 曲繞行雲飛 尚小云評傳,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0,第169-181頁
  • 9.    劉嵩昆著,京師梨園軼事,江西美術出版社,2007.05,第138頁
  • 10.    黃鈞,徐希博主編,京劇文化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1.12,第650頁
  • 11.    謝美生著,一代名旦尚小云,花山文藝出版社,2007,第305-309頁
  • 12.    尚小云唱片作品  .中國京劇老唱片網[引用日期2020-12-13]
  • 13.    胡芝風著,戲劇散論,北京時代華文書局有限公司,2016.05,第218-222頁
  • 14.    王家熙著,王家熙戲劇論集,中西書局,2014.12,第339-347頁
  • 15.    邢台市正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主編,邢台歷史名人 下,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09,第398頁
  • 16.    本社編,中國文化年鑑 2011,新華出版社,2011.12,第242頁
  • 17.    尚小云紀念館昨日開館 今後全天免費對外開放  .邢台網.2015-01-08[引用日期2020-12-16]
  • 18.    走進南宮--南宮市人民政府門户網站  .南宮市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3-01-0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