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放生橋

鎖定
放生橋位於朱家角鎮,跨於漕港上,明隆慶五年(1571年),由慈門寺僧性潮募建 [1]  。清嘉慶十七年(1812)重建,放生橋凝結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在其設計與構造上可見一斑。放生橋為五孔石拱橋,而非平橋或單孔石拱橋,作為上海地區最長、最大、最高的五孔聯拱大橋,稱為”滬上第一橋”。全長70.8米,寬5.8米,結構精巧,形狀美觀。放生橋長如帶,形如虹,“井帶長虹”為朱家角十景之一。歷來文人雅士讚美此橋,有詩云;“長橋駕彩虹,往來便是井。日中交易過,斜陽亂人影”。朱家角放生橋為上海地區現存最大最長的石拱橋,是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作為古鎮上的一個標誌性古建築,已被錄入《上海之最》、《江南勝蹟》、《中國名勝詞典》。
中文名
放生橋
建立期間
明隆慶5年(1571年)
重建時間
清嘉慶十七年 1812
長    寬
長70.8米,寬5.8米
地理位置
朱家角鎮,跨於漕港上
世界位置
上海最長、最高、最大的五孔拱橋
意    義
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

放生橋古橋簡介

放生橋 放生橋
上海淀山湖畔,靜卧着名聞遐邇的江南古鎮朱家角。36座古橋星羅棋佈地散落在河港交錯的朱家角各處,最負盛名的當數放生橋。
明隆慶五年(1571年),放生橋由慈門寺僧性潮募建 [1]  ,位於朱家角鎮東部,它是華東地區最大的五孔石拱橋,也是包括周莊烏鎮同裏等在內的“江南十大名鎮”中惟一的大型古橋。
放生橋全長70.8米,寬5.8米,高7.4米,橋身中間最大的孔徑達13米,兩側孔徑各10米上下。承重結構採用超薄型橋墩,橋墩厚度約100釐米。大橋造型秀美,壯觀而不失精巧,歷數百年風雨滄桑而依舊保存完好。放生橋長如玉帶,狀如彩虹,遠遠看去,在平靜如鏡的河水倒映下,5個半圓形橋孔變成完整的圓孔,相映成趣,別有洞天;舊稱“井帶長虹”,是當地著名的“十景”之一,也是歷史文化名鎮朱家角的標誌性建築。
江南古鎮的一些石拱橋走勢陡峭,使過橋有如登山,備感吃力。放生橋的走勢卻顯得平緩舒坦,它的台階特別薄,最薄處厚度僅有3釐米,一般不超過8釐米,因此凡過放生橋如履平地。放生橋南北兩面台階合計達122級。這麼多的級數在江南石拱橋中是非常罕見的,可見古代造橋者的聰明才智和對路人的一份人文關懷。
放生橋風景(3) 放生橋風景(3)

放生橋設計構造

放生橋 放生橋
放生橋凝結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在其設計與構造上可見一斑。放生橋為五孔石拱橋,而非平橋或單孔石拱橋,自有其意義。假設有人體重為60千克,即G=600N,那麼平直橋面所受的壓力就為600N;而拱橋其所受的壓力則小於600N。五孔的設計又使每個拱所承擔的壓力達到最佳,為單孔或七孔所不及。
放生橋的橋基是木樁,歷經幾百年卻仍未腐爛,為什麼呢?大家在平時燒糯米圓子時,有沒有發現燒熟的糯米圓子,外表光亮,有着一層緻密的保護膜,冷卻後不溶於水,且裏面的糯米比較粘。放生橋橋基的奧秘其實就在於此,我們根據所學的化學知識推出:(1)生石灰+水→氫氧化鈣+熱量糯米+高温→燒糯米粥(2)氫氧化鈣+二氧化碳碳酸鈣粉末+糯米→恢復成原來的大理石。故糯米加石灰形成的保護膜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並使糯米的粘合作用更強。放生橋的建造上也運用了這一化學原理。

放生橋名稱由來

放生橋由來一

放生橋 放生橋
明清時代,每逢農曆初一,當地僧人都要在橋頂舉行隆重儀式,將活魚投入河中放生,以此彰顯對生命的尊重。“放生橋”之名即由此而來。
明朝隆慶年間,朱家角上的明遠庵裏有三個和尚,奉了師傅的法旨,四處化緣,準備把化緣的銀子,為百姓做幾件善事。
話説其中的性潮和尚,遠遊十多年,化緣得來一筆鉅款,他捨不得化費丁點銀鈿,急急衝衝趕回朱家角,欲向師傅覆命。不料,師傅竟已離開人世,性潮和尚頓足捶胸痛不欲生。
性潮每日在漕港河踱來踱去,苦思冥想,究竟為百姓做哪件善事?偶然一日,性潮抬頭一看,只見漕港河兩岸許多人在等船擺渡。性潮眼前豁然一亮,對,不如在兩岸造橋一座,方便百姓來來往往,豈不美哉?
性潮主意打定,即日便招兵買馬,籌集木材石頭,造橋工程開始起動。誰知,開工幾日,橋樁就是打不下去、這橋樁究竟打在何處何方,竟找不到一塊合適的地方。性潮望河興嘆,卻無計可施。一日,漕港河來了個乞丐,笑着對性潮説:“大師造大橋,功德大無邊,橋樁要深打,蘆生最為吉。”性潮十分氣忿,明明看見河灘方圓十里無一根蘆葦,分明是閉着眼睛説瞎話,故意取笑我不成?那個乞丐也不答話,從懷裏摸出一把紅,往嘴裏亂嚼一通,吐出一團棗核,輪番扔進漕港河。説時遲,那時快,一眨眼功夫,河裏齊刷刷長出四片蘆葦。性潮和尚情知這人必定神仙無疑,俯身便拜,那個乞丐早已無蹤影。
性潮在蘆葦灘上打上橋基、建成了一座五孔式的拱形大橋。好事多磨,待到最後安放刻有八條盤龍的龍門石時,居然放來放去放不下,合來合去合不攏,急煞性潮和當地老百姓。這時,來了一個白髮銀鬚老人,對性潮笑笑説;“若要龍門石合攏,除非要等馬騎人來到。”性潮不解,世上只有人騎馬,從來沒有見過馬騎人,龍門石怕是一輩子難合攏。他正在為難,突然見前方來了個掮着一隻三腳木的漢子。性潮方悟,三腳木即三腳馬,不錯,天助我也。於是性潮大喝一聲:“馬騎人來也,快合龍門石。在場的幾個匠人立即抬的抬,扛的扛,把龍門石放到正中位置,這時,只見那“馬騎人”走到橋正中,用“三腳馬”在龍門石上輕輕一敲;不偏不倚龍門石正好落準。事後,人們傳説那“馬騎人”就是八仙中的“鐵枴李”。龍門石果真合上,而且一絲不差。
事後性潮和尚將橋下方里許為慈門寺僧放生之地,以謝造橋仙人之功德無量。並禁止漁人置網,在水中立樁為界,每逢農曆初一,為放生日期,故橋稱為“放生橋”。
昔有對聯:
雲遊僧,木魚銅缽,集天下善緣,終化得放生橋五孔,萬里江歸去;
茶居士,方桌圓凳,待人間苦旅,全依憑臨水樓四方,千秋人過往。

放生橋由來二

相傳普陀的觀音菩薩由此路過這裏,看到一個漁夫捕撈了一條金色的魚,其實這是東海龍王的小公主,菩薩就化作凡人,讓漁夫放了它。
後來漁夫放了魚,得到了觀音的點化,成為了羅漢。
後人在此築橋,起名“放生橋”。

放生橋建築技藝

放生橋 放生橋
放生橋橋體龐大,狀似巨龍,給人以非常“大”氣的感覺。它的建築技藝與風格“大”而不“粗”,處處體現出精緻、細微、周到。四百多年前要在水深流急的大江上建造如此大橋,極不容易。該橋設置了超薄的柔性墩,使主拱受力大大減小,材料大大節省,這對當地缺乏礦山資源,造橋石料全靠外運來説是十分經濟的。橋拱主拱圈採用縱聯分節並列砌法,加強拱石間的聯繫,使薄墩橋更為堅固。橋的中孔9節拱石,兩邊孔分別為7節、5節,每節由9道拱石並列而成。上下拱石間有獨塊橫系石聯接;橋台座石也為整塊石板,顯得十分穩固。由於墩薄,加上橋拱自然遞增,全橋形成一個緩和順適的縱坡,自然和諧地銜接兩岸街面,顯得雄偉而不笨重。
放生橋上的石刻技藝也十分高超,龍門石上鐫有盤龍8條,環繞明珠,形態逼真;橋頂四角蹲着石獅4只,仰頭張嘴,栩栩如生。中間有竹節望柱,橋面中央鑲嵌雕花石板。長方形板式橋欄,四角方整,稜角分明。橋東建有碑亭,供行人憩息,臨水築以石駁,鑿以鎖纜孔,為舟楫停泊所用。橋壁柱石上刻有清晰的楹聯:“帆影逐歸鴻鎖住玉山雲一片,潮聲喧走馬平溪珠浦浪千重。”楹聯各12字,自上而下,似山澗飛瀑,一瀉百丈,頗有氣勢。它描繪了十里漕港水運繁忙的熱鬧景象和江河波濤之洶湧,更加突出了放生橋的宏偉氣派。

放生橋交通提示

上海芷江西路249號芷新長途客運站乘往平望的長途車在金澤下車,或青浦汽車站乘青金線直達。 自駕車線路:市區—延安高架路滬青平高速公路入城段(A9公路)—中春路—滬青平公路(318國道)—金澤。現有地鐵17號線朱家角站下—1510路公交。

放生橋旅遊指南

放生橋最佳旅遊季節
放生橋至今還是保留着在農曆的初一,十五放生的習俗,特別是在一些佛誕日之時,都會有非常多的人在那天放生一些魚類或是其他的小動物。

放生橋相臨景點

千年古鎮朱家角
放生橋 放生橋
聞名遐邇的千年古鎮朱家角,素有“上海威尼斯”、“滬郊好萊塢”之譽,又名珠街閣,雅稱珠溪,俗稱“角里”,原名朱家村。地處江、浙、滬二省一市交通要樞,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東靠虹橋國際機場,北連崑山,南接嘉興,西通平望,澱山湖下游、黃金水道漕港河穿鎮而過。鎮內河港縱橫,九條長街沿河而伸,千棟明清建築依水而立,36座石橋古風猶存,名勝古蹟比比皆是是。上海保存最完整的江南水鄉古鎮。1991年被上海市政府命名為首批四大文化名鎮之一。
“小橋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朱家角一時成了海內外影視競相拍攝的熱點,被人譽為“滬郊的好萊塢”。
名鎮朱家角迷人的自然風光,在一山一湖。真山真水顯現出江南水鄉之特色,山名叫澱山,山雖不高,名氣極大,為浙西天目餘脈,此山為始,如登山望湖,有“澱峯晚照”一景可賞。

放生橋一湖

放生橋 放生橋
湖,即天然淡水澱山湖,面積達62平方公里,湖東區大部分在朱家角境區,有11個杭州西湖面積大,乘艇遊湖,茫茫水天一色,湖區蘆葦輕搖,驚起野鴨水鳥,頓覺遠離塵囂,心曠神怡。名鎮朱家角更迷人、更具古鎮特色的人文景觀,是一橋、一街、一寺、一廟、一廳、一館、二園、三灣、二十六弄。如果説九百歲的水鎮周莊小巧精緻、似小家碧玉,而千年古鎮朱家角則具氣勢磅礴、大家閨秀的風采。首先朱家角古鎮面積達1.5平方公里,為周莊面積的三倍多,家大,自然遊玩的地方就多,漕港河將朱家角分成兩半,北岸井亭港,南岸北大街,兩岸遍佈蜿蜒曲折的小巷,花崗岩石的街面,青磚黛瓦的明清建築及眾多的歷史遺蹟。

放生橋一橋

一橋,當推滬上第一石拱放生橋,也是江南地區最大的五孔大石橋,氣勢磅礴。站在橋頂,看七月廿七搖快船,是再好莫屬,而其他三十幾座古石橋之壯美也並不遜於周莊,論構築和工藝,朱家角中和橋和西柵橋較周莊雙橋更堅,而那些特色橋更是周莊無法比擬的。三步之遙的“高低橋”,“微縮景觀”的課植橋,“咭咯”作響的戚家橋,“紀念國恥”的永豐橋……。

放生橋一街

放生橋 放生橋
一街,那是滬上第一明清街北大街,久經滄桑,還保存得如此原汁原味,那“一線天”獨特構築,令人嘖嘖稱奇。有“長街三里,店鋪千家”之稱的北大街,老式店招林立,大紅燈籠高掛,成為江南古鎮最熱鬧的古老街道,是江南其他古鎮所望塵莫及的。

放生橋一寺

一寺,是報國寺,為上海玉佛寺下院,寺內緬甸白玉雕成的釋迦牟尼玉佛、新加坡贈送的第一尊白玉觀音及千年古銀杏,稱為報國寺“三寶”。

放生橋一廟

一廟,是城隍廟,已有200多年曆史的城隍廟,青瓦黃牆,飛龍翹角,吉祥葫蘆花格落地長窗,呈現古意盎然、香煙裊繞、肅穆壯麗的景象。其中“斗拱戲台”、“木刻橫樑”及“中堂畫軸”(現已廢)被稱為城隍廟“三寶”,十分罕見。
放生橋 放生橋
一廳,是席氏廳堂,集江南豪門大富人家建築之大成,特別“牆門磚雕”堪稱一絕,其圖案優美,雕花之精細,技法之高超,讓人歎為觀止。一館,即是“王昶紀念館”,展出清代乾隆十九年進士、刑部右侍郎,稱為“吳中七子”的王昶的臘人臘像、詩字畫、碑刻、織布機、老式牀等近百件實物展品,內容豐富,史料翔實,晶位極高。

放生橋二園

二園,是課植園和珠溪園,一個古老,一個現代;一個龐大,一個精巧,相映成趣。課植園是一處莊園式園林建築,佔地96畝,園由馬文卿建於1912年,乃寓“一邊課讀,一邊耕植”以應園名,園內建有書城,又闢有稻香村,園中亭台樓閣,廊坊橋樹,廳堂房軒,一應俱全,各種建築及生活用房200餘間,佈局錯落有致,疏密得體,構思精巧,在私人園林建築中實為罕見。而珠溪園,則建於1956年,佔地70餘畝,小巧玲瓏,景色優美,佈置成春、秋、冬三園,各具特色,還辟有兒童樂園、餐廳、茶室、商店,為休息、進食、購物、遊玩於一體的理想場所。

放生橋三灣

放生橋 放生橋
三灣,即:三陽灣、轎子灣、彌陀灣。人行街上,前後左右都是房,以為到了路盡頭,直角拐彎,一街市面在眼前,令人產生別有洞天的奇妙感覺,這種在老街上出現奇特拐彎的景觀,是其他古鎮難得一見的,非朱家角不能見到。

放生橋二十六弄

二十六弄,實際是朱家角的古弄何止26條,每街每路都有弄,路通街,街通弄,弄通弄,形成網絡式棋盤格局,朱家角的古弄幽巷又以多、古、奇、深,名聞遐邇,這在一般江南其他古鎮上是不能相比的。穿弄走巷,如入迷魂陣,趣味無窮,尋古探幽,領略北方衚衕式的情趣,又有着異曲同工之妙。近幾年,古弄旅遊越來越受到外地人和外國友人的喜愛,是一項頗有價值,有待進一步開發的處女地。
參考資料
  • 1.    放生橋  .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