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彈珠汽水

(碳酸飲料)

鎖定
彈珠汽水在1872年發明,1884年傳入日本,是帶有青檸和檸檬口味的碳酸飲料,其日文名稱“ラムネ”來自英文的 “lemonade”(レモネード,檸檬水)。因為加了二氧化碳,口味清涼爽口,天氣炎熱時銷路奇佳,也成為代表夏季的“圖騰”之一。在二戰期間,清涼的彈珠汽水極受日本海軍喜愛,甚至在軍艦上都有生產彈珠汽水的設備。這種飲料隨後傳入中國台灣、中國香港
中文名
彈珠汽水
外文名
Ramune
日語名
ラムネ
起源地
1872年起源於英國
材    質
玻璃
特    點
瓶內有直徑1.5釐米左右的彈珠

彈珠汽水造形設計

彈珠汽水 彈珠汽水
·瓶身:彈珠汽水的瓶身為玻璃所制,瓶身小巧,大人或小孩都很容易單手握住。上段五分之二是瓶頸,瓶口有一圈塑膠環,用來卡住玻璃珠。瓶口的玻璃珠因為瓶內二氧化碳的壓力,而頂住瓶口。瓶頸兩側內凹,彈珠落下時會在上半部滾來滾去,而不會掉進下半部。
·開瓶器:販賣的店家有特殊的開瓶器(有點像香菇狀)用來將玻璃珠壓入瓶內,在1960年代以前的開瓶器多為鐵製,用繩子掛在店門口,買了立刻喝完,空瓶大多留在店內以供回收。後來每瓶都附有塑膠開瓶器,並用收縮膜包住瓶口,一方面防止彈珠被污染,一方面也方便消費者帶回家再開瓶。
·瓶口:塑膠環是可以轉下來的,但螺紋和一般使用習慣相反,是以順時針方向才能扭開,以免飲者不小心把它分解了。

彈珠汽水煩惱

彈珠汽水 彈珠汽水
· 喝不到:許多人喝彈珠汽水相當受挫,因為仰頭要喝時,彈珠又會卡住瓶口。最簡單的解決方法是用吸管喝,高明的飲者則用舌尖頂住彈珠暢飲。
· 彈珠不見了:小孩常把彈珠汽水的彈珠取出把玩,發展出許多玩法,玻璃彈珠併成為兒童間很普遍的收藏品。少了彈珠,使店家回收時相當困擾,而直徑只有1.5釐米左右的彈珠也可能被幼童誤吞而噎住。
· 空瓶不易清洗:有些人喝完彈珠汽水後,將煙蒂、吸管、檳榔渣等異物塞入空瓶,加上瓶身中段有內凹,還有一顆彈珠擋住,清洗更加不易。
· 影響味覺:有的消費者感覺喝完彈珠汽水後,再喝雪碧或其他類似口味的飲料時,會覺得淡而無味,甚至像在喝白開水一般。不過這種感覺過一會兒就會恢復正常。

彈珠汽水重返市場

彈珠汽水 彈珠汽水
隨着許多新飲料問世,彈珠汽水漸漸式微,直到20世紀末的懷舊風潮,讓它又出現在市場上。瓶身材質改為寶特瓶(PET),摔不碎,也較輕便。此外增加了許多新口味,除了原有的青檸和檸檬口味之外,現時市面上也有香瓜、草莓、橘子荔枝子以及“藍色夏威夷”等。在日本還有跟彈珠汽水相同口味的糖果,名稱一樣叫作 Ramune (ラムネ)。在淺草寺等日本著名觀光勝地仍可見到販賣彈珠汽水。
日本動畫中的彈珠汽水 日本動畫中的彈珠汽水

彈珠汽水彈珠汽水的由來

十九世紀初,汽水在英國盛行。最早的碳酸汽水都是現做現賣的,因為放久了容易沒汽,後來人們改用玻璃瓶灌裝碳酸飲料,並以軟木封口。然而,由於軟木封口的成本太高,當時的汽水廠商都為了容器問題大傷腦筋,人們想過各種取代方法為碳酸飲料封口——橡膠、鋁片、錫箔、金屬和磁鐵的組合……直到1872年,英國人Hiram Codd發明了用機器灌裝、玻璃珠封口的科德瓶(Codd Bottle)。這種設計在操作時,先往瓶內注入調味劑,然後在瓶口向上的情況下將碳酸水一口氣注入,並在液體充滿的瞬間將瓶子倒置,這樣玻璃珠就會掉落到瓶口。因為瓶子內部壓力比較大,玻璃珠受到氣體壓力的作用就能封住瓶口。
由於科德瓶簡便、經濟的生產方式汽水廠商紛紛採用科德瓶來灌裝碳酸汽水,以至波子汽水得以盛極一時。然而,科德瓶的設計也帶來了不少問題,開瓶前如果晃動過瓶子就會有香檳的效果;回收的玻璃瓶因為彈珠的關係會很難清洗;廠商在回收瓶子時,經常會碰到彈珠被取走的情形,小孩子喜歡把波子汽水裏的彈珠取出來玩,玻璃彈珠是兒童間很普遍的收藏品,但是少了彈珠的波子汽水會讓店家們很困擾,直徑只有1.5cm左右的彈珠也可能被幼童誤食。販賣波子汽水的店家那裏通常都會有特殊的開瓶器,用來將玻璃珠壓入瓶內。以前的開瓶器多為鐵製,用繩子掛在店門口,立買立喝,空瓶大多留在店內以供回收。後來每瓶都附有塑膠開瓶器,並用收縮膜包住瓶口,一方面防止彈珠被污染,一方面也能讓顧客帶回家。波子汽水瓶口的塑膠環其實是可以轉下來的,但螺紋和一般使用習慣相反,從順時針方向才能扭開,以免飲者不小心把它分解了。
1884年,波子汽水由蘇格蘭移民Alexander Cameron Sim傳入日本,當時這種奇怪的飲料瓶令日本所有玻璃製造商都驚呆了。大阪市的「大阪德永玻璃製造所」老闆德永玉吉被這種瓶子深深吸引,並決心在本土製造科德瓶,翌年他便埋頭研究,五年後終於達成了量產化目標。然而,正當此時,美國發明瞭用瓶蓋密封瓶子的方式,日本主流的碳酸飲料瓶也都採用了瓶蓋式,而用玻璃珠封口的方式就成了“ラムネ”專用。1892年,William Painter發明了皇冠蓋(Crown Cap),因為這種封口方式更經濟簡便,以玻璃珠封口的科德瓶就漸漸被取代了。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這種飲料隨之傳入中國台灣,位於中國台灣宜蘭的蘇澳冷泉早年曾被拿來製作波子汽水。(*蘇澳冷泉為碳酸冷泉,由於冷泉水富含二氧化碳,魚蝦無法在此中生長,昆蟲掉入水中不久也死亡,曾被誤認為是有毒的泉水,直到日據時期,日本軍人竹中信景無意間發現此泉水清涼可口)然而,伴隨着層出不窮的新飲,彈珠汽水漸漸式微,直到20世紀末的懷舊風潮,它才得以重出江湖。現在有些波子汽水的瓶身已改成了摔不碎又輕便的寶特瓶(PET)。現在市面上出現了各種口味的波子汽水,除了原來的青檸和檸檬口味,還有香瓜、草莓、橘子荔枝子、藍色夏威夷,以及醃西瓜咖喱、烤章魚辣白菜、玉米等等。在日本還有跟波子汽水相同口味的糖果,也叫Ramune,在淺草寺等日本著名觀光景點仍可買到波子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