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虎

(中國書法家、作家)

鎖定
張虎,1941年生,河北定興人,中共黨員。1965年畢業於北京宣武紅旗夜大學中文系。
中文名
張虎
外文名
zhanghu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41年
畢業院校
北京宣武紅旗夜大學
職    業
書法家、作家
代表作品
西北風情》《張虎小説散文選》《休閒漫筆》
營邱村人、營邱散人,別署和風軒
嘯風

張虎人物經歷

1958年參加工作。歷任工人,宣傳幹事,北京工人報、北京日報記者、編輯,北京日報出版社第三編輯室主任,中國文聯全委會委員,中國書協副秘書長、秘書長、理事,現為中國生態書畫院院長,中國藝術報社社長兼總編輯、編審,中國文聯高級職稱評委會評委。現為中國書協中央國家機關分會副會長,中國書協鑑定評估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生態書畫院院長,新加坡書法家協會院士,北京齊白石藝術研究會顧問等,並獲中國書法藝術特別貢獻獎。
張虎書法圖冊
張虎書法圖冊(24張)
自幼喜愛文學和書法藝術。一九五七年獲北京市少年兒童徵文一等獎,一九五九年在《大公報》開始發表處女作,一九六五年參加全國青年業餘文學創作積極分子代表大會。“文革”中停筆。一九八○年以後創作的小説和散文分別獲得全國金獎、優秀獎和第一名,有的小説還被翻譯成外文並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戲劇等。書法初學從唐碑入手,先顏、柳,後“二王”,讀臨歷代名家碑帖,尤喜鐘鼎文、石門頌,“二爨”和張、懷“二草”。善行草,筆墨奔放瀟灑,骨健形美、隨意。199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1] 

張虎社會評述

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 沈鵬
張虎書法 張虎書法
張虎君每涉足山水,輒有吟哦。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君其慕兩全者乎?此月牙灣行草詩卷,不拘一格,大小錯落,橫斜互出,信筆所之。去歲餘與虎君同遊台灣,台灣書界同仁贊其作品恬淡自然,信哉斯言也。著名詩人 賽福鼎·艾則孜:
大西北是我的故鄉--為張虎同志《西北風情》一書而作
大西北/是我的故鄉。/她是那樣的美麗,/又是那樣的荒涼。/美麗得迷人,/荒涼得嚇人。/大自然就是這樣--/奇妙神秘。有人説她--/荒涼得嚇人,/也許因為她有/吞噬一切的大沙漠;/也許她有無邊無際的茫茫戈壁;/還有那無情的塵土、狂風與炎熱!/而我説她是那樣的美麗、迷人,/因為她還有綠洲/--綠色的生命,/因為她還有坎兒井--甘泉/--養育我的乳汁、/醉人的葡萄和瓜果飄香的田園。
張虎書法 張虎書法
如果你是個怯懦者,/沙漠的乾渴在等待着你!/如果你是個膽小鬼,/沙漠的狂風在等待着你!/如果你是個懶漢,/茫茫的戈壁在等待着你!假如你是美的追求者,/她在向你招手呼喚!/假如你是個科學的勇士,/她正在伸開雙臂、準備迎接你!
(1985年5月31日 託和提·熱比亞 譯)
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 王學仲
張虎為文豐實質樸,不求語言的藻飾及過多鋪陳,更不喜動輒引用名人名言、令人費解的現代詞彙,也不在文章中炫耀自己的博學多識
張虎書法 張虎書法
在這冊《休閒漫筆》中,除了記述他所遇到過的一些難於忘卻的小事……他斟酌題材及體裁,有的寫成詩歌,有的寫成散文,有的則寫成了報告文學,他的文章受時間所限,篇幅大都不長,或者記一事,或者記一人,情節沒有千頭萬緒,語言上也不是像蘇東坡所説的“吾文如萬斛泉源……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張虎追求的是簡潔明快,質樸無華,該用短話説明的,決不恃才傲物,有平易近人之長,無囉嗦冗長之短,當前散文提倡短文章,張虎當可稱是寫短文的能手。中國文聯副主席 馮驥才
張虎書法之美盡人皆知。我喜歡他清勁裏的灑脱,平和中的大氣,特別是充滿張力卻不張揚--一種超越着筆墨功力的高超。我想,這緣自何處?
當我讀了張虎的《歙硯歌》,心中一驚。我謂之驚,一半由於當今書家工詩能文者實在太少,一半由於這古風體的如歌般的長詩寫得真好。
這詩歌一如大瀑長泉,暢無所礙,間做幾疊,瀉入谷底。其中激騰的晶瑩的水珠,便是優美的文字。有妙喻,有巧思;有富於靈性的徵象,也有充溢想像的比興;寫史,寫物,寫形,寫勢,寫貌,寫質,寫聲,寫情,更寫其神與其魂。於是,這舉世無雙的天下名硯,奇光異彩地依韻而生:名硯的千姿百態,都給他隨口活脱脱唱了出來。張虎竟是這樣一位好的詩家!
如今張虎又把它揮毫書寫出來。叫我忽然發現;他的詩歌句句如書法,他的書法字字皆詩歌。詩自清雅,書亦瀟灑;書盡隨意,詩逞自由。這書法遒勁的用筆不正是他詩歌的風骨,這詩歌醇厚的意味不正是書法的底藴?於是我明白了張虎書法中哪來的那種超出筆墨功力的高超?古人只説畫如其人,其實書法更如其人;古人只説詩畫一體,其實詩書也是一體。但是,惟有寫自己的詩,才能真正的詩書一體。
故而這裏,好詩,好字,還有好硯,會同一處,珠聯璧合。字生詩,詩生硯,硯生字,宛如江上清風與山間明月,相生相頌,相映成趣;文化之美,意味無窮。
台灣著名書畫評論家 歐豪年
我看張虎先生自作詩書《北戴河月夜》長卷,想到了清代著名書法家伊秉綬。伊氏是為官之人,從政為官,但他也詩、也書,並有他的個性;他懂得生活、懂得藝術,是人們敬佩的人。我從張虎先生的詩書來看,他也是懂得生活、懂得藝術的人。
全日本書道聯盟顧問 種穀扇舟:
張虎先生的書法,繼承了王羲之、柳公權的筆力,又有顏真卿的雍容,張旭和懷素的豪放。他自己着有書法集和文學作品集,對於詩文有很好的研究。他是中國書協的一名領導成員。他的書法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他涉獵廣泛,研究古典作品並融入他自己的新的書法創作中。這些作品給予了人們很多的啓迪。
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 鍾明善
引領你步入書法之門--評張虎《書法入門
張虎書法 張虎書法
中國書法是美化漢字的藝術。漢字創造是我們先民進入人類文明新時代的標誌。漢字創造有兩個重要途徑:一是“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從對天、地、身物的意象描繪“象形”開始,進一步“指事”“會意”“轉註”“假借”“形聲”,這就是東漢許慎在《説文解字》中所創立的“六書”之説;二是抽象符號化。由於天地身物,千萬種物象本身就有美的元素,以此而創造的漢字本身也就有“先天麗質”。我們的先民在書寫漢字時一方面注意其表意、表形的正確形態,一方面以自己的審美意識美化漢字,經過幾千年的實踐,到了魏晉之際,漢字的五種形態(篆隸楷行草)定型了、完善了;漢字書寫中的“三要素”(用筆、結字、章法)的技法與藝術規律形成了、完善了。以漢字為載體的中國書法藝術始終有着實用和觀賞的雙重價值。
中國書法的本質特徵是“意象”,它是中華傳統文化思想最凝練的物化形態。它是中華民族為人類文化藝術寶庫所奉獻的最具民族特點的藝術瑰寶。中國書法作為“國藝”已經是中華民族精神、民族魂的載體;是最具有民族文化特點、自成體系的中華藝術門類。
在電腦廣泛應用的今天,不但漢字文化圈內的國家和地區的人們仍然熱衷於漢字書法的學習與研究,而且漢字文化圈外的國家和地區的不少文化人也對中國書法這一“神秘文化”表現了濃厚的興趣。學習、研究者遍佈全世界
作為中國書法母國的人們已把26年前掀起的書法熱的大潮轉化成平靜,沉穩持續的書法學習與普及,變成實實在在的書法教育研究體系的建設。
張虎先生為中小學生所編著的《書法入門》就是這一建設的成果之一。此書已被有關領導部門選入“萬村書庫工程”。正如該書封面所示:“文字起源,真草隸篆,通俗易懂,學習方便”。通讀全書,你會感到這本書的確是後學之津樑,能“引領你走向書法世界”。
張虎先生是著名的編輯和作家。他漂亮的散文、小説、隨筆,抒情、詩意而又富於哲理的語言曾使許多朋友陶醉,在這本講解書法的著作中他保持了他長期形成的語言風格。讀者可以隨着他層層剝筍的講解、評説輕輕鬆鬆地瞭解書法妙理。
張虎先生幾十年來把他的研究課題的一大部分定格在書法創作藝術規律的探討上。他是國內外有影響的書法大家。他把自己在臨摹創作中對書法筆法、結字、章法形式美的理解、感悟、經驗都寄寓於本書的所有章節之中。前幾年北京有一家出版社出了一套“大家小書”,請一批大學問家寫普及讀物,學術性、科學性與普及性得到極好體現,深受讀者歡迎。張虎先生的《書法入門》正是這樣的大家小書。書法大家以從親身藝術實踐中總結出的小書普及書法,和中小學生、書法愛好者以談心的口氣講述書法。我相信研讀這本有書家真切體會的《書法入門》的老少朋友會與作者在書面交談中、在伏案展紙運筆中,自己心領神會,逐漸步入書法藝術世界。
佛家講“度己度人”,“菩提薩佗”,張虎先生的這本《書法入門》的價值就是在國藝書法領域以度己的體會度人到“彼岸”的一葉輕舟。
著名評論家 牛志強:
一個雪後的晴晨,我收到“張虎西北行攝影書法展覽”的請柬,着實吃了一驚!張虎是《北京日報》的文學記者,怎麼搞起攝影來了?再説,去年秋天他隨北京記者代表團到大西北參觀訪問,連去帶回才一個月出頭,這樣短的時間內,居然能搞出一個影展!
匆匆趕到勞動人民文化宮,在紅牆上長長的兩排櫥窗裏,我飽覽了張虎的一百二十餘幅作品。説真格的,我看進去了,入境了!熱鬧的喀什“巴扎”、如雲的青海耗牛、玩紙牌的回族老人、帶着稚氣的塔爾寺小喇嘛、葡萄架下的歌舞,“誰從天上來,滔滔入胸懷”的青銅峽黃河大壩、“八月枸杞樹樹紅,顆顆寶珠耀眼明”的豐收美景,以及古樸的賀蘭硯、精美的鎏金牛……無不把我帶到遼闊壯美的大西北,迷醉於她的奇妙深情,沉思於她的古老文化,歡喜於她的興旺繁榮,振奮於她的光輝前景。單就每幅作品而言,抓的真實感,畫面的角度、構圖、氣氛、形象,書法的筆墨、結構、氣勢、韻味也深深吸引着我;而展覽的整體構思(這構思也體現在本集中)--各側面、各角度,形式多變,色彩分量,熔攝影、文學和書法於一爐,更給我以新鮮豐富的審美感受。
當我得知張虎使用的只不過是一架俗稱“傻瓜”的美能達相機,書法作品只是在斗室中寫就的時候,看着他略帶遺憾的笑容,眼前湧現出蝸居在大雜院角落裏的他的住所,三代六口,二十餘平方米,徹夜的燈光……我不禁怦然心動!
哦,平凡、艱苦、繁忙而歡樂的生活,反倒磨鍊出敏鋭的審美直覺!
何等可貴的精神財富啊!
人之高下,文之高下,分別在於精神。張虎之勤奮刻苦,在首都新聞界業餘作者羣中是早已聞名的。
這次西北之行,他本無採訪任務。但是,除了攝影之外,他還記下了四大本筆記,發表了近十萬餘字的遊記散文。一踏上西行列車,他就上足了弦,率先把列車上的清真席這個改革中的新事物報道給首都人民。波萬餘里,文思泉湧,下筆不能自止。他描繪黃河的色彩,勾勒敦煌的舞姿,揭示新疆“老鄉”的心理,展現日月山下的風情,他在藏醫學裏尋珍探秘、在舞蹈家和作家身上表現開拓者的獻身精神,從漢藏聯姻的家庭禮讚民族團結,從銀川清真寺和賀蘭山麓的枸杞園謳歌黨的政策,女嚮導哈麗丹姑娘的形象,多麼感人心懷……
這些作品,兼具新聞性與文學性,不僅真實可靠,乃時代、社會、生活之實錄,而且富於情感,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我以為,這些急就章,僅用新聞記者的職業敏感與業餘作者的勤奮精神來解釋是不夠的,這首先來自張虎的社會責任感,來自他對我們祖國和中華民族的滿腔激情。宋人馬子才論司馬遷雲:“醉把杯酒,可以吞江南吳城之清風;撫劍長嘯,可以吸燕趙秦隴之勁氣,然後歸而治文著書。”正是偉大的現實生活開闊了作者的眼界,點燃了作者的熱情,陶冶了作者的心靈,而作者的情懷又能動地去捕捉、提煉事物的精華,才能把生活反映得如此真美動人。
這是大西北的禮讚
這是大西北禮讚者的情懷。
情之於人,勝於貌之於人。張虎雖近中年,但青春熱情不減。朋友們都叫他“虎子”。人如其名,他確實虎虎有生氣。就是憑着這股“虎”勁,他從一個業餘文學作者經過艱辛努力,自學成才。二十年前,他已是參加全國青年業餘文學創作積極分子代表大會的作者。1982年,他的小説《分房》獲得全國職工優秀短篇小説獎;他的小説《笑容滿面》還被改編成電視劇、電影、戲劇;他的酣暢灑脱的少字數書法,自成一格,頗得老一輩書家賞識,多次參加中日書法交流。他還被選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廣博的知識,多面的藝術修養,造就了他誠樸淳厚、聰穎深邃而又豁達開朗的氣質。這在記者行中,是極為難能可貴的。
更可貴的,是他的謙虛謹慎,對人們的讚揚,他總是歉疚地笑笑。他知道,目標遠在前方,他需要不倦的跋涉……
我為張虎同志的這一本綜合性集子作序,真有些惶惶然。名家作序,由來久矣!我乃凡人,豈能擔此重任!細研其文,賞研其藝,下筆慎重,幾易其稿,終成此“序”。
但願拙筆能闡明此集之一二,略表張虎之精神,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1986年6月於京華)
著名作家 曾哲
我讀過古人歌詠大西北的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霜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都曾使我神往,長久地撩撥我的思緒。啊,大西北,古老而又遙遠的大西北,你今天該是怎樣一幅風貌呢?
讀了張虎的《西北風情》,我得到了滿意的回答,思緒又一次被久久牽動。
這是一本散文通訊、攝影、書法的合集,依作者的話説,“是本‘大雜燴’式的小書,有點像新疆維吾爾族的羊肉飯--一把抓。”這自然是作者的謙詞,但也正言中了本書的特點--圖文並茂。在為數甚少的介紹大西北的出版物中,本書是獨樹一幟的。
翻開正文第一頁依次讀去,我被作者樸實生動的敍述吸引了,真是欲罷不能。我看見了泱泱東去的黃河;看見了堅強的駱駝草、沙棗樹;看見了銀川的標誌--南關清真寺;看見了殷紅晶瑩的枸杞子,“紋似金星細入肌”的賀蘭硯;看見了張賢亮、孟偉哉;看見了“坎兒井”、犛牛羣、“巴札”、烤饢、敦煌舞……我如走在山陰道上,目不暇接,又如驟然打開一個百寶箱,被其中的珊瑚、翡翠、珍珠、瑪瑙耀花了眼。大西北不再是遠古那樣洪荒,在建設者手中,它變了,變得這樣美麗富饒,既有陽剛之氣,又有陰柔之美,到處閃耀着黨的政策的光輝,飄蕩着人民心底的歌聲。若把這些文字的描述和書中的圖片、書法結合起來欣賞,會使人更逼真更深刻地體會這一點。
不僅如此,作者在對大西北作面面觀的同時,有時還以輕鬆甚至是幽默的筆調為我們勾勒出幾個有趣的畫面,畫面的主角自然是西北的主人。《新疆的“老鄉”》講:“我們逛農貿市場,被戴花帽的維吾爾族生意人喚作‘老鄉’,如果買賣成交便罷,如果買賣不成,維族‘老鄉’就會嚷上兩句:‘不要説不懂的話!’”《“巴札”一條街》講:“我們逛烏魯木齊紅山腳下的‘巴札’(集市),在‘津津小吃店’裏訪問一個帶有上海口音的中年婦女,她要招攬生意,而我們卻問她一天能掙多少錢,她語塞了,‘上下打量着我和同行的人,口氣變得緩和了:‘你們是税務局的嗎?’”這些都令人忍俊不禁。作者還寫了一個叫哈麗丹的姑娘,她長得美,心靈更美,當“我們”發現一盒錄音帶忘在了她家,驅車回去取時,艾麗丹哥哥已經“喘着粗氣,滿頭大汗”地騎車把錄音帶送來了。這就是作者筆下的西北人,他們是風趣、機敏的,又是古道熱腸的。
讀《西北風情》,隨作者的筆和攝影機來一番神遊,是一樁樂事,願更多的讀者也來這裏領略一番,樂上一樂。(1986年)
在21世紀的2003年,距離北京一萬公里,在海拔4500米之上的帕米爾高原,在中國地圖上太陽最後落山的地方--新疆克孜勒蘇柯爾柯孜自治州阿可陶縣木吉鄉木吉(瑪瑪西)村,我為當地牧民建了一所希望小學。
這裏交通不便,這裏沒有電,牧民靠放牧為生,馬、牛、羊、犛牛是牧場的主要角色。
經過半年的艱苦努力,學校建起來了。在北京,清華紫光把時任中國藝術報社社長、著名書法家張虎先生題寫的校牌--“清華紫光紫荊小學”,用電子郵件發了過來。大家都在為這所小學幫忙,我非常感激。
我提出,這所張虎先生題寫的校名,一定要用兩米長的木牌來做,以顯得醒目。
當年張虎先生寫《西北風情》,介紹的新疆的情況,曾使我向往。而今我也來到了新疆,並且去了他未曾去過的地方,並在那駐紮有半年之久,幹了一點事兒。為此,我感到驕傲和自豪。
願有更多的人關注新疆!(2003年)
學者書畫家 編輯出版家劉先銀編審評張虎的書法
著名書法家張虎,在中國的書法界,其作品可謂獨樹一幟。秀美灑脱大氣,像是從波濤之中流出來的。古人云;文如其人。書法亦如人。張虎為人坦誠、豪爽、灑脱。自然,會從心中淌出秀美、瀟灑、大氣的佳品來。而正是有了這些“神來之筆,”才使他的大作中外馳名,令人青睞!

張虎獲獎記錄

1959年開始發表作品,2001年5月榮獲中國書法藝術特別貢獻獎。20世紀80年代以來,其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書法大展和二十世紀書法大展、千年書法展,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作品展,還參加了日、新、韓、美、法、馬、加等國際性書法大展,出訪一些國家和地區進行書法交流和講學。同時多次擔任國內,國際書法大賽、大展評委。一九八五年曾在京舉辦“張虎西北行攝影書法展覽”、一九九七年在台灣舉辦“沈鵬張虎書法觀摩展”,其書法作品被多家博物館收藏並被選入多家報刊和書法作品集及《中華書法大字典》,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日本“朝日新聞”、美國NBC電視台等多家媒體曾作專題報道。為全國名勝古蹟書寫碑刻數十塊等。

張虎主要作品

著有《西北風情》、《休閒漫筆》、《張虎小説散文選》、《張虎書月牙灣詩卷》、《歙硯歌》、《中小學生書法入門》等,主編《北京的今天》、《多情的風景》、《多彩的生活》、《多方的珍寶》等。短篇小説《分房》獲全總優秀獎,散文《蕩在煤海的綠歌》獲“愛我中華,綠化城市”徵文一等獎,散文《我讀延安》獲2004年全國報紙副刊作品年賽金獎,2000年獲中國書法藝術特別貢獻獎。
2011年7月,為“慶祝中國共產黨90華誕中國書畫名家作品邀請展”題字! [1] 
參考資料
  • 1.    張虎  .中國作家網[引用日期202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