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甘(拼音:gān)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1]  。此字初文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 [2]  。指事字。小篆從口,中間的一橫像口中含的食物,能含在口中的食物往往是甜的、美的。其本義為味美,後引申至美好,自願等釋義。
“甘”也是漢字的一個部首,從“甘”的字多與食物美味有關,如:甜、酣、柑等。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拼    音
gān
部    首
五    筆
AFD
倉    頡
TM
筆    順
橫豎豎橫橫
字    級
一級(編號0205) [1] 
平水韻
平聲十三覃 [4] 
注    音
ㄍㄢ
總筆畫
5+0
造字法
指事字
結    構
獨體字,獨體結構
統一碼
基本區 U+7518
異體字
𠔿、𤮽
筆順編號
12211
四角碼
44770

漢字演變

漢字演變流程圖 漢字演變流程圖
指事字。其字形像在口(人嘴)中附加一短畫,作為指事字標誌,表示香甜美味。“甘”字早見於殷商甲骨卜辭,但長期沒有變化。戰國楚系文字中或把“口”形內的短畫改寫成小圓圈。漢印中已見表示口形輪廓的上橫線向左右豎線稍作穿透,意欲區別於形似的“曰”字。東漢隸書把這一穿透之勢突出了,“口”形被打破,成為楷書定式。本義是香甜美味,特指甜味。《書·洪範》講到“鹹、苦、酸、辛、甘”五味,説:“稼穡作甘。”《詩經·邶風·穀風》:“誰謂荼苦? 其甘如薺。”引申指美味的食物,還引申為覺得甜美、嗜好、愛好、心甘情願、樂意。“甘”又是“酣”的古字。《孫臏兵法·威王問》:“勁弩趨發者,所以甘:酣戰持久也。" [2]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gān
形容詞
sweet
甘,美也。——《説文》
甘甜;甘露;甘肥;苦盡甘來
甜蜜動聽的
honey
今幣重而言甘,誘我也。——《左傳·昭公十一年》
甘言
好,及時
timely
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詩·小雅·甫田》
甘雨
鬆緩
relax
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莊子·天道》

美好
fine
幣重而言甘,誘我也。——《左傳·僖公十年》

鮮美,可口
tasty
儀狄為酒,禹飲而甘之。——《淮南子·泰族訓》
甘美
名詞
美味的食物
delicious food
為肥甘不足於口與?輕暖不足於體與?——《孟子·梁惠王上
甘食
指甜食
sweet food
贈辛非贈甘,此意當自求。——《答原甫寄糟姜》

甘味,甜味
sweet taste
少嘗苦曰苦,多嘗苦曰甘,則必以此人為不知甘苦之辨矣。——《墨子·非攻上》

姓氏


唐時黠戛斯族對巫師的稱呼

(黠戛斯族)祠神惟主水草,祭無時,呼巫為“甘”。——《新唐書·回鶻傳下》

古地名。夏有扈國南郊地。在今陝西省户縣。

啓與有扈戰於甘之野。——《書·甘誓序》
陝甘
水名



動詞
通“酣”。愛好
hobby
殘仁賊義,甘才悦色。——《籍田説》
甘酒
貪圖
seek
許由不貪四海,伯夷不甘其國,虞卿捐萬户之封,救窮人之急,各其志也。——《理惑論

自願;樂意
would
等於己者,狎之而不甘問焉。——《問説
甘願;甘心
(參考資料: [5-6]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美也。從口含一。一,道也。凡甘之屬皆從甘。古三切。 [7] 

説文解字注

美也。
羊部曰:美,甘也。甘為五味之一。而五味之可口皆曰甘。從口含一。
道也。
食物不一。而道則一。所謂味道之腴也。古三切。古音在七部。凡甘之屬皆從甘。 [3] 

康熙字典

【午集上】【甘字部】
《唐韻》古三切。《集韻》《韻會》《正韻》沽三切。𠀤感平聲。《説文》:美也。徐曰:物之甘美者也。《韻會》:五味之一。《正韻》:甜也。《書·洪範》:稼穡作甘。傳:甘味生於百穀。《詩·衞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禮·月令》:中央土,其味甘。
又言之悦耳亦曰甘。《左傳·昭十一年》:幣重而言甘。
又《詩·衞風》:願言思伯,甘心首疾。傳:甘,厭也。疏:謂思之不已,乃厭足於心,用是生首疾也。凡人飮食口,甘遂至於厭足,故云:甘,厭也。
又《左傳·莊九年》:管、召讎也,請受而甘心焉。注:甘心,言欲快意戮殺之。
又《易·臨卦》:六三,甘臨無攸利。注:甘者,佞邪,説媚不正之名也。
又《玉篇》:樂也。《淮南子·繆稱訓》:故人之甘甘,非正為蹠也。注:人之甘甘,猶樂樂而為之。
又《淮南子·道應訓》:大疾則苦而不入,大徐則甘而不固。注:甘,緩意也。
又姓。《書·説命》:台小子舊學於甘盤。注:甘盤,殷賢臣。
又甘茂、甘羅,𠀤秦人。
又《抱朴子辯問卷》:子韋、甘均,佔𠋫之聖也。
又漢複姓,有甘莊、甘土、甘先三氏。
又地名。《書·甘誓》:大戰於甘。傳:甘,有扈郊地名。《左傳·僖二十四年》:初甘昭公有寵於惠後。注:甘昭公,王子帶也,食邑於甘。
又《昭十七年》:陸渾子奔楚,其眾奔甘鹿。注甘鹿,周地。
又山名。《山海經》中山經,薄山之首曰甘棗之山。
又水名。《山海經》鹿蹄之山,甘水出焉。注:按水經:甘水出南山甘谷。
又州名。《五音集韻》元魏西涼州攺甘州。
又《前漢·郊祀志》武帝作甘泉宮。
又木名。《詩·召南》蔽芾甘棠。傳:甘棠,杜也。疏:郭璞曰:今之杜梨。《山海經》有不死之國,阿姓,甘木是食。注:甘木即不死樹。
又《正韻》果名,俗作柑。《風土記》甘橘之屬,滋味甘美。
又《古今注》甘實形如石榴者,謂之壺甘。
又草名。《博雅》陵澤,甘遂也。又:美丹,甘草也。
又《集韻》古暗切,音紺。土之味也。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甘切,音酣。《書·五子之歌》甘酒嗜音。
又熟也。《莊子·徐無鬼》甘寢。按《正韻》別作戸甘切,胡、戸同母。不宜分列。 [8]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楷體) 書寫演示(楷體)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字頭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開口呼
全清
古三切
kam
集韻
平聲
開口呼
全清
多寒切
tan
平聲
開口呼
全清
沽三切
kam
平聲
開口呼
全濁
胡甘切
ɣɑm
去聲

開口呼
全清
古暗切
kɒm
韻略

平聲




沽三切

增韻

平聲




沽三切


平聲




胡甘切

中原音韻

陰平
監鹹



全清

kam
中州音韻

平聲
監鹹




哥含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全清
沽三切
kam

平聲


全濁
胡暗切
ɣam
參考資料: [9]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3-21]
  • 2.    李學勤 編.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07:414
  • 3.      .漢典[引用日期2020-03-21]
  • 4.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0-03-21]
  • 5.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四川出版集團,湖北長江出版集團,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年4月:2583
  • 6.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年11月:10571
  • 7.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長沙:嶽麓書社,1997.07:649
  • 8.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706
  • 9.    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