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寧(拼音:níng,nìng,zhù)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寧”和它的繁體“寧”原是兩個不同的字,簡體“寧”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一説像上下及兩旁有立柱,中空可貯物的容器,本義為貯積,讀zhù。由貯藏引申出盛放、久遠等義,再由久遠引申出久立,這個意思後來寫作“”。再由“佇立”引申指人佇立的地方,古代宮殿的門和屏之間,以及正門內兩側屋之間都稱“寧(zhù)”。“寧”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室內的桌上安放着器皿,“皿”可盛放食物,表示豐衣足食,生活安定。由安寧引申為問安,作動詞用。讀níng。“寧(寧)”也有寧願的意思,表示主觀上有所選擇。“寧(寧)”也作副詞,指比較後做出選擇,相當於豈、難道,以上義讀nìng。 [2-4] 
南京在隋代以後歷為江寧縣及江寧郡、江寧府治所,所以別稱寧(Níng)。
“甯”是“寧”的異體字,由“寧”分化而來。用作姓氏的“(Nìng)”仍作“甯”,與“寧(Nìng)”是不同的姓氏。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新華寫字字典(第2版)》 [5]  、漢典網 [6]  ;帶*號的是《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的異體字)
中文名
拼    音
níng,nìng;zhù
繁    體
寧(限níng、nìng音)
部    首
五    筆
PSJ
倉    頡
JMN
鄭    碼
WDAI
筆    順
點、點、橫鈎、橫、豎鈎
字    級
一級(編號:0312) [1] 
平水韻
寧-下平九青,去聲二十五徑;寧-上聲六語 [7] 
總筆畫
3+2
異體字
*甯、寍、*寕、寗、㝕
造字法
寧-象形文字;寧-會意字
結    構
獨體字或合體字,上下結構
統一碼
基本區 U+5B81
四    角
3020₁
注音字母
ㄋㄧㄥˊ,ㄋㄧㄥˋ;ㄓㄨˋ

文字源流

“寧”和它的繁體字“寧”原是兩個不同的字,要分開解釋。
【甲組】“寧(zhù)”字形演變流程圖 【甲組】“寧(zhù)”字形演變流程圖 [3]
簡體寧本讀zhù,在甲骨文(甲組圖1)中是象形字,有人認為它像上下及兩旁有立柱,中空可貯物的容器,本義是盛放、貯藏 [3]  。徐灝《説文解字注箋》説寧(zhù)字“象門屏之形,視朝所立處,因之有寧(zhù)立之義,又有待義。相承增作佇,又作貯。”周代在宮殿正堂即大廳內設置一塊屏障,大門和屏障之間的空處稱“寧(zhù)”。君主上朝時當寧(zhù)站立,大臣或諸侯站立在空處兩邊,中間有寧(zhù)相隔,以示君臣有別。這一制度蓋始於商代,然而卜辭中難以判斷是否用了寧(zhù)字的本義,更不可能從商朝宮殿遺址發掘中找到實物證據。周代典籍則有明確記載。如《爾雅·釋宮》:“門屏之問謂之寧。”郭璞注:“人君視朝所寧立處。”邢曷疏:“謂路門之外,屏樹之內,人君視朝寧立之處,因名為寧。”甲骨文金文“寧(zhù)”字不論何種形體,均可看成南北向之門屏間空處形。 [8] 
金文(甲組圖2)沿襲甲骨文的寫法,另有異體作橫置狀。小篆將中間部分改為曲筆作甲組圖3、4,致使隸定後上半部分變形為“宀”,而下半部分變形為“丁”。 [3] 
繁體字“寧”的早期甲骨文作乙組圖A,上部是“”字,是盛器的形象,有時也用於祭祀。下部的“構件D”,一説是“”字,即祭台的象形,代表人們祈福的對象。稍晚的甲骨文,在上部加上了房屋的形狀()。這幾個象形象意的獨體組合起來,以表示“祭神祈福禱安寧”的心意,反映了初民迷信的生活風俗,屬會意字。後期加上的“宀”表示在室內進行。這一構型也可以理解為屋中有盛食物的“皿”,表示有地方住、有吃有喝,生活安穩 [9]  。也有人認為下部的“構件D”是“”字,“丂”字有老人的意思,老人最擔心晚年無依無靠,生活得不到保障。老人有器皿盛食物,可以吃飽肚子。故字從丂、皿,義為心裏平靜,生活安定。 [10] 
安寧是心中的希望,故有的字形從“心”作乙組圖2、3、4。部分字形將D構件省去,隸定作“寍”(乙組圖3),這一形態延續到秦漢之後;部分字形將“寧”下部的“構件D”和“皿”訛寫成“用”(乙組圖7),隸定作“甯”。隸書(乙組圖13)承自戰國文字,所從“皿”變易作“罒”。楷書“寍”“甯”“寧”“寕”等一組異體字,都源自商周,並有安寧、寧願義,是一源之派生分化。秦漢後,“寍”字已久無用例,自然淘汰。1955年《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淘汰了“甯”“寕”二字,確定“寧”為規範正體。2013年發佈的《通用規範漢字表》恢復“甯”為規範字,但限於用作姓氏,其他意義上仍為“寧(寧)”的異體字 [1]  。1956年《漢字簡化方案》根據羣眾的創造,用保留輪廓的辦法,把“寧”簡化作“寧”,與“寧(zhù)”為同形字。
“寧(寧)”本義是安寧、安定。引申為問安、慰問。由本義還引申為安靜、止息。由問安義引申為已婚女子歸望父母。以上諸義都讀níng。“寧(寧)”引申為副詞,表示寧願、寧可,即內心安於某種選擇。有時相當於“豈”或“乃”“曾”等語氣副詞。以上副詞用法都讀nìng。 [2-3] 
漢字簡化時,“寧”簡化為“寧”,為了避免“寧(zhù)”與“寧”的簡化字混淆,佇、貯、紵等原以“寧(zhù)”為偏旁的字,“寧”均簡化為“㝉”。 [11]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níng
形容詞
平安;安定
peaceful;
stable
尚書·大禹謨》:野無遺賢,萬邦咸寧。
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言語》:明公蒙塵路次,羣下不寧,不審尊體起居如何?
安寧;寧靜;雞犬不寧
動詞
(已經出嫁的女子)回家問安,探望父母;也泛指省親
visit
詩經·周南·葛覃》:歸寧父母。
左傳·莊公二十七年》:冬,杞伯姬來,歸寧也。
寧省;寧親;歸寧
使安定
stablize

寧靖;寧人
守父母之喪
mourn
漢·班固漢書·哀帝紀》: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寧三年。
寧告
返回,回
go back
水滸傳》:干連的人,盡數保放呆家。
寧家
名詞
(Níng)南京的別稱


滬寧線
(Níng)寧夏回族自治區的簡稱


陝甘寧邊區
(Níng)姓氏用字。參看“寧姓



nìng
副詞
表示主觀選擇或意願,相當於“寧可”“寧願”
rather;
would rather
《國語·晉語三》:必報讎,吾寧事齊楚。
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德行》: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之命。
管樺《將軍河》第一部第三四章:寧致禍而盡言,不敢幸福而塞默也!
表示語氣,相當於“乃”“曾”

《詩經·邶風·日月》:胡能有定,寧不我顧。
《詩經·大雅·雲漢》:耗斁下土,寧丁我躬。

表示反問,相當於“豈”“難道”

《詩經·鄭風·子衿》: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助詞
語氣助詞。無實義

《左傳·昭公元年》:不寧唯是,又使圍蒙其先君。

名詞
(Nìng)姓氏用字。參看“寧姓



zhù
動詞
貯藏;積聚,後作“
store
晉·孫綽《遊天台山賦》“惠風佇芳於陽林”李善注:“寧,猶積也,‘佇’與‘寧’同。”

久立,後作“
stand for a long while
清·江永《鄉黨圖考·朱子儀禮釋宮》:以人君門外有正朝,視朝則於此寧立故耳。

名詞
古代宮殿的門與屏之間,朝見帝王之處

禮記·曲禮下》:天子當寧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12]  《漢語大字典》 [13]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四】【寧部】直呂切(zhù)
寧,辨積物也。象形。凡寧之屬皆從寧。 [14] 
【卷三】【用部】乃定切(nìng)
甯,所願也。從用,寕省聲。 [15] 
【卷五】【丂部】奴丁切(nínɡ)
寧,願詞也。從丂寍聲。 [16] 

説文解字注

【卷十四】【寧部】寧
“寧,辨積物也”注:辨今俗字作辦,音蒲莧切。古無二字二音也。《周禮》:以辨民器。辨,具也。分別而具之,故其字從刀。積者,聚也。寧與貯蓋古今字。《周禮》注作𡪄。《史記》作積著。《釋宮》:門屏之間曰寧。郭雲:人君視朝所寧立處。《毛詩傳》雲:寧立,久立也。然則凡雲寧立者,正積物之義之引申。俗字作佇、作竚,皆非是。以其可寧立也,故謂之寧。《齊風》作著。
“象形”注:其旁有御,其下有阯,其上有顛,辦積之形也。直侶切,五部。 [17] 
【卷三】【用部】甯
“甯,所願也”注:此與丂部寧音義皆同,許意寧為願詞。甯為所願,略區別耳。二字古皆平聲,故公孫寧儀行父,《公羊》作公孫甯也。漢《郊祀歌》:穰穰復正直往甯。師古曰:言獲福既多,歸於正道,克當往日所願也。甯音寧。
“從用,寧省聲”注:此不雲寍省聲雲寧省聲者、以形聲包會意也。乃定切。十一部。隸隸變作𡩋。非。 [18] 
【卷五】【丂部】寧
“寧,願詞也”注:其意為願,則其言為寧,是曰意內言外。寍部曰:寍,安也。今字多假寧為寍,寧(寧)行而寍廢矣。《古文尚書》蓋有寍字。陸氏於《大禹謨》曰:寍,安也。《説文》安寍字如此。寧(寧),願詞也,此陸氏依許分別二字。今本經宋開寶間改竄,不可讀。
“從丂,寍聲”注:奴丁切,十一部。 [19] 

廣韻

直魚切,平魚定 ‖寧聲魚部(zhù)
寧,門屏間。又音佇。
直呂切,上語定 ‖寧聲魚部(zhù)
寧,門屏之間。《禮》雲:“天子當寧而立。”
奴丁切,平青泥 ‖寧聲耕部(nìng)
寧,安也。《説文》曰:“願詞也。”亦州名,《禹貢》古西戎地,秦為北地郡,亦為豳州,又為寧(寧)州。奴丁切。九。 [20] 

康熙字典

【寅集上】【宀部】 寧;部外筆畫:2
(zhù)《唐韻》直呂切。《集韻》《韻會》展呂切。並音佇。《爾雅·釋宮》:門屏之間謂之寧。《禮·曲禮》:天子當寧而立。注:門內屏外,人君視朝所寧立處。
又《集韻》:通作著。《詩·齊風》:俟我於寧乎而。今作著。
又《廣韻》直魚切。《集韻》《韻會》《正韻》陳如切,亞音除。義同。
又《説文》:寧,辨積物也。象上隆四周之形。按積物,與《爾雅》正意相背。《韻會》六麌分注。 [21] 
【午集上】【用部】 甯;部外筆畫:7
(nìng)《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乃定切,音佞。《説文》:所願也。徐曰:甯,猶寧也。今俗言寧可如此為甯可如此。
又姓。
又邑名。《春秋·僖七年》:公會齊侯,宋公,陳世子款,鄭世子華,盟於甯母。注:高平方與縣東有泥母亭。《左傳·文五年》:晉陽處父聘於衙,反過甯,甯嬴從之。注:甯,晉邑,汲郡修武縣也。《水經注》:武王伐紂,勒兵於甯,更名甯曰修武。
(nínɡ)又《集韻》《韻會》囊丁切。《正韻》奴經切,並與寧(寧)同。《前漢·郊祀歌》:周流常羊思所幷,穰穰復正直往甯。注:言獲福既多,歸於正道,克當往日所願。
又《王莽傳》:永以康甯。 [22] 
【寅集上】【宀部】 寧;部外筆畫:11
古文:寍
(nínɡ)《唐韻》奴丁切。《集韻》《韻會》囊丁切。《正韻》奴經切,並佞平聲。《説文》:願詞也。從丂,寍聲。
又安也。《易·乾卦》:首出庶物,萬國咸寧。《詩·大雅》:文王有聲,遹求厥寧。《書·康誥》:裕乃以民寧。注:行寬政,乃以安民也。
又《書·洪範》:五福,三曰康寧。注:無疾病也。
又女嫁歸省父母曰寧。《詩·周南》:歸寧父母。
又予寧居喪也。《前漢·哀帝紀》:博士弟子父母喪,子寧三年。
又無寧,寧也,願辭也。《左傳·隱十一年》:無寧茲許公復奉其社稷。又《襄二十六年》:若不幸而過,寧僭無濫。《書·大禹謨》: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
又丁寧,屬付諄復也。《前漢·郎顗傳》:丁寧再三。俗作叮嚀。
又丁寧, 鉦也。《左傳·宣四年》:著於丁寧。正義:言著於丁寧,則丁寧是器。《晉語》:伐備鐘鼓,聲罪也。戰以錞於丁寧,儆其民也。是丁寧,戰之用也。
又州名,秦北郡,魏置華州,西魏改寧州。
又姓。
(nìng)又《集韻》乃定切,音佞。通甯。《前漢·郊祀歌》:穰穰復正直往甯。師古注:叶音平聲。言猶福既多,歸於正道,克當往日所願也。
又葉乃挺切,佞上聲。張戰《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謐寧。丹冥換投烽,青徼釋警。
又葉女良切,音娘。蘇軾《富鄭公碑》:堂堂韓公,與萊相望。再聘於燕,四方以寧。望平聲。
《韻會》:本作𡨴,經史作寧(寧),俗作寜。 [23]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6]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宀”寬“丁”窄。“宀”首筆在豎中線上端。“丁”,橫筆在橫中線,亅(豎鈎)在豎中線。 [5]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字頭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i̯o

n
ieŋ
周法高系統
d
iaɣ
n
高本漢系統



寧、甯
王力系統
n
ieŋ
寧、甯
董同龢系統
n
ieŋ
李方桂系統
n
ing
n
ingh
西漢



東漢





ieng


ie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庚耕清青

ieŋ
北魏後期北齊
庚耕清青

ieŋ
齊梁陳北周隋
庚耕清青

ieŋ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ȡʰ
i̯wo

n
ieŋ
擬音/王力系統

ȡ
ǐo
寧、甯

n
ieŋ
擬音/董同龢系統

ȡʰ
jo
寧、甯

n
ieŋ
擬音/周法高系統

ɖ
io
寧、甯

n
iɛŋ
擬音/李方桂系統

jwo
寧、甯

n
ieng
擬音/陳新雄系統

ȡʰ
ǐo
寧、甯

n
ieŋ
[24-26] 

韻書集成

韻書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下平十五青

開口呼
次濁
奴丁切
nieŋ
平聲
上平九魚

開口呼
全濁
直魚切
ȡʰjo
上聲
八語

開口呼
全濁
直呂切/音佇
ȡʰjo
集韻

平聲
下平十五青

開口呼
次濁
囊丁切
nɛŋ
寧、甯

去聲
四十六徑

開口呼
次濁
乃定切
nɛŋ

平聲
上平九魚

合口呼
全濁
陳如切
ȡiɔ

上聲
八語

合口呼
全清
展呂切
ȶiɔ

上聲
八語

合口呼
全濁
丈呂切
ȡiɔ

去聲
九御

合口呼
全濁
遲據切
ȡiɔ
韻略


平聲





奴經切



上聲





丁呂切

增韻


平聲





奴經切



去聲





乃定切



平聲





陳如切



上聲





直呂切

中原音韻

陽平
庚青

齊齒呼

次濁

niəŋ
中州音韻


平聲
庚青





尼經切



去聲
庚青





葉寧去聲



去聲
魚模





張恕切

洪武正韻
寧、甯

平聲
十八庚


次濁
奴登切
nəŋ
寧、甯

去聲
十八敬


次濁
乃定切
niəŋ

平聲
四魚


全濁
長魚切
dʒ‘y

上聲
四語


全濁
直呂切
dʒ‘y
[24-26]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niŋ
35
陽平
安寧
niŋ
35
陽平
寧願,未註明異讀原因

niŋ
51
去聲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ȵiŋ
42
陽平
安寧
ȵiŋ
21
去聲
寧願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ȵiŋ
24
陽平
安寧
ȵiŋ
55
去聲
寧願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nin
213
陽平
安寧
nin
35
去聲
“寧願”文讀
nən
35
去聲
“寧願”白讀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nin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lin
55
陽平
安寧
lin
53
去聲
寧願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liŋ
34
陽平

晉語
太原
niŋ
11
平聲
安寧
niŋ
45
去聲
寧願
吳語
蘇州
ȵin
24
陽平

吳語
温州
ȵiaŋ
31
陽平
安寧
ȵiaŋ
22
陽去
寧願
湘語
長沙
ȵin
13
陽平

湘語
雙峯
liɛn
13
陽平

贛語
南昌
lin
24
陽平
安寧
lɛn
21
陽去
寧願
客家話
梅縣
nɛn
11
陽平

粵語
廣州
nɪŋ
21
陽平
“安寧”文讀
nɛŋ
21
陽平
“安寧”白讀
nɪŋ
21
陽平
寧願,未註明異讀原因
nɪŋ
22
陽去
粵語
陽江
nɪŋ
43
陽平

閩語(閩南片)
廈門
lɪŋ
24
陽平
安寧
閩語(閩南片)
潮州
leŋ
55
陽平
安寧;“寧願”文讀
nɪ̃ã
55
陽平
“寧願”白讀
閩語(閩東片)
福州
niŋ
52
陽平

閩語(閩北片)
建甌
naiŋ
21
上聲
安寧;“寧願”白讀
neiŋ
21
上聲
“寧願”文讀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27]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4-05]
  • 2.    李學勤編.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第270頁
  • 3.    李學勤編.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第1265頁
  • 4.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419
  • 5.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 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249
  • 6.      .漢典[引用日期2020-03-25]
  • 7.    平水韻 九青 寧  .搜韻[引用日期2020-03-24]
  • 8.    何金松著.漢字文化解讀.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07:669-670
  • 9.    陳政 著.字源談趣 800個常用漢字之由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07:250-251
  • 10.    何金松著.漢字文化解讀.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07:534-535
  • 11.    曹先擢,蘇培成主編;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多功能字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12:527
  • 1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951-952;953
  • 13.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縮印本 上[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8.01:478;498-499
  • 14.    張章主編.説文解字 上: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10:第504頁
  • 15.    張章主編.説文解字 :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10:第122頁
  • 16.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長沙:嶽麓書社,1997.07:第171頁
  • 17.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第2948頁
  • 18.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許惟賢整理.説文解字注下:鳳凰出版社,2007.02:第511頁
  • 19.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第812頁
  • 20.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71;197;263
  • 21.    (清)張玉書等編纂.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06:第219頁
  • 22.    (清)張玉書等編纂.康熙字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06:第709頁
  • 23.    (清)張玉書等編纂.康熙字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06:第229頁
  • 24.    甯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03-27]
  • 25.    寧(簡)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03-25]
  • 26.    寧(繁)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03-27]
  • 27.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35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