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宋應昌

鎖定
宋應昌(1536~1606),字思文,號桐岡,浙江仁和縣(今杭州)人,祖籍浙江會稽(今紹興),明朝抗倭名將、民族英雄。
宋應昌在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考中進士,在萬曆朝鮮戰爭中屢立戰功,取得平壤大捷,官至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經略朝鮮薊遼保定山東等處軍務。
全    名
宋應昌
思文
桐岡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浙江仁和縣(今杭州)
出生日期
1536年
逝世日期
1606年
主要成就
萬曆朝鮮戰爭中取得平壤大捷
最高官職
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

宋應昌人物生平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考中舉人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考中進士,任絳州知州。歷任刑部員外郎户科給事中。改任刑部禮部左、右給事中高拱互市議邊,宋應昌上疏爭論俺答不宜歸附進貢。京營邊報接連而至,張居正以沒有敵人對答,宋應昌則根據諜報上報,並上疏防虜七事,得罪張居正,出任濟南府知府。歷任山西按察副使河南參政山東按察使江西布政使福建布政使。升任都察院副都御史山東巡撫。宋應昌請求重視海防,恢復營衞巡司諸舊制,被人認為不合實際,不久,朝鮮告急,眾人歎服宋應昌的神機妙算。歷任大理寺卿工部右侍郎
萬曆二十年(1592年),日本侵略朝鮮,朝鮮國王李昖逃至義州(今朝鮮新義州),日軍俘虜王子臨海君李珒、順和君李珏,挖開高麗懿祖朝鮮中宗的墳墓,並聲稱進攻大明。宋應昌改任兵部右侍郎,經略朝鮮、薊遼、山東、保定等處防海御倭軍務,賜麒麟一品服,假使便宜行事。當時,提督大將軍李如松還在寧夏平定哱拜之亂,宋應昌繕甲練兵,儲糧制器。由於事出突然,沒有做好準備,朝廷又督促出戰,宋應昌花費不到兩個月,春正月,部署出關。日本將領小西行長因為遊擊沈惟敬的話,願意歸還侵佔的地方,請求封貢,對明軍沒有防備。宋應昌與李如松趁機偷襲,攻取平壤,斬首一千六百四十七級。明軍又收復開城,攻下黃海道平安道京畿道江源道加藤清正也從咸鏡道退守王京(今韓國首爾)。
宋應昌誇耀平壤大捷,上疏盛稱功勞,絕口不言封貢事。朝鮮命人告訴明軍:“倭寇棄王京遁走矣”。李如松聽説後,產生輕敵之意,率輕騎直取距離王京三十里的碧蹄館。倭寇伏擊,圍困明軍數重,指揮李有昇戰死。最後遇上楊元張世爵的援軍至,於是解圍。宋應昌、李如松從此氣餒,暗中許諾封貢。而迫於朝議,於是説許封不許貢。當時王京號稱有三十萬倭軍固守。宋應昌遣敢死隊夜襲日軍糧道,燒燬龍山倉等十三座糧庫,倭寇糧餉斷絕,放棄王京。宋應昌遣兵追擊至南原(今韓國南原市),與加藤清正夜戰,又追至晉州(今韓國晉州市),斬獲甚眾。倭寇返回釜山,退到日本熊川、川西、生浦。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三月,兵部尚書石星主撤兵議和,宋應昌因建議留劉綖率兵一萬六千人協守,遂被召還。朝鮮國王和光海君宴請了他,傾城相送,尾至數百里外。給事中吳文梓請求罷免宋應昌。下詔以顧養謙代替。等到宋應昌還朝,明請封貢,得到允許,益為言官所彈劾,於是免職歸鄉,隱居西湖。錄平壤之功,加右都御史、世襲正千户
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去世。長子宋守一伏闕上書,為父親喊冤,下詔官復原職。 [1] 

宋應昌主要功績

宋應昌在萬曆朝鮮戰爭中索回王子陪臣宮眷百餘人,斬倭寇二千零三十級,收復平壤、開城、王京以及二千五百里地。 [1] 

宋應昌親屬成員

曾祖父:宋富
祖父:宋義
父:宋儒
長兄:宋應期
長子:宋守一
次子:宋守敬 [1] 
參考資料